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难民进村
石头娘强留李家人住了一晚,第二日用过早饭,何氏便要家去,与石头娘说等赵昱森的信儿到了,使个人去知会他们一声。
石头娘留人不住,有些惋惜。李家的牛车刚赶出石头家院子,小香胳膊上挎着个篮子,从巷子里面第五家院子里出来,往这边儿行来。
看见石头娘,亲亲热热的叫了声婶子。石头娘笑笑,“小香啊,今儿家里没多少事儿了,不麻烦你了,你好生歇着吧。”
她笑着摇摇头,“没事儿,家里头的活儿不忙。我娘不放心你这边儿招呼不过来,让我过来帮衬着。”
石头娘推了几推,她仍是那副殷勤笑着要帮忙的模样,石头娘有些无奈的笑笑,便让她进家去。
春桃抱着小石子儿立在一旁淡淡笑着,扫过她一眼,并没出声,与石头娘送一起送何氏一家人归家。
一直到五月底农忙过后,赵昱森与何文轩的书信才到了,除了单给小赵村和何家堡的,给何氏家也来了一份儿。
李薇在一家人殷殷的目光中,展开书信,几眼扫完,却是一愣,何氏忙问,“怎么了?”
李薇笑着摇头,把信扬了扬道,“小舅舅已被安置在翰林院做庶吉士,留京。大姐夫在京城等着派官呢,具体什么时候有信儿,也不一定。他说再因为南边儿今年发了大水灾,京城中各衙门现在都忙着赈灾求灾这样的大事儿,派官的事儿可能要等一等。”
春杏把信取在手中去看。
何氏先是为何文轩一喜,接着又忧心的道,“文轩这一留京,千里迢迢的,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见一回,石头要等派官,究竟要等多久?”
李海歆摇头苦笑,“我哪知道啊。”
李薇倒是想着信中提到的南方水灾这件事儿。听吴旭说,这两日到镇上卖鱼,也听人说起过南方的水灾,洪水所到之处,一片汪洋,大片大片的庄稼都被洪水淹没,若不是洪水之中隐隐露出的屋脊,上面漂着的衣衫与旧木盆旧木桶等物,过往之人看见,根本看不出是曾经往过人的村子,而以为是天然的湖泊呢。
至于中了进士后多久派官,她恍惚曾在哪本传记上看到过,说是一个五十岁上中了进士的学子,在家中苦苦等了三年,其间儿还给当朝的丞相写过三回书信,才最终得了个县令。
希望赵昱森的运气比这位老进士要好一些吧。另外,有小舅舅在,多少总会照应一些的吧?
春杏看完信了,也提起这南方的水灾来,唏嘘感叹。何氏一听这个,摆摆手,“嗨,你们是年纪小,没经历过。我十岁那年,咱们这里也发了一回大水,那个时候啊,正值麦收,何家堡地界的麦子被水埋得只剩下半截麦穗子,你姥爷姥娘趟着过腰深的水割麦子,我就跟在他们后面运麦穗儿,垫着脚尖儿,那水强强灌不到嘴里去,就这么一边吹着水,一边把麦子收到高岗上。麦子收的慢,到最后在水里都发臭了,那也得去收,不然就没饭吃……”
说到这儿何氏转头问李海歆,“那一年,你记得不,好象当时这村儿淹得更厉害一些吧?”
李海歆点头,看看屋外艳阳高照,丁点儿没有下雨的迹象,舒了口气儿才道,“那一年,李家村外逃的人口也特别多,八爷爷一家子就是那年走的,这都二十多年过去了,也没个信儿。”
没过两天儿,李海歆去镇上送鸡蛋和酸笋子,到品香酒楼门口儿时,见酒楼门旁的台阶上坐着几个衣衫褴褛的人,惊疑的问胡掌柜,“这些都是南边儿来的灾民?”
胡掌柜叹息点头,“可不是,瞧这拖家带口的,可怜人呢。”
李海歆望了望外面儿云层低垂的天空,与胡掌柜感叹了一番,赶着牛车出了镇子,刚走到半路,天空之中夏雷阵阵,再看天空之中铅云更浓,李海歆急赶着牛车,匆匆回了家。
浓得如重墨一般,在天空中翻滚的铅云,直到李海歆到家时,竟是滴雨未下,并且有逐渐南移的迹象。
何氏看见他松了一口气儿,埋怨道,“我跟你说过多少回来了,夏天雨来的快,出门带上雨具,偏不听,让一家子人都跟着担心。”
李海歆笑着抱起儿子,亲了一口,凝望着天空之中逐渐南去的阴云,跟何氏把在镇上的见闻说了说,何氏也唏嘘感叹一番。
时到六月底,镇上的难民突然多了起来,就连李家村也经常有难民们三五成群结成伴儿路过,也有留在村子里不走的,就在田野里场子里还有村郊的树林里逗留徘徊。一向还算安宁平静的李家村突然闯入这么些外来者,虽然他们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即使是讨饭,也是老老实实的立在院门儿外,用虚弱无力的声音的哀求着,可随着人越来越多,村子里的人警觉性也逐渐提高,不敢再放任年龄还小的孩子四处疯跑着玩儿,哪怕是去邻家借个东西,也要把门儿锁上。
李家村的大部分村民对这些人也尽量保持着友好,讨饭上门,多多少少也会给点,多则两个黑面馒头,少则一碗稀粥。
可这平静持到七月中旬,在一场淋漓秋雨中被打破。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村子西头有一户人家早上起床后,发现家里的鸡少了两只,便顶着小雨四处去找,结果在溪头的树林里发现了一堆鸡毛鸡骨头兼烧火留下的痕迹,而这个地方,正好停留过几个难民,现在这些人不见了踪影。把这家人气得够呛,女人从李家村西头沿着河沿,一直骂到李家村东头,男人则找到里正家里,要求把灾民们赶出李家村。
那女人一骂街,倒把村民心底的怨气给骂了出来,很多村民们也开始向里正抱怨诉说生活上的种种不便,又举例,某某个村子,在入村的路口就有把守,不准难民入内等等。
李海歆这些天心里头也有些打鼓,自己家在李家村算是有些底子的,那些难民们初来时不知道,时间久了,听说这些自然不难,自进入七月里,每日围在院门口讨饭的人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几人。
何氏心善,初始时,但凡难民们有求的,多多少少都会应下,每给他们一点剩饭剩菜粮食,他们也是感激涕零,吃完就走。可时间一长,每天饭点,这些人便准时聚过来,搞得一家人每日都要多做几倍于平时的饭食,而这些人吃完东西,也不走了,就在李家附近的小竹林里徘徊,专等着李家开饭。
何氏便觉得心惊起来,不许李海歆离家半步,更把家里的三个帮工,都叫来,安置在鸡舍旁边儿的茅草屋里,三人轮换着看鸡舍,省得一眼瞧不见,这鸡被人偷了去。
难民偷鸡的事儿在李家村传开之后不久,投诉的人渐多,有人不满自家地头的果树被人摘了去,有人发现自家的苞谷甘薯还没长成就被人偷了,而且这类的事儿愈来愈多。村子几个里正聚在一起,想出个各家出劳力,每天巡逻的办法来。
平白的多出这个活计,村民们都很不满,可也都没什么好办法,要想阻止这些人进村,几乎是不可能,况且秋粮苗子日高,他们随便往哪块地里一钻,根本找不到人。
这日天还没大亮,李家人都还在沉睡当中,突听外面有人急喊,李海歆这些日子本来就警醒,一个挺身,坐了起来,下塌穿鞋,到了院中,听出是吴旭的声音。他快步走过去,边问,“旭哥儿,什么事?”
等走近之后,借着微弱的晨光,才发现吴旭下巴有血迹,混身透湿,头发也是乱糟糟的一团,李海歆一惊,正要发问。
东屋和堂屋的灯都亮了起来,何氏在屋里喊,“出了啥事儿?”
李海歆回了一声,“没啥事。”
这边拉吴旭到一旁,低声问,“到底咋回事儿?”
吴旭抹了抹下巴上的血迹,头半低着,十分懊恼的样子,“有人偷鱼,挖莲藕,被我发现了,就打了起来,他们十来个人,昨儿,昨儿,捞出的鱼都被他们偷走了……”
李海歆忙问他,“身上的伤碍事儿不?”
吴旭摇头。李海歆想了想,先让他到西屋去换身衣裳,自己去鸡舍那边儿把三个帮工叫起来。
何氏这时也起了身儿,春兰与春柳几个也都起来了。听说难民们抢了鱼,春柳气势汹汹的骂道,“没良心喂不熟的烂东西,从今儿起一粒粮食也不给他们”
吴旭换了衣裳,下巴和眼眶都是乌青一片,一边儿脸颊肿得老高。春兰眉头轻皱了下,略带埋怨道,“为了那点鱼,你用得着这么拼命么,要真伤到哪里,这可咋办?”
吴旭摸摸肿着半边脸,扯出一个极难看的笑,“没事儿。牙一颗都没松动”
李海歆叫起帮工,又去叫李家老三,让他顾着这边儿,自己带人去了鱼塘那边儿。
天色已青蒙蒙的亮,借着这晨光,李海歆一眼看见草屋前面的一片狼藉和打斗痕迹,再看鱼塘那边儿,栽种的莲藕,被挖开约三米长的口子。
他围着鱼塘转了一圈儿,确认其它地方无大碍,叹了口气,才回了家。
李家老三正在李家气哼哼的说着,“……旭哥儿,你认不认得他们?咱这就去找人,抓着人,看我能饶得了他们”
王喜梅满是忧心,看了他一眼,与何氏道,“大嫂,这天天防着也不是办法呀,你瞧瞧,这些天,人只多不少的,真是愁人……”
何氏叹了口气儿,忧心重重的。
李海歆闷着头闷了一会儿,也叹气,“这场灾也不知道持续多长时候……要不,旭哥儿,鱼塘里的大鱼都起了,拉去卖了?”
李薇心头也泛起阵阵恐慌,前世的她虽然没有经历过这些,可从新闻报道上,也看过不少灾后人们情绪失控,乱抢乱打乱砸的场面,而自从难民渐多以来,村子里除了有组织一些年轻人,四处逛逛,防止难民偷粮之外,也没有更多更好的办法。
就象她爹说的,这样的情况不知道会持续多久,现在虽然是小有冲突发生,可也不算太坏,若是每况愈下,接下来,这种事件肯定更是层出不穷,她们家在村子本就有个名声在,又有这么些可以饱肚子的东西……愈往深里想,她愈恐慌,自家的这些家底儿是一家人辛苦干了好多年才攒下来的……万一,她不敢再往深里想。
急切的拉着李海歆的胳膊,“爹,我们把家里的鸡和鸡蛋都卖了吧。对了,还有成年的兔子,然后,我们先搬到县城去赁个院子住段时间,好不好?”
李海歆笑笑,拍她的头,“为这么点子事儿,搬家倒不至于吧?”
李家老三也笑,“梨花,没事儿,有三叔在呢”
李薇苦笑了下,也是,为了这么些人,自己家好好一大摊子,就这么都卖了也怪可惜的。
天大亮后,李海歆去了里正家里,把这事儿说了,老里正摸着稀疏的胡须,叹了口气儿,“这么着吧,咱们把村子里的壮劳力再组织一些人,晚上加强巡夜吧。”
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暂时只能这样。李海歆加紧帮吴旭捞鱼往外卖,好在里面剩的大鱼不多了,留下那些七八两斤把重的,吴旭不舍得这么早往外卖,李海歆也没办法,心中也有一丝侥幸心理,便留了下来。
卖完鱼便是收粮,家家户户抢着把粮食收回家,李薇家里这几年的秋粮,种的全是苞谷,熟得早,收起也快,收粮的这些天儿,天气睛得极好,李家人都暗自庆幸老天作美。
哪知粮食刚收回家的当天夜里,突然下起雨来,哗啦哗啦的,倒是夏在暴雨一般,倾盆而下。
李海歆与何氏坐在屋里发愁,“这雨一下,不知道外面儿又是个啥光景呢。”
东屋西屋都亮起了灯,春杏把窗户推开一条缝儿。往外面看了看,跟李薇道,“亏得二姐夫歇在家里了,不然这大半夜的,咱爹还得起身去看他。”
一阵凉风夹着雨气从窗缝里钻进来,李薇微微抖了一下,躺了下来,躺在炕上胡思乱想着,听着外面下的瓢泼大雨,直熬到天色将亮,才勉强眯了一会儿。
醒来时,雨还继续下着,小六子匆匆从鸡舍那边儿顶着雨跑过来,叫着,“海歆大哥,鸡,鸡昨天晚上被人偷了”
李薇一惊,赶快起床穿衣,春柳和春杏比她早起身一会儿,这会儿已撑着雨伞跟着李海歆往难舍那边儿跑去。
李薇到时,一家人正对着鸡舍草泥山墙上被挖开的大洞发呆,还有不少没来得及偷走的鸡,在竹林子里乱跑着,那一对夫妇,冒雨跑着去捉。
小六子脸有愧色,“昨儿雨大,夜里没,没听见响动。”
李海歆摆摆手,“这些先不说了。先把这墙堵一下”说着扔了雨伞也去抓鸡,吴旭与小六子连忙去找些竹枝先做成木栅栏,把大洞补起来,防着里面的鸡往外跑。
正这时,李家老三气急败坏的跑过来,“真晦气昨儿我们家的鸡也被偷了”
何氏问他丢了多少只,李家老三说丢了三十来只。
何氏指着那鸡窝里仅下一半不到的鸡,“这里丢的恐怕得有五十只”
李家老三恼得立时要去,找到是哪个偷的,就往死里打
李海歆捉着几只鸡,从竹林子里回来,叫他,“行了,他们背井离乡的,个个都是吃了今儿没明天的,你这一去,打的是谁还不知道呢。”
鸡都捉回来后,何氏数了数,那一窝只剩下四十只母鸡不到,丢了六十来只。草草吃完早饭,一家人都聚在堂屋不说话。
李海歆望着密密的雨帘子,说,“要不我们把鸡都卖了?”
何氏心疼得很,可也没什么法子,防人本就不好防,何况是一帮这样的人。想了半晌,点头,“行,卖就卖吧”
又说,“等雨停了,旭哥儿鱼塘里种的那些莲藕也早些扒了吧,再留不知道变成谁家的了。”
吴旭点点头。
接下来的两天儿,李家老三几个,日夜轮流看鸡舍兔子舍,倒没有再发生过丢鸡的事件儿。
接连下了三天的秋雨终于停歇,李海歆迫不及待的找人先去挖吴旭鱼塘里的莲藕。大武几个过来帮忙,聚在一起直骂这些逃难来的难民。说前天夜里,他们趁雨去偷一户人家的鸡,那家养了狗,被发现了,四邻出动,把那几个人抓住,围着好一顿毒打。
匆忙收完莲藕,李薇看着那未长足的嫩尖,有些郁闷,按季节,莲藕应该在九月底挖,那个时候才算是长足了呢。这莲子生出的本来就比较根生的莲藕生长期要长,两下合算起来,等到生生的缩短了近两个月的生长周期。
不算钱滴话:
新的一月,新的开始,谢谢亲们上个月的大力支持,某宝在新书粉红票榜上取得第三名和六月粉红月票第十名的成绩。虽然是这个名次对很多大神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我很真的很开心这是某宝的第二本书,能在亲亲们的大力支持下,得到这样一个名次,对某宝来说,真是莫大的鼓励。
每日更一万字,码字强度很高,思维有时候难免会跟不上去,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也有些惶恐,希望亲亲们能及时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于我做自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