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歌姬?”
郑妙音不敢置信地看着李复书,热泪瞬间盈满了眼眶。
自从李复书从赵学尔手中救下她,她便再一次相信李复书就是那个她可以托付一生的人,是她一辈子的依靠。她留在宫中的目的,也从最开始的给自己的后半辈子找个安身之所,变成了陪在李复书的身边,与他相依相伴到终老。
为了能够永远陪在李复书的身边,她明知与赵学尔抗争的胜算不大,且一旦失败,恐怕结局就不只是被赶出宫这么简单了了。
纵然危险重重,为了心中的爱,她仍然愿意不惜一切与命运对抗。
但她却万万没有想到,那个她拼了性命也要留在身边的人,并没有把她当作心意相通的爱人,只当她是“一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歌姬”。
一想到这里,郑妙音眼中的泪水便再也忍不住了,唰的流了下来。她“呵呵”惨笑两声,声音哽咽地道:“是,我没有皇后聪明,也没有皇后高贵,更不像皇后饱读诗书,从小受到名师指教。”
“我从小就被亲身父亲卖入腌臜地方,一辈子受尽欺辱被人看不起,好不容易进了宫,得到皇上垂怜,可以有个安身之地,又被皇后不喜,整日提心吊胆,唯恐哪日会被人赶出宫去。我这样低贱的人,自身难保,又怎么配议论前朝之事呢?”
李复书初见郑妙音之时,不仅是被她的美貌和歌声吸引,更是因为她身上有一种楚楚可怜、惹人怜惜的气质,这样的郑妙音瞬间激起了他的保护欲,所以他才把郑妙音留了下来,短短数日之内把她升为正三品婕妤,并且至今圣宠不衰。
此时郑妙音哭得梨花带雨,我见犹怜,李复书便立马觉得自己方才说得太过了,不由得心中有些后悔,软了语气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郑妙音盯着李复书的眼睛质问道:“那皇上是什么意思?”
李复书道:“我只是一时情急......”
“情急之下吐真言是吗?”
郑妙音此时眼中含泪,那一双漂亮的大眼睛里,不是往日的欢喜和爱恋,只有伤心和难堪。
李复书出身皇室,身份尊贵,若说他一开始有多看得起歌姬出身的郑妙音,那是假的。但他是皇帝,无论郑妙音的出身有多低,只要是被他看上了,做了他的妃妾,便是人上人,除了他,任何人都不能欺负郑妙音。
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把郑妙音当作大臣们进献的其他玩物一般,喜欢的时候拿出来把玩,不需要的时候便远远地扔开,召之即来,呼之即去。
但自从那日赵学尔要把郑妙音赶出宫,他费尽心思地保下郑妙音开始,似乎郑妙音在他心中便与其他妃嫔不同起来。就好像一对苦命的鸳鸯,经历了重重苦难,最后终于在一起了,必然会格外珍惜对方。
他与郑妙音在一起的这些日子,两个人你侬我侬,柔情蜜意,心心相印,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每次他一到凌烟阁,便身心放松,疲累全消,郑妙音让他体验到一种在其他妃嫔那里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快乐。
可就是如此心意相通的两个人,此时却相互猜疑,相互质问,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温馨体贴,他不由得心中一痛。
李复书低头沉思半晌,才温声道:“我当初不顾所有人的反对,短短数日之内将你连升数级,册封你为正三品婕妤,就是害怕有人会因为你的出身而欺负你,我的心意难道你还不明白吗?我若是看不起你,又怎么会把你留在身边?怎么会接连晋升你的位分,册封你为婕妤?又怎么会自你进宫以来独宠你一人?”
方才李复书口出恶言,郑妙音是真的伤心。
但此时李复书提及他曾经为她做过的事情,她亦是真心感动。
郑妙音盯着李复书的眼睛看了许久,如此不敬的举动,李复书不但没有责怪她,反而温情地回视她,眼中满是真诚。
她这才确定,李复书方才只不过因为恼恨她撒谎才口不择言,却不是真的看不起她,想要贬低她。
郑妙音想了一会儿,道:“氏族自矜高贵,最是看重出身,皇上都说我只不过是个‘没受过多少教育的歌姬’了,身份低贱,纵然我想要笼络他们,他们又怎么会看得上我?既然他们势必看不上我,我又如何发展前朝的势力呢?”
她虽然心知李复书是情急之下才不小心说出“没受过多少教育的歌姬”的话,但她仍然心中不快,所以赌气用自嘲的话回答了李复书先前对她笼络没落氏族,发展前朝势力的质疑。
李复书见郑妙音仍然生气,半搂着她安抚道:“好啦,是我错了,不要这样说自己了好吗?”
郑妙音说得没错,氏族最是看中出身,比如他们对待婚姻之事的态度,若非与他们同样出身的氏族,或者朝中重臣不得与其联姻,便可以看出他们对出身有多么看中了。
郑妙音虽然是正三品婕妤,但说到底也不过是他的众多妃嫔之中的一个,再加上她是歌姬出身,想来氏族们是不屑与她打交道的。
看来方才是他太敏感了,误会了郑妙音。
郑妙音稍微扭捏了几下,便呆在李复书的怀里不动了。
她继续道:“笼络没落氏族的办法确实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我若是说了,皇上不许生气。”
李复书笑道:“我什么气?”
郑妙音撒娇道:“反正您不生我的气我才说,您要是生我的气,我就不说了。”
李复书想了想,只要郑妙音不是想拉拢氏族,发展前朝势力,想必她就算犯了错,也不是什么大错,便十分爽快地道:“好,我不生你的气。”
郑妙音这才展露笑颜,道:“笼络氏族的办法是余力教我的。”
“余力?”
李复书立马不高兴地道:“不是让你断了与他的联系吗,怎么又去找他?”
他厌恶余力,不仅因为余力哄抬江南女子身价,连累他被赵学尔训斥,郑妙音差点被赵学尔赶出宫,更因为余力还四处给京都的权贵大臣们送江南的美女。
余力不但把那些被他送人的江南女子与郑妙音相提并论,对郑妙音不敬,还把他和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冒犯皇威,若不是郑妙音拦着,他一定会治余力一个大不敬之罪。
尽管他最后没有杀了余力,只是把余力贬了下牧监羞辱他,但他仍然嘱咐郑妙音不可再与余力一家来往。
但郑妙音却不听他的嘱咐,私下里与余力来往,他不由得有些不高兴。
郑妙音见状,赶紧解释道:“我也不想去找余力,可是我对前朝之事根本一窍不通,政事堂的那些大臣们又懒怠教我,那我就只能去找余力了呀。”
李复书皱着眉头道:“你是后宫妃嫔,要懂前朝的事情干什么?”
郑妙音一副天真的模样道:“为了帮皇上分忧呀。”
李复书虽然对郑妙音的做法不认可,但却爱她这副娇俏可人的模样,好笑道:“前朝之事自有宰相和朝臣们替我分忧,要你来替我分什么忧?”
郑妙音撅了噘嘴道:“可皇后就能替皇上分忧。”
嫉妒羡慕的心思表露无疑,但却并不惹人生厌。
李复书道:“你跟皇后怎么能一样?”
他刚一说完,觉得有些不妥,又赶紧补充了一句:“你知道的,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
郑妙音被李复书紧张的模样逗乐,笑靥如花,道:“好啦,我知道皇上不是这个意思。”
她想了想,道:“夫妻本是一体,皇上和皇后是夫妻,哪里还分什么你我?皇后不但费心费力打理后宫,还要操心前朝之事,为皇上分忧,是我等学习的楷模,我却因为宫规说后宫不能干政,便质疑皇后,之前是我狭隘了,我要跟皇上说对不起。”
郑妙音这副懂事乖巧的模样,真真让李复书爱得不行,不但原谅了她私下里与余力来往的事情,连她之前责怪赵学尔干政的事情也一并原谅了,笑道:“你知道就好,但皇后的聪明才智连许多大臣都比不上,你也不必一定要学皇后给朕分忧了。”
况且他虽然允诺了赵学尔可以插手朝政之事,但不代表他能够容许后宫之中的其他人干政。
郑妙音满脸遗憾地道:“我倒是想替皇上分忧,还特意学皇后建了一间书房,可惜我实在脑子笨,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帮皇上的忙。好不容易从余力那里讨来一个能够帮到皇上的法子,却叫皇上以为我是想拉拢这些没落氏族,发展朝中势力,甚至以为我要造反?如此出师不利,我哪里还敢做其他的想法?”
李复书听出郑妙音是在指责他方才怀疑她,不信任她,他讪讪笑了两声以掩饰尴尬,眼神飘忽不定地道:“啊,我方才来得急了,还有许事情没有处理完,我这就回安仁殿去处理。”
他才往外走了两步,忽然想起他方才急急来凌烟阁的目的,又问道:“那你每天派人去政事堂做什么?”
既然有余力教郑妙音如何替他分忧,郑妙音又何必频频派人去政事堂,难道她还有什么事情瞒着他?
郑妙音道:“还不是皇上不许我与余力一家接触?我担心皇上责怪,便派人去政事堂做做样子,想着皇上若是问我从哪里得来的法子,我就说是请教了政事堂的大臣们。”
她顿了顿,嗔道:“都怪这些政事堂的大臣们,若不是他们懒怠教我,我又何必去向余力请教?”
李复书了然,原来如此,这一切只不过是郑妙音的小心思。
但是......
“那其他的妃嫔们又派人去政事堂做什么?”
总不会所有派人去政事堂的妃嫔们都与郑妙音有一样的小心思吧?
“她们啊。”
郑妙音笑道:“大概她们也都与我一样,想讨好皇上吧。”
李复书眉头微皱:“她们也都是有人给她们出主意,然后担心朕问责她们,所以派人去政事堂做做样子?”
这未免也太巧合了吧?
不但所有的妃嫔同时都想用替他分忧的法子来讨好他,而且给她们出主意的人都是他厌恶的人,所以她们同时派人去政事堂做做样子?
李复书不由得怀疑这其中有什么阴谋。
郑妙音道:“那倒不是。我猜她们应该是想学皇后为皇上分忧,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见皇后常常派人去政事堂,便也跟着派人去了政事堂。只不过皇后的人能进得去政事堂,她们的人却不能进去,又想知道皇后派去的人在里面做些什么,便只能整日在政事堂门口晃悠了。”
她说完忍不住笑道:“大概这就是东施效颦了。”
顿了顿,又道:“我也是东施效颦。”
李复书疑惑道:“为什么以前没有人东施效颦,现在却突然半个后宫的人都变成东施了?”
赵学尔派人去政事堂问政也不是一两日了,为什么以前没有人学赵学尔行事,现在却呼啦啦一堆人来跟风?
郑妙音道:“那可能就是跟我有关了。皇后素来威严,就算妃嫔们想要讨好皇上,也不敢学皇后行事。但我就不一样了,还记得当初皇上常召我去安仁殿伴驾,整个后宫的人便都开始学我弹琵琶唱歌。”
“宫中有乐师,想学琵琶不难,但宫中会吴语的人却很少,会吴语唱歌的人就更少了,所以那时常常有妃嫔来凌烟阁让我教她们用吴语唱歌呢。大概是因为我派人去政事堂的事情被她们知道了,见我没有被皇后责罚,她们便也跟着胆子大起来了。”
郑妙音这么一说,李复书也想起来了,以前他来凌烟阁的时候,常常会碰到有妃嫔在这里学唱歌。
但如今这件事情,却与学唱歌不同。
他虽然不赞同妃嫔们都一窝蜂地学郑妙音唱歌,但到底无伤大雅。
而后宫妃嫔频频派人出入政事堂,公然无视宫规,便有损政事堂的威信和皇室的威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