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王建的次子王尧继位,高丽定宗。他比他哥活得长点,做了五年皇帝,949年也死了。
接下来就轮到了王建的三子王昭继位了,也就是高丽光宗。
仅一天时间,扶桑军就占领了公州和金城。而扶桑军所过之处,只要是男人,不管老少,皆被屠杀,扶桑军士兵为了记录战功,将杀死的高丽人的鼻子割下来,经盐水浸泡,收于囊中。而肥后国的丰臣仕旭命令公州、金城的扶桑军立即北上,同时命令剩下的十七万大军开始登陆高丽。源源不断的士兵被送上高丽国土。
直到扶桑军登陆的第三天,开京的高丽光宗王昭才获得消息。
仓促之下,王昭还有点自知之明,以高丽恐怕是挡不住扶桑大举来犯了。
王昭首先想到的第一个求援目标,那就是中原,因为中原在唐时就已经帮助高丽打赢了一场扶桑侵犯高丽的战争。
但王昭知道中原如今分为数国,于是,王昭赶紧派使者携带财物、女人向中原两国求救。
同时还派了使者携带财物、女人向辽国求援。
而此时,与高丽邻接的是辽国,所以,王昭派去辽国求援的使者所带的财物是去中原使者的两倍。
派出使者之后,王昭开始调集高丽开京以北的数万大军,集结在开京以南的杨广道的汉阳城和交州道的春州,准备抗击扶桑大军。
同时下令,准备逃往西京宁府。
正月二十六日,丰臣仕旭率领最后一批扶桑军登上高丽国土时,已经宣告着高丽灭亡在即。因为此次再也不会有汉人军队拯救他们。
丰臣仕旭命令留下一万军队,占领罗、晋二州,剩下的所有军队一律北上。
……。
郭威现在是卯足了劲地和百里无忌比治理内政。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不是,被百里无忌六个月灭周的狂言所打击。
郭威心气顿时高涨,那就比比呗。
自唐末战乱起,为制造甲胄,材料都是从百姓那征收来的,其中最重要的牛皮管理甚为严厉。禁止百姓私自买卖,只要你有就必须卖给官府。
后唐明宗之世,官府收牛皮不给钱了,用盐糊弄老百姓,打发了事。
后晋天福石敬塘时,就是连盐也不给。
刘知远建汉,律法最为严峻,百姓私自买卖牛皮一寸即抵死罪。但民间百姓之间所用又不可或缺,许多百姓为此苛政白白丧命。
于是郭威诏告全国,凡牛皮犯一张,本犯人徒三年,刺配重处色役,本管节级所由杖九十;两张以上,本人处死,本管节级所由徒二年半,刺配重处色役,告发人赏钱五十千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自己使用牛皮,相互交换时引起的杀戮。
不久,郭威再次更改诏令,将历年所纳牛皮数减收三分之二,剩下的一分,摊入田亩,每夏秋苗十顷,纳连角牛皮一张。皮由该户百姓自己送至本州官府,所属官府不得趁机为难,其余听民自用及买卖。除了不准卖给敌国,其它任凭百姓自己处置。
郭威这个政令得到了周国百姓的大力拥护,也使得郭威的名望在中原之地得到极大的提升。
这时,在周国庆阳(今甘肃庆阳)北边的盐州(今陕西定边)有青、白盐地,依前朝旧例青盐一石抽税八百文;白盐一石抽钱五百文,盐五升。
不想,周国庆阳刺史郭彦钦贪婪成性,背着朝廷私自增加税钱。青盐一石抽钱一千、盐一斗。庆阳、盐州的党项人和汉人都是靠贩盐给中原内地赖以养家糊口的。
当地党项野鸡族多羊马,郭彦钦又故意扰之以求其贿赂。
结果野鸡族不甘受欺压,开始反叛,郭威闻讯命宁(今甘肃宁县)、环(今甘肃环县)二州合兵镇压。
又命保义节度使折从阮(大名鼎鼎佘赛花佘老太君的爷爷)为静难节度使(今陕西彬县),与宁州刺史张建武、环州刺史皇甫进等共讨野鸡族。
为了安抚党项族,郭威诏令折从阮,让他转告野鸡族头领,只要能改过自新,就封他们官赏赐金帛,否则进兵讨之。
折从阮随即派人送信给党项人,有野鸡族等七门酋长李万全等二十一族愿受诏立誓不再反叛;其余的则不服,拒绝归降。
庆阳杀牛族与野鸡族素有矛盾,闻周军讨伐野鸡族,送钱粮给周军,不想,周军将领竟贪图他们的钱财劫掠了杀牛族全族,于是杀牛族跟着反了。
最后,周国张建武率大军在包山击溃了杀牛族与野鸡族联军。
郭威在叛乱平息后,黜废郭彦钦,并亲自规定了盐税,以走私所犯斤两定刑。一两至一斤杖八十,配役;一斤以上五斤以下,徒三年;五斤以上重杖一顿,处死。
刮硷煎炼私盐,一斤以下,徒三年配役;一斤以上重杖一顿,处死。以及举报、捉事、买卖等规定及处罚办法。
并严令各州县官府不得私自抽税。
自此之后,党项各族叛乱方才平息了。
可没等郭威缓过气来,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露出了反意。
这慕容彦超本是刘知远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在郭威率军进汴京时,自告奋勇在开封府城门口与郭威干了一仗,结果大败,之后逃往兖州。
郭威进了汴京登基为帝后,慕容彦超害怕,就遣使入贡称臣。
郭威虽然不相信慕容彦超能老实,但伸手不打笑面人,既然他低头称臣,总不能再灭了他,不然,传了出去,还有人敢来归降吗?
于是郭威安慰招抚,还加授慕容彦超为中书令。
但慕容彦超内心仍不安定,之前开封府城外一仗令他夜不能寐,更何况,在郭威手下哪有在刘知远手下舒坦,在刘知远手下自己还有一个“兄弟”的特殊身份。
而等百里无忌占领徐州后,慕容彦超心想机会来了,就开始招纳亡命之徒,积聚薪粮。
同时派人联络北汉一起起兵,还派了使者前来金陵送信,与明国联络,做起事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