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分崩 长孙无忌:皇帝伤透我心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分崩 长孙无忌:皇帝伤透我心

作者:顾四木 字数:5367 书籍:(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皇城东,崇仁坊。

  这是京城中最大的坊之一,因坊西门便接临皇城,官宦之户置宅于此者颇多。坊内颇为繁华,单食肆就有五十多家。

  坊之东南,有一处独门宅院。

  这处宅院,是姜沃与媚娘对着长安城坊市图一起定下的。

  便于此处抚养公主。

  崇仁坊最大的好处,便是东南角挨着东市——夜里持通行手书可最快到东市孙神医的医馆。无论孙神医在不在京中,薛大夫是一直住在医馆里的。

  再有,崇仁坊内原本也有一家医馆,还是之前从尚药局致仕的一位老奉御设的,家传便颇擅小儿方。

  “而且,崇仁坊离皇城近,姐姐与陛下想出宫看公主也容易些。”

  彼时媚娘抱着女儿,边看着长安城坊图边道:“唯一可虑,便是崇仁坊人多些。我会向陛下多要些人,周边几处宅子都住上亲卫。宅院中,再给女卫留出两间房来。”

  在公主出宫前的数个夜晚,两人就这样在灯下,一点点补全这座宅子的布置。

  为怕现置办新的漆器或是器物,还有余味不散,这房舍里一应所用之物,都是从宫中或是姜沃原本住着的家中换过去的。

  其余公主所用的栏车、被褥等贴身物,更是皆同此例。

  姜沃陪着媚娘一起想各处细节——她知道媚娘有多舍不得。

  但是公主满月后,媚娘自然要从安仁院搬回立政殿,回到每日要陪伴皇帝阅奏疏,与后宫诸人诸事打交道的日子里去,

  回到漩涡中去。

  *

  “安。”

  媚娘低头望着怀里的女儿:“我与陛下都想着,这孩子早产,那便等一等再定公主封号,行册公主礼。”

  时人多有俗语,刚出生的孩子,身上不好担着太多富贵。

  “但乳名总要起一个。”

  姜沃伸手轻轻戳了戳小公主的腮——经过一个月后,孩子长大了一圈儿,小脸儿雪白,腮上粉嫩。再不似刚出生那会子肌肤菲薄,透着过分的红。

  于是姜沃也已经敢戳一戳宝宝软嘟嘟的腮了。

  “好,那就是安。”姜沃又刮了刮她的小鼻尖:“安安。”

  媚娘含笑看着,轻声道:“一来,我只盼着她平安长大。二来……”

  “公主跟着你,我是安心的。”

  *

  在暮鼓声敲完前,崔朝进了崇仁坊。

  勒马于东南角‘姜宅’前。

  宅院从外面看来,不显山不露水。

  只有门口竖着的乌头门,代表着里面住着一位六品以上的官员。

  崔朝下马,身后亲卫直接牵了马去隔壁的宅中。

  他自行入内,穿过回廊,到后厢房去。

  门口有一女卫,一宫女守着,见是他才让开门。

  崔朝进门——厢房早被隔成三间,进门第一间,屋内只有衣架、桌椅、盆架。

  崔朝先用澡豆洗过手,然后去掉外裳、朝冠和靴子,换下的衣裳都搁在屋子一角的大竹筐里。

  再伸手取下架子上干净的家常衣裳,并一双蒲草编制的草履换上。这才往里走,到了第二间屋。

  只见姜沃正抱了公主在跟陶姑姑说话。

  第二间屋舍,窗明几净,窗是特意扩过的,便于白日乳母抱着公主在屋里,能有充足的日光。

  最里头一间,才是公主夜里睡觉的寝间,崔朝从未进去过。

  崔朝先与陶枳见礼。

  陶枳见了他,脸上也是不自觉浮出笑容来。

  “回来了?”

  听陶姑姑用正常音量与他说话,崔朝就知道公主醒着,低头一看,果然见襁褓中的孩子睁着乌润润的眼睛。

  不由柔声道:“公主眼睛肖似陛下。”

  姜沃则低头打量:“是吗?我倒是觉得更像姐姐。”

  陶姑姑就笑道:“且得等等才知道像谁——孩子小时候,鼻梁还没有长起来,眼睛也就还没定形。”

  说着伸手从姜沃手里小心接过公主:“你们去前头吃晚膳吧,我已经用过了。”

  *

  “想吃什么?”两人边往前走,崔朝边将厨下今日备下的菜说与姜沃。

  然后又凝神看了她两眼:“若是累了没胃口,就先睡吧。厨下也有汤,夜里起来可以喝。”

  姜沃止步:“好。”

  因近来精力一直高度集中,她躺在床上,一时却也睡不着。

  崔朝则斜倚在榻旁,拿过桌上的折扇来,似有若无地扇着。

  姜沃闭着眼,抬手拉了拉他衣袍的一角:“随便说点什么吧。”当背景音乐,听着就睡着了。

  崔朝声音放的轻缓,挑了轻松的事儿来说:“你也见过陛下处有一只锦匣吧,里面装满了人名。”

  姜沃在昏黑一片中,忍不住睁开眼笑了:“你说这个我都要不困了——里面还有我贡献的一页呢。”

  崔朝点头:“我也看到了你那一张。”

  “我今日去面圣时,陛下正在细细的理里头的名录,还时不时再标注几笔——陛下读书时,就常温故知新善加标记,十数年过去,也未变。”

  姜沃重新闭眼:“今日都没有常朝,还有什么新的事儿吗?”

  崔朝略微动了下身子,遮住外间灯烛透过来的些微光线,然后才道:“没什么大事,陛下是今日有暇,又惦记着公主出宫这几日过的好不好,于是叫我过去。”

  就见他边讲公主日常,陛下边整理黑名单。

  “我看到了魏国公府那几页。”魏国公府,皇后母家。

  “你猜一猜在陛下心里,魏国夫人最大的罪过是什么?”

  姜沃在黑暗中道:“不用猜,必是去年三月之事。”

  *

  皇城,立政殿。

  媚娘进门时,李治的黑匣子正好整理到尾声。

  “魏国夫人今日又进宫了?”虽是疑问句,但皇帝自有答案。

  媚娘也就不用答,只走到皇帝身边坐下。

  见皇帝蹙眉道:“朕每次听到柳氏进宫,都会想起去年春耕事。”

  媚娘知道皇帝在说什么:帝亲耕,后先蚕,都是奉宗庙粢盛的大礼,也是帝后为天下率的象征。

  本朝并非每年都行祭先农亲耕礼,凡有,必是盛祭。

  永徽三年的正月,是皇帝登基来行的第一回亲祭先农,亲耕御田,百官相随者皆有粮帛赏赐。

  按照礼部奏疏与太史局算过的吉日,三月,皇后当于先蚕坛行亲蚕礼。

  然而……

  “朕记得,当时你刚有身孕才不久。”

  “魏国公府应是忧朕将来再得一子,偏心幼子,就令皇后再问朕求皇长子。”

  “朕不许。”皇帝至今想来,仍是忍不住击案怒道:“皇后竟然就不肯行先蚕礼!”[1]

  皇帝带着怒火到紫薇殿时,就闻到满屋药气,宫人皆道皇后病了正在卧床。

  他在药气中站了片刻,转身走了——

  若是皇后自己因要不到皇长子而赌气,应当只会梗着脖子跟他道不去,而不是这般生病作态。

  皇后如此装病,后面自然少不了魏国公府的支招。

  那便没什么可说的了。

  皇帝眉目间露出追思之色:“贞观九年,母后依旧率内外命妇亲蚕。”

  媚娘在旁听着:文德皇后,是贞观十年仙逝的,贞观九年……文德皇后应当已然病中。

  她垂眸,看着皇帝方才击案后,掌缘有些发红的手。

  如果说被逼立太子事,是长孙无忌越过了那条线。

  那么此事,便是皇后及家族,真正过了陛下心底那道底线。

  *

  崇仁坊。

  姜沃与崔朝也说起了此事。

  先蚕礼,不是当天去拜一拜就完了,而是前后共九日——何时出宫,何时陈设,何时馈享祭祀,何时皇后亲率命妇行亲桑,何时劳酒,礼部和太常寺都有细致定规。

  永徽三年,因是当今登基后,第一次定下行亲耕亲桑礼,那段时间,礼部、太常和太史局,为敲定每一个细节和吉时,忙的也是没白天没黑日的。

  结果就在祭祀前三日,皇帝忽然将他们召了去,道皇后病中不能行亲蚕礼,令司农寺王正卿代祭。

  姜沃就看到,向来风风雅雅王正卿,向来都是坐在户部让别人痛苦的王正卿,这次差点没当场裂开,终于自己带上了痛苦面具。

  这,这是什么事啊!

  他正月刚跟着皇帝耕完地,负责在一旁捧着粮种,这是司农寺正卿责无旁贷的,但去亲蚕礼是怎么回事啊?!

  他一个朝臣,难道能带着公主王妃、命妇们去采桑喂蚕吗?

  王正卿是震惊了,礼部尚书许敬宗才真是差点当场哭出来:之前所有为皇后量身定做的先蚕仪算是废了。

  且提前三日才通知他,他哪怕一天十二个时辰不睡,也没法现赶出来一份‘有司代祭’的合宜典仪来——因这件事本来就不合宜啊!

  姜沃当时也沉浸在加班的压力里:礼部和太常寺定不下流程来,她这边也没法算吉日。

  后来还是皇帝拍板,停了内外命妇随祭。

  只让王正卿去行祭祀先蚕氏,一日祭礼即可。

  最后,还真是由全程懵着,但好歹保持了一贯风雅姿态的王正卿,草草行完了一场亲蚕礼。

  原本已经做好了准备,要随后行亲蚕礼的命妇们,也全都一脸懵,从去先蚕坛,变成了集体入宫探视皇后病体。

  崔朝轻声道:“咱们早知,陛下是一定要压下世家的,但是从此事起,魏国公府王氏和柳氏才被陛下提到了头名去。”

  实在是太伤脸面了啊。

  崔朝想,只要王皇后还在,陛下一定不会再行亲耕亲蚕礼了。

  毕竟垂范天下没成,丢脸于朝堂倒是真的。

  “对了。”姜沃忽然想起一事:“我早就想问你,总是忘记——王正卿的王氏,与皇后的不同?”

  “是,王正卿的王氏,在魏曾赐姓乌丸,这一脉又称乌丸王氏……”每次听崔朝讲世家这些复杂的谱牒,姜沃就觉得自己立刻困了。

  迷迷糊糊间,就听崔朝继续轻声道:“陛下今日还去了凌烟阁……”

  凌烟阁啊。

  姜沃还未及问陛下去凌烟阁做什么,就睡着了。

  崔朝停下手里的扇子与口中轻声话语。

  只是低头,于昏暗中,安静望着她的睡颜。

  *

  立政殿。

  “朕今日还与子梧一起去了凌烟阁。”

  媚娘奇道:“陛下怎么忽然想起去那里?”

  皇帝才登基,也没有自己一朝的重臣能图形凌烟阁。

  “朕有意为司空重绘凌烟阁之图,今日就特意再去看了看。”

  司空,英国公李勣。

  媚娘很敏锐抓住了重点道:“只为司空一人重绘?”

  凌烟阁如今悬着二十四张功臣图,皇帝却只为司空一人重绘——哪怕过世的功臣不算,如今在世的也还有尉迟敬德、唐俭几人,最要紧的是,凌烟阁第一图,太尉长孙无忌也还在呢。

  皇帝颔首;“是,只为司空一人重绘。”

  媚娘凝神想了片刻:“若是有此恩典,皇帝不如再恩上加恩,可亲笔序之。”

  皇帝将面前整理过的锦盒关上:“好。”

  “朕已令阎立本作此图。”

  “到时,朕亲为图序之。”

  **

  夏末。

  树上只偶然传来两声有气无力的蝉鸣。

  英国公李勣穿过虔化门,来到立政殿谢恩——

  皇帝命将作大监阎立本单独为他重绘凌烟阁画像,并亲笔做序,当朝赐之。

  更遍传朝臣以观。

  如此殊荣,李勣自然要赶来谢恩。

  走在路上,李勣不由想起当年,他忐忑于能不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旧事。

  且说,当年凌烟阁的消息,还是长孙无忌私下透漏给他的。

  一晃十年过去了。

  想起今日朝上,见了皇帝亲提序的‘功臣图’后,长孙太尉盯他的眼神,李勣便有些想无奈苦笑的意思。

  人、事皆已非啊。

  刚到立政殿门口,李勣还未开口,就见御前程公公小跑下了台阶,满脸都是笑:“英国公到了,陛下等着您呢。”

  李勣整了整衣冠,这才垂首入内见驾,恭行大礼:“陛下圣恩,臣微躯难报!必孜孜奉国,死而后已!”

  “司空不必多礼。”

  李勣拜过起身,这才抬头看皇帝,刚想开口,忽然见皇帝身后帘中,走出一宫装丽人,他又连忙垂首。

  “臣失礼。”

  他已经猜到了来人是谁,果然——

  只听皇帝道:“武宸妃之父,与司空亦是旧交。”

  李勣心道:他与应国公武士彟,若说有旧交,那只能是……

  他正在想着,就听武宸妃开口道:“当年高祖驾崩,先父因悼成疾,呕血病逝。后蒙先帝恩典,赐灵还乡。又委彼时为并州大都督的英国公监理丧事。”

  “今日既得见,自应当面深谢英国公当年为先父丧仪操持。”

  虽未抬头直视,李勣也能看到眼前武宸妃,裙摆微动,显然是给自己行了谢礼。

  李勣忙还礼。

  又不由感慨:说来真是巧。

  当年他正代晋王做并州做大都督,经手料理了应国公武士彟的丧事——当年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不过领了差事做完就完了。

  哪里能料到二十年后,晋王登基为帝,而当年应国公之女,已然是武宸妃,当面与他道谢。

  而且,皇帝明显是选中了这位武宸妃。

  方才虽只有寥寥几句,李勣却也听出了这位武宸妃言谈自如,语气坚然,毫无寻常后宫妃嫔见了朝臣的避让与涩然。

  这是一场彼此心照不宣的会面。

  皇帝让他见到武宸妃,提起旧年事,便是一种无言的表态。

  接下来朝中风浪,必多与武宸妃相连。

  世事难料,无外如此。

  *

  太史局。

  姜沃和崔朝正在袁天罡屋中喝茶——

  实在等不及回家再去讨论此事了。

  下朝后,姜沃就送了名刺去鸿胪寺,结果名刺估计还未到,崔朝本人就先到了。

  “陛下,实在是知道怎么气人的。”姜沃无限感慨了一句。

  之前朝臣们也知道,陛下要求将作监专门为英国公重绘凌烟阁图,彼时长孙太尉便有些不快。

  于是便有朝臣上书皇帝,为所有凌烟阁功臣重绘此图。

  皇帝拒绝了,只道:“当年英国公之图乃武将图,如今英国公亦已拜相,更加司空职,当重绘一张文臣图。其余功臣图便不必重绘。”

  皇帝以此为理由,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毕竟长孙太尉确实也不能提刀上阵,再给自己弄张武将图来。

  只得如此了。

  若说太尉原本只有些不快,那么今日英国公凌烟阁新绘、尤其是皇帝做的那篇图序,遍传朝臣之间后,太尉的脸色就变得异常难看。

  姜沃回想今日朝堂之事,肯定道:“我上朝也有些年数了,从未见太尉气成过这个样子。”

  与今日比起来,‘宸妃’事时长孙无忌的不悦,真的只能是毛毛雨了。

  姜沃展开方才默写下来的《图序》,开始有感情的念诵——模仿的还是皇帝在朝上对英国公说话的倚重信赖语调。

  “朕以绮纨之岁,先朝特以委公。”姜沃停下来,这说的应当就是皇帝少时,英国公代为并州大都督的旧事。且皇帝还特意加了一句,点名先帝将他托付给李勣大将军,实为托孤之臣。

  “故知则哲之明,所寄斯重……”往后就都是赞美李勣大将军人品贵重,忠心耿耿之语。

  这些都罢了,最重要的是后一句:“茂德旧臣,惟公而已!”[2]

  姜沃不由再次感慨道:“陛下,真的是知道怎么戳人心窝的!”

  有德行可仰赖的旧臣——

  惟公而已!

  那长孙太尉算什么?

  虽说先帝指明的辅佐之臣,尚在世的还有褚遂良、于志宁等人,他们听了皇帝这句话,也觉得老脸辣辣的,很是不忿:怎么,就李勣一个好人?我们这些年在朝上兢兢业业,都白费了?

  但……只要看一看长孙太尉那张从未见过的黑脸,他们又觉得,倒是也轮不上他们先为自己鸣不平。

  “今日朝会,散的实在诡异。”

  皇帝赐图后,倒是如常散朝,很快离开了太极殿。

  但朝臣们都站着没走——不是不想走,而是该起头离开的宰辅们都没动,大家只好陪站。

  该第一个离开的长孙无忌,站在原地良久未动。

  李勣边陪站,边在心中拟谢恩的腹稿。

  忽然觉得背后一凉似的,回神果然见长孙无忌终于动了,正转头望着他。

  “好,好一个茂德旧臣,惟公而已!”

  褚遂良忍不住在旁轻劝一声:“太尉……”满朝文武皆在,闹起来可不好看。

  且李勣不同于旁人,他手握兵权,位高权重,对他可不能像对其余朝臣一般训斥。

  长孙无忌也并未高声,只是走过李勣身旁时,冷声说了一句“李懋功,先帝托付社稷于少主,嘱你我等旧臣辅之保之。这几年你却只奉及上意,私己畏祸,几无一忠言谏之。堪为顾命否?”

  李勣:……

  这就直接算在他头上了?

  陛下夸的,你怎么不去寻陛下呢?

  李勣这倒是也猜错了,太尉并没有只算在他头上,他确实也去找陛下申冤去了。

  *

  李治早想过这一日,但见舅舅真正站在跟前,面上是压不住的愤怒与失望时,他心中亦是五味杂陈。

  长孙无忌沉声道:“陛下,臣不知这些年有何大过,请陛下明示,不必以此辱之。”

  “辱?”

  “太尉此言过重了。”

  皇帝冷冷淡淡:“朕为帝王,连太子都不能自择,也未觉‘辱之’。”

  长孙无忌闻言,脸上尽是失望之色:“果然还是为了此事。陛下,经今日之事,臣越发觉得去岁请立太子,实无悔也!”

  “陛下偏宠私爱以废国礼,若是去岁未立太子,只怕今朝代王就是太子了。武氏出身旧事,难道还要臣再提醒陛下吗!”

  皇帝情绪倒是没有什么大的波动,只是冷淡道:“太尉自无悔也。朕已问过多次了。”

  “朕亦曾以太尉为心上最重之臣。”皇帝抬眼看着眼前因愤怒,而显得面色极差的长孙无忌,看到他比十多年前多许多的白发,忽然有些心软。

  他想起父皇驾崩后,自己居丧不能理政的数月。

  那段时间舅舅实是宵衣旰食,之后还大病了一场。他命奉御出宫诊脉,得到回话是,太尉完全是累病的。

  皇帝放缓了声音:“舅舅,朕以为,忠臣当竭忠事君,而非……”

  然而他话还没说完,便被长孙无忌打断:“陛下所说,是李懋功那奉上之臣!”

  “陛下今日竟然以臣忠言逆耳而责之,远之!”

  长孙无忌想起那句‘茂德旧臣,惟公而已!’,便觉心中气血翻涌,想到朝上那些目光,更觉此生未受过这等折辱。

  长孙无忌道:“先帝若在,陛下不至于此,臣也不至于此。”

  “陛下今日任情纵性之举,实令臣失望。”

  言罢告退,转身而去。

  门外夏末的风,吹入立政殿。

  帘子微动,媚娘自帘后走出,将手轻轻按在皇帝肩上:“陛下勿伤心。”

  皇帝摇摇头,声音平静而冷漠:“不,朕只是在想,以后,朕要让太尉失望之处……”

  “还有很多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