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不断有新的情报传来,这次晋军突袭郓州的行动始末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毫无疑问,这次的行动应该就是晋王和李嗣源两人做的冒险尝试;孤很是怀疑,这两人只怕都没有严格的计划就采取行动,完全就是‘先打了再说’的想法。”
崇政殿内,放下刚刚得到的情报文书后,杨渥有些哭笑不得的对周本等人说道。
这已经是郓州失陷后的第六天了,然而各方面的迹象都表明,晋军的突袭行动似乎只有开始的计划,却没有进一步的计划,以至于这些天晋军居然没有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不仅如此,河北传来的消息更是表明,晋王李存勖如今还在魏州,晋军的主力同样在魏州,而没有赶往杨刘渡前线!
“早就听说晋王用兵喜欢行险,如今看来果然不假。周将军,若你是晋王,你会如何用兵?”杨渥问道。
“大王,若是让臣来指挥晋军的话,臣一定会在派兵偷袭郓州之前就准备好后续兵力,一旦突袭成功,就趁势渡河发起进攻,赶在我军主力抵达前尽量夺取更多的地盘,以建立防御纵深,保证杨刘渡口的安全。”周本答道。
“不错,但晋军却没有这么做,甚至晋军的主力都还在魏州,这岂不可笑?”
郭崇韬却道:“大王,臣以为或许晋王本人也没有料到突袭行动能够取得成功;又或者他将主力留在魏州的目的就是为了迷惑我军,让我军误以为他们没有渡河的打算。”
“你这么说也有道理。”杨渥点了点头,道:“不过现在讨论晋王的想法并没有多少意义。郓州既然已经丢了,那咱么就要将其收复。不仅是郓州,还有杨刘渡口,以及怀州、孟州、河中府等地,此次都要收复。”
既然局势已经明朗,而且这些天各军基本上都完成了动员,那么是时候发动反击了。
“不知大王打算如何用兵?”周本询问道。
杨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命人将大幅的地图悬挂起来,指着地图上的杨刘渡道:“此战的关键不在郓州,而在杨刘渡。若是我军能将渡口拿下,再用水军封锁大河,阶段两岸的通道,那么郓州迟早都是咱们的。”
“这么说大王打算率领大军直接进攻杨刘渡?”
“不,在进攻杨刘渡之前,孤打算先攻占这里。”杨渥指着地图上的一点道。
“卫州?”众将有些惊讶。
“不错,既然晋军能对我军发起突袭,那为何我军就不能对敌军发起突袭呢?”
“大王的意思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李承鼎有些兴奋的道。
“嗯,孤听说卫州刺史李存儒,此人本姓杨,名婆儿,因为会演戏,所以得到晋王的宠爱,赐给他姓名,任命其为刺史。这李存儒在卫州专门搜括民财,便是对守城的兵卒,也向他们每月征税。如此贪鄙之人,诸位觉得咱们有机会将其袭取吗?”
晋王李存勖喜爱优伶,这一点乃是远近闻名的事,在他身边有不少优伶因为唱戏唱的好而得到重用。
可惜这些靠着唱戏而得以幸进的往往都是贪财无能的小人,李存儒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李承鼎当即道:“大王,臣愿意亲自带人渡河突袭,给晋军还以颜色!”
“臣也愿意亲自带人突袭,还请大王准许。”周本等将领顿时都站出来请命。
杨渥笑道:“区区一个卫州,何必劳烦诸位都督?以孤之见,只需派一个指挥使领兵就足够了。”
他看向站在下方的刘仁赡道:“刘将军,这次突袭卫州的行动就由你来负责。”
刘仁赡见杨渥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当即喜道:“末将遵命,保证将卫州拿下。”
“嗯,孤也相信以你的能力,要将卫州拿下肯定不是问题。”杨渥点了点头。
随即,他又极为严肃的问道:“不过拿下卫州不难,但要守住卫州却是难点。卫州对晋国的重要性不在澶州之下,一旦落入我军手中,晋王肯定会发兵反击。”
“而我军的主力在拿下卫州后却要顺河而下去攻打杨刘渡,到时候你很可能要独自面对晋王大军的讨伐,你能守住城池吗?”
“这个……”刘仁赡顿时沉默了,而众将也明白了杨渥的意图。
只要将卫州拿下,吴军就能化被动为主动,以卫州来分晋军的兵势,从而减弱攻打杨刘渡的难度。
此外,只要卫州掌控在吴国手中,卫州以西的怀州、孟州就会被切断与河北的联系,将来收复这两地将变得容易许多。
然而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刘仁赡能不能守住卫州。
晋王的威名可不是吹出来的,这十几年来他虽然偶有小败,但总体上晋军却连战连胜,锋芒正盛,不在吴军之下。
要率领五千兵力将卫州拿下,而且还要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守住城池,即便是刘仁赡都不敢说自己就一定能成。
他犹豫片刻后,问道:“不知大王需要末将坚守多久?还有粮草供应和箭矢等辎重又如何保证?”
“你放心,在你攻下卫州之后,孤会给你运送大量钱粮辎重,保证至少半年的物资供应。你自己再想想办法,想必物资上应该没有问题。至于需要你坚守多久,那就要看杨刘渡口多久才能被攻破了。”
杨渥没法给出准确的时间,因为他也不能预料杨刘渡口的防御程度如何,需要多久才能将其攻破。
刘仁赡却不在犹豫,当即答道:“请大王放心,既然物资供应不缺,那么末将定会率军坚守到大王拿下杨刘渡的那一日!”
杨渥面带欣慰之色,历史上的刘仁赡因为守寿州而闻名,这一次让他守卫州,不知道还能不能有历史上那般表现。
他转头看向李承鼎道:“李将军,你立即去做安排,尽快在酸枣储备足够五千军队半年使用的物资,尤其是用于守城的箭矢等,要尽量多储备。一旦刘将军成功袭取卫州,就要尽快将这些物资运送到卫州城去,你能做到吗?”
“大王放心,臣定会办好此事。”李承鼎连忙答道。
“好,你办事孤向来都放心。”杨渥点了点头,道:其他将军也要行动起来,除了留守的军队外,其他军队必须在三天之内赶到开封集合!”
“臣等遵命!”众将齐声答道。
随着杨渥的命令,沉寂了近两个月的吴军再度行动起来,原本驻守在各地的禁军纷纷向开封集结,等待出兵的命令。
……
吴军的大规模调动很快就引起了晋军密探的关注,不久之后就有消息传到魏州去。
魏州城中,正如杨渥所说的那样,李存勖发动的这次突袭行动的确只是一次冒险的尝试,能不能成他心中完全没底。
就像吴国对晋国的实力感到忌惮一样,晋国同样对吴国的实力深感忌惮,两家之间就如同棋逢对手的猛兽一般,充满警惕的同时又保持着小心翼翼,深怕会露出什么破绽来。
对李存勖来说,在镇州的麻烦迟迟未能解决的情况下,他原本是不愿冒险与吴国开战的,李嗣昭等众多将领同样反对此时与吴国开战。
唯有李嗣源极力主张现在就开战。
“若不趁此时机开战,等到吴国彻底消化了中原地盘,晋国将彻底失去统一天下的机会!”
仅仅这一句话,就让李存勖下定了决心派兵突袭郓州,而李嗣源更是亲自提出担当此重任。
然而,如今冒险突袭郓州的尝试虽然成功了,但在袭取郓州之后,接下来该如何做李存勖和李嗣源二人就不清楚了。
这也是为何杨渥会说他们是“先打了再说”,根本没有进一步的计划,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
倒不是说“走一步看一步”的策略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在如今这么复杂的局势下,李存勖在搞清楚吴军的动向之前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等吴军做出应对后,再根据吴军的应对来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不过这个策略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晋军将丧失主动权,从而让吴军能从容布置反击。
如今吴军已经在集结兵力,但吴军到底会选择在哪里发动反击却还不明确,所以李存勖只能同样集结兵力,等待进一步的消息传来。
这一等就是三天时间,直到卫州失陷的消息传来。
“卫州被吴军袭取了?李存儒是做什么吃的?废物!真是废物!”
如果说之前郓州失陷的消息让杨渥气的得骂娘的话,那么这次吴军这么犀利而迅速的反击就让李存勖不仅感到愤怒,同时也感到颜面大失。
晋军刚刚袭取郓州,吴军就反击卫州得手,这一巴掌打下来足以让每一个晋军将士感到沮丧。
原来就在一天前,几乎与李嗣源偷袭郓州一样的手段,吴军也是趁着夜色的掩护在石济津渡过黄河,然后急行军赶到卫州,在天亮之前发起进攻,一举破城,将李存儒生擒。
接着,刘仁赡马不停蹄继续发兵攻打距离卫州不远的共城、新乡、淇门三城,都在短时间内攻破,吴军大肆劫掠,将能带走的带走后,一把火烧掉剩下的辎重物资,然后迅速返回卫州。
“大王,不仅是卫州失守了,还有卫州以西的共城、新乡、淇门都失守了,我军损失军械储备无数……”
前来报告军情的军官胆战心惊的看着李存勖,生怕他迁怒之下下令将自己拉出去砍了。
好在李存勖虽然大怒,但他还是个有理智的人,不会随意迁怒他人。
卫州失守固然会极大影响到附近几州的守备,让相州、澶州等地受到威胁,与孟州、怀州的联系更是被切断,但那些军械物资方面的损失更是让李存勖感到心疼。
城池失守了还可以再夺回来,但那些损失的物资却是无法弥补,对晋国这个经济基础薄弱,难以打持久战的国家来说显然是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
留在魏州的众将听完后,许多人的反应和之前吴军将领在听说郓州失守后的反应差不多,也是感到惊慌。
还有不少人提出趁吴军立足未稳,迅速发兵攻打卫州,将城池夺回来。
李存勖的想法就是如此。
不过刚刚从澶州赶来李存审却站出来道:“大王,末将以为吴军袭取卫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散我军的兵力,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夺回郓州。”
“要夺回郓州,就必须先占领杨刘渡,将我军与河南的联系切断。所以臣以为目前不应该急着发兵反攻卫州,而是应该加强杨刘渡的守备。”
李存勖不悦道:“难道就任凭吴军占领卫州,时刻威胁澶州、相州,甚至是魏州等地吗?若是不尽快夺回卫州,孟州、怀州等到都有可能会在短期内失陷。”
孟州与怀州毕竟只是不久前才投降晋国,不仅对晋国没什么忠心,而且当地局势混乱,一旦遭到吴军进攻,而晋军援兵又不能及时赶到的话,这两地很可能会选择投降。
李存勖的心腹将领朱守殷站出来附和道:“大王所言甚是,吴军没有采取行动之前,我军当然不能贸然行动;但如今吴军都已经攻取卫州了,我军怎能继续坐视?”
其他将领也都纷纷道:“且杨刘渡口有李周将军坚守,就算吴军派兵急攻也难以将其攻下。我军完全可以先收复卫州,然后派兵增援杨刘渡。”
李存审顿时皱眉,现在看似吴军已经出手,但吴军的主力却没有动,若是晋军主力现在就出动,接下来一旦有什么新变局,晋军就要手忙脚乱了。
不过包括李存勖在内的众人都主张立即发兵反击卫州,他一个人也难以反对。
更何况李存审觉得,晋军在骑兵方面占据绝对优势,随时都能前往救援杨刘渡,倒也不必太担心,所以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李存勖下令道:“李存审听令。”
“末将在。”
“命你为卫州招讨使,领兵两万攻取卫州!”李存勖虽然决意要尽快收复卫州,但他毕竟还没糊涂,只在卫州投入两万军队,其他主力依旧留在魏州等待局势的进一步变化。
“末将遵命!”李存审连忙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