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原始小农民 第286章 六年秋收

《原始小农民》第286章 六年秋收

作者:紫菜饼干 字数:2192 书籍:原始小农民

  晒谷场上,一群男女在晒谷子、大豆等作物。

  有人将收割上来的粮食拿出来晒,有人将晒好的粮食打包存贮,也有人将上年没吃完的大豆拿出来晒一晒,有人在称量粮食...

  人们用来称量粮食的方法也很简单,用一个竹箩作为度量工具,刚好装满一竹箩就有五十斤粟。

  而大豆也能用这个方法称量,不过大豆的密度没有粟高,所以要称量五十斤的大豆就需要用更大的竹箩称量,这样就容易量度出粮食的重量,能简单快捷地称量大宗商品。

  “今年用了化肥,粟的平均亩产达到三百斤,比预料的四百斤差了很多,可能今年开始种植的时候,化肥还没被发明出来的原因吧,等来年就可以用化肥作为基肥,争取达到亩产四百斤的产量,至于大豆,嗯,下年春收应该能达到两百斤亩产。”

  陈昊拿着一份竹简,徘徊在粮仓、晒谷场、田地之间,他在算着今年的粮食产量,以及规划着部落人口的分配。

  “今年下了化肥,冬瓜亩产一千六百斤,葛和山药都能亩产一千斤,部落二十亩副食田的产出两万一千斤,距离两百人一年需要的四万斤副食还差了一半,明年只需把种副食的田地增加到四十亩就能完美解决200人的副食问题。”

  “今年春末时种下的四百亩粟,亩产三百斤,现在秋收,粟的总产量达到十二万斤。”

  “两百人口,平均每人每年消耗四百斤粮食,也就是说两百人口,一年至少消耗八万斤粮食。”

  “今年有四万斤粮食是多出来的,而且今年秋播大豆等到下一年还能再收获四百亩大豆,理想状况下,大豆亩产200斤,下一年春季,再收获八万斤大豆。”

  “也就是说,我们四百二十亩地,一年能多产出十二万斤粮食。”

  “阴康氏族有一百二十口人,他们一年吃掉四万八千斤粮食,这样算来,按照现在的耕种面积,除去阴康氏人一年消耗的量,部落一年能攒下七万二千斤粮食,留两万二千斤粮食给农民自己作为存粮,粮仓一年能入库五万斤粮食。”

  “一百二十个阴康人的副食,需要再开挖二十亩耕地。”

  “我们部落现在规划了三百八十亩粮食田,四十亩副食田,七亩试验田(包括三亩菜地),在这个基础上,只需再增加二十五亩副食田,就能解决三族人吃饭的问题。

  “下一年,再开荒二十五亩副食田,部落的耕地总面积就有四百四十七亩,就能养活我们三百二十人口,兼能存下五万斤粮食。”

  “三族人总人口是三百二十人,平均每户家庭有四点几人,部落的总户数是七十二户。”

  “四百四十七亩地,除去七亩试验田和菜地,还有四百四十亩地需要农民耕种,平均一户人耕种二十亩地,也就是需要22户农户。”

  “剩下五十户非农人员,在其中选出三十名职业军人(男),另外二十户去从事工业、管理、养殖等的工作,军户里的女人也可以去打工或做其它事情。”

  一份规划书写好后,陈昊就将这份竹简放在一旁晾干,又把粮食记录册交回给老祖母。

  不知为什么的,这个老祖母写的字特别大,陈昊只能造一些特别宽大的竹简给她用。

  部落里懂得写字...懂得计算、统筹的人并不多,她老人家还要做记录去管理粮仓,要等阿仓夫妇的知识水平上来了,阿仓夫妇才能全面接管粮仓的事宜。

  “粮食亩产是增加了,可晒谷场地不够啊,得再规划五百平米晒谷场,而相应的农具、化肥、农药都要造多一些。”

  种田真是不简单,水利、化肥、杀虫、除草、收割,然后还要脱粒、晒、存、脱壳都需要考虑周全,粮食种多了,就需要更大的地方晒粮食,于是就需要烧石灰挖泥沙,修晒谷场。

  陈昊只好再规划一个晒谷场,原来的两个晒谷场在部落的东面,也就是未来的东城门门口。

  陈昊新规划的新晒谷场在部落的南面,是在化肥厂的旁边,这次他规划了五百平米的南晒谷场,并且预留了一千五百平米的地方作为草地操场(未来人口增多了再扩建成为晒谷场)。

  而东晒谷场那里也预留了一千平米的草地作为未来扩建晒谷场之用。

  “建、水。”

  “今年秋冬我们的任务是在东商业街的柏皇村北面,再建二十间农房,另外在城南这里建一个五百平米的三合土晒谷场。”

  “而下一年的任务,除了要再开垦二十五亩地外,我们还需要修三合土路。”

  “我们要修四条米宽的村道。”

  “一条从码头方法一直延伸到南晒谷场,再进入我们村寨大门。”

  “一条从东面庄稼地,延伸到东晒谷场旁边,再进入我们的村东头。”

  “还有一条是从西养殖场延伸到菜园,再到我们村寨大门,其中要在蔡河上用树木并一条木桥。”

  “一条从北面果林延伸到北出口,再进入城里(预留),再延伸到工场,与北村口连接。”

  “以我们村寨为中心,东南西北方向各修一条主道面为米宽、两侧路肩二十五厘米宽的共五米宽三合土路。”

  阿建是部落的建设队长,他和阿水负责部落的工程建造。

  虽然这两人是队长,但每次搞工程的时候都需要陈昊去规划、安排、监督。

  虽然他们有力气、有组织,可他们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也不够,所以凡事都需要陈昊亲力亲为,陈昊在跟他们一起建造中,也会传授大家一些科学知识。

  陈昊、阿水和阿建,这三人拿着桦树皮图纸和竹简、绳子尺等工具,规划完第三晒谷场、新住房、耕地后,他们就开始测量、规划部落的道路。

  想致富,先修路,这句话肯定是没错的!

  随着部落发展起来,那么必然需要搞好交通和运输。

  现在外面的野路都是草地、泥地,这样的路不好走,人和畜生走在上面走得慢,大大降低大家的行走和运输效率,尤其是到了下雨天,各种的泥路就会变得一塌糊涂。

  最重要的是,陈昊想要造车,造单轮推车、双轮车、牛车、羊车等运输工具。

  一头牛最多也就能背负几百斤的物体,如果有牛车和路,一头牛就能拉几千斤重的货物。

  牛车运量大,如果不修路,直接在泥土路行走,车轮的压强就会使车轮陷入泥里,难走不说,还容易弄坏车子,如果碰到阴雨天,野路变成泥水路,那牛车就直接废了。

  要造车,就得先修好路,这样车子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部落有个码头,修一条连接码头的三合土路,就能利用水运从外面运回矿石、木材、粮食等物资,通过牛车和道路就能将这些物资快速运到村寨以及附近的各个地方,能大大增加效率。

  至于人手方面也是不需要担心的,就像八九十年代的一些村子要修村路、修晒谷场等公共设施,村里没钱,村长就带头安排各户人利用空余时间,轮流参加修路工程,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能把路修出来。

  修路需要的时间虽然是长了点,像修粮仓、晒谷场那样,修它一年半载,肯定能修出来的,只是需要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