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勇说道:“陛下,家兄亦仰慕陛下久矣,臣可以手书一封,家兄见到书信后,定会协助张将军控制曾千,只要控制了曾千,居庸关必将不攻自破。”
萧正皱眉想了想,道:“苏爱卿,朕以为书信传递多有不便,况且,朕听闻曾千为人谨慎老练,张将军私下去见令兄,一旦被其察觉,必生波折,可否由你亲自进入居庸关去见令兄?”
张金树、苏勇闻言不由一愣。
两人都没想到,这才刚刚归附,萧正便会如此信任他们,而且还是毫无保留的信任!
一旦这二人此时是假意周旋,入了居庸关岂不是纵虎归山?甚至可能会和曾千、苏昶反过来算计李栓柱和苏定方。
但萧正却有着自己的考虑,就即便不让苏勇入居庸关,事情就会万无一失吗?当然不是,苏昶、苏勇是亲兄弟,两人之间必然熟络无比,书信上一个毫不起眼的暗示就能轻松传递消息,这能防的了吗?
张金树也一样,若真存有贰心,拿着苏勇的书信直接去找曾千,这如何控制的了?
既如此,还莫不如磊落一些,大度一些。
萧正的这份信任让张金树、苏勇深受感动,二人起身施礼,“谢陛下信任,臣等必将尽心尽力,以报陛下厚恩!”
萧正起身转出帅案,上前扶起二人,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自然相信两位爱卿,这居庸关之事,就托付给二位了!”
“臣等必不负陛下重托!”
“好!”萧正道了声好,回身写了诏令递给苏勇,“苏爱卿,控制住曾千后,可将向其出示此诏令,只要他能配合你们行事,朕将不吝封赏。”
“若其执迷不悟,也告诉他,罪不及家人,待朕取下渔阳,既不会为难他的家眷,也不会为难高开道的家眷,以妇孺相迫,朕不屑为之。但是他和所有负隅顽抗者,朕必将严惩不贷!”
苏勇双手接过诏令,道:“臣遵旨!”
“去吧,行动细节你二人和李栓柱他们好生商议,就不必禀报朕了。”
这种事情再怎么商量,到时也要随机应变,萧正不想过多干涉,以免二人束手束脚。
“臣等告退。”
二人走后,萧正顿觉一阵疲惫,抬手揉了揉眉心,“景曜,什么时辰了?”
綦景曜道:“陛下,都快五更天了,该就寝了。”
萧正点了点头,简单洗漱后,回了寝帐倒头便睡。
睡了也就两个时辰,卯时刚过,温彦博前来求见。
侍卫犹豫再三,怕耽误大事,还是将萧正叫醒。萧正不仅没怪罪侍卫,反而出言鼓励了一番。
他正要派人去笼火城,没想到温彦博来了,却是省了不少事。
其实温彦博本不想来,既然萧正已经允诺,直接离开便是,但罗艺不放心,就怕萧正出尔反尔,非要温彦博来探探虚实。
萧正知晓其来意,简单寒暄后,便答应派传令兵拿着诏令随温彦博去笼火城,让传令兵带着他们走水路去雍奴与罗寿、薛万均汇合。
做大事不能有妇人之仁,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不择手段,但却不能太没底线,若是现在翻脸,却是有些下作了。
而且,真若翻脸,罗艺拼死守着桑干水,然后回头联合奚族和契丹,也会给新柳军造成相当大的麻烦。
既如此,还不如信守承诺,各得其利。
温彦博大喜,再三道谢。
萧正提出新柳军欲过桑干水,劳温彦博前往笼火城南,知会水道上的唐军。
温彦博不好拒绝,当即应允。
萧正便派苏定方率两千骑兵随温彦博前往桑干水岸边。
河道船只上的唐军见温彦博后面跟着大批高开道的将士,颇为疑惑,高开道营寨昨夜不是被新柳军攻破了吗?这些将士是逃出来的?要过河回渔阳?
可待到了近前,唐军将领大吃一惊,这哪是高开道的将士,这不是苏定方吗?打从窦建德那会儿就和苏定方交过手,这断然不会认错的?
温彦博叫过将领,低声说了几句。
唐军将领瞠目结舌,随后便愣愣的点了点头。
苏定方借调了大小渔船近百艘,安排士卒过河。
温彦博返回笼火城,将事情告知罗艺。
罗艺颇有些心烦意乱,对高开道,他一直是恨之入骨,可昨晚亲眼见到他惨死,却并未觉着畅快和欣喜,反而有一种物伤其类的悲哀,也对萧正更为警惕。
能逐鹿天下的人,都是心狠手辣的,说的再好听,也是说翻脸就翻脸。
温彦博将面见萧正之事禀报罗艺,罗艺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得知新柳军要过桑干水,罗艺便猜到萧正这是要北上抢占居庸关,心里羡慕有之,嫉妒有之,最后却也只能喟然一叹,吩咐手下准备撤离涿郡。
笼火城外桑干水岸边,新柳军骑兵已经渡河完毕。
李栓柱、苏定方、张金树和苏勇四人率部直奔居庸关。
行出六七十里,迎头碰上从昌平返回蓟县的唐军,唐军将领昨夜便收到了罗艺弃守昌平、弃守涿郡的命令,但却不知其中缘由,也不知离开涿郡后要去哪。
眼下见到这上万打着高开道旗帜的骑兵,还以为罗艺是把昌平让给了高开道,心中甚为疑惑,但却不敢上前阻拦,甚至还下令队伍绕小路避过这气势汹汹的铁骑。
李栓柱几人得闻斥候禀报,并不理会,一路疾行,直到傍晚行至昌平附近,才下令安营扎寨。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新柳军将士饱餐后启程绕过昌平。
午时前后,距离居庸关三十里,队伍才停止前进。
李栓柱、苏定方率部在此休整,张金树、苏勇各带十名亲兵前往居庸关。
昨夜离开萧正营帐,两人也没休息,直接返回俘虏营,从原来的亲兵中,各自挑选了十名最可靠、最信任的随他们一同来了居庸关。
或许是做贼心虚,这一路上,张金树、苏勇反复叮嘱这些亲兵,千万小心,千万不能露出丝毫马脚,这二十亲兵听的耳朵都快起茧子了,却谁也不敢有丝毫不耐,每次都认真聆听,一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