那双已经苍老的眼睛里迸发出兴奋的光芒,像是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
何苒抿嘴一笑,冲她勾勾手指:“把耳朵伸过来……”
片刻之后,何苒起身,掸掸衣裳:“好了,我回去了,把小八给你留下,有事让它通知我。”
她用手指按了按小八的脑袋:“一大把年纪了,给年轻人做好表率,少说脏话。”
小八:“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我?”
何苒哼着歌回到何府,一进二门,便看到了燕儿。
“大小姐,你去了哪里,大太太身子不适,让你过去侍疾。”
何苒点头答应,没回何淑韵的院子,直接去见阎氏。
担心再把老夫人支使,阎氏回来便躺下了,她也不是装的,昨天被何大老爷摔的那一下是真疼。
何苒到的时候,何书铭和何书桥全都不在,阎氏当然舍不得让他们侍疾。
何苒的目光在屋里的丫鬟婆子脸上扫了一圈,说道:“母亲病了,没人给二妹妹报信吗?除了二妹妹以外,大姑娘也是应该知道的,否则传扬出去,外人不会相信是母亲心疼她们侍疾辛苦才没有通知,只会认为二妹妹不孝,而大姑娘呢,别人只会说她狼心狗肺白眼狼,说不定还会说,谁养大的孩子就随了谁。”
阎氏原本病歪歪地靠在大迎枕上,现在气得坐直了身子,用手指着她:“你,你,你……”
“哈,看来我不但是福星,而且还包治百病,我一来,母亲的腰疼就好了,快,传出去,经过我的悉心照料,母亲已经痊愈了!”
丫鬟婆子……大小姐的意思,是说让她们把这事传出去?
阎氏不可置信地瞪着何苒,她发誓,眼前的假货就是她见过的最最无耻的人。
何苒懒得多看她一眼,扭着小腰,迈着妖娆的步子,走了,走了,走了。
两天后,惊鸿楼前客似云来,花团锦簇。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一片繁华,不是一匹马,而是很多匹。
一队红衣黑甲的武士由远及近,他们在惊鸿楼前翻身下马,为首之人身姿笔挺,气宇轩昂,他环顾四周,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锦衣卫办案,闲杂人等全部避让!”
只是顷刻之间,刚刚还热闹纷纭的惊鸿楼便是一片死一般的宁静。
一黑一白两名掌柜急匆匆从里面出来,走到为首将官面前:“小人参见大人,大人一路辛苦,里面请!”
大人神情冷峻,嗯了一声,昂首走进了惊鸿楼。
围观的百姓们纷纷退避,却又舍不得离开,有的躲在树后,有的躲进了旁边的铺子,无数双眼睛目不转睛注视着这座巍峨的惊鸿楼。
一扇窗子打开,一只绿色的鸟儿飞了出来,它在空中略做停留,便拍拍翅膀飞走了。
惊鸿楼内的大厅里,没能及时离开的客人全部放下了手里的筷子,如同木胎石像一般惊恐地看着走进来的人。
真定府外便有锦衣卫的百户所,锦衣卫们也时常会出现在城中,只是今天来的这些锦衣卫,看上去更加威武更加冷酷。
白掌柜满脸堆笑:“大人,楼上有雅间,更清静一些。”
“不用,这里就挺好。”为首的大人走到一张桌子前,一撩袍子,坐在了上首的椅子上。
白云连忙吩咐伙计上茶,大人冷冷说道:“不必麻烦了,本官钟意,就来问你们几句话。”
白云和黑土垂手而立:“钟大人请问,小人知无不言。”
“好!”钟意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抖了抖,放在桌子上。
黑土大着胆子看了一眼,这不是前几天贴出去的寻人启事吗?
钟意微微一笑:“认出来了?这是你们贴的?”
“是,正是小人让人贴出去的。”黑土和白云老实回答。
“听说你们要找的是你们的老祖宗,可有找到?”钟意问道。
“回大人的话,这位老祖宗是我们兄弟的太姥,她老人家上了年纪,偶尔有些糊涂,那日我们兄弟一个没看到,太姥就自己走了出去,好在当天便寻回来了,虚惊一场,虚惊一场。”
“哦,找回来了,人呢,本官可否一见?”钟意说道。
“太姥就在楼内,只是她老人家年事已高……”
黑土话音未落,就被钟意打断:“本官一向敬老。”
“好吧,大人稍等,小人这便去请太姥过来。”黑土给白云使个眼色,便转身走上了楼梯。
片刻之后,黑土扶着一位老太太走下楼梯,老太太一身富贵,可也就是一个寻常的老太太而已,腰弯了,背也佝偻,步履蹒跚。
钟意毫不避讳地打量着老太太,眼睛里闪过一丝失望。
这位老太太虽然年事已高,可看上去比太皇太后还要年轻一些,无论怎么看也不像太皇太后要找的那个人。
再说,那个人即使还活着,即使老态龙钟,也不会是这副样子。
虽然面前是一位老太太,可是钟意这样盯着看,已经很是失礼,只是没人敢开口斥责,黑土扶着老太太走到钟意面前,老太太看看钟意,又扭头看向黑土:“小二晒得这么黑,你这个哥哥是怎么当的,没给他抹香香吗?”
又对钟意说道:“小乖乖,别担心,太姥给你买香香,抹了香香就不黑了。”
钟意怔住。
黑土一脸尴尬:“太姥,这位不是小二,这是京城来的大人。”
“什么大人小人的,我自己个的重外孙子我不认的吗?小二啊,好乖乖,咱们不理你哥啊。”老太太伸手就要去拉钟意的手,钟意连忙往旁边挪了挪。
黑土忙道歉:“大人莫怪,太姥她老人家……”
第17章 东家姑娘
白云过来扶住老太太:“太姥,我才是小二。”
钟意打量着祖孙三人,眼睛微微眯起,真定府的惊鸿楼也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若说背后没有靠山,打死他也不信。
本朝太祖立朝之后,曾经推行过“红契”,无论地契还是房契,均需在衙门备案,契书上除了卖方买方和中间人之后,还要有房屋地契所有人的姓名。
据说就是那位镇国长公主提议的,然而只实施了一年,便阻力重重,上至朝中重臣,下至村里的小地主,对于到衙门里更换契书再备案登记一事非常抵触,又有地方衙门上书说新朝初立百废待兴,他们实在没有多余的人手去做这些琐事,不久,红契制度便明存实亡,到了第三年,便彻底取消了。
时至今日,本朝与前朝一样,鱼鳞册上没有所有人的名字,若是把鱼鳞册丢了,被捡到的人运作一番,这处产业说不定就是他的了。
因此,权力通天、消息灵通一如锦衣卫,也并不知道这惊鸿楼的真正东家是何许人也。
他们之所以会关注惊鸿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