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朕要听你如何伸张正义!不管是谁,犯了错,都要接受惩罚!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李世民这么一说让众臣是震惊不已,这么一来,倒也看出了他的决心,这无疑给了李承干一剂强心剂,看来贞观盛世果然不是盖的,就因为李世民有这种觉悟。
所以李承干更加大胆了,一切阻止他的,都将成为牺牲品,那王贵妃自然首当其冲。
“陛下,我这里有几封书信,是王贵妃写给裴矩的,还请陛下查阅!”
此话一出,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王贵妃直接否认道:“假的,陛下,这是假的,我从来没有写信给裴矩过!”
“王贵妃,这书信是从裴矩家中搜出来的,我一直不想公布,但是奈何你一直不思悔过,我只好交出来。”
“陛下,那是太子伪造的!我没有写!”
“那我问你,据我所知这纸可只有你王贵妃有,因为这些纸是你们王家特供的,寻常人等是拿不到的!还有每一封书信的字迹,我也比对的,那都是你的字迹!”
众大臣等纷纷点头表示便是如此。
王贵妃被李承干这么一说,直接面如蜡纸。
他想阻止李承乾,但这时已经有小黄门将书信呈给了李世民。
李承干却走到她边上说道:
“我给过你机会,没想到你却不珍惜这个机会,那么抱歉!我不会放过你!”
“你……好狠!”
“哼,拜你所赐!”
而这时,李世民看了书信之后,越看是越是生气。
突然间,他猛的一拍龙椅,暴喝一声:“王贵妃,你因何要勾结裴矩陷害于高明?!而且还干了那么多见得不人的勾当!此是证据确凿,你还有何话要说!”
这下惊到了众臣,还有王贵妃被吓得立即跪了下去。
裴矩可是大罪臣,王贵妃竟然还联合起他来陷害太子,那可是用心不良,这明摆着要断大唐未来,恐怕往前几百年来看,再也找不到一个像李承干这样的太子了。
李承干又是上前道:“陛下!不止于此,还有一些王贵妃的恶行,儿臣一具道出!”
众人哗然,他们在震惊为什么李承干可以拿到王贵妃的罪证,而且还不止一个。
“说!每一条要道出!”
震怒之中的李世民可谓是表情有些狰狞。
“是!共有三大罪!
第一,勾结裴矩陷害于儿臣,特别是阻止儿臣改造安乐坊一事,他们从中作梗,试图让我完不成任务,置人们生活于不顾。
第二,纵容王家子弟,为害百姓,使得民怨满天!经过陛下前段时间的敲打,这王家却又变本加利,在长安城中大搞特权主义,并且有许多官员参与其中。儿臣这里也有许多罪症。
第三,无端弹劾儿臣,诽谤儿臣!
此是儿臣整理的证据共三百余份,还请陛下查看!”
孙钱那里便拿出大量证据,足有三百多份证据,那对王贵妃可以说是十分凶残啊!
“陛下,妾身是冤枉的!”
李承干却是说道:“王贵妃,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看不清楚吗?这叫证据确凿!可比你们的证据要更有说服力!”
这时张亮和许敬宗两人见大势已去,为了保全自己。
那张亮先是说道:“陛下!臣是受王贵妃蛊惑的,这不是臣的本意。一切都是她指使!”
许敬宗亦是道:“对的!是王贵妃让我们这么做的!”
所谓树倒猢狲散,人们各自为着自己。
两人的反叛直接给了王贵妃以致命一击!
李世民这时候的脸色变得十分之差,就差爆发出来。
李承干看着这两人,一直想笑。
两人却是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
“张亮、许敬宗,亏我对你们这么好,给你们巨大的资源,而你们却是做出这种事来!”
两人没有回复,李承干先是道:“王贵妃,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懂得选择正确的路子,而你却还在执迷不悟!”
王贵妃指着李承干叫道:“好你个李承乾,你为什么要害我!”
随后一把抓起李承乾,拿出一根发簪刺向李承干的脖子,但却没有下手。
这么一来,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王贵妃,你干什么!快放了高明!”
李世民这下也是十分紧张。
同时还有长孙皇后也道:“王贵妃,有话好说,放下高明。”
他们紧张得不得了。
士兵们也都抽出了武器,只要有需要,他们会干掉王贵妃。
李承干被抓住却是一点都不慌张。
他道:“王贵妃,回头是岸!你得好好想想李恽!”
虽然王贵妃为人歹毒,但是说起李恽的时候,她的心算是软了下去。
毕竟她是一个母亲,孩子正是她心时柔软的存在。
“如果你杀了我,对你来说,你以后可是看不到李恽了,因为陛下也会杀了你!如果你认罪的话,大不了被打入冷宫之中,你依然可以看李恽。”
李承干绝对是一个谈判专家,他临危不惧,一点都没有在害怕什么,换作是别人,早就吓得屁滚尿流了。
果然,王贵妃手中的发簪慢慢的松开了。
人们看向李承干越发不一样,恐怕只有将能之才,才能如此表现,不由得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陛下,妾身有罪,妾身为了一己之私而犯了错事,还请陛下看在李恽的份上,宽恕一二!”
王贵妃,这时跪倒在地,她知道,大势已去,李承干说得一点都没错。
再怎么说,他也是李世民的妃子,也是有地位的存在,只要不犯滔天大罪,她可不会死,顶多冷宫打入几年。
李世民一见此壮,首先投李承干以赞赏目光,随后脸一阴。
“既然你已经知罪,那么朕就将你打下冷宫三年,让你好好反思反思!”
这打入冷宫相当于失了宠,不过却是可以留下一条性命,还能看到自己的儿子。
“谢陛下!”
王贵妃实在不敢奢望什么,这大概是她最好的结局。
而在这时李承干却还没有放过王家的意思,因为他又开了口。
他知道,当他开口之时,正是契合了李世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