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 305 章 生源与老师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第 305 章 生源与老师

作者:顾四木 字数:3702 书籍:(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见信如晤。”

  晌午,姜府书房。

  姜握才在信笺之上写了的开头,就听见熟悉的叩门声。

  每个人的叩门习惯也有所不同,时日久了就能听出来。

  果然,抬头就见曜初走进来。

  “晨起我先去了尚书省,才知姨母奉命休沐了。”

  曜初到尚书省内,见到的只是一个依旧风仪潇潇,但是整个人从情绪上看起来有点灰扑扑的裴相。

  然秉承着‘来都来了’的心态,曜初就坐下来跟裴相聊了一点公事。

  先说起的,便是裴行俭的两个女儿裴韫、裴宁,都已经填了【初等学校】的老师申请表。

  裴行俭:啊。

  然后认真回忆起来:当年,女儿女婿们是为何回到京城来着?哦,对了,是他在吏部太忙,所以特意向时为天后的陛下请奏,将擅于吏部栓选公务的女婿们都弄回来了。

  然后,事态就一去不复返了。

  “承蒙公主瞧得上。”

  裴行俭客气了一句后,等着镇国公主的下文:公主必不是因为两个女儿才特意跟他说起此事。

  毕竟女儿们原本就在出版署当女官,去学校做老师再正常不过了。

  且这也是她们个人仕途的选择,若有疑惑,或许会来请教他这个宰相父亲,但没必要非得他同意后才能做。

  这不,报名表都填完了,他也不知道,还是安定公主告诉他的。

  果然,安定公主还有下文——

  公主生的面目很柔和,笑起来于端丽之外,更有一种可亲。

  然而裴行俭就见公主带着如此温暖的笑容,说着冰冷的话:“裴相,裴宁给我荐了几个裴氏的女儿家,说是素日亲戚间往来时,她看着很好的几个姑娘家:学问也好,人也仔细耐心。”

  “据裴宁所问,她们自己也愿意到女校里来教书。”

  “然而,家中有些长辈颇有阻挠之意。”

  对许多世家来说,他们培养一个合格的世家女出来,是有成本的。

  正如当年裴居道培养出太子妃裴含平,除了要让女儿家有所学,还得营造名声。

  可这【学校】是件太过新的事情,而办学人又是从来与世家不是一路人的姜相。

  他们如何肯让女儿来教书?万一将来名声有碍耽误了嫁人如何?

  尤其……他们最担心的是,如果女儿也跑偏了,被‘蛊惑’了,再变成一个前王皇后王鸣珂怎么办!

  没错,至今,世家里很多人,仍然对此事百思不得其解。

  无论从家族看,还是从当年宫廷旧事看,她们都不该是一路人啊!因此诸多世家朝臣都完全想不通,王鸣珂为何会愿意多年写书帮姜相!

  有不少人,甚至真情实感地把这件事归结到了玄学因素上。

  一定是被蛊惑了!

  裴宁就很干脆与曜初道:“其实如今朝上女官渐多,不是

  没有世家心思活泛。也曾有人走我的门路,想把女儿进公主的幕府,做个清贵的女官。”

  “但有丹青大家的事在前,世家多有顾虑,怕让女儿正大光明进了【女校】做老师,在旁的世家眼里,就成了‘叛徒’,是屈服于大司徒权势,送上女儿以交好,没有守住‘世家风骨’。”

  人性如此,会排挤与自己群体举动不同的异类。

  曜初听得笑眯眯:这不正好?

  向来铁板一块的并不好削。世家若是自己内部就分裂成为‘先进派’、‘守旧派’、‘中立派’等,将来为了保护各自的利益,他们自己就能扯头花扯成一团。

  若能如此,能省母亲和姨母好多力气。

  于是,听裴宁剖析过世家的心思后,曜初倒是更坚定了要挖一些世家女来做老师。

  而裴宁也立刻出谋献策,麻利献上自己亲爹——“公主不宜以自己的身份下召。”

  因有些世家,就喜欢以‘不遵朝廷旨意,不领朝廷官职,世家白身也能傲王侯’来显示自己的风骨。

  若是公主府直接下召,真遇上那种死硬人真是宁死宁流放,也不让女儿出门。倒是会让事情尴尬起来,最要紧的是会折损镇国公主的威严。

  故而裴宁为上峰考量过后,很快道:“让父亲给他们写信!”

  “那些本来就心眼活泛有所意动的,有同族宰相亲笔信这个台阶也就下来了。而那些冥顽不灵认死理的,也就罢了。免得强行召令他们家的女娘来学校,倒是让那些女孩子们在家中难做人。”

  于是,此时曜初坐在了裴行俭对面。

  裴行俭:……

  我的女儿真孝顺啊。

  *

  镇国安定公主离开后,尚书省内,裴相坐了好一会儿没动。

  时值节庆休沐日,宰相来此当值,原也只是预备着有突发要事需处置。故而裴行俭虽来到了尚书省内,公务倒不是太忙。

  于是,他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这世界是怎么了。

  以及,思考过后,认命的摊开信纸,开始给裴氏各支各房的当家人写信,‘和蔼可亲’地请他们支持朝廷的公务。

  写了几封信后,裴行俭忽然觉得:别说,拉人下水还挺快乐!

  在错误的水鬼找替身行动(先拉了至亲下水)后,裴相终于调整了下技术动作,开始拉新的人了。

  多拉几个下水,女儿们的工作也轻松点。

  *

  姜握听曜初讲完,不由一笑:几十年过去了,裴守约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拉人方式。

  说来,裴相那里,只是曜初正好遇到了。

  她今日原本之事,还是来寻姜握。此时她就取出一份公文来递过来。

  姜握低头去看——《论初等学校的招生来源》。

  她边看公文,边听曜初做口头汇报。

  “虽说姨母在大议事上说了,女校亦是官学,对标国子监。”曜初笑了笑:“但我知道姨母的心意,待

  遇可以对标,但这生源不能对标国子监。”

  国子监的学生都是什么来历?

  之前年轻时候的骆宾王就曾愤愤不平说过:“国子监下设六学。”

  “其中最高等的国子学,只有三百个名额,需得文武三品以上大员的子孙才有机会入国子学;太学,得五品以上‘实缺官’的子孙方得入内……哪怕设立了所谓‘庶人之俊才’可选八百学子入学,这八百名额,却也基本被世家勋贵给瓜分掉了。”

  曜初此时就道:“姨母,我想的是,【女校】的生源,至少要保证一半以上,来自于‘庶族’。”

  不是世家、不是勋贵。

  “就像是掖庭中的宫女。”曜初觉得以往宫中选宫女的来源就很适宜:“皆非簪缨之族的女娘,而是寻常百姓之家的‘良家女(家无犯罪者)’。”

  曜初说到这儿,看了看姨母:所以当年,母亲和姨母才从掖庭中设‘内教坊’教授宫女读书认字的吗?

  如今来看,内教坊可以说是【女校】的雏形,或者说简陋版了。

  “此外,还有神都内的百姓之家。可以选一些愿意‘自举’的女娘入学。”如何自举,渠道也是现成的——出版署。

  “总之,女校的学子,我会好好筛选。”曜初道:“会让它成为培养适宜新朝女官的‘官学’。”

  母女两人真的很像。

  姜握听完曜初的择生宗旨,忽然想起了陛下的选官之举——在吏部每年考核官员,允许上峰推荐下级等旧例外,圣神皇帝登基后,还加了一条“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上书自举。”[1]

  吏部尚书狄仁杰近来就在忙此事,忙的不亦乐乎。

  他也很适合干这个活,大约是天生的技能点,狄仁杰审卷宗公文,看的又快又准:之前在大理寺,他就创造过一年能复审完积压的旧案一万七千多件,最难得的是没有一个人申冤,觉得他错判了的惊人记录。

  以至于如今他虽然不在大理寺了,但大理寺还有他的传说。

  庶族、百姓、女子。

  之前发不出声音的群体,不代表他们数量就少,就没有能力。或许只是被压制着,不得不沉默着。

  姜握合上了手里曜初的公文:她们终将找到并培养出,会坚决捍卫她们掌权的阶级群体。

  *

  而听曜初说起让神都中的女娘,可以通过出版署报名‘自举入学’,姜握就顺带问起,上回出版署就圣神皇帝登基,向神都女娘们征稿的事儿怎么样了。

  姜握道:“当时不是还定下,要选出初稿中优异的九十九人,再入你公主府参加文会,现场作诗文作画以评奖赏?”

  “姨母不知,实在是初稿太多了。”曜初说起此事就笑道:“至今出版署还在审稿呢。”

  曜初方才说话说多了,此时端起茶盏来喝了一口茶,才继续道:“其实征稿前几天,收到的稿子并没有那么多。”

  且……稿子的质量和内容都很正常。

  但问题是(),圣神皇帝登基第五天?()?『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就爆出了丹青真实身份的事儿。

  简直是点燃神都。

  接下来出版署收到的投稿量就激增了起来,且内容也逐渐不正常起来。曜初边吃茶边笑道:“有些投来的稿子上,写的根本不是诗文,而是许诺书(贿赂书)——承诺选稿人,只要能把她选进公主府的文会,让她亲眼见一见丹青大家,可拿此信去兑换五百贯!”

  姜握也笑了:“手笔还挺大。”

  为了进公主府文会,亲眼见一见偶像,出手就是五百贯。

  反正比每回只肯拿出五贯来的辛相,可大方豪爽多了。

  曜初搁下茶盏:“我知姨母当年送丹青大家出宫去玉华寺的时候,未必想到今日。”

  她后来去复盘了一下‘丹青’出现的时间线。是王鸣珂到玉华寺几年之后了。

  “但现在,丹青大家的身份,实在是很好的金字招牌。”

  不单是对世家,更是对……

  李唐宗亲。

  王鸣珂的身份,不只是世家王氏女,更曾经做过先帝的皇后。这样的身份,圣神皇帝这些年竟然如此待她,如今还令她直接恢复本名,去做出版署的官。

  其余李唐宗亲、命妇见此情形,自然会松口气的。

  所以曜初才感叹:丹青大家,虽然给她们增加了太多的工作量,但真是活生生的金字招牌。

  姜握闻言点头,正好给曜初看她才写了个开头的信笺——

  “明达。”

  “见信如晤。”

  晋阳公主,李明达。

  *

  世事没有两全法,尤其是变新这种大事,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满意。

  比如,无论如何,长乐公主等人,都不会心无芥蒂地来洛阳拜见新帝。

  虽说她们曾经为诸如‘公主开置幕府’、‘泰山封禅皇后率内外命妇祭祀’等事默契合作,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并肩作战(一起应付反对的朝臣)。

  但如今,自不会如从前。

  姜握轻叹:“陛下定都洛阳,于此事上甚好。”

  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距离产生美了。神都洛阳,并非旧日长安。

  当日未跟随越王李贞能闹事的李唐宗室、旧族勋贵,也都留住了自己的爵位,依旧在长安过日子。

  自然,陛下虽不在长安,亦有朝臣和军队镇守。

  “姨母,其实晋阳姑姑与我写过信。”

  曜初说起晋阳公主的家书。

  说来,两京皆有太庙,但到了年节下需祭祀之时,圣驾自不可能在两京之间来回奔波。

  故而长安城的高祖、太宗、高宗三处太庙的四时祭享,自然就要交给官员们去料理。

  然而除了留守长安的礼部和太常寺官员负责此事外,圣神皇帝亦下旨,未免官员疏忽怠慢,三座太庙的祭祀可由太宗陛下嫡长女长乐公主率诸公主、亲王郡王主持祭祀事。

  晋阳公主写的信正是为此而感慨——

  说来,不但皇室从前没有嫁人的公主祭祀太庙的旧例,连民间都有一句俗语“闺女莫上娘家坟。”

  女儿一旦出嫁,只能随着夫君去祭夫家的祖辈。

  “谁能想到,从前不能四时祭祀祖父父皇的太庙,如今换了皇帝,倒是能了。”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

  曜初边说,边看姨母给晋阳姑姑写信。

  她都不必看内容,就知道:“姨母是要请晋阳姑姑回来做【医学院院长】吗?”

  姜握颔首:“是。”

  当时大议事后,许多朝臣都回去认真研究,思考自己要申请教授哪一科。但其中有些专业性强的学院,当时姜握就收到了相应的报名表——

  譬如司农寺吴正卿与两位少卿,当日都提交了申请做农学院老师的报名表。

  譬如太医署和尚药局的官员,也提交了申请关于医学院的报名表。

  并且觉得没人会跟他们竞争。

  但姜握心中医学院的老师,却是孙思邈孙神医与精擅妇、儿两科的女医薛则——他们共同带过的弟子,晋阳公主。

  见姨母在写信,曜初也如幼时在这间书房内一般,自行去笔架上选了一支笔,坐在书案的侧面。

  “那我跟姨母一起写。”

  “一并寄与晋阳姑姑。”!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