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活在电脑里 第三百三十二章 光之海洋

《活在电脑里》第三百三十二章 光之海洋

作者:冷月天下 字数:3098 书籍:活在电脑里

  猎户座大星云内部,一支舰队陡然间出现在一片虚空中。

  “我的天!这……简直就是光之海洋啊!”洛宇夸张地惊呼着。

  整支舰队沐浴在恒星光芒之中,不,应该是徜徉在无数恒星光的海洋之中。

  这支舰队有501艘战舰和2艘大型运输舰,其中那艘旗舰明显比其他战舰要大不少。

  “洛宇,你可是776分舰队指挥官,怎么总是大惊小怪的?这里靠近星云的中心,四周有太多的恒星照耀,可不就是光的海洋吗。”杜耀秋皱眉说道。

  “嘿嘿,这不是就我们俩嘛,你就是太严肃了。”洛宇笑了笑。

  “你总是这么不成熟的话,恐怕下一次再想升级舰队指挥官,智脑那第一关的审核你还会过不了。”杜耀秋叹气道。

  “怎么又联系到这上面了?我上次就是一时激动了点,对智脑提出的问题给出了非常规答案,谁知道就扣完了分。这智脑审核这一关也太教条了。”洛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原本此前两人的776分舰队在对塞勒文明的战争中,获得了不错的功勋,有机会升级舰队指挥官的,结果在智脑审核这一关,由于洛宇跳脱的个性,没能通过。

  因为两人申报的是保留搭档关系,同步升级,因此就拖累杜耀秋没能晋级成功。

  所以,洛宇面对杜耀秋很是内疚。

  杜耀秋平静地说道:“洛宇,舰队指挥官要指挥1万余艘战舰,虽然帝国智脑无人战舰比较广泛。

  但是,如今战舰中已经普及了克隆人舰长,舰队级也配置了一个专家组,这意味着舰队指挥官和参谋官肩上担负越来越多的生命。

  如果不够稳重,做事只凭冲动,那么肯定升不了舰队指挥官。

  我觉得只要你稍微控制一下,就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非要挑战一下规则呢?”

  “好吧,我听你的。不过,连玩笑都不能开吗?我会觉得太憋闷了。”洛宇见杜耀秋说的慎重,便回道。

  “玩笑当然可以开,不过要分清场合。总之,你小子说话时,稍微过过脑子,就不会有问题。”杜耀秋也不想说太多,毕竟洛宇也不是小孩子,自己也只是朋友。

  “指挥官阁下,临时专家组邓聪研究员有事找你,已在指挥室门外。”智脑忽然发出提示音。

  洛宇站起身来,说道:“开门,请他进来。”

  指挥室大门自动开启,一个面容清秀的男子走了进来,洛宇伸出手,笑道:“邓专家,您好!找我们什么事?”

  邓聪和洛宇握了握手,说道:“舰队如今已经达到星云中心附近,这里的情况果然和我们观测的差不多。

  所以,我们马上要开始进行相应的实验,要麻烦你们做好相关的配合了。”

  洛宇点头道:“没问题,我们776分舰队的任务就是配合你们,所以有什么要求只管说,我们保证完成。”

  邓聪玩味地看看洛宇,说道:“什么要求你们都能完成?”

  “邓专家,我们可不敢打这个包票,我们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完成好。”杜耀秋连忙接过话头。

  邓聪也不为难两人,便将实验要求,和需要舰队做的事情叙说了一遍。

  洛宇和杜耀秋两人也不敢怠慢,这次776分舰队就是为邓聪的临时专家组服务来了。

  这是帝国材料科学院的一次重要实验,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可能意味着一种全新的材料诞生。

  舰队虽然早就有所准备,但是在刚刚穿过空间门,来到这里的那一刻,还是有不少光学观测设备毁坏了。

  这是因为这里的恒星比较多,可见光辐射太强烈,导致光学观测设备失效。

  此时已经通过其他的观测方式进行,在旗舰指挥室中,多种观测方式将影像合成出来,并投影在几人面前。

  邓聪指着影像中的几个巨大的光点,说道:“这是星云中最大的几颗恒星,它们的亮度都接近了甚至超过爱丁顿光度,这是因为它们并不是自然演化的恒星。

  爱丁顿光度是吸积天体所能达到的最大光度。光辐射对物质总是有一种向外的光压作用,如果物体散发的光太强烈了,超过了某种物质承受的极限,光辐射就会把组成物质分子的电子给带走了,留下正电荷,持续下去,物质就会带上大量正电荷,形成方向由中心向外的强大电场,这电场增强到一定程度,正电荷也在电场作用下飞离了物体。这样,物质就在强烈的光辐射下分解了。

  在地球时代的2010年以前,科学家观测到的最大恒星,其质量有150个太阳那么大,这个记录一直没被打破,所以人们认为恒星演化过程中,不会形成超过这个重量的恒星了。

  因为恒星想要自然演化得更重的话,那就会在其引力作用下急速塌缩,引力能转变成热能,导致恒星内部的温度急剧升高到10亿摄氏度以上,由此引发剧烈核反应,释放巨大的能量,把恒星本身直接就给崩解了。

  但是在2010年,科学家却发现了大麦哲伦星云中存在一颗比300个太阳质量可能还要大的恒星巨无霸R136a1!

  R136a1恒星显然不是自然演化出来的,而是多颗恒星合并而来的。猎户座大星云虽然不如诞生R136a1的大麦哲伦星云,但也是恒星诞生地。

  事实上,这几颗最亮的恒星,都是多颗恒星合并而来的,所以虽然体积没有R136a1那么惊人,可也不小了。

  我们这次实验就是要分为两步,第一步先收集相应物质,如果第一步收集的物质证明我们的猜想,那么就再进行第二步的观测。”

  洛宇虽然听明白了邓聪说的天文学知识,可是不知道材料科学院要做的实验与这些天文学知识有啥关系。

  便开口问道:“我们的实验和你说的这几个恒星有什么关系?”

  邓聪笑了,指着最大的那颗亮星说道:“这颗恒星的前身可能是两颗恒星,它们相互环绕,由于它们位于恒星比较密集的星团中,很容易受周围恒星的影响,导致两颗星相互环绕的轨道越来越扁,变成了细长的椭圆形轨道,于是两颗星的距离忽远忽近,最终导致两颗星在距离最接近的时候撞到一起,合并成了一颗巨大的恒星。

  在这个恒星融合的过程中,某些物质就会在这种特殊环境下诞生,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新材料物质。”

  洛宇这才明白,感情是从宇宙现象中获得物质合成的灵感,然后再想办法模拟合成过程,研究出生产过程,从而实现新物质的生产。

  不过这个难度也不小,就好比科学家都看着太阳每天发生着核聚变,可是人类很多年都无法真正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

  当下便和杜耀秋一起,调动分舰队中的战舰,形成一个阵型,开始释放邓聪他们准备好的收集设备。

  这些设备自带动力,有如一张小网,这么多的设备慢慢拼合之后,就形成了一张巨网,所有设备都是智脑控制,从而保证协调一致,精准地确保小网之间的缝隙几乎没有。

  在动力的推进下,它们会慢慢接近到那颗最大亮星的某个安全距离,将这颗亮星抛出的物质收集起来。

  整个过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因为恒星活动的剧烈,时而吹出的恒星风,会将巨网吹乱。

  而且星云中,各种X射线、紫外线等都极为强烈,如果不是有战舰强大护罩的保护,只怕战舰内的人类早已死亡。

  经过两个月的收集,第一阶段完成后,在其中一艘运输舰中,那里有一系列的分析设备。

  两个月的收集,获取了恒星物质足足有一千多吨,邓聪率领的专家组,调动运输舰中的设备,对着一千多吨物质全面分析。

  又过了一个月的某天,邓聪再次来到旗舰的指挥室,兴奋地对洛宇和杜耀秋说道:“我们成功了!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恒星融合的过程中果然可以诞生出超级纳米聚合体。

  这种超级纳米聚合体不是任何元素,没有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更没有电子绕着原子核转。

  它纯粹是指纳米级以下的粒子层面进行的直接聚合,这种神奇的结构,让这样的材料拥有不可思议的材料性能。

  甚至远远超越氢元素简并态聚合材料,有了这种材料,我们风神帝国将可以打造最为强大的战舰。”

  “真的吗?太好了,那么我们是要进行下一步吗?”洛宇问道。

  “当然,我们立即把第二艘运输舰中的观测设备全部投放出去,争取能够观测到这种物质在恒星中是如何产生的过程。

  这里的环境太恶劣了,舰队虽然有护罩,但是时间呆长了也不行。”邓聪急急地说道。

  这次自己领导的这项研究,如果真的实现出那种超级纳米聚合体,自己说不定就凭借这一项研究成果,一举成为大科学家了。

  舰队很快就将第二艘运输舰上所携带的观测设备全部投放了出去,这些设备已经是风神帝国最好的材料制造的专用观测设备。

  它们将释放到距离最大亮星很近的距离,将这颗巨大的恒星方方面面的活动都观测记录下来,成为这种超级纳米聚合体生产过程的资料。

  有了这些观测资料,回到实验室中,就可以通过研究,完成复制过程,从而研究出真正的材料生产工艺,最终达到可以量产的程度。

  当然这肯定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邓聪也没想过一蹴而就,至少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只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迟早可以到达终点。

  两个月后,舰队完成了观测数据的收集,启程返航。

  虚空中,在这里活动了五个月的小舰队,突然间就消失了。当再次出现时,已经是在S79星系内了。

  “咦,帝国的舰队全体出动了吗?星系里竟然如此空空荡荡!”洛宇看着观测设备的投影,舰队穿过空间门后,出发时那繁忙的景象已经全都没有了。

  “第776分舰队,请暂时靠港休整,帝国主舰队已经前往S188星系。完成休整后,请前往S188星系。”

  智脑的提示忽然响起,显然这是S79星系的移动太空港智脑转达的总参谋部的指示。

  没想到,出去五个月,帝国的主舰队就已经踏上星际航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