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小马过河 (含8万营养液加更)……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小马过河 (含8万营养液加更)……

作者:顾四木 字数:8535 书籍:(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李淳风担心会不会有谏官说三道四,毕竟当年徒弟得太史局官职的时候,非议的人就不少。

  二凤皇帝摆手表示无所谓:“朕准了的。”

  这个……李淳风犹豫了下,还是直接道:“魏侍中去不去啊?”

  皇帝格外恩准,其余谏官可能就不说了,但魏侍中那不是一般人啊。最主要的是,李淳风觉得,皇帝吧,还有点‘怕’魏侍中——

  有一回鹞坊得了几只极神骏的幼鹞,请皇帝去瞧,皇帝爱不释手,到了该见大臣批奏章的时辰,也不太舍得,于是就挑了一只最喜爱的白尾鹞,带回了立政殿,边批奏章边逗鸟。

  在听闻魏侍中有事求见时,二凤皇帝一个头两个大,连忙把幼鹞藏起来。因一时没找到适合的地方,只好把鹞子一把塞在自己怀里。不知魏征是看出来还是怎么的,总之长篇大论半个时辰才走,等二凤皇帝再把鹞子拿出来时,可怜小鹞当场窒息。

  这样的事儿李淳风怎么知道的呢——是二凤皇帝告诉他的,还带着遗憾给他展示了下他可怜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幼鹞,然后问李淳风:“怎么朕才带着鹞回到立政殿,魏征就到了?要不你起一卦,算算接下来一月魏征都什么时候过来谏朕,朕好早把鹞子收起来。”合着还想再弄一只。

  李淳风:……

  李淳风是早就跟着二凤皇帝的人,深知陛下是个爱好广泛的人,名驹、鹞鹰、猎豹、书法、美酒、音律,甚至猜拳掷骰为赌戏,无一不喜,无一不精。

  在李淳风看来,这很正常,皇帝从来是个炽烈灿然,热爱生活的人,只要不耽搁正事不就行了吗?

  但魏征是站在另一个角度看这些事的:哪怕皇帝现在没有因为爱好误了任何政事,但他还是时时绷着一根弦,准备就任何一点可疑苗头上谏。他不愿皇帝前勤政后废弛,成为那种因‘天下承平日久’,就懈怠懒政的皇帝。

  于是魏侍中把自己化作一根勤快的小鞭子,时时刻刻悬在皇帝身边,警惕地指指点点。

  而皇帝的心胸也让他容忍并格外看重这根‘鞭子’,有时候魏征太久没上谏,他还得去戳一戳人家:“卿近来怎么没话了?”

  直到被大大谏一通才舒服。

  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

  所以,李淳风不得不有此一问,魏侍中到底去不去啊,我徒弟可不是一只鹞子,捂坏了可不行!

  皇帝刚想说话,就听幼子开口了,声音温和而沉定:“太史令,魏侍中是不会对这件事有异议的。”

  二凤皇帝也是一奇:咦,他了解魏征是正常,难道雉奴也看得出来?

  于是示意李治继续说。

  李治便道:“姜太史丞是刚立了功,一场诗会自是去得。魏侍中虽爱上谏,却不是那些一味迂腐的人。”

  他笑着回望了一眼皇帝,父子俩相视而笑,李治又道:“比如父皇心胸宽广,知人善任。对外族将领向来一视同仁,凡是有功皆是同汉臣一般恩赏,魏侍中也是极赞成的。”

  “不似有些脑袋迂又心胸小的人,有战之时便想着人家番将去出生入死,到了论功行赏又说非我族类不该厚赏,很是讨厌。魏侍中倒不是这样的人,否则父皇不会这样看重。”

  当然,还有一条李治没说出口的是,魏征很少谏别的同事,一般直接对着大老板开腔。

  而皇帝听了幼子那些‘知人善任心胸宽广’的赞美,简直开心的要发光,又深觉李治说出了他的肺腑之言,便感慨道:“雉奴真乃朕之心肝啊。”

  那样疼爱的语气,让在场众人,除了这父子俩,均觉得寒毛当场起立敬礼。

  姜沃立刻想起了历史上著名的肉麻父子信:“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皇帝出征路上,一直见不到儿子的信,就主动表示:崽儿啊,见不到你的信,爹想你想的都要死了![1]

  比不过比不过,谁说古人含蓄的。

  太史局师徒们告退后,剩下的父子二人又温馨感人了一会儿。

  李治还开口向父皇讨几匹棉布:崔朝不但送了农户和棉种回来,更从当地收购了些现成的棉布,只是当地织力有限,哪怕他尽力搜罗,也没有质量太好的棉布。

  但架不住这东西稀罕啊,物以稀为贵。起码二凤皇帝是不打算现在分赏出去的。数量太少,有人分得到,有人分不到,不均易令人生怨,于是准备统统搁在库房里,也让尚衣局的人研究下这种布料的保存与使用。

  但雉奴想要几匹,皇帝还是大方给了:“好,你回去做几件衣裳,也拿来朕瞧瞧如何。”

  李治眨巴了下眼睛,乖巧道:“父皇,儿子要棉布,并非自用。是想着送给舅舅做谢礼,舅舅近来教了我许多律法,很是辛苦。我想着,若是送旁的摆件珠宝,也都是父皇赏赐的显不出心意,倒是这棉布,算是跟儿子有些关系。所以想送给舅舅。”

  皇帝更是欣慰,看看,朕这儿子!朕真是会养孩子啊!世上绝没有比朕的儿子更听话的孩子了!

  于是立刻召见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到了,听皇帝讲了来龙去脉,也心里也是又熨帖又欢喜,趁热打铁跟皇帝说了许多‘晋王聪慧’‘晋王仁厚’的好话。

  之后又趁机把心里盘算的一件事跟皇帝说:“明年有不少好日子呢,不如给雉奴把婚事办了吧。”长孙无忌旁观者清,觉得皇帝虽然极疼爱晋王,但却是疼爱没长大的小孩子那种疼。

  长孙无忌想扭转皇帝的想法:雉奴也长大了,是可以担事的皇子了!

  还有什么比大婚更能证明一个人长大了呢?

  长孙无忌心道:外甥肯定很高兴。

  倒是李治在旁边,笑容险些维持不住,心里深觉忧愁:完了,跟舅舅没有点亮彼此知心的能力。

  愁人。

  **

  “师父,这诗会是什么?”待得回到太史局,接受过同僚的道贺,姜沃就去问袁天罡。

  袁天罡道:“诶?你怎么还在这儿?新官上任,不得去拜见一下你的新上峰阎少监?”

  姜沃笑眯眯:“已经送了名刺过去了,只是这个时辰阎少监一定又在闭门作画,我算着时辰,午后再去拜见。”

  阎立本好吃甜食,每顿都要吃甜粥,每次饭后一定犯困,为怕精神不佳误了画,他每日都是上午精神好的时候作画,午后犯困时办公,犯困完继续去闭门画画——完全是他的画第一,甜食第二,公务第三,只好靠同僚和下属铁肩挑重担。

  袁天罡见她做事周到,很是欣慰:“如今不比先前,圣人待你渐渐信重起来,以后你接触的朝臣会越来越多,凡事做细致些才好。”

  他虽是嘱咐却也不过随口为之,不是李淳风那样严谨的性子,只说了这么一句,也就把这些教育方针放下,兴致勃勃与姜沃说起诗会来。

  “诗会、文会都是京中常办的,多半是些干谒的学子文人,为展才而参加。”

  姜沃听说过干谒,文人才子拿着诗文向权贵展才,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自荐’。

  高祖就曾下过诏令:除了科举入仕,寒门子弟也可以通过‘投牒、自举’做官。

  自举自荐,当然不能是去三省六部前举着手‘选我选我’,当然要拿出自己的本事来——有什么比一篇绝妙的诗作,或是一篇精到的文章,更能迅速展才的吗?

  姜沃记得,李白、白居易等人都行过干谒之事。

  唐诗独步天下,也与干谒自举做官有很大的关系。好的诗词能得到帝王权臣青眼,能够让人平步青云时,写诗写文自然就成了风尚,文人墨客间交流也多,宛如无数星辰碰撞,组成了一个锦绣星空般的大唐。

  十月,便是每年诗会最多的时候。

  因各地考中的明经、秀才,可以获得十月入京自举的资格,所以十月里长安城中学子文人就格外多。

  更因中秋重阳两佳节才过,许多亲王还留在京中,更增热闹。

  大唐的亲王不比后世清朝,全都圈在京城里不能出去,大唐的王爷还是要去封地的,除非是李泰、李治这种被皇帝亲爹稀罕的不让走的皇子。

  其余去上任的亲王,逢年过节可以递请安书回来,若是得皇帝允许,便能回长安。

  人与人性格不同,有人觉得呆在自己封地没人管束自在,也就有人觉得长安繁华,封地没意思,成天想着回来的。

  如今大唐才第二代,亲王们不是二凤皇帝的亲弟弟就是亲儿子们,血缘都还很近,二凤皇帝又是个不怕王爷造反的人(谁能打过他?),所以凡有弟弟/儿子们中秋上书要回长安拜见的,他就都挥笔同意了,甚至还会留他们在长安过年。

  这些王爷们也会从各封地带些当地出色的青年学子来,然后向皇帝请命,请他办诗会让这些才子们作诗作文一展所长。

  一来是为了讨皇帝的好,让他看看大唐天下多么文采精华人才济济,二来,这到底是个举荐之恩,若是这些才子将来有跟马周一样通过诗文做上宰相的,那他们也算提前投资,赚下了好大的人情。

  种种原因叠加,十月,就是传说中的诗会月。

  姜沃路上还想着回去就告诉武姐姐,结果回到宫正司才想起来,这不是九成宫了,媚娘只好搬回掖庭去住。

  两人又要休沐才能见面了。

  姜沃只好遗憾睡了,颇觉孤单。

  忽然就感同身受了晋王,怪不得武姐姐说他整日落寞。

  *

  次日,姜沃陪同袁天罡一起穿过百福门,往百福殿去。

  姜沃仰头看着殿名:百福,好像一只小狗的名字哦。

  袁天罡师徒来的不早不晚,此时百福殿内已经有几个先到的王爷与他们带来的才子们。

  姜沃毫不夸张的说,一看到袁天罡,他们都是眼睛一亮:袁仙师!活生生的袁仙师!

  像是逛动物园的人,忽然看到大熊猫溜达过来一样。

  在王爷们围过来之前,一位身着深红色官袍的朝臣先人一步,上前与袁天罡见了常礼:“袁仙师。”

  “岑侍郎。”袁天罡尽职尽责做看不清状,听声识人,然后伸手欲扶。

  中书侍郎岑文本忙伸手握住袁天罡的手,关切哀叹道:“仙师眼睛越发不好了?”

  袁天罡点头:“看人就看个轮廓,分不清啦。”然后问道:“今日诗会是岑侍郎掌事?”

  岑文本应了。

  姜沃也知岑文本对袁天罡这样敬重的缘故:他本人就是袁师相面如神的一个典型案例,他年轻时候求问过袁天罡他仕途如何,袁天罡相过一回,果然所说相差无几。

  这位岑侍郎,家族也是世代为官的,祖父做西梁的宰相,父亲做隋朝的侍郎,他又跑来做大唐的中书侍郎,从他家族履历就可以看出来世家为何对皇族并不如何畏惧敬重了——实在是换皇帝速度太快,皇帝跟韭菜似的一茬一茬割了长长了割,世家子弟倒是稳稳一直在当官。

  姜沃对岑文本则是另一种好奇,她知道他曾孙岑参,那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岑参!

  因岑文本先来与袁天罡见礼,姜沃作为晚辈与下官自然要先侧身避开,之后她再与岑侍郎行礼。

  如此这般,搀扶着袁天罡的手自然就松开了。

  然而行过礼后,姜沃再抬头:??我师父呢?我好大一个师父呢!

  再一看,袁天罡早被几个王爷带着人拱卫走了。

  姜沃:……

  好在今日来的这些王爷都是不在储位竞争者之列,对袁天罡这样热情属于见了稀罕物的热情,而袁天罡能被他们拱走自然也是能应对的,姜沃就目送师父被人扶着去喝果子饮了——袁天罡不喝酒人尽皆知。

  岑文本在旁温和道:“姜太史丞是第一回参加诗会吧。无妨,圣人未到时,你先跟在我旁边。”

  这自是看在袁天罡的面子上的回护之情,觉得她一个姑娘家,第一回出席这般场合,需要个长辈看护,于是表示我罩着你。

  姜沃刚道谢完,就见一紫袍金带,修目美髯,极有气势的中年人进门,之后径直向着两人走了过来。

  旁边已有人忙着向他行礼问好,正是国舅爷兼大司徒兼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到两人跟前,不等两人行完礼,就淡然道:“岑侍郎,我有几句话要与姜太史丞说。”

  姜沃微愕,长孙大司徒寻她做什么?之前两人从无交集啊。

  她还不及应答,就见岑文本道:“好。”之后行云流水闪开不见,远远走开。

  姜沃:??

  文人的嘴,骗人的鬼!

  这就是岑侍郎说的无妨,跟着他就行?

  好在长孙无忌不是来找茬的。

  其实原本长孙无忌很少参与诗会文会,他的专长在律法,开科举时他也是负责明法科,考诗文的,一般都是魏征或是房玄龄来。

  可惜魏征这几年来身体不好,被指为太子太师后忧心太子,身体更不好了,这段时间连朝也不怎么能上,何况是诗会。

  而房玄龄倒是身体不错,还能骑马上下朝。无奈最近家里出了事,次子房遗爱和高阳公主两夫妻各玩各的八卦在京城广为流传至今不衰,他实在不想过来面对诸位王爷的八卦眼神,于是辞了十月里所有诗会。

  倒是刚收到外甥爱心棉布大礼包的长孙无忌,心情灿烂的很,主动请缨要跟着来看诗会。

  二凤皇帝自然允准,长孙大司徒就这意气风发地来了。

  他一进门,见到众人里头有个面目秀丽穿着官服的姑娘,便知是‘梦到’棉花的太史丞。

  于是心情飞扬的长孙无忌就过来了。

  他也是来替外甥拉关系的,这点上长孙无忌跟李治想到一起去了,既然在朝上势力单薄,有机会先拉一下太史局星象家们的好感也不错。

  于是长孙无忌作为大司徒,出言勉励了姜沃两句,又将府上一个订了婚的孙儿的生辰八字交与姜沃,请她帮算个定亲吉期——也是拉关系的一种方式。

  要不说长孙无忌和当今圣人是友好的大舅哥和妹夫呢,圣人有十四个儿子,长孙无忌有十三个,儿子又生儿子,如今人到中年,两人在一起为家里这些子子孙孙的婚事头疼发愁。

  *

  继长孙无忌后,其余裁判也陆续到场。

  姜沃来的路上就听袁天罡说了,这次的诗会规模不大,但级别很高。

  岑文本主持会议,二凤皇帝、长孙无忌、孔颖达、于志宁加上岑文本共五个裁判。

  裁判级别摆在这里,才子们俱是心内极激动,只盼着今日大展才华。

  于志宁是自己到的,孔颖达孔祭酒则是带了十来个国子监的生员,也算是交流学习。

  姜沃与这两位见礼,两人都是按礼数应了,但俱没有跟姜沃说一句话。

  至于孔颖达身后跟着的国子监学生们,则有几个眼里露出不以为然甚至不满的眼神来。

  对他们来说,自己饱读诗书还未得正经官做,而一个十几岁,不过懂些谶纬之术的人居然做了太史丞,实在是不公。又觉得姜沃走的不是正路,尤其还是姑娘家,简直荒唐嘛!

  于是都不肯跟她交谈。

  面对这些目光和态度,姜沃依旧泰然处之,拿出训练几年的‘孤云野鹤’状态,认真端了起来。

  *

  这是她第一次走出太史局,参加朝廷组织的诗会。

  感想便是:果然还得是我大唐啊。

  后世‘男尊女卑’越发明显后的朝代,被所谓‘礼法’浸润太深的朝代里,女人出嫁前会被教导,出嫁后要好生服侍公婆丈夫。

  服侍二字便知,妻子名义上是女主子,实际上在男主子跟前,也不过是奴才。

  而此时的大唐,则好多了。

  姜沃斟酌了一下,在这里男人眼里,女人不至于是奴,应当是‘佐’。

  正如隋文帝杨坚怕独孤皇后怕到离家出走一般,本朝也有好多位宰相都是出了名的妻管严。而这种怕的前提,便是把妻子放在跟自己平起平坐的位置了,只是内外之分。

  所以长孙皇后可以就处置朝臣劝皇帝,可以在玄武门之变时就站在夫君左右勉励将士,依旧是贤后的代表,而不是被斥为‘后宫干政’。

  也正如房玄龄负责主编的《晋书·列女传》,他挑出的堪为天下典范的女子,是能够在政事上辅佐丈夫羊耽的辛氏,是能够为退敌出谋划策的武昭王后——而不是守着贞洁牌坊,被人看一眼就跳井力保清白的女子。

  他们是认可女子有才有胆识的。

  当然大唐也有他们的局限,那便是女子只能是‘佐’。哪怕是长孙皇后、独孤皇后,朝臣们知道皇帝会与妻子商议政事,但也只限于此。

  以独孤皇后的家世、本事,也只能陪着隋文帝同辇,到朝堂外头就得停下,只能让宦官在里头候着听着,等夫君下朝再一同回去。[2]

  至于隋文帝会不会私下把朝事都给妻子说一遍,与她商讨意见并没人管,但皇后不能上朝!

  这便是佐。

  正如今天姜沃遇到的一切反应:或许有人会不愿意跟她交谈,或许有人会看不惯她,但不会有主流的声音一齐骂她:“女子抛头露面成何体统”,然后逼迫她回到不能见人的境地去。

  在封建社会,姜沃已然觉得大唐是乐土了:哪怕她来的那个世界,性别歧视也从未消失,大唐能有这种程度,已经让姜沃松一口气了。

  走上朝堂,没有她想的那么难。

  就像她小时候读的故事《小马过河》那样:这溪流没有老牛说的那么浅,也没有松鼠描述的那么深。

  她是一匹第一次蹚过河流的小马。

  *

  小马姜沃望着眼前水灵灵的葡萄。

  百福殿中早按序布下了案桌与果碟,姜沃是跟着师父袁天罡一起坐在一案后。

  案上旁的果子还罢,唯有葡萄,据说是新种出来的高昌品种,姜沃在宫正司吃过一回,格外水润饱满,酸甜可口,惊为天葡。

  这会子再见,诗会上的葡萄,看起来比自己吃过得还要水灵饱满。

  可惜她刚想‘云淡风轻’悄悄捏一粒葡萄来吃,圣人就到了。姜沃只好放弃想法,随着所有人一并起身迎接二凤皇帝。

  圣人坐了后,令诸官员也入座,之后便是参与诗会的才人们轮番自我介绍。

  天下举办诗会蔚然成风,不只有朝廷,五品以上官员自家也可以办。

  这些才子们在当地也是参加过多次诗会,在家乡小有名气才会被王爷们听闻,一路带到京城来的。到了京城也参加过几场官员举办的诗会,但跟皇帝亲临的这一场自然不同!

  姜沃从侧面瞧着有两位紧张的开始发抖了。

  在第一个才子要按流程站出来自我介绍前,岑文本忽然道:“陛下,臣还有一言。”

  姜沃就看那第一个才子噎的脸都红了。

  二凤皇帝洒然一笑:“卿且说。”

  岑文本恭敬道:“为公道起见,臣觉得,这些学子们便只报个人姓名便罢了,不要提家世、祖辈、籍贯才好。”

  门阀当道,世人多慕世家子,若是听说是五姓七望家出来的,难免要高看一眼。而在这交通闭塞的年代,官场上也常以家乡来拉帮结派。如岑文本所说,果然只先通个名字更公平些。

  不但如此,岑文本还提出让他们另室作诗,做好后由专人不带名姓的抄录了,再送到这边来品评,才更加公平。

  皇帝皆允准。

  可怜才子们刚才腹内均想了一大篇自我介绍,有出彩祖宗的原准备把祖宗拉出来傍身,没有的也已经想了几句惊人之词准备引人注目,结果叫岑文本这一规定,全部只能干巴巴地说出自己姓名和年纪就完了。

  姜沃就见其中几人脸上现出不忿之色。

  显然是祖辈里有可夸耀让人高看的人物,结果被岑文本给憋回肚中——他们已然习惯了走到哪里,都会因家世被高看一眼,如今竟然跟一些寒门学子同列,被人用一样眼光看待,立时不爽起来。

  姜沃则是心下佩服:怪道自家师父第一回见岑文本就说他将来能做宰相,果然是很能体察圣心和动向。

  皇帝不欲尊崇世家,哪怕是一场诗会,岑文本也会牢记圣心,丝滑操作下去。

  在听这些才子们报出一个个名字时,姜沃不由一阵失落:她来到的大唐到底是早了些,不能见到盛唐诗坛盛况了。除非她活到一百岁,否则此生是看不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华彩诗文横空出世了。

  初唐虽已是诗文的沃土,但还是太早了些,只是种子种下去,初发的萌芽。

  若此时已是玄宗时的十月诗会,她说不定就能亲眼见到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盛况!

  不过姜沃很快安慰自己:若是见到盛唐诗人们,也就代表着得去经历安史之乱,见盛唐由盛而衰无能为力,若是那般,还是老老实实在贞观年间待着吧。

  二凤皇帝带给人的安全感无与伦比。姜沃刚穿过来不知朝代时,也很担心来到一个颠沛流离的古代,结果听说是贞观年间,皇帝是李世民,立刻就安心了!

  才子们简短(被迫简短)的自我介绍过后,很快被成行的小宦官们引到隔壁偏殿去了。

  岑文本上前,请皇帝出题目。只见二凤皇帝当场命题,挥笔写就,岑文本上前捧了亲自去隔壁宣布考题去了。

  百福正殿内也放了一个五轮沙漏,开始倒计时。

  因本职工作的缘故,姜沃现在已经能很快心算出时辰,看这沙漏的流速,便算出留给才子们的时间,差不多有一刻钟。

  这时间并不长,也算是考验捷才了。

  因时间短,稍微等等就过去了,殿中也就没宣歌舞。而是由皇帝带头开始彼此私聊起来——皇帝已经把大舅哥长孙无忌叫到身边赐了方凳,两人并头不知道在聊什么。

  见皇帝如此,剩下的人也都各自跟邻桌闲聊起来,不愿意聊天的则吃起了面前的果子或者喝起了饮子。

  姜沃等的就是现在,于是也拈花似的拈了一枚葡萄。

  然而姜沃到底还是没将这枚葡萄吃到嘴里。

  她刚捏了一枚葡萄,就听有人大声点了她的名:“本王前几年不在长安城,今年刚回来便听闻眼高于顶的袁仙师居然收了关门弟子!今日恰逢盛会,不如请这位仙师高足相一相,起一卦算算今日哪位才子能一鸣惊人夺得魁首。”

  姜沃第一反应是:这人谁啊,好虎哇。

  二凤皇帝正在跟长孙无忌说悄悄话呢,显然两个人讨论的很投入,此时都被他惊动了。

  在场众人一齐看去。

  姜沃也看清了这个‘虎人’是谁——说来,这位也有虎的资本,他是二凤皇帝的弟弟,高祖第六子李元景。他既非晚辈,自然比较敢说话。

  姜沃的第二反应是:长辈遗泽惠及子孙,那么仇恨值当然也要转移,这是没办法的。来之前师父就说过,让她今日格外小心一个人,千万别跟荆王李元景碰上——之前两人闹过很大的不愉快,李元景胁迫袁天罡给他算命未遂,想来一直记恨在心。

  果然,哪怕姜沃一直没跟荆王碰上,李元景还是磨刀霍霍向着她来了。

  李元景这一嗓子出来,别人不说,长孙无忌先蹙眉:我正在说雉奴的婚事说到关键处,你个大嗓门给我打断了,你有没有礼貌啊!

  不料第一个替姜沃说话的,竟然是不肯跟姜沃搭腔的孔颖达。

  这位老人家耿直道:“相面能相吉凶祸福,难道还能相出谁有才来?况且就算是有才之人,今日是陛下现出题目,短时间内也未必能做出好诗来。如何就能未卜先知魁首呢?荆王此言是强人所难。”

  可见孔老先生,虽也不喜女子做官,但还算个秉公直言的人。不肯让李元景借势压人。

  再者,孔祭酒是个重文重名的人,在朝廷第一场十月诗会上,在各地才子跟前,荆王居然对太史局报此私怨,这举动岂不是把场面弄得很难看!

  丢人自己去丢好不好,不要来丢朝廷的人。

  然而李元景自负身份,哪里理会一个国子监祭酒。

  只冷笑道:“你不必管——旁人不能,袁仙师这种‘神仙人物’难道不能?只可惜他已是瞽目瞎子,既然自己眼瞎耳聋的成了废物,便让徒弟代劳吧!总不能师门上下都是缩头……”

  “李元景。”这次是二凤皇帝开口,声音沉的骇人。

  荆王李元景这几年在外面逍遥惯了,一时忘了在御前,见皇帝生恼,连忙回神起身,翻作恭敬状:“陛下,臣弟是想着袁仙师一直不肯收徒,哪怕是咱们皇家子弟也不肯要,只说没有根缘。如今终于肯屈尊收徒,那弟子必是天纵奇才啊。”

  姜沃被他阴阳怪气到了。

  李元景步步紧逼:“况且臣弟又不要她算什么家国大事,不过是一场诗会的魁首——若是这都算不出来,岂不是无用?那又何必让她以女子身占着太史丞的要紧官位?难道天下再寻不出好男儿来了?”

  孔颖达刚要继续说话,就听身后他带来的两个国子监学生开腔道:“荆王说的有理!”

  孔祭酒险些没气死,回头狠狠瞪了他们一眼,并且制止了其余学生再发言:他心里明白得很,这些学子此时起哄,不过是嫉妒姜太史丞以年少女子身做了官罢了。但在孔颖达看来,你们可以不满,但事儿不是这么办的。若是羡慕,就该去打磨文章,去自举,而不是借势落井下石。

  回去就退学吧你们!国子监可不要这种人!

  虽说孔祭酒心里已经给人安排了退学仪式,但明面上,这还是国子监的表态,搞得他这个国子监祭酒老脸通红,再不好发言拦阻荆王。

  目光和压力都转移到姜沃身上——说来,袁天罡和李淳风非要收一个小姑娘做徒弟,绝大部分朝臣们也有怀疑来着。

  主要是瞧这个架势,他们二位很有培养弟子将来做太史令,掌太史局的意思。

  那这小姑娘可靠吗?

  能行吗?

  他们倒也想见识一二。

  事已至此,连二凤皇帝开口阻止姜沃起卦,都不能了。他此番若是强压下去,旁人就会更加质疑姜沃做官这件事。

  *

  而此时,袁天罡终于开口了。他声音轻轻松松的,似乎这都不是事儿,只随口对徒弟道:“那你起一卦吧。”

  姜沃起身应下:“是,师父。”

  脑海中,响起了一个清脆而略有些慌张的声音,是小爱同学。她的声音甚至有点结巴:“姜老板,这,这也太不巧了。系统升级中,是打不开的。”

  小爱同学急坏了:姜老板的系统,只要升级完毕,就能够为别人预测吉凶。参加诗会的不过二十来个才子,便是消耗二十多根筹子一一验过去也不算什么。这可是在御前极要紧的场合呢!

  偏生系统就在升级的第二天,根本打不开!

  小爱同学都快急哭了。

  姜沃还有心情在脑海里安慰了一句:“别急,不用担心。”

  这回她真的不需要系统。

  方才这些才子们自报姓名的时候,在众多陌生的字眼里,她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她取出了这些年未曾离过身的卦盘。

  *

  长孙无忌端着杯盏,看场中姜太史丞起卦,一时都忘了喝——

  他之前听雉奴赞过这位姜太史丞天骨秀颖,神气清粹。但方才他一进门,只觉得这是个容貌清美的小姑娘,顶多是比别人稳重些,未见奇异。

  然而直到此时见到姜沃取出卦盘,当众起卦,长孙无忌细观她行止,忽然就想起了雉奴的评价。

  确实如此,只看她起卦如流云清风,便觉神气清粹,与众不同。

  而她起卦过后,说出了一个名字。那语气淡然笃定,就仿佛她说的不是预测,而是必然的结局。

  “卢照邻。”

  *

  姜沃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五轮沙漏正好漏尽。

  很快,偏殿的小宦官捧了所有誊抄完的诗作过来。

  自二凤皇帝起,五位裁判很快看完了诗文评出了魁首——看的比以往诗会都快,因为其中有一份,实在是太出色了。

  五个人达成了共识,这必是头名,其才远超众人。

  二凤皇帝兴致盎然拎起这份诗:“快去偏殿问问,这是谁的诗。”

  小宦官来去匆匆,很快回来,恭敬禀告:“回陛下,那名才子名卢照邻。”

  殿内一时静默无声。

  竟真准了?!

  还是二凤皇帝打破了一片宁静,他对袁天罡举了举杯:“袁仙师与淳风眼光果然不错,太史局后继有人啊。”

  长孙无忌在旁适时道:“臣贺喜陛下再得一人才。”

  *

  贞观十五年,十月诗会。

  姜沃一卦成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