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天为首的一众电影主创,走到台上,鞠躬致谢。
从现场观众的表现来看,《血色青春》这部电影还是很受大众认可的,这已经是林天第三次参加威尼斯电影节了,在展映这个环节,林天还是第一次品尝到被认可的滋味。
林天的语气很激动,再加上他的英语水平本来就不高,说的有些词不达意。但观众们似乎并不在意这些,再次鼓掌之后,这才陆续退场。
约翰逊主席和许嘉文导演,是最后离开的几个人之一,两个人再次说了一番祝贺的话之后,这才告辞离开。
在所有嘉宾之中,走在最后的是一位很是英俊的中年白人。
这位英俊的中年白人,给莫正阳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因为他可以用中文和林天聊天,而且说得很流利,发音也很标准。
进场的时候,因为嘉宾太多,这位中年白人只是和林天说了两句话,莫正阳并不清楚他的身份,只是感觉他和林天挺亲密的。
两个人一直聊着和影片相关的话题,看起来聊的挺投机。这位白人看到站在一旁的莫正阳,眼中露出感兴趣的神色,问道:“亲爱的林,这位就是影片中的男主角吗?真是难以想象,他这么年轻,竟然能够呈现出如此有深度的震撼性表演!真想和这位年轻的天才认识一下,你能给我们做一下介绍吗?”
“当然可以。”林天很愉快的给莫正阳和这位中年白人做了一下介绍。
原来这位中年白人名叫马克·穆勒,是威尼斯电影节选片委员会的亚洲区选片人。
说起这个人的名字,和他的职务,莫正阳确实对他有所了解。这个人在国内的电影圈里面,尤其是导演圈里面,知名度很高。莫正阳作为影视公司的老板,同时也是一位有着远大志向的导演,自然也听说过他的名字。
凡是做导演的,都想用电影奖项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在所有电影奖项当中,奥斯卡和欧洲三大电影节自然是首选。
奥斯卡的难度太大,国内大多数有实力的知名导演,都把攻略的对象放在了欧洲三大上。
而在“三大”电影节中,威尼斯电影节最具艺术性,在电影人心中处于殿堂级地位。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各家国际电影节中,威尼斯电影节是最爱zhong国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华语电影的“伯乐”。
早在1989年,中国台湾导演侯贤的《悲情》在威尼斯为华人赢得了第一座金狮奖,从此便拉开了华语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辉煌十几年的序幕。1991年,国内方大导演的电影《悲喜一家人》获银狮奖,次年赵大导演也凭借《今夜无眠》获得了银狮奖。从此之后,几乎每年都有国内的电影进入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这些年来,国内的导演一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拿到了两次金狮奖和三次银狮奖。
威尼斯电影节如此青睐华语片,除了这一时期华语电影本身的艺术水平外,也与一位国际友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位国际友人就是马克穆勒。
1986年,在中国留过学,高度迷恋中国文化的意大利电影制片人、影评人马克·穆勒,被威尼斯电影节组委会聘为该电影节选片委员会的亚洲区选片人。从那一刻起,威尼斯电影节就成了华语电影走向世界的幸运之门。有段时间,甚至传出了威尼斯“特别关照zhong国电影”的说法。
莫正阳既是影视公司的老板,又是一名导演,当然愿意认识这样一位很有能量的国际友人。
马克穆勒握手的力度很大,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莫正阳的看重,“莫先生,我非常喜欢你在影片当中的表演!这是我看到的最精彩的表演之一,尤其是你还这么年轻,就有这么棒的演技,我相信,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你一定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演员!”
“马克穆勒先生,谢谢您对我的称赞和看重,未来的事情谁知道呢?但我会珍惜每一次表演机会,把每一个角色都演好,向着伟大演员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当然,作为一名导演,我也会像对待我的表演一样,认真对待我的每一部作品,在做好优秀演员的同时,还要向着优秀导演的方向努力。”莫正阳把话题引到自己的导演身份上。
马克穆勒果然露出一副惊奇的神色,很是诧异的问道:“我没听错吧?真是让人难以置信,你这么年轻,难道还是一名导演吗?”
“天才总是和普通人不同的,毫无疑问,你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就是这样一位天才。”林天对莫正阳不吝夸奖,“正阳去年就已经成功导演了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是我们国内近十年来收视率最高的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被东南亚各国引进之后,在整个东南亚都造成了轰动。除此之外,他现在正在拍摄一部青春纯爱类型的处女作影片。他这么年轻就已经有这么大的成就了,真是让我汗颜。”
听到林天的介绍,马可穆勒对莫正阳更加好奇了。他真的没想到,这位天才演员竟然还是一位导演,而且已经成功导演了一部高收视率的电视剧,虽然电视剧的艺术性不能和电影相比,但莫正阳这幺小的年纪,就取得了这么巨大的成就,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等你的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我一定要看一看。我很想知道你这样的天才和我们这些普通人到底有着多大的差距?”马克穆勒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的说道。
“我这部电影将在06年的1月份上映,如果这个时间您在我们国内的话,希望能够请到您参加电影的首映式,非常乐意听到您的批评指导。”莫正阳适时作出邀请。
“这是我的荣幸。时间上现在还不太好说,如果我能够赶上您的首映式,一定会去参加。”马克穆勒爽快的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