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不累?”在深秋微凉的清晨,从景家村到县城的羊肠小道上散落着两个人的人影,正是刚成亲没几天的景亦夫妇。此时,景亦正问着有些气喘的阮玉。
“还好,有许多日子没走过这么远的路了。”难免有些累,脚下的步伐有些沉重。即便是抄了近路,从景家村到县城的路程还是很远。
景亦捏了捏她的手,有些愧疚,忘了她虽身在桂花村,要步行的日子其实是不多的。“方才去全伯家借牛车就好了。”
“哪里有这么娇气?”在景亦心疼的眼神下,心中一暖。想当初,他们上班也是要走好几公里的路,才能坐上公交车,公交车还那么拥挤。哪儿有这么宽敞自在,迎面而来的全是大自然的味道。更何况,她是真不想坐牛车,一路颠簸,她倒是宁愿脚下累一些的。
“一会儿咱家也买一辆马车吧,日后走哪儿也方便。”景亦道。住在村子里,没有车,走起来太费时日。
“马车倒不用吧,我们马上就要去京城了。这爹娘也不常出门,有了马车爹还得学着赶,甚是麻烦。不若先给他们买牛车,还能帮着下地。”不是阮玉心疼那几十两银子,如今景亦想买马车也是为了她,可他们日后是用不上的,买来真是浪费。倒不如买个实用的。
提到阮玉的提议,景亦犹豫了一会儿,也同意了。对于景二郎他们来说,马车倒是真不如牛车实用。且他原本打算,在他尚不能接景二郎他们一同去京城的日子里,就让他们耕着眼下的那几亩地忙着,不必将那几亩地当做生活之依靠,但总归是有事情做才不那么闲,那几亩地还好,对他们来说,也不会太辛苦。但有了牛车的话,他们便会越发轻松了。
“嗯,都听你的。”景亦低头柔柔地看着她,因为她在身边,做什么、想什么都不再是一个人。
“岳父岳母可是爱些什么?”景亦问,这才是他们这一行的目的。明日便是三日回门之期,自是要去县里买些东西。
“这么久了,你还不知道你岳父岳母爱些什么?”得亏眼下不是太需要讨好老丈人的世道。
“那你可是知道你公公婆婆爱什么?”景亦睨了她一眼。
阮玉讪讪,而后又挺起胸膛,“我才过来几天,你之前天天在我们家赖着,赖了多久,你自己算?”
“去你们家,我——究竟赖的是谁呢?”景亦拖长语气,句尾语气上扬,整句话中充斥着浓浓的调侃的意味。
“哼,赖我还不是在我们家,对我起了不好的心思竟然都不想着讨好岳父岳母,怎么?我很好娶吗?”阮玉假装恶狠狠地说道。
可不是很难娶吗?不辞辛苦地天天跑到他们家报道难不成还真是为了阮墨那小舅子啊,他还真没这种闲情雅致。她去哪儿都假装刚好碰上,刚好顺路,而去了以后没事儿干只能自己在街上随便乱逛,还得假装很巧似的刚办好了事儿也要一起回去。还经常送鱼去他们家,真的自己都要吃腻了好吗?若不是为了她,他哪儿会那么费脑。找起借口来来比背书还要累。
“慢慢来,只有我让他们女儿过得好了才能讨好到他们,而让他们相信他们女儿过得好,是一辈子的事情。”景亦一字一句地说着,每一个字都如同音符般,敲在了阮玉的心间。
“你们读书人整日里就会些花言巧语。”阮玉反驳了一句就甩开景亦的手,径直往前走去了。
景亦从侧面看见阮玉那快要咧上耳根的嘴角,笑着摇摇头,口是心非,也跟着跑上去,再次牵起她的手。
彼此掌心的温暖,将彼此熨得滚烫。眼前的单调景色,都变得多彩起来。死气沉沉的杂草,都在摆动招手。
两人先去杨轩家中拜访了一番,这也是两人成为夫妻后的第一次拜见,自然是要正式些。拎了几只烤鸭,景亦前些日子托朋友找来的书,一并都送来给夫子了。
夫子又给两人分发了红包,杨璐还在抱怨阮玉成亲她爷爷都不让她去。阮玉自然帮着解释,在那边大伙儿都忙着,没人帮着招待她。心意到了便是。在杨轩家中坐了好一会儿才去看牛车。
昨日景亦给她看画的时候,顺道将他所有的家当都交给了她。零零散散的大概有八百多两,加上她爹娘几乎是掏空家底给她攒上的一千多两,两人竟有了近两千两的巨款。
但这些钱都是死的,不会再来钱。娘家的生意是娘家的,挣的钱她也不会再拿。景亦也明确提到,嫁妆拿来这么多已是足矣,日后他会靠着自己挣钱养活她。阮玉接受他的心意,但自己仍是想做些生意,她是不可能时时拘于家中,将生活中所有的重心都围绕着景亦转的。还是距离产生美。
牛车所有的花费不过八两。若不是这个朝代将牛的地位看得很重,她真的好想杀牛吃牛肉制成牛肉干啊。谁解其中味?或是她的眼神太火辣,景亦牵着的牛都被她盯得不肯往前走。景亦好奇地看了她一眼,她立马让道,她什么都没有想。
有了牛车,两人要买回去的东西多些倒也无妨。反正景亦背上的背篓始终是要放回车上的。
其实来了这么久,连阮玉都不清楚阮远爱些什么,这样想想,不免有些愧疚。他总是想要先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才考虑到自己,而更多时候,只要他们满足了,自己有没有都觉得无所谓。
以后,再慢慢发掘他的爱好吧,总不能一直围绕着他们这些妻子子女而活,他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为自己着想得多一些的。最后,便给他买了几坛酒,给赵氏买了些好的布料,阮墨则依旧是那些笔墨纸砚,不过再外带了些新鲜玩意儿。而其他的便是些吃食,诸如蜂蜜、猪肉、糖果之类的。
自然,景家的东西吃食也填了许多。虽然成亲办酒席买了许多,但酒席散了后,剩下的菜几乎又让乡亲们给带走了,所剩无几。且景家的厨房除了常用的柴米油盐,好像还真难以找到其他的调料。
要想吃得好,首先调料要充足。
第一次亲眼这么近地目睹阮玉进进出出各种店,买了各种调料,瞠目结舌,也难怪她做的菜格外好吃了。寻常人家有几户人家愿意花这么多心思去做一个菜,用那些尚未被人尝试用过的药材去当调料。
这牛车刚回到村的时候自然引起了一阵轰动,景家村虽不至于像桂花村那般贫瘠,但牛车对于村中人来说依旧是十分稀罕的,全村统共也只有那么两三家有。故而,每每有这样大事儿发生的时候,总是会在村中引起一阵热议的。
“阿亦啊,这是你们家新买的牛车?”景家村的人自景亦中举人后,虽不至于客客气气捧他为举人老爷,但也是亲切的叫着阿亦而非以前的亦小子的。
“哟,这车后面的车厢可真是豪气,都不像是安在马车上的。”
“这牛也真精神,想来很贵吧,多少银子才能买到?”
景亦一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让众人感慨万千。
有人觉得,这景亦必然是娶了个娇气的小娘子,这不,人一嫁过来,就给人买上马车了。
有人觉得,景家日后是有福了。这不,景亦考中举人,这媳妇儿一嫁过来就给家里添了牛车,那可不是挺有钱。听说她娘家做的生意可是做到京城里去了的,那京城是个什么地方,有很多达官贵人啊。能和那边拉上关系,是真的能挣许多银子了。
有人觉得,这新来的小媳妇儿是个败家的。这不,景家这么些年都自己种田过来了,她这一来,就唆使景亦买上了牛车,以后啊,这家说不定被她败成什么样儿呢。
……无论周围人对着他们这一举动抱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不管不顾,只随意回答了一些便归家了。
村子那头,早就有人去给仍在地里、正准备归家的景二郎夫妇报信了。
“大妹子,你们家儿媳妇从县上给你们拾掇回来一牛车的东西,连马车都买了。快回去看看吧!别让人什么时候就将你们家家底儿给掏空了。”报信这人也是个爱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婶子,而这话一出,景二郎夫妇对视了一眼也连忙跑回去了。
即便知道这人是个浮夸的,但她说的总是会沾染些事实没错。
这不,两人一回家便看见景亦两口子正从马车上往屋里卸货,而景蕊儿正双手环胸,倚在门框上看着呢。
“这——你们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杨氏本是个软性子,这么多年都被压得狠了。自己也节省惯了,什么都是抠着用,冷不丁地看着两人买回这么多东西,一股怒火从胸口漫上来。她这些年省吃省穿的不就是为了景亦他们一家能轻松些吗?她这儿媳妇倒好,一下子就买来了这么多东西。
“娘,家中少了些东西,这一下子补全,日后也不必常常去县城了。且明日阿玉回门,总是要买些东西带去的。”景亦解释道。
“这——便是再如何,也不用买这么多东西吧?你日后用银子的地方还多着呢。”这么一车,得要多少银子啊。景亦赚钱不易,可不是这样给他们花的,生活上嘛,随随便便都是能过的,眼下最重要的是要给景亦攒下银子,日后他们要上京赶考,那需要的银子可是不少。他们这些做爹娘的都要急出褶子了,他们怎么好像一点儿都不担心似的。
而这句话,换来景蕊儿讽刺的一笑。是啊,他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家中舍出来的一分一毫都要留着给他。
“娘,我不是和你说了吗?我有银子的,你们攒下来的银子自己过活就好,我不是也常留银子给你们了吗?放心吧,啊。”景亦道。
“日后的开销大着呢,听娘的,没错啊。”杨氏看着那搬下来的一件件东西,都是银子啊,心疼。
“娘,这银子要花出去才挣得回来。您放心吧,我保管给您挣更多回来。”阮玉也开口劝道。
阮玉一开口杨氏再不开心也不好责备了,她也不想媳妇儿一进门就和她产生矛盾。
“切,歪理。”景蕊儿撇撇嘴,不屑地嘟囔道,却没抛一个眼神给她。
景二郎虽也有些舍不得银子,但他的眼神更多被牛给吸引住。他从未想过自己家中还能买牛,毕竟地里的活儿不算很多,农忙时便是辛苦些也还是忙得过来的,不过是累些罢了。
景亦见到他爹的眼神,朝阮玉扔了一个“看我的”的表情。
“爹,这是阿玉见您和娘在地里干活儿辛苦,特地为你们买回来的,日后去镇上、县上赶集倒是也方便。”景亦道。
“嗯,好孩子,都是好孩子。”景二郎嘴里夸着,手也慢慢抚上了牛的头。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听清景亦的话。
杨氏看景二郎喜爱的模样,也不再责难了,帮着二人搬东西。她当家的除了景亦考上秀才、考中举人的时候,其他时候也再没这么高兴过。这舍了一回银子让他高兴一番,大抵也是值得的。这钱啊,她日后再省着些花便是。
“娘,这布匹就留着给您和爹做衣服了。我手艺不是很好,看看给阿亦做他不嫌弃已是很好了。这您和爹的便劳烦您做了,您手艺比我好太多了。”阮玉拿着手中的布匹说道。车上的布料,有阮家的自然也有景家的。总不能让别人说她嫁来了景家,心中挂念的却依然是娘家。她倒是没什么,却不想让别人指责她的家教不好。
杨氏看着手中的布料,眼角酸涩,说不出话,这些年,他们鲜少再做衣物,更别说这么好的料子。
景亦虽会给他们银子,但他们自己哪儿舍得花钱买这么好的,还是儿媳妇贴心啊。
反正银子都花了,再心情不好银子也回不来了,便放纵这一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