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逆天换明 第三百三十四章 袁崇焕的困境

《逆天换明》第三百三十四章 袁崇焕的困境

作者:样样稀松 字数:3592 书籍:逆天换明

  如果有别的选择和办法,皇太极不会在解决或大幅削弱东江军之前,发动绕道入关的作战。

  但是,要么坐困等死,在大饥荒的影响下衰弱下去;要么冒险一搏,劫掠到人口和物资,并抵挡住东江军的牵制攻袭。

  皇太极认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以达到两者兼得的效果,遏止后金的颓势。

  而且,四万人马留守,可必要时,满人可以总动员,连壮妇都能上城防守,一下子能使兵力翻倍地增长。

  所以,只要不中计,不轻易浪战,保住老家还是很有把握的。

  至于绕道入关后的作战,皇太极更有获胜的信心。哪怕是辽镇人马赶来作战,他也不是很在意。

  野战厮杀,骑射纵横,皇太极认为建州勇士能以一当十,明军则是战五渣,根本不是对手。

  在留守的贝勒贵族中,豪格是他的儿子,足以信任;济尔哈郎稳健,且不用怀疑他的忠诚;阿敏不可信任,但镶蓝旗的实力大损,他又带走一部分,少兵无权,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随皇太极出征的有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多尔衮兄弟三人,这可是反复考虑思量,才定下的人选。

  如果在进军途中,代善和莽古尔泰反对攻明,皇太极凭借汗王的名分,以及多尔衮兄弟的支持,也能迫使两大贝勒听命而行。

  这就是把阿敏留在沈阳的原因所在,把三大贝勒分而治之,削弱他们的话语权。

  同时,出动的人马号称八旗,但主力却是正黄旗,其他各旗只是一部分。从实力出发,皇太极也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巡视着城防布署,皇太极的目光移动,发现了心不在焉的济尔哈朗,暗中皱了皱眉,伸手招其过来,微笑着询问道:“你在想什么,心事重重的样子。”

  济尔哈朗赶忙躬身道:“回汗王,我在想最近收到的情报,袁崇焕与毛文龙互相攻讦,将帅不和,是否能加以利用?”

  毛文龙连上奏疏,弹劾袁崇焕,这似乎又上演了天启年间,王化贞和熊廷弼将帅不和的历史。

  因为将帅不和,导致广宁惨败,人员和物资遭到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建虏几乎占据了整个辽东。

  现在,辽镇和东江镇又是不和,似乎会给建虏以可趁之机。

  但实际上,皇太极却知道这是无隙可乘的。原因简单得很,辽镇和东江镇本就是两大独立的集团,并没有什么协调行动的先例和可能。

  说白了,你是你,我是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尽管不是很准确,但也相差不多。

  辽镇受到攻击时,东江镇会给予建虏牵制,缓解辽西的压力;但在东江镇屡次受攻时,辽镇却是不动如山,甚至还在粮饷物资上卡脖子。

  毛文龙现在弹劾袁崇焕,摆明了要增强独立性,不受袁崇焕的节制和指挥。这是从实力出发的考虑和行动,那就是已经具备了独自抗衡后金的战力。

  “如果辽镇和东江镇本是精诚团结、协调作战的团体,将帅不和,自然是可加以利用。”皇太极缓缓说道:“但本就是比较独立的,分崩割裂也与之前没有什么两样。”

  “汗王睿智。”济尔哈朗躬身说道:“是我想得简单了。”

  皇太极微微颌首,转过身继续沿着城墙巡视,虽然心中还是疑惑,但也算是暂时揭过。

  辽阳、沈阳,以及鞍山驿、连山关等地的防御体系,都学习了东江军的模式。壕沟、障碍等等,还尽量配备了很多火炮,尽管是老式的。

  不得不承认,后金作为新兴的势力,在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上,比较主动和快速。

  相反,大明则表现出了陈旧和僵化的思维,以及拖沓,甚至是反复且无用的行动。

  在大饥荒蔓延的情况下,建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但朝廷,以及袁崇焕,却并没有看出来,并抓住这个十分有利的时机,加重建虏的困难。

  相反,袁崇焕市米资盗,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建虏的困难处境;而崇祯皇帝更奇葩,停了察哈尔部的市赏,竟想着借北方草原的大灾害,彻底解决虎墩兔。

  于是,皇太极得以从容布置,不必太考虑远途奔袭所需要的粮草,因为有哈喇沁等蒙古诸部提供。

  这是吃着大明的粮食打大明,吊诡不,奇异不?可就发生在明末那个光怪陆离的时代。

  而断了市赏的察哈尔部“疲甚、饿甚、穷甚”,其兵员严重减耗,“插有马约备仅收四万,插众不满五万”。

  历史上,等到皇太极再征察哈尔部时,虎墩兔已经无力抵抗,只能窜逃青海。

  林丹汗的败亡,使得宣府、大同等边外之地的蒙古诸部,尽皆归顺后金,也使得晋商之流的大汉奸,有了走私资敌害国的渠道。

  除了郭大靖,没有人能推断出这一串连锁反应对大明造成的伤害,推着大明向着亡国的深渊又近了一步。

  此时的袁督师,正伏案奋笔疾书,与突然翻脸攻讦的毛文龙,展开抛砖舌战。

  毛文龙的发难很是突然,是袁崇焕所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不仅打乱了他继续谋害毛文龙的计划,更遭到了朝廷和皇帝的问责。

  关键是毛文龙不是空口白话,而是拿出了具体的情报,并列举出了比较准确的数据,证实哈喇沁等部倒卖粮食给后金。

  毛文龙揭开了盖子,弹劾袁崇焕的就不绝他人。

  去辽东办事的翰林院编修陈仁锡,从北京到辽东的一路上,就听到了哈喇沁部给后金倒卖粮食的传闻。

  到达宁远后,武进士王怀达等人,更愤怒又痛惜地为他揭开真相:

  喀喇沁部每次来高台堡买粮,都掺杂了大批后金的细作,打着喀喇沁部的旗号,只需要付出一些貂皮柴火,就轻松把这救命的粮食,一批批运到了后金。

  陈仁锡回朝后,愤然上奏,批袁崇焕卖粮是“为建虏(后金)积谷”,并致“边储始竭”。

  而在毛文龙的奏疏中,则先描述了建虏大饥荒的惨状,然后笔锋一转,言说袁崇焕市米资盗后,大饥荒的情况便有缓解,“斗米八两银,今已降至六两……”。

  毛文龙弹劾的奏疏并不只此,他还直指哈喇沁等部已归顺建虏,很可能会导引建虏绕道入关。

  这是很致命的指控,也是陷袁崇焕获罪的大坑。

  你不是信誓旦旦地说哈喇沁等部足以信任,得到粮食后会效忠于大明嘛?好,那你就为他们背书,为他们的叛明承担责任。

  “各夷宁愿以妻子为质,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总在驱驭有法,若能戢其暴而柔其心,彼将为我用之不暇。且驱诸夷而用之,如不为我用,另有法以处,何敢以虏遗君父而贻衅封疆也?”

  袁崇焕停下笔,又重新检查了一遍,才轻出一口气,觉得甚是满意。

  蒙古诸部倒卖粮食给后金,连边关的武进士都看得明白清楚,袁崇焕难道真的不知?

  事实是:虽有谍报,崇焕不为信。昏愦愚蠢至此,也真是无药可救。

  尽管袁崇焕还在为自己辩护,用漂亮的文字来忽悠崇祯,但崇祯皇帝的态度已经与历史上有所不同。

  或许是“边储始竭”刺激到了崇祯,他下旨的口气甚为严厉,不仅要袁崇焕上报卖粮的准确数字,还有“如有疏违,以通夷罪论处”之语。

  崇祯大概在想,供应关宁军的粮草物资,已经竭尽全力,财政困难。

  从内地运输,一路漫长跋涉,更是“粮车损毁,牛马倒毙,不胜其数”,粮食损耗十分严重。

  你可倒好,把粮食都卖给了哈喇沁等蒙古诸部,实利没见到,倒要朝廷再勒紧裤腰带,再给关宁运送钱粮。

  “大人。”程本直报名而入,躬身施礼。

  程本直是袁崇焕的门生,现为军中幕僚,极得袁崇焕的信任。

  袁崇焕点了点头,伸手示意程本直坐下,缓缓说道:“毛文龙攻讦诬陷,使得朝堂上很多不明真相的官员,也跟风弹劾,万岁似也有动摇。”

  程本直认真听着,最近的消息确实对袁崇焕不利,他想知道袁崇焕要如何处置。新笔趣阁

  上奏申辩是一方面,争取朝中大佬为袁崇焕站台,也是极为重要。

  袁崇焕继续说道:“你去京城走一遭,拜见次辅钱大人,兵部尚书王大人,述说本部院之难,揭毛文龙之狼子野心……”

  钱龙锡为崇祯登基后的内阁大学士,位为次辅,也是他极力举荐袁崇焕为关宁军统帅,巩固边防。

  袁崇焕有杀毛文龙之意,在书信中与钱龙锡和王洽都暗示过,“文龙能协心一意,自当无嫌无猜;否则,斩其首,崇焕当效提刀之力。”

  可现在,毛文龙借东江军屡获大捷之威,反客为主,大力弹劾袁崇焕,并使皇帝的态度都有所改变。袁崇焕意识到了危机,不得不求助于两位大佬。

  程本直听完吩咐,躬身领命,又开口建议道:“大人难道不弹劾毛文龙,压下他的嚣张气焰。”

  袁崇焕淡淡一笑,说道:“本部院已经上奏朝廷,弹劾毛文龙大罪若干。”

  来而不往非礼也,打嘴仗嘛,正是文官所长,也是袁崇焕的强项。

  程本直这才放心,接过袁崇焕的书信,告退而去。

  后世有袁粉、毛粉,当时的袁粉则非程本直莫属。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后,程本直还上奏为其申冤,为崇祯所杀。

  所以说,作粉也要有头脑,有自己的分析判断,盲目地粉,终会害了自己。

  ………………

  京城,皇宫。

  连带着民间的谣言传播,毛文龙屡番上疏弹劾蓟辽督师袁崇焕,确实引起了朝堂上的争论和震动。

  “元年(七月)十九日,据报称哈喇沁部之汗使喇嘛四人,领率五百三十人至……二十五日,大宴来使。八月初三日,与喀喇沁部议和,誓告天地书曰……”

  崇祯将情报扔到了桌案上,抬头看着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沉声道:“这么说,毛文龙所言哈喇沁诸部已归降建虏,是属实的了。”

  骆养性躬身奏道:“回万岁,微臣所得到的情报便是如此。”

  “那买粮的束不的部呢?”崇祯继续问道。

  骆养性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奏道:“束不的部乃是哈喇沁部的一支。”

  崇祯垂下眼帘,半晌无语,皱眉沉思。

  骆养性暗自叹惜,尽管他亲近东林党,但也是无奈。

  袁崇焕卖粮于束不的,边臣俱以为不可,只有袁崇焕独断专行。而束不的为建虏窖米,谋犯蓟西的消息,在边地已经流传开来。

  “且退下吧!”崇祯没有做出什么决定,只是挥了挥手,命骆养性退下。

  就在骆养性要施礼告退时,崇祯又叮嘱道:“镇抚司要加强边地的情报侦察,时时上报,不可疏忽懈怠。”

  “是,微臣遵旨。”骆养性施礼之后,躬身退下。

  殿内安静下来,崇祯脸色沉郁,眉头紧皱,手指无意识地一下一下叩击着龙椅扶手。

  毛文龙的弹劾,很是突然,也很猛烈。

  本来崇祯没当回事,但事关辽镇的粮饷,他又下旨禁止了袁崇焕市米,要他“计口量许换米”,以为袁崇焕会遵旨无误。

  但随着毛文龙的指控弹劾,越来越多的官员都对袁崇焕市米于哈喇沁等部,表达出了反对意见。

  越来越多的事实浮出水面,崇祯才发现袁崇焕卖给哈喇沁诸部的粮食,在数量上远远超出了他的估计。

  涉及到钱粮,崇祯就不得不重视起来。要知道,那可是他省了又省,才凑出来的,还成天为其它各地边镇的钱粮发愁呢!

  而毛文龙不仅弹劾,还给皇帝详细讲述和分析关外蒙古诸部的复杂情况,指出察哈尔部势弱之后,蒙古诸部投靠后金,已经是难以避免。

  由于毛文龙弹劾属实,有理有据,一些文官也顺势而起。

  其中,有象翰林院编修陈仁锡这样的知情而激愤者,也有党同伐异、借机狠踩一脚的家伙。

  即便是钱龙锡和王洽等人,为袁崇焕辩护,却也深知其中利害关系,不敢把话说得太死。

  笔趣派为你提供最快的逆天换明更新,第三百三十四章 袁崇焕的困境免费阅读。https://www..co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