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儿”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的解释是“从旁诱人受骗上当的人”。源自北京方言,最早出现在上世界九十年代初,最初指的是商店或者路边小摊上雇上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假装成顾客,作出种种姿态,引诱真正的顾客购买其产品。这种促销方式,都是利用了人贪小便宜和从众的心里,北方人一般叫“托儿”,上海话则叫“撬边”“起蓬头”。
可以看出,“托儿”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好词,几乎可以算是骗子的一种,而且随着社会的演变,好像这个名称越来越不是好词了。
我认识的一个人就是“托儿”,而且是祖传的“托儿”。
这怎么说呢?难道“托儿”也有祖传的吗?
这应该从他爷爷辈说起了。
这人吧,我们暂且给他定个名字,叫常发,符合他想要发财的想法。
常发的爷爷呢,那时候就在茶楼里工作的。那时候茶楼都有听曲子的公子哥,大家都知道,你在茶楼里点一个曲目,那是要收钱的,尤其是说你要姑娘给你下一首就唱,那价格更高,有些公子哥,甚至会为了姑娘下首歌唱什么,不惜出高价。
而常发的爷爷,就是引诱着公子哥出高价的“托儿”。
就说这常发的爷爷,那就是个无所事事的主,那时候常发的太爷爷把他爷爷送到茶楼,本来是想着,打打杂,有个事做,别每天无所事事就会赌钱。
在现在,这常发太爷爷的想法很正常,但是在那时候就不正常了啊。那时候是什么时候,多生个孩子就是多个生产力啊,恨不得多生几个,怎么会要求自己孩子只要有个活,多少钱不在乎呢?
这要说就说这常发的爷爷,那是个彻头彻尾的赌徒。
人家赌骰子,玩牌九,这都很正常,打打麻将,这也算是日常消遣,可是常发的爷爷不一样,那赌的,简直是无所不赌。你看啊,我说给你听,这都赌啥呢?赌下一个来的是穿长衫还是穿短打,赌下个进门的是姑娘还太太,赌张家的闺女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衫,赌明天的天气能不能刮飞李家的棚子,赌街头路过一个恶霸谁敢上去敲人家的脑袋。
反正是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常发爷爷都可以赌,这可不,赌输了,衣服都让人扒了的事情,那是多了去了,要不是常发太爷爷拦着,估计常发爸爸都让常发爷爷给压到赌桌上当赌注了。
就这情况,你说这常发的太爷爷能怎么着?
刚开始吧,这太爷爷是想着,我把你关着,关在家里,你总不能赌了吧?
那也没用,这常发爷爷也不是常人啊,人常人是到赌场才赌的,常发爷爷这在茶楼,戏园子,饭馆子,就连门口的老树,村边的田埂,随时随地都能赌。实在没人跟他赌了,他自己左手和右手赌,比掷骰子的点数大小。
这常发的太爷爷是实在没招了,就想着,找点什么活计,给这常发爷爷干一干,这也能打发时间,没那么无聊了,兴许就不赌了。
可是这赌徒的戒赌,那和吸烟的戒烟,吸毒的戒毒,肥胖的减肥,没有区别,难受,还非常容易重蹈覆辙。
这常发爷爷,到了茶楼,身无分文,没有办法,所以也只能自己和自己赌。忙起来没时间了,也只能算了。刚开始,这常发太爷爷可高兴了,这快一个月了,竟然没去赌坊。
可是这常发的太爷爷似乎忘了,这一个月,该开月钱了,有了这月钱,常发爷爷还会忍得住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月钱很少,常发的爷爷很快就输光了,还和以前一样欠了一屁股债。追债的人追到了茶楼,茶楼的老板碍于老朋友的情面,也怕茶楼被砸,无奈帮着常发的爷爷还了钱。
这常发的爷爷自然也是没钱还的,家中也不算是有钱,因为这些年常发爷爷的赌,也欠了不少外债,现在也还不起。那时候茶楼老板正好在捧一个姑娘,就想着请个“托儿”这样来刺激公子哥们点曲子。
常发爷爷本来是不在茶楼老板的眼里的,因为常发爷爷家中太穷,哪里装得出阔少爷的劲呢?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怕常发爷爷私下眯了自己的钱了,毕竟是个赌徒,在茶楼老板那边,确实也是没什么信用可言的,说句不好听的,要不是这常发太爷爷,谁要你这滥赌成性的人啊?还不如去街边雇个小孩来的勤快能干。
但是常发爷爷死缠烂打,再加上,那时候这种“托儿”也难找。这种工作,最好是找那种落难的公子哥,那装得才像,可是那个世道,哪有那么多落难的公子哥?等到自己找到了,这姑娘也人尽皆知了,还需要你捧么?
这没招了,就想着,干脆让常发爷爷试试吧,死马当个活马医,大不了找人盯着这个常发爷爷,不信这么多人看着,这人还能凭空消失去赌钱去。
你还真别说,这常发爷爷,天生就长得一副富贵相,穿上好衣服,这还真有几分像有钱的公子哥,再加上平时在赌坊见到的有钱人也不少,眼光还不错,属于很会察言观色那一伙的,看着还确实有点像暴发户家的公子哥。
这常发爷爷,刚刚开始做“托儿”,还是很顺利的,为什么呢?因为常发爷爷在赌场,那是随随便便就压钱,花钱从来不手软,再加上平时常发爷爷的打扮,和现在不一样,还真没人认得出,这是那个赌鬼,还以为是暴发户家的傻儿子呢。
尤其是经常来的几个公子,因为是朋友,平时也不可能去互相比,但是这突然来的新人,一掷千金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这几个公子哥的兴趣,竟然开始争相出价起来。
这几个公子哥哪里知道,人家出钱,那是左口袋拿到右口袋,一点不亏啊,自己这边真金白银的出,人家那边一分不少。
钱那是哗哗的,一下子一首曲子就出到了五十一首。五十呢,那是一点点钱吗?那是什么年代啊,五十?一个不是很出名姑娘的一个曲子?别说别的了,就这五十,点个知名的姑娘,那也是足够足够的了,用来点这个出了这条街都没人知道的姑娘?那茶楼老板也是高兴得嘴都咧到耳朵后了。
这一天,就给茶楼老板带来了一个月都赚不来的钱。这茶楼老板高兴的,当天晚上就给了常发爷爷十分一的抽头,还告诉常发爷爷,不准对外说,换了自己衣服,从后门偷偷溜出去,别让人看到。
常发爷爷得到了钱,那自然是去赌了,和别人说?那常发爷爷还没这么傻,要是人家知道了,来抢自己生意咋整?再加上,这有了钱,自然是马不停蹄去赌了,哪有时间说三道四的,这种娘们唧唧的事情,我们那常发爷爷是干不出来的。
但是常发爷爷“托儿”的工作并没有干很久,常发爷爷就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那当然了,有了这么大笔经济来源的常发爷爷,自然不会是被催债的打死的,也不是生病了,而是被人抢劫了。
其实啊,这也是常发爷爷不注意,太出风头了。
这你说,一个人白天不见踪迹,到了晚上,就出入赌坊,一掷千金,从不借钱赊账,换你是赌坊老板,你不觉得奇怪吗?如果你是街边混混,你不会好奇嘛?
所以啊,在有一天,常发爷爷早上从家中出来,去茶楼的时候,就被人盯上了。其实说来也奇怪,这常发爷爷换装前后差距还是很大的,别说正常人了,就常发的太爷爷怕也是认不出的,可是这匪徒,就是孙猴子的火眼金睛,那一眼就看出来了,这衣着华丽,一掷千金的公子哥,就是晚上在赌坊豪赌的赌鬼。
这匪徒可能一眼就看得出,这是茶楼老板的“托儿”吧。
可是这常发爷爷哪里知道,自己这个假冒的公子哥,已经让一个真正的匪徒给盯上了呢?还继续扮演着这个公子哥,一掷千金,疯狂点曲子。这匪徒也很有耐心,假扮着一个喝茶听曲子的百姓,远远坐着,看着这一切。
曲终人散去,这常发爷爷和往常一样,准备领了钱去豪赌。
刚刚拿了钱,换了衣服,从茶楼后门出去,就被人打了,那被打得,一下子就眼冒金星了。
可是真不巧,这一下子许是打轻了,这常发爷爷竟然是没晕过去,发现这大胆匪徒在抢自己的赌本,竟然撑着要反抗。
匪徒是什么人啊?这能让你反抗吗?人家要是无胆匪类,怎么会选择在茶楼后门这还有人走动的地方抢呢?这匪徒看着常发爷爷还不让抢,又是一棍子,这下就下狠手了,竟然打去了常发爷爷半条命,可是这常发爷爷也是牛,就这样了,还没晕呢,死死拽着自己的破钱袋子,硬是不让抢,就让这匪徒,一下又一下,乱棍给打死在了茶楼后面。
说来也巧,那天大家都没有从后门走。不过想想也是,这大家也不是“托儿”,都是正当职业,也不怕人知道,谁没事走后门啊。可怜了这常发爷爷,被人发现的时候,早就错过了抢救的时间,尸体都僵硬了。
常发的太爷爷知道了这个事,那自然是悲痛欲绝,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痛,那可是不一般,直接就把这老头子气病了,倒在床上,起都起不来了。
常发爸爸那时候还小,才十岁,一夜之间,爹死了,爷病了,自己妈早年因为父亲滥赌跟人跑了,现在自己无依无靠,也没招了。
好在这愧疚的茶楼老板,收留了这可怜的孩子,在自己茶楼做个杂工,端端茶啥的。
这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老爷子,终于没有再起来,没过一个月就去了。
可怜了常发爸爸,年纪轻轻,就成了孤儿。
这茶楼老板也算仗义,收了常发爸爸之后,还待他很好,并没有因为常发爷爷的缘故对常发爸爸有什么偏见。
常发爸爸小时候也算是勤快的小孩,再加上长得也算是俊俏,竟然很得那些喝茶听曲子太太们的喜欢,不仅经常给常发爸爸一些赏钱,有时候还会送点小玩意给他。
所以常发爸爸那几年,虽然是个孤儿,孤苦伶仃,但是也算不上生活拮据,甚至还跟着几个老头学了点字和乐器。
但是这命运总是不会老眷顾一个人的。
在常发爸爸十五岁那年,这常发的奶奶竟然回来了,看样子混得还不错,嫁的婆家还行,竟然是要把常发爸爸接去过好日子。
大家当然是为这个孤苦的孩子高兴的,茶楼老板和那几个乐器老头,还联合起来送给常发爸爸一个二胡,作为礼物。
这常发爸爸跟着母亲去了上海,那时候,上海那是很繁华的,而且很多东西也比常发原来待的乡下要先进得多。
常发爸爸过了年纪,自然是没法从头开始读书了。
可是这常发奶奶,还专门找了老师在家中教,不出两年,常发爸爸竟然成功插班进入了中学学习,成绩还算不错。
你以为这是一个孤儿突然变成有钱公子哥的故事吗?
明显不是,我也不曾写过这个故事,而且我之前也说过,这常发一家,那是祖传的“托儿”,也就是说,这常发爸爸,也成了一个“托儿”。
常发爸爸生活好了吧,倒像是变了一个人,没有小时候那么勤快,倒是多了很多有钱人家小孩的坏毛病。
整天那是无所事事,就会跟着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到处玩,今天去这个胡同看看小姐,那边去那个茶楼听听曲子,有时候,还去夜总会,玩得整夜整夜不回家。
就这时候,常发爸爸结识了一个公子哥,那是一个开拍卖行的公子哥。
那时候的拍卖行和现在类似,而且拍卖的还是一些十分值钱的东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