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 289 章 第三步初:武改改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 289 章 第三步初:武改改

作者:顾四木 字数:4894 书籍:(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89章

  大明宫蓬莱殿。

  与在洛阳时,天后不忍再居帝后同处的贞观殿,另外选了同明殿住一样。此番归于长安大明宫,天后也是令人将从前紫宸殿封了,她另外选了蓬莱殿住。

  夏日的清晨,天光亮起的总是格外早。

  然姜沃睁开眼睛的时候,殿内却还是一片深黑,似乎还是深夜。

  不应该啊。

  自从多年前她拜相,系统升级体质以来,她这些年是有很固定生物钟的。就算昨日她与天后谈了太久,夜里真正睡下时已经过了子时,按理说,她还是会在固定的时间醒来。

  那天已经亮了才对。

  姜沃坐起来,视线适应了黑暗,才发现是寝殿内悬着极厚的一层深色帷帐,遮挡了阳光。

  果然她下榻走过去,撩开帷帐的瞬间,就被夏日的阳光击中了。

  她闭了闭眼睛,再睁开才看清窗前的身影——

  天后显然已经梳洗完毕,正捧了一只白瓷盏立在窗前,边吹着夏日清晨难得有些凉意的风边慢慢喝着。

  听到帘子响动,天后转头笑道:“我还以为你会多睡一会。”

  “从前在掖庭的时候,你总是起不来。好多次到太史局的时候,都已经迟了,还被李仙师抓到过几次吧。”天后记得,那时候姜沃还给她讲过,自己总结了一套如何迟到不被发现的小技巧——

  前一日临走前,座椅不要摆的太好,最好桌上再留点手炉/扇子之类的随身之物。这样第二天早晨哪怕是迟到了,也显得好像是已经来过,又出门办事了一样。

  最要紧的是,一定要神态自然而理直气壮,不能慌。

  想到年少旧事,天后笑意更深。

  她伸手点了点桌子道:“洗漱后来吃一盏养生汤吧。”

  *

  等姜沃在窗前榻上坐着喝汤的时候,天后已经开始看晨起的第一份奏疏了。

  待她喝完,两人说起正事——

  昨夜讨论的礼法、宗庙等事,虽是根本核心的问题,但并不是排序最靠前的问题。

  若非裴行俭直接点破此事,甚至还可以往后压一压再细论。

  如今在待办事宜上第一条的,自然还是平定叛乱后,携此胜势改换朝堂。

  天后拿出了她的小黑匣子,取出里面厚度可观的一摞纸,递给姜沃:“正好你也帮我一起理一理,还有没有漏下的。”

  姜沃是双手来接,才拿稳了这厚厚一摞竹纸。

  然而天后很快加了一句:“慢慢看,不急,毕竟还有一个匣子呢。”

  姜沃:……

  昨天刚行过大朝会,今日便无朝。

  于是昨日朝会后的一日一夜,再加上今天白日,姜沃都直接在蓬莱宫没出门。

  自然也未能到中书省去当值。

  虽说姜沃没有旷工偷懒,而是在大领导跟前加班,但对于她的好同事王相来

  说,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说来,从昨日刘祎之郭正一两位侍郎都来给他回事起,王神玉就很诧异:“刘祎之?你有事就找姜相,找我干什么?”

  刘祎之:……这不是王相您抓着我替您干活的时候了?这时候我又变成姜相的人了?

  听刘祎之说起‘姜相面圣一直未归’之后,王神玉只好把最紧急的公务处置了,然后对二人道:“剩下的明日一起回姜相。”

  然而次日,刘祎之又来了,表示姜相还在面圣,请王相定夺。

  王神玉:什么?连着旷工两日?这不能够!我虽然不致仕,但我是有底线的!

  到底是无所畏惧的王相,他居然直接打发了一个胥吏到蓬莱殿,问天后要人,道中书省公文堆积如山。

  姜沃:……

  算来她才一日半没去中书省,怎么可能公务堆积如山,亟待处置。

  说来,蓬莱殿御案上,才真正总是堆积如山的奏疏、上表、公文。只要做皇帝的肯看,这些就是看不完的。

  可怜这被点中传话的胥吏,难得面圣却要替王相传达这种话。

  好在天后也没有动怒,只挥手让他走人。

  而王相要人不成,只得勉强卷袖子:行吧,这两日我辛苦点。

  **

  然而很快,王相就发现了——这根本不是辛苦两日的事儿!

  光宅元年的后半年,是时隔多年后,王神玉想起来依旧心有余悸的一段时光。

  他后来很多次问自己:当时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让王相有如此感叹的光宅元年六月到十一月,发生了太多事。

  首先,自然是朝堂的大换血。

  这是所有人都预料到的,王神玉也不意外。

  越王和琅琊王既然是被定为叛乱,那么跟叛乱勾结以及眉来眼去的宗亲、官员,自然都脱不了干系。

  通过在叛军中搜出的来往信函,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东莞郡公李融……许多宗亲事涉其中。

  天后在朝上并无震怒之色,只是如寻常事一般,一道道诏令布下去——夺爵抄家流放,都是一整套完备的流程。

  说来,这还得多谢长孙太尉。在高宗登基之初的永徽元年,他为主处置了一批批的宗亲,又因他是律法大家,所以还形成了成文的条例(操作指南),连十六卫中,谁负责抄家,谁负责清点财产之类的旧例都很完善。

  至于流放地也好选,横竖大唐东南西北十道三百六十州,多的是边境县城。

  姜沃望着舆图的时候,就在想,最后细数陛下经年来流放的人,会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唐闭环?

  达成‘绕大唐一周’的成就?

  宗亲、勋贵、朝臣,多有涉事罢黜抄家者。

  朝上一片凄风苦雨。

  在这一片腥风血雨中,辛茂将的欣慰多少有点格格不入:辛相发现,抄家真是给国库大回血的好办法啊。这些宗亲,譬如韩王李元嘉,那可是从

  高祖起就封的王,私库实在丰厚。

  光宅元年六月和七月,接连的‘意外收入’,大大弥补了辛相对于之前平叛支出的心痛。

  有人罢黜,便有人补位。

  让朝臣们意外并不满的是,天后竟然多选女官入三省六部九寺!

  之前可并无此例。女官们呆在城建署和出版署难道还不够吗?

  不过,现在朝臣们已经不会有人傻到,或者说站出来,跟天后说什么‘并无此旧例’了。

  他们换了一种话术:这不公平。

  并且矛头直指姜沃:姜相,当年可是你定下的吏部‘资考授官’,可如今这些女官出身各异,也没有经过科举,凭什么入三省六部九寺?

  面对重重指责,姜沃手持笏板出列。

  公平,这时候跟她来说公平?

  跟她来提,这些女官们没有参加贡举……

  需知,大唐的贡举考子来源,绝大部分还是国子监和各州县的官学。

  可这些地方,又何尝收过女学子?!

  入学的时候没有公平,到了做官的时候,来问她要科举的公平。

  姜沃并不想纠缠这个问题。

  好在,多年前,她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天。

  也准备好了这一天。

  随着她的话语,许多朝臣都脸色大变——

  姜沃道:“回陛下,二十余年前,臣上奏资考授官事,朝堂之上亦是群情激愤。”

  “彼时簪缨之族、勋贵之臣,对资考授官事多有不满。”

  他们叫嚷着:吏部这是搞一刀切,从此后所有候选官都得‘资考’,尤其是以后可能还要守选数年才能考试授官,太过分死板!

  “诸朝臣当日也是如此质问臣的:若是军情紧急、或是天灾人祸,急等着上任的官员该如何?又或是有经世之才的能人,难道也必须死板的等数年才能授官?”

  朝上一片寂静。

  听姜相继续道:“最后,臣上了一道奏疏,朝堂方安。”

  隔了二十余年,姜沃再次念出了当年她这道奏疏:“若有特情特才,帝授官职。”

  即皇帝看好的候选官,可以不经过吏部。而是通过‘御笔赤牒’直接授官,无需考试,无需守选。

  当年,他们以为她是顶不住压力让步了,连彼时的上峰王老尚书,都为她松口气。

  殊不知,她是为了今时今日。

  女官御笔赤牒’直接授官!

  姜沃回禀完毕,转身面对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诸位朝臣家中多有先帝年间做官的长辈吧,可以回去请教一二。”

  这规矩,还是你们的祖父/亲爹/叔伯等人‘逼迫’她让步的呢。

  诸朝臣:……

  这是什么反向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怎么这么坑后人呢?

  至此,朝臣们连‘规则’上的漏洞都找不到,更无以攻讦姜相。

  而在二十余年后,再次听到这封奏疏的王神

  玉和裴行俭,心中震动之意,比旁人更甚。()

  资考授官事,当年是他们几人一起做的。

  ?本作者顾四木提醒您最全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尽在,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当年姜沃上这一道奏疏,他们也以为是退让。

  难道?

  裴行俭的性格,没有刨根问底。

  但朝会后,王神玉就直接问了:“姜相,难道你从当年递这封奏疏,就在预备今日事?”

  姜沃笑眯眯:“怎么会。”

  怎么会从当年才开始预备,她明明更早就开始了。

  史载:

  【光宅元年,时帝为天后临朝称制,以时任中书令姜相之请奏,‘御笔赤牒’授官。】

  【女官入三省六部九寺为官,自此而起。数年后,蔚然成风】

  *

  不过,王神玉的感慨,并不是因为朝堂大换血。

  这是他预料之中的,而且人事变更,跟他这位中书令关系也不大,不过是多签些公文罢了。

  让他意外并且累到差点崩溃的,是光宅元年的下半年,天后的各种改制。

  “天后诏: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诏,改洛阳皇城紫微宫之名,改为太初宫。”

  “诏,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

  “诏,改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

  “诏,改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

  “诏,改百官官服之图制。”

  “诏,改十六府各军伍之旗,从金色。”*

  ……

  凡此种种改制诏书,难以尽数。

  可以说,光宅元年的七月到十一月,天后所有的诏令,就主打一个‘改’字,无事不可改。

  这朝堂,这万物,皆可改!

  姜沃甚至中间还去撩了一次‘虎须’,建议天后可以自己留下‘改之’这个字——比起她来,这个字明显更适合天后嘛!

  *

  一道道诏令下来,王神玉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这不是他认识的天后。

  毕竟在王神玉心里,天后都不会改元。然而谁能想到,天后不但改元,还改官职,改署衙,甚至把他的官职名都改了!

  这简直是平等地改每一件事。

  尤其是,因天后诏改之事,桩桩件件都是大事,多需中书令亲拟诏书,而且全都得是大诏。姜沃不得不给好友雪上加霜:“王相也知,我不擅拟辞藻华茂,骈四俪六的大诏。”

  王神玉:……

  因此这一年,王相是从身体(需写大量公文)到精神(天后居然是这种陛下),经受了双重巨大打击。

  不过,‘压死’王相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刘仁轨。

  在光宅元年的中秋,王神玉虽然很忙,但还是准备挤出时间来去乐城郡公府(刘仁轨之府)拜访。

  毕竟,刘仁轨这种性情,致仕应该很难受。

  然而,王相送过去的拜帖,被刘府的管家小心

  () 翼翼送了回来:“郡公已然离开长安,云游天下去了。”

  王神玉彻底破防。

  他直接到了姜宅,见了姜沃就道:“你知道吗?刘仁轨去云游去了!”

  王神玉一向风雅,语调也悠然,然而这次罕见用了感叹语气:“刘仁轨啊!那是刘仁轨啊!他都能离开长安游山玩水去了,我却在中书省通宵达旦!”

  没法过了,真的没法过了!

  姜沃递上中秋宫中特制的桂花茶,百般宽慰。

  见王神玉实在破防……姜沃就更不敢告诉他,是她把从前三年巡按使的游记拿给了刘相,并且提供给了刘相许多旅游小贴士,致仕后烦躁无聊的刘相才动了心思。

  就,让这件事随风而去吧。

  **

  光宅元年十月。

  说来,天后既然改洛阳为神都,显然,洛阳从此不再只是长安的陪都。若是天后再如高宗末年一般,长居洛阳,这东都就更要紧了。

  那么,天后下一道旨意,也就顺理成章——

  于洛阳城,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如长安京庙之仪。四时行天子享祀。

  这也算是稳定了这些时日,朝堂从规制到人员一番大改后,许多朝臣不安的心。

  一松一驰,张弛有度。

  然后继续煮青蛙。

  *

  说来,建东都太庙这等事,自然还是礼部牵头,太常寺、工部、太史局等由礼部一总调度。

  事涉高祖、太宗、高宗三庙,实在是从前无有之大事!

  接旨的许尚书:……

  他当真思考了起来:我要不还是致仕吧,总觉得我熬不到拜相,就得过劳死在礼部尚书位置上。

  偏生这时候,一道诏令下来:礼部尚书许圉师,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半步宰相—也可以参知三省事,权职和待遇都与宰辅相同。相当于比起真正的宰位,只少个名头。

  如今几位宰相,比如姜沃,在正式拜相前,都是任过此职的。

  且天后更直接与许圉师说明,此番建东都太庙之事若无差错,明年许圉师可任门下省(现在是鸾台)侍中。

  许圉师:扶我起来,我还能继续奋斗。

  **

  而此番,东都太庙建立之事,已经致仕多年的李淳风,通过徒弟上书给天后,请求为三庙选址并卜算吉期。

  其实原本,李淳风只想上书为太宗的庙卜算的。

  姜沃:……师父,私下可以这么说,但真不能这么干。

  李淳风也明白,只好一并上书。

  而说起东都太庙,师徒二人又不免说起很多年前的一道谶语——

  并不是那句‘日月当空照临下土。’而是李淳风曾经给姜沃看过的另一道谶语“杨花飞,蜀道难,截断竹萧方见日。更无一史乃乎安。”[2]

  姜沃当日一看就知道,这是安史之乱!

  而今日,她不得不跟师父说说她‘梦中之

  事’。

  说来,武周代唐,但是还在两都保留了高祖、太宗、高宗三庙,四时行天子享祀。

  但,安史之乱后,安禄山先打下东都洛阳,后逼入长安,两京俱陷入敌手。洛阳更是一度变成了叛军的都城。那时,倒还是大唐,但高祖,太宗、高宗的庙都不保。

  其实,姜沃深知,她也好,眼前的师父李淳风,以及会问她大唐社稷的裴行俭,以及许许多多的人……

  他们念着的大唐是太宗皇帝口中的“戎狄稽颡,皆为臣妾”的大唐,是“使兵习斗战,前无横敌,莫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的大唐,是“昭昭有唐,天俾万国”的骄傲与华夏脊梁的大唐![2]

  而不是安史之乱后,皇帝为了夺回长安洛阳两京请回纥出兵,竟与之定下“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的‘大唐’;不是坐视默许回纥入洛阳“恣行残忍,士女惧之”烧杀抢掠的‘大唐’;更不是国都六陷天子九逃,两京数度“百曹荒废,曾无尺椽”的‘大唐’![2]

  是,那时候唐的国号还在,祭祀的依旧是太宗(甚至为了聚拢人心,要更疯狂地祭祀太宗,哪怕东都的太宗之庙都收不回来)。

  可那还是‘大唐’吗?

  将洛阳无数百姓作为回纥出兵的筹码与贡品,坐视他们劫掠华夏百姓的‘唐’,是大唐吗?

  依旧是那句话,天下人心浩荡,终有答案。所以唐在后世也会被分为初唐、盛唐、晚唐。

  有的“唐”,又何尝、何配成为后世怀念的【大唐】。

  彼时的天下万民,也只能是‘孤忠无路哭昭陵’了。

  *

  光宅元年十一月,天后下诏东巡洛阳。

  不,是神都。

  那是她定下的都城。

  东巡路上,姜沃依旧奉诏随御驾。

  在无数旌旗飘摇,车马粼粼中,两人再次讨论起了‘立庙’一事。

  <hrsize=1/>作者有话要说

  又是日万字的一天,这三天假期我实在是尽力了,明天上班第一天,应该只能双更,但到不了万了,家人们,明天见啦~

  小剧场:

  李淳风(从头到尾):太宗陛下一手开创大唐,太宗陛下才是开国之君;别人的太庙和牌位也罢了,太宗的庙不能出事;算洛阳城新立的高祖、太宗、高宗三庙风水的时候,也很自然把最好的一块给太宗而非高祖,甚至次好的也给了高宗……

  李渊(在献陵磨刀霍霍):真的,这个臣子,我忍他很久了!欺人太甚!

  [1]见于《推背图》之前有一章师徒对话提过的。

  [2]所有“”的字句,出自《旧唐书》《资治通鉴》《全唐文》等。

  *所有改动,见于旧唐书。已经尽量简略了……

  而且本来古代官职就有点多,我看很多家人们原来就说过分不太清。这再一改估计更难分清了,所以六部九寺在本文中就依旧延用过去名字了。

  放在这里,是给家人们看看,武皇多能改,而且绝不止这些,武皇把所有都改了【除三省六部九寺,余监、率之名,悉以义类改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