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听诊器 我愿意去做女医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听诊器 我愿意去做女医

作者:顾四木 字数:5568 书籍:(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九成宫东宫。

  李治有些头疼。

  他挥手让宫人都退下,只留了两人。

  “今日咱们好好说说话吧。”他对面坐着的是脸上带了些委屈之色的太子妃王氏。

  王氏委屈点头。

  且说搬到九成宫后,王氏被这东宫吓了一跳——之前李承乾命人把这院中的花草都拔了,甚至还留了个大坑在院里。前年圣驾离开后,九成宫的宫人也不敢填,不敢动,就这么搁着了。

  今年王氏一来,觉得这东宫也忒难看了,就让人填土种花。

  整理过院子后,王氏看殿中的各种摆设也不舒服起来,就要开库房全都换过。

  晨起李治没在东宫,正在皇帝处。卢夫人直接就给拦住了,软中带硬道:“太子妃若是要大换东宫陈设,须得回明太子殿下。”

  王氏不由气恼:难道她作为太子妃,连换些家具陈设都不行了?

  于是李治一回来,就遇到了来告状的王氏,以及在后面跟着请罪的乳母。

  他已经没有脾气了。

  于是温言安慰了卢夫人两句,就屏退下人,要单独跟王氏好好聊一聊。

  他是个防患于未然的人,王氏这个性子,他早就有心跟她好生谈谈,只是一直没空。

  现在正好是个契机,也是不得不聊了。

  他的手指在桌下无意识叩了两下,开门见山道:“从今后,这东宫的一应库房、内务,太子妃就不必管了。”

  王氏刚要张口,李治就抬手制止:“还好这次有乳母拦着,若是依着你的心思,只怕要把东宫全翻新一遍。会为我惹来麻烦。”

  见王氏错愕不解,李治忽然有点羡慕:听闻王氏是家中独女,上头只有年纪相差挺多的一个兄长。从小,应该过得很随心所欲吧。

  并非物质,而是那种心性上的随意,想做什么并不考虑更深层的后果,只需要想一想合不合书上的规矩与自己的喜好。

  “我才做太子两月,就急着大改东宫——旁人会怎么看?父皇又会怎么看?”

  王氏张了张口,有点艰难试探回答道:“嗯……圣人会觉得殿下太急躁了吗?”

  李治摇头:“只怕不只如此。”

  王氏就继续琢磨还会产生什么后果,李治已经往下说了——他不需要王氏琢磨明白,只需要她清楚一些红线,别去做某些事。

  父皇交给他识人,择人,用人。

  他自也有择人而用的标准。

  王氏对他来说,像是一个处于重要位置上,却不太好用的官员。他没有时间手把手去把人教成自己所需的模样。

  他只能给她画一个安全框,让她安静呆在里面。

  只要别添麻烦,就是对他最大的助益。

  严肃画过线,李治又放缓了些语气劝道:“你毕竟才入宫,也并不了解宫里的情形,还是将宫中一应细务都交给乳娘吧,她是母后在时亲自挑了替我管宫事的——太子王妃出身世家,必是懂得敬重婆母,顺从长辈的吩咐。”

  王氏下意识点头:嗯,这个家中是教过她的!

  见太子对她好声好气,王氏心里就不太委屈了。

  而且她也想起,她母亲仿佛也是一直没能完全掌家的,哪怕祖母病着,母亲也要常去回禀家事,长辈的话大过天。

  于是她点头接受了这个结果。

  李治见她终于点头,就起身准备走,却又被王氏叫住,殷切道:“那,殿下,不管宫务,我也得管点别的吧?我是太子妃,总不能天天坐着,什么都不做啊。”

  李治还真挺想她坐着不动的,但也知道不现实,想了想:“我听乳母说,太子妃记性甚佳,才入宫一月,就能把宫正司的各种戒律背的滚瓜烂熟了?”

  “我新入东宫,宫人的数目较之原来添了一倍有余。原来几个用熟了的管事人,都有些吃力,不如太子妃来管一管这东宫的宫人,不必他们为人多灵巧,只要都守着规矩别出错就行。”

  李治如今用的,还都是从前做晋王时的旧人。

  王氏闻言顿时高兴起来,把换陈设的事儿忘到了九霄云外,起身告退,还不忘说一句:“好,我原就觉得,殿下为人实在太宽柔了些,这宫里好些宫人都不怕殿下,经常偷懒耍滑,既然殿下许我管,那我就要给这东宫里立点规矩!”

  李治见她立刻斗志昂扬地出去,心情颇为复杂:有点羡慕,有些无奈,有些怅然。

  最后凝成一种清晰的孤单的认知:未来长路漫漫,必有波折,然而他的太子妃,并不是他的风雨同路人。

  *

  终于暂时把太子妃放到框里安置好,李治也很是松了一口气。

  他这才有心情叫小山:“把今日要看的公文都搬来给我看吧。”

  自从他入了东宫后,每日送到他这里的公文、礼单、名刺多了许多。

  当然,不是什么公文都能到他跟前。投往东宫名刺,会有专门的书令帮着接收和分理,还有录事官一一记下来,以备后查。

  比当时做晋王的时候严格许多。

  只这一事,李治就觉得有种时时刻刻被人盯着的不适感——与朝臣的来往,都在人眼皮底下。

  好在李治的社交关系简单,走的最近的重臣长孙无忌、李勣还都是皇帝钦点了要他多亲近的。

  以后他也决定完全跟着父皇的步伐走。

  小山拿过来两个大盒,里头分了七八格,都装着厚度颇丰的名刺、公文和信函。

  李治:还没看就累了。

  他深吸了口气,准备开始忙碌琐碎的一天。

  李治一一看过去,很快发现了两封熟人的信函:一份来自崔朝,一份来自姜沃。

  李治先看到的崔朝的,拆了一看就露出点笑容来:阿朝之前过来了一趟,说起要帮姜太史丞管宫外产业之事,现在送信来是已经办妥了。也好,到底是姜太史丞父母的遗业,都变卖了可惜,但若不变卖,将来被有人拿来做文章,也是一桩麻烦事,都交给阿朝就好了。

  然后又看到了姜沃的信函。

  没拆封前,李治原以为姜太史丞也是与他说这件事的。谁知拆开一看,里面说的居然是女医事:孙神医处,苦于没有一个颇通文字,又懂一点浅显医术的妇人,来传帮带新的女医。

  姜太史丞想到了从前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就问起夫人是否愿意跟着孙神医学《妇人方》,遂安夫人已然同意,想请太子帮着与陛下说一声,允遂安夫人出宫。

  完全出乎李治意料的一事,但却让他觉得是神来一笔!

  他近来也为遂安夫人悬心来着。

  李承干去黔州,并不肯让乳娘遂安夫人同行——何苦来着,乳娘在宫里呆了大半辈子,不必再跟自己背井离乡去流放。

  于是李承干走的时候,把妻儿和乳母都一并拜托给幼弟了。

  李治也没有辜负兄长的所托,早早向皇帝建言,给了太子嫡长子李象爵位。

  父子俩商议了好几回,才定下来给一个国公,爵位不会太高引人非议,也不会低到让人轻视。

  又有李治亲去与长嫂苏氏谈了片刻,得知嫂子很不愿再住在宫中这伤心地,更愿意在外头住,远离宫廷好好教养独子——毕竟在宫里,她身份太尴尬了,原本是国家未来的皇后,韦贵妃面前都只需要行个平礼,现在却与丈夫一同是庶人身份,实在想想就难受。

  于是李治便代她奏明父皇。皇帝便赐下离皇城最近坊子里的一处大宅,令常国公母子居住。

  然而遂安夫人却没能跟着苏氏走,继续照顾太子的独子——

  其实太子夫妻关系一直不太好。苏氏开解不了夫君,有了儿子后,索性就放弃了开解,甚至开始躲着李承乾,专心管儿子。

  为了这事,之前遂安夫人与苏氏发生过不少意见冲突。如今苏氏搬走,又有自己的亲信,自己的乳娘,自然不肯劳动遂安夫人。

  故而遂安夫人依旧留在宫中。

  作为太子的乳母时,她是三品郡夫人,现在自是不能了。皇帝念旧情,还给她保留了个五品乡君。又想着她是长孙皇后当年给嫡长子选的乳母,皇帝便让她继续留在东宫,一起照应现在的太子李治。

  宫中人人依旧以夫人呼之。但遂安夫人也是心气全无,待得尴尬,这回跟李治同来九成宫,是想着直接在九成宫东宫养老,不再回长安去了。

  李治也无法开解。

  今日见到这封信函,便觉姜太史丞这个提议,实在很妙!

  于是他搁下其余的事,先让小山请遂安夫人过来。

  *

  “殿下,我是很情愿的。”

  姜沃试着找到遂安夫人,说出这件事时,她立刻就答应了。

  那一刻,遂安夫人想起的,是长孙皇后。

  皇后娘娘生了七个孩子,她走的时候才三十六岁啊。

  作为皇后身边人,皇后孩子越多,自然是与皇帝越伉俪情深,她们是高兴的。

  但每一次,尤其是后来几回皇后有喜讯的时候,遂安夫人心里又何尝没有一点害怕和担忧。

  她既然是乳母进宫,自是生过孩子的。也只有真的生过孩子的妇人,才了解一次长达一年的产育(从怀有身孕到出月子)会对女人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改变。

  当然,这世上有人身体好,怀孕生产一回,似乎没有什么影响,用外头的村话说,女人白天还能下地,晚上就把孩子生了,仿佛一点儿事没有。

  但,这是七次啊。

  偏生,那些妇人隐疾怎么好对人说去,更别提让人看。皇后有时候扶着腰对她说:“喝药喝的我舌头都是苦的了。偏生我一说不舒坦,陛下便一回回催尚药局,尚药局又一遍遍改方子,越改越苦。”

  遂安夫人记得,那时候还是太子的承干也着急,后来皇后病重,甚至还提出过要释放死刑犯为母后祈福的事儿,被皇后止住了,只道生死有命,何必扰乱国法。

  明明身边人都是关心急切的,却没有什么好法子,甚至,好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皇后真正的不舒服是什么。

  那是只有妇人间才能心领神会的一些难处。

  这些事儿,遂安夫人当然不可能跟眼前的太子李治说透,她只是垂泪道:“想想文德皇后从前那些年的不舒服,我就极愿意去孙神医处学《妇人方》的。”

  “又听姜太史丞说,这回新修的《妇人方》,除了脉象和药方,还有些不少平日里的保养按摩药浴之法,若真如此,那真是造福于人的好事。”

  “那些年?”李治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

  长孙皇后病入膏肓时,李治已经八九岁了,自然是记得的。

  但再往前几年的记忆就模糊了。他只是记得母后没有卧床不起的那些年,每日都要忙于宫务以及照料他们这些孩子。

  每回见了他们,脸上都是温柔笑意,总是耐心地回答他们围着她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可如今听遂安夫人提起,不只是那一两年,母亲先前亦有多年痼疾不适,只觉得无尽伤感。

  原来在这之前的许多年,母后就已经在忍耐痛苦了吗?

  李治忍住泪意:“好,我去向父皇说此事。”

  遂安夫人伸手,轻轻的在李治的手背拍了两下,是不太恭敬但很亲近的动作——这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呀。

  “太子殿下,东宫难坐啊,你……要好好听圣人的话。”

  *

  从九成宫离开前,遂安夫人特意又到了一趟宫正司。

  上次她只顾着答应此事,这回过来,一则跟陶枳道别,二则想跟姜沃细细问些孙神医的脾性,以及有无忌讳。陶枳看出来她这是格外上心,要出去跟着孙神医学着带女医了。

  “正好,今日她休沐呢,这孩子休沐也不闲着,我看她叫人帮着搬了好多竹子去屋里,也不知又再捣鼓什么。”陶枳边说,边叫了个小宫女,让姜沃过来。

  姜沃将孙神医的性情一一说与遂安夫人后,就离开陶枳处,将空间留给两人告别。

  自从太子出事,陶枳每次见了遂安夫人就心酸:她才四十来岁,鬓边却是白发丛生,乍看如老妪。不过此时她神色间,总算没有了太子被废后那种死寂熬日子的漠然,而是燃起了许多生机。

  陶枳简直阿弥陀佛:遂安夫人的大半个人已经随着太子流放碎掉了,剩下的半个她,总算找到了寄托。

  *

  姜沃今日确实在摆弄竹子。

  昨夜她跟着李淳风观星去了。

  夜静人无万籁俱寂,两位师父都不说话的时候,安静地简直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听到心跳声!

  姜沃忽然就又想起了那个梦境:大夫问了她的病情,然后……听了她的心前区。

  听诊器!

  她在医院住久了,见过各式各样的大夫,有一位老主任查房,就跟有的老师讲课似的,特别爱侃大山,容易跑题。

  有一回这位老主任指导过学生辨别心音后,就问起这听诊器的原理来。

  见学生们都答不上来,就把病历夹子一放,开侃了。

  讲之前还摇头道:“作为内科大夫,听诊器就像是学生上学带笔一样——手边最常用的,你们居然不知道原理?”

  姜沃也得跟着听课(主要她是被听的模型),躺在床上也跑不掉。

  “……总之,听诊器就是为了放大与收集声音的。高中物理都学过吧,声音在固态中传递的快,衰减小。”他举了举听诊器一端,需放在病人身上的金属头。

  “在没有听诊器之前,大夫要想听听人的心脏有没有问题,肺里有没有感染的杂音,可是要趴在病人身上去听的!同性也就罢了,在古代异性可不让你去听,多少得给一个大耳光。”

  “何况,就算趴上去。”主任还特别幽默地拍了拍自己的啤酒肚:“若病人是我这种胖子,有脂肪护体,也听不太清楚的!”

  “其实最一开始的听诊器,只是一根细长木管,那时候还有个特别浪漫的名字,叫‘医生之笛’。”在这个万籁俱寂的夜里,姜沃回想起这最要紧的一句话。

  像是有悠扬的笛声,穿过重重迷雾传入耳中。

  系统给她的医书,会删掉超越这个时代工业水平的技术。其实有时对她也是一种误导——毕竟真正的听诊器,是标准的近代产物,还被称为医学进入现代医学的里程碑。

  大唐完全没有橡胶这个概念、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连听诊器上那根橡胶管都做不出来,何况是标准化听诊器。所以系统给的医书里,没有这种现代医疗器具。

  但她其实可以靠自己做出‘医生之笛’。

  *

  姜沃是被李师父点回来的:“怎么走神了?困了吗?”

  她转头问曾亲手改造过浑天仪的李淳风,眨眨眼道:“不困——师父,我有一物,想请您帮我看一看。”

  李淳风点头:“拿来吧。”

  姜沃:“我才刚想到,等我回去做个最基本款,就拿来给师傅看。”

  李淳风颇为警惕,但警惕中分明又带了点期待:“是新的炊具吗?”说完似乎被自己说饿了,转头问袁天罡:“袁师饿不饿,我去弄点吃的吧。”

  一直在旁边晒星星的袁天罡立刻坐起来:“好啊!”

  姜沃:……

  下回吧,下回把挂炉烤鸭给师父描述一下。

  反正炼丹房都改成厨房了,也不差多加个挂炉用来烤鸭了。

  *

  于是下了夜班,姜沃没有如常补眠,而是寻人要了许多长短粗细不一的竹子来。

  她觉得现代听诊器都做的标准化长度,一定是经过试验的,是最方便声音传导过来的长度。她就照着差不多长短的挑了许多竹子。

  媚娘进门的时候,就见姜沃在摆弄一根竹管,竹管两头粗细略有不同。只见姜沃还特别认真把竹管的一头贴在桌子上,以手轻叩桌面,然后侧耳去听。

  “这是做什么呢?”

  媚娘走近后,才发现桌上不只有一根竹管,而是堆了几十根。

  姜沃就拉她坐下:“姐姐别动,让我听一听。”

  她先起身把门关上,尽可能隔绝了外面的杂音,然后开始把各种竹子放在媚娘胸口处听。

  先是判断出竹管粗的那一头搁在人身上听得更清晰后,姜沃又开始换不同的粗细长短来听。

  然后按照听到声音的清晰度标注出来。

  媚娘虽没看明白,但也只由着她摆弄。

  因看出来她是在凝神听什么声音,媚娘就连话都不说,一直安静坐着。

  直到姜沃都试验完,媚娘才笑道:“你是不是又梦见什么了?”

  “这回真的是个好东西!等做出来给姐姐一个!”

  下晌,她带着许多竹管出门:“姐姐今晚还是不用等我,还得去观星台。”

  其实这一晚,师徒三人并没有务正业,观测星辰。而是都在研究,怎么样才能把声音更清晰地传到耳中。

  李淳风现场开始改造竹管。姜沃提意见把一头嵌入金属块也被李淳风接纳,他不但去拿了铜片、铁片等金属,还拿了石片、玉片等石料,挨个试验过去。

  袁天罡被他们两个人轮流当成实验体来听心跳,后半夜都麻了,对李淳风道:“能不能换我听听你?我这被听的也不能动,也不能说话,是要憋坏老人家了。”

  一夜过去,师徒三人最终将范围缩小到四张图纸,李淳风惯了昼伏夜出,倒是神采奕奕,很是满意点头道:“还要将作监好生做几个模具出来,将这些接口处的缝隙都彻底封死,才好知道到底哪一个传的音最清晰。”

  毕竟他今夜只是粗做,不够精细,判断不出来最佳款。

  手工大佬李淳风兴致勃勃说完,没有得到应和,转眼就见到袁天罡和姜沃都睡眼惺忪。

  没办法,原来哪怕是夜里观星,其实也没有通宵达旦的,基本后半夜就可以去值房眠一眠。

  这回却是结结实实一直忙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中间别说吃饭了,连水都没喝一口。

  姜沃望着天边微光,想起那句著名的话:你见过凌晨四点的京城吗?

  我最近见得太多了。

  *

  将作监的动作很快,姜沃送过去图纸不过三日,就有将作监的小宦官跑腿过来,说是几个‘笛子’都做好了,请姜太史丞亲自过去看一眼,若有微瑕,能够现场就改了。

  这日傍晚。

  媚娘见姜沃捧了几个匣子回来,好奇道:“这就是你说的‘听诊器’?”

  姜沃取出最上面的一个递给媚娘:“姐姐听一听我的心跳声。”说着将金属端放在自己的左侧心口,媚娘则将耳朵放在木管的另一侧。

  清晰的声音穿过来,媚娘握着木管,微有些错愕的抬头:人的心跳声,原来可以这么响吗?

  姜沃哪怕已经听过了,此时也忍不住也取过一只‘听诊器’来,听媚娘的心跳。

  门窗未关,在夏日的啾啾蝉鸣中,她还是清晰的听到了——

  “咚-咚-咚-”

  健康的、规律的、有力的心跳声,代表着一颗心脏在良好运转着,是生命的声音。

  这真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