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729章 海鲜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729章 海鲜

作者:恣悠悠 字数:1771 书籍: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休闲桌椅、垃圾箱设施数量和距离设计很人性化,不用争先恐后抢坐,也没有理由随处扔垃圾。

  “一条彩带贯东西,镶嵌层峦碧海中。海滨景色连一体,青山绿水情意浓”诠释了海滨路及其木栈道设计理念。

  一路走来悠悠发现,滨海的海,没有想象中耀眼醉人的蓝,海滩上没有细腻柔软的沙。仔细观察,发现滨海的海其实是有着另一种美。

  远远看去滨海笼罩在乳白色茫茫海雾之下,海连天,天连海、海连山,天与海、海与山,永远是浑然一体,山在海天之间半掩半露。它永远给人一派清冷无垠、几分朦胧,几分迷离的感觉。

  滨海浴场众多,集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休,夏天更是人气最旺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真实的感受到滨海浓浓的生活气息。

  海滨所有的海水浴场,都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游泳玩水的、海边垂钓的,人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大海,放松身心,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在星海湾浴场,悠悠看到后世著名的弧形海岸,现在就是个开阔的弧形平台。在那儿临海而立,众多的海鸥在空中飞翔,在人的头顶、身边,上下飞舞,自由飞翔的姿态欢快、潇洒、漂亮。海浪声伴着海鸥的鸣叫声、人群的欢呼声演奏着一曲醉人的交响乐。

  孩子们把零食都拿了出来,抛向空中,海鸥飞过来争相抢食,盘旋在他们的头顶,久久不肯离去。就连昊昊和志亮都兴奋的蹦高,企图和海鸥来个亲密的接触。

  看着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悠悠大呼这趟滨海之行来的太对了。

  后世的这处景点,很少能看到这番景象,偶尔出现一次海鸥群,就成了难得的奇景,是电视、网络热炒的话题。

  走走停停,一直到中午的十一点半,一行人才从海滨路的终点往回赶。路上车少,不到十二点就回到了宾馆。

  回房简单的梳洗了一下,就去餐厅吃午餐。午餐也是自助餐,每人2元钱。在这里吃午餐的,比早上人还多。

  午餐的食品种类更多,各种各样的海鲜,都是现煮的,用大托盘装着。服务员来来回回的走动着,端着煮好的海鲜往长桌上摆。

  形状各异的蟹、螺、贝、虾、鱼琳琅满目,好像不管长什么形状,只要是海里捞上来的螺呀、贝的都是可以吃的。

  对虾没有摆在自助区,凭小票领取,每人一个。后世价格昂贵的鲍鱼和海参,倒是随意取用。

  后世悠悠可谓是见多识广,堪称吃货的本色,可在这宾馆的餐厅里,依然有一些叫不出名的海鲜。

  调味料大概有十几种,各人依自己的口味自己配调料,海鲜的吃法很简单,用牙签挑出肉蘸上调料吃。

  2元钱能吃这么丰盛的海鲜大餐,别说后世了,就是现在也便宜的不可想像。在这里就餐的食客,一盘接一盘的拿海鲜,每两个人中间都放着一个垃圾桶。

  一家人坐在两张餐桌上,开启了大吃大喝的模式,昊昊他们几个男孩子,像运输队长,来回的端海鲜。

  智莉吃了一会海鲜,还是喜欢早上的蛋糕,就嚷着要吃。悠悠也差不多吃饱了,主动带她去拿。

  各种点心、蛋糕,形色俱佳的,葡萄、桃子和西瓜、甜瓜等水果也是随便取食。

  午餐除了饮料、啤酒和煮好的老酒,还供应冰激凌,也是随意拿取。悠悠穿过来后,这是第一次看到冰激凌,给每人拿了一个。

  智莉接过冰激凌,小心的添了一口,立刻高兴的喊起来:“太好吃了,比小熊的雪糕还好吃。”

  她也顾不得要蛋糕了,拿着冰激凌往回跑,给哥哥姐姐献宝去了。“悠悠姐给我的,真好吃。”

  悠悠就在她后面跟着,手里的托盘上,每人一份冰激凌。

  悠悠这一世,头一次吃冰激凌,吃了一口就欲罢不能,一气把手里的冰激凌全部吃下肚。

  用鲜奶做的冰激凌可真好吃,浓浓的奶香,冰爽的口感,让人神清气爽。一个冰激凌下肚,夏季的炎热全都被挡在了体外。

  智萍对迪迪说:“迪迪哥哥,下次再来吃饭,你把录像机抗来,咱们得把冰激凌录下来,这比小熊的雪糕还好吃。”

  回房间的时候,胜男舅妈告诉大家,下午三点出发,去斯大林广场游玩。

  下午三点,大家在她的带领下,坐有轨电车去斯大林广场。

  大连港就有有轨电车的站点,距离澜海宾馆不到五百米,十多分钟的时间就走到了。

  通往市区的街道上,靠边铺着一条铁轨。这个时间点,没有轮船靠岸,站点等着坐车的人数不多。人们在两个带红袖套的老人的指挥下,自觉排成一队候车。

  老人是自愿维持车站秩序的义工,他们热情的告诉大家:“大家别急,就这几个人,上车都有座。上一辆车走了四分钟了,在等五分钟车辆就该来了。”

  悠悠看了下站牌,这车从早五点开始运营,到晚上十点停运,间隔十分钟一趟。

  看着站牌,悠悠陷入了对滨海有轨电车的回忆。

  滨海的有轨电车的始于二十世纪初,并且是全国唯一的电车历史未曾中断过的城市。

  一直到后世还保留有两条有轨电车公交线,沿路可以感受大连的城市魅力,成为滨海旅游观光一个最受欢迎的项目。

  有轨电车外形古朴,车厢内依然可见富有特色的木质内饰,慢悠悠地行驶于滨海的城区中心。

  车辆为30台11型电车,车体由美国布列斯顿制造,底盘由英国蒙天吉布森制造,电气部分由德国制造,为木制复车台,每辆车定员72人,满载145人,俗称“美国大木笼子”。

  “咣当咣当”的声音从远处传来,打断了悠悠的回忆。一辆绿色的电车开了过来,慢慢的停靠在车站旁。前门上后门下,人们在义工的指挥下,井井有条的上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