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秋天里的红土地被黄澄澄的稻谷装扮着。
这一月,镇上的师范学校迎来了它的毕业季。
校园的操场上张灯结彩,按照惯例,每年都要为毕业生举办一场隆重的毕业典礼,除了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证书和毕业证,还要鼓励每一位即将走出校园的学生谨记为人师表,不忘师恩,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园丁。
绿荫校道下,春莲手捧着刚才毕业典礼上校长发的证书和大红花-春莲是这一届的优秀毕业生,毕业证书还没拿到之前,县里的第一小学就已经给她寄来了聘书,毕业典礼结束后,她就可以直接上岗了。
分配到第一小学的名额为数不多,春莲更是其中拔尖的那个,这是多少同学都羡慕不来的的。
“春莲,祝贺你啊,一毕业就分到县城工作,不像我们,只分到了乡下的村级小学。”有些同学嘟囔着。
“村小也不错,离家还近,而且教学任务也没有那么重。”春莲安慰大家。
话是这么说,但是对于这份工作,春莲是非常满意的,,一来这是一份好工作,二来这份工作是在县里,可以离着王军华更近一些。
自从电影之约后,王军华已经像女婿一样经常去春莲家走动了,种秧苗、收稻谷、翻田地样样拿手。
张德祥夫妻俩看女婿越看越顺眼,每天都喜滋滋的,逢人就夸这个女婿好。
乡下流行先订婚再结婚,订了婚就可以同居了,跟正常夫妻一样,有个一儿半女了再去扯结婚证也不迟。
张德祥早就摸着黄历看好了日子,寻思着女儿毕业后就给他俩订婚了。
按照乡里的习俗,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都是娘家备好了婚礼那天送过去的,为此黄桂芬搬出了攒了很久的棉花,细细的择去上面的棉花籽,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晴天翻晒好,过几天就拉到镇上弹棉花店去,给春莲做一床新棉被当嫁妆。
王军华也没闲着,自从带了春莲回家见过父母,就开始筹备着迎亲的物件。
蝴蝶牌缝纫机、凤凰牌自行车、还有时下年轻人最喜欢的燕舞牌收录机,王军华没有跳迪斯科的爱好,但是作为老师的春莲偶尔也要学习学习音乐,丰富自己的业余时间。
话说王军华爱情之路顺利,事业也很忙碌。
身为公安干警的他,有时候为了案子不得不放弃和张春莲约会的机会。
临近中秋,局里突然接到一个案子,本县的染织厂发生一起伤人事件,疑犯一路逃窜到了邻县。
近日邻县公安干警根据群众举报,终于找到了疑犯的窝藏地点,希望王军华所在单位能派出干警协助抓捕,以及共同进行之后的审讯。
王军华作为一名公安也才一两年,这个案子刚好分到了他们小组,正是他破案立功的好机会。
于是他主动申请上前线,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二天就要出发去邻县了。
考虑到这个案情的保密性,王军华只告诉春莲他要出差一段时间。
临别时,王军华只匆匆地见了春莲一次面,就坐上去邻县的汽车,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春莲依依不舍地送别了王军华,这是他们第一次分开那么久。
春莲知道他出任务去了,因此也没有多问,但是心里多少也有些忐忑,毕竟王军华每次任务面对的都是穷凶极恶的歹徒,稍有闪失,就有生命危险。
这是他的工作,作为他背后的女人,春莲只能默默地支持着。
为了不让自己多想,她尽量让自己忙碌起来。
现在正值暑假,学校还没能开课,她一边继续学习,好让自己到开学的时候早点进入状态,一边继续在地里帮父母收割庄稼。
今年的花生已经收完了,还有一大片黄澄澄的稻子等着他们收割。
王军华不在,春莲只能多做活,减轻父母的负担。张德祥心疼闺女,说什么也不想让她干了,说去城里教书皮肤晒黑了不好看。
但张春莲不介意这些,一直安慰父母嬉皮笑脸地说自己已经找好婆家了,不怕嫁不出去。张德祥听了只好作罢。
……
王军华和张春莲的好事早已经在同学之间传开了。
郑航远自从那天县城回来后,反而安静了,上课也不睡觉了,只是坐在那里发呆,作业也做了,虽然错漏百出,但至少不会被请家长了。
于妹芬看出了儿子的变化,虽然说孩子老实了是好事,但是这过于安静却不是郑航远的本性。
于妹芬给儿子收拾床铺的时候,在枕头下翻出了一张照片,是两张撕成两半的照片拼接而成的。
左边是儿子,右边是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姑娘,这姑娘她认识,成绩好人漂亮脾气也好,据说父亲也是老师。就冲这照片,于妹芬基本上可以断定儿子恋爱了。
于妹芬跟丈夫郑国民说起这件事,郑国民脑海里就在搜索张德祥的资料。
身在教育局工作的他,基本上乡村教师的情况他都了解。他也见过张德祥,为人老实,在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乡村学校却能教出了几个上大学的孩子,可见张德祥的教育也是很用心的。
有着这样的家世,再加上今年张春莲是优秀毕业生,于妹芬更是认为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孩子。
但是她也听说了王军华和张春莲是一对,她不能像旧社会那样棒打鸳鸯啊。
她决定先去拜访张德祥探探口风,毕竟他们怎么说也是干部家庭,也比那乡下泥娃子出身的王军华好吧?
……
毕业后,郑国民给郑航远找了一份小学老师的工作,但是他放弃了。
他自知资质平平,不想误人子弟,况且爱自由的他,怎么肯呆在三尺讲台里?
好哥们田树林自从开了那个进口商店,一直都很忙碌。
郑航远跟着田树林深圳、香港来回地跑,还好没浪费他巧舌如簧的口才,倒也帮着田树林压低了不少进货价,还通过父亲的关系找到了不少客户。
至此,郑航远更加坚定了在经商的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