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等到陆令旁人将孤儿接回来时,天色已经昏沉。
宛宁自己跑出去与别院里的孩子们蹴鞠,回来时正好去屏风后换掉衣物,洗了个热水澡,她一边自己擦脸,一边问阿紫,“你有没有知道阿娘那边安排的怎么样?”
“听说陆夫人派的人已经回来了,一共六个孩子,有一个挨了冻,怕是不太好。”
等她重新收拾好,换了一身衣服,便去了书房,秦三正好还在陈情,“有一个叫郑密的,怕是不太好,再晚个一时片刻真要没命的,如今请了大夫来,还不知道情况如何呢。”
她听到自己的母亲说,“这也太可怜了,孩子还这幺小。”
她垂了垂眼,《论语》总曰仁,她只知其书上之意,大约只有母亲这样的,才是真正的仁吧。
她心里明白,她自己未必是。她路过时见乞儿可怜,愿意施舍几分,也不过是取了随身的首饰。她也想到了,乞儿拿着这些首饰有诸多不便,虽看上去得了帮助,实际上还绕了一圈,隔了一层。
陆令做的,是授人以渔的事。她帮过的人,无论男女老幼,离开这个别院,仍然有栖身之法。
开了春,上巳节是一个好天气,惠风和畅,空气中都能飘着蓝草的香。这里的人们并不兴着上巳节祭祀,贵族们的活动更倾向于:踏春、酒会、吟诗作赋。
颖水两岸,占据得天独厚的风景优势,少不得有贵族搭高台设宴。林氏是其中一家。
当然,参与宴会的也不一定只有权贵弟子。普通学子也会格外珍惜这样的聚会,好在权贵年前露面,以图青睐,获得赏识,哪怕只是能扬个名也是好的。
林家设宴,好就好在这些人要么是政治立场相同,要么是没有政治立场以求立场之人,并不像旁人家的宴席,各有各的立场,一时暗潮流动。
林协亲自带陆宛宁入席,林家五爷看到这个场面还是挺震惊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他虽然在林家几个兄弟中,是最不着调的,但这么失态的场景也是十分少见。
他自言自语地对自己的随从说,“你说这是私生女吗?私生女能有这待遇吗?怕是没有吧?”
随处低着头,看向地面,他是没有任何立场评价林协的。
颍川文风盛行,是仿造了一个鲁地的圣人居的。一到上巳节这样的节日时,文人学子便少不得行叩拜大礼祭拜。
林协当时远远就看见了去性别化,却模样好看的的陆宛宁。她并没有朝圣人像行叩拜礼,只是作了揖。
他不解其意,亲去询问,女孩回答:“宛宁不才,读过《论语》,也读老庄,法家也有所涉猎,实在不敢自居圣人门生。”
林协觉得有趣,一个小女孩,无论说的,做的对不对,其实能有这样的见识和想法就已然是不俗的。
这个时代的儒生,还没有发展至“废除百家,独尊儒术”的腐儒、陋儒。儒生虽多,却并不会因为一个人诸子百家皆有所涉猎而觉不同。
多方继承,才是发展。
其实包括孔圣人自己的思想,也是受教于老子而来的。最开始的时候,服务的也并不是封建等级的皇权专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曲解孔孟原义,把自己的思想当作是孔孟的是思想,来奴役百姓。
孔孟创派的儒家“原教旨”,具有强烈的实践倾向、批判精神。并不是后世尤其是宋明以后逐步内敛化、虚伪化、僵尸化、奴性化的奴才哲学,它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一面,也有大复仇的壮烈传统、大雪耻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历史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