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在接到吕布这个命令之后,可谓是欣喜若狂,让他感到兴奋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一来这个命令是直接从吕布那儿传下来的,说明吕布还记得自己的名字,顶头上司能够记住自己这小小都伯的名字,而且还是在好事情上,这难道不值得兴奋吗?
其次是吕布给他的任命,让他成为管理矿区的三名执事之一,并且隐隐为三名执事之首,尽管头顶上还有两位上官,但伍德还是相当满意。
毕竟从一名小小的都伯,到整个矿区的三大执事之一,自己的权力扩大了何止数倍,要知道矿区可是有数百人乃至上千人规模的。
第三个原因便是伍德的身份处境了,自从他检举揭发了十名白波贼将领,并且在镇压俘虏的数次事件上都卓有功绩之后,他在白波贼降卒当中的人缘就落到了谷底。
只要是白波贼的降卒,便对伍德不假辞色,甚至冷嘲热讽,愣是谁都不愿意和伍德来往,这使得伍德的地位十分尴尬。
偏偏他也只是个都伯,对士兵打也打不得,拿不出什么震慑威胁的法子,只能憋屈着忍受下来。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可是矿区的执事,难不成矿区当中的矿工还敢对自己使脸色不成?
而且矿区当中的士兵有不少是原先的降卒,自己这执事可比都伯对士兵们的威慑力要大得多。
总而言之,吕布的这一项任命直接让伍德从谷底来到了峰顶,人生际遇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也由此,伍德对吕布死心塌地,成为了真正效忠吕布的人。
在这项任命下达之前,吕布也曾召见伍德单独谈了一番,主要还是将如何行事告诉了伍德。
怎么镇压矿区异动,怎么管理矿区的矿工,在平日里又该如何对待这些矿工,吕布都有所交代,再加上伍德自己的一些想法,倒也出了一套章程。
核心内容无非就是,听话的矿工则予以优待,该给的都给齐。
不听话的矿工也不需要给什么好脸色,该罚就罚,该骂就骂,事情到了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动手则法。
而一旦出现矿区异动和骚乱,先以好言劝之,如若不听则直接调派驻军,无需讲情面,铁血镇压即可!
有了这一套章程,伍德自然是如获圣旨,恭恭敬敬的记了下来,准备回去请位先生抄录下来,之后再润色一番,直接贴在矿区内。
而这些事情处理完,也没花吕布什么时间,当然灌钢法也就没什么进展了。
不过研究工作放下去,吕布却好像没法在第一时间见到灌钢法的正式出世了,因为他又要准备离开晋阳城。
这一次离开晋阳城,并非有什么大事,也并非去寻找什么,而是吕布准备巡查一番并州数郡,尤其是北方的几个边境之郡。
而在去朔方郡以及九原郡等地之前,吕布还特意准备从西河郡绕行一番,正好去见见张辽等人。
同时也能够将已经打造出来的一批曲辕犁给张辽他们带去,曲辕犁的成品肯定是要优先供应给屯田大军,正好趁着现在是农耕时节,让大家伙都把农具给更新一番。
而北边雁门郡张杨等部的农具,已经派专人送去了,太原郡内的自行领取便可。
由于吕布此番出行,所需要去往的地方十分遥远,要到整个并州最北端的几个郡去,最后说不定还要绕行回来。
这可不比交通发达的后世,此时这么一来一回,搞不好就是几个月的时间过去,现在吕布离去,说不定等吕布回来的时候便是九十月份了。
因此严芸和吕玲绮都相当不舍,以往吕布离开一个月的时间,她们母女二人都会感到心头不适,而现在吕布却要离开数个月的时间,这叫她们二人如何是好?
但偏偏吕布所为的乃是正事,行程也不可能取消。
而严芸和吕玲绮一大一小两名女眷,又经不住长途跋涉,毕竟吕布是去办正事的,并非游山玩水,不可能一路上慢慢悠悠的晃荡着行进,两名女眷肯定受不了。
所以吕布也没法将她们二人都带去,只能够忍痛将二人都留在家中,这才有了依依不舍的母女二人。
在离开前,吕布必须将一切都布置得当,最起码他要带走的兵力和留下来驻守晋阳城的兵力都要有所安排。
吕布选择的是从高顺和杨昭的麾下各自抽调五百兵马,而后又从徐晃手底下抽调五百人,组成了一个一千五百人的队伍。
这个数字算是不多也不少,既不会影响屯田之事,也不至于让吕布手底下兵力空虚。
而自吕布往下一级的高级将领,他一个都没带,就连徐晃都被吕布留在了晋阳城中,负责晋阳城的防守之务。
这也就意味着,吕布暂时将整个晋阳城的安危,都交到了徐晃以及他手底下那仅剩的千余人手里。
算是充分表明了对徐晃的信任,毕竟主帅不在,整个晋阳城中武职最高的就是徐晃,现在把晋阳城的防守都交给了徐晃,不是对他信任又是什么?
吕布这个举措让徐晃又惊又喜,他还一直以为吕布其实是对他不信任的,却不曾料想吕布居然愿意将这等重大事情交给他负责。
这让徐晃充分感受到了重任在肩的责任感,以及被吕布所信任的满足感,他自然也是暗自下定决心,要对得起吕布的这份信任。
当然了,吕布肯定不会做无把握的事情,尽管他确实已经对徐晃很是信任,但这并不意味他就将整个晋阳城生死交托给了徐晃。
晋阳城中除了徐晃之外,还有贾诩和荀彧,这便是吕布留下的后手,一旦徐晃有什幺小动作,恐怕还没施行,便要被掀翻在地了。
吕布要离开几个月的时间,严芸和吕玲绮自然是要同吕布好好的亲昵一番,畅叙离别之情,毕竟下一次见到自己最亲的人,就是在几个月之后了,反正在宴席上,吕玲绮是哭闹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