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隋末之草根崛起 第八十章 半个临朐

《隋末之草根崛起》第八十章 半个临朐

作者:林茂 字数:3231 书籍:隋末之草根崛起

  徐二虎跳下马来,指着其中一个道:“孙兄弟,这还是个孩子,他手上是有个老头的命,不过他只是失手而已,就饶了他吧,算我求你了!”

  孙柏庆下马来到众人面前道:“徐兄弟,这孩子我看也就十四五?怎么回事?”

  “唉,他叫邓宝,今年才十五,当初为了自己妹子和一个老头抢吃的,错手杀了人!”

  “这样啊,那就算了,回山寨交给寨主处置吧。”孙柏庆没敢擅自做主。

  徐二虎心里没底,“孙兄弟,你们寨主......”

  “兄弟,我保证去了你绝不会后悔!”孙柏庆拍了拍徐二虎。

  徐二虎摇摇头,“我可不信你,先前你就把我坑苦了,那罗士信...啧啧,日了个先人,忒牛逼了,我老徐不是对手。”

  “哈哈,徐兄别往心里去,那是个异类!”

  解决了除邓宝以外的几人,众人也没在小凤山多做停留,收拾了徐二虎的家底,一把火烧了山寨,带上一些家眷,一行人返回新柳寨。

  一路上徐二虎不停的询问新柳寨和寨主的情况,孙柏庆总是笑而不语,问的紧了,也就一句话:“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保证你不会后悔。”

  弄的徐二虎心里很是郁闷。

  回到新柳寨,远远的就听到了锣声。

  徐二虎等人举目观瞧,嗬!山坡上好一处壮观所在,高大的城墙,耸立的箭楼,还真有气势。

  门外萧正领着几个随从迎接凯旋的将士。

  “徐大哥,对面就是咱新柳寨寨主,萧正。”

  徐二虎一愣,“啊?这,这么年轻,怕是比罗士信大不了几岁吧?”

  孙柏庆点了点头,“嗯,今年才十八。”

  萧正提马迎了上来,“孙大哥,战况如何,兄弟们可有损伤?”

  “没有,这位徐寨主深明大义,愿意加入咱新柳军。”

  “哦?”萧正急忙拱手,“萧某欢迎之至,徐大哥快请入寨一叙。”

  “好说好说,萧寨主客气。”徐二虎心里很犯嘀咕,这怎么看也不像个习武之人,倒像个书生,怎么就做了大当家的?这些人能服气?怪事儿啊!

  进了寨子,徐二虎大吃一惊,这里面比县城还要干净整洁,一丝一毫臭味儿都没有,道路两侧没有任何垃圾。

  寨门上还挂着横幅,上面写的什么字他也不认识,愣愣的瞅了半天,孙柏庆做了解释。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徐二虎心中一阵翻滚,觉得好像有什么拨动了自己的心弦,一时又说不清。

  萧正领着众人来到食堂,里面又是干净的要命,而且吃饭的时候,不管是萧正这个寨主还是孙柏庆这些头领,都排队打饭,没有任何人插队。

  徐二虎看的一愣一愣的,这,这是真的假的啊?

  “徐大哥,怎么样?”孙柏庆笑着问道。

  “啊?这,我说不好,你们一直都这样?”

  “对啊,这里没有任何人能特殊,全都一视同仁。”孙柏庆笑道,“哦,也不是,这里也有特殊的。”

  “谁?”

  “孩子。”

  “孩子?”

  “对,除了新柳军士兵,其他家眷都在山上呢,等到了山上你就知道了。”

  徐二虎指了指另一边的人群问道:“哦,那这些妇女和孩子是?”

  “那些是新收留的流民,实在无家可归又愿意加入新柳寨的,也会带到山上,这些不愿意的就暂时安置在这里,可能过些日子他们就回家了吧。”

  饭菜挺可口,徐二虎却吃不出什么味道,只觉得像到了一个他完全不认识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

  吃过饭,萧正领着有家眷的人员一同赶往山上。

  徐二虎带着老婆孩子忐忑不安的随行,不知道山上是个什么情况。

  等到了山上,见到的情况再次让他感到震惊,这里的孩子有书读有先生教,这里的孩子有肉有鸡蛋,这里的孩子有衣有鞋穿,这里的孩子有人负责洗澡洗衣......这里,这里有超过一半的孩子,曾经是流浪的乞儿!

  徐二虎的老婆孩子被安置到空闲的屋子。

  “徐大哥,咱们这里条件可能差些,委屈嫂子和孩子了,还请多多担待。”萧正道。

  “不不不,可别这么说。”徐二虎摇了摇手,“这屋子是给我老婆孩子住的?”

  萧正点了点头,“所有家属都住在山上,万一有危险,咱们就死守山下,咱们不死光了,谁也奈何不了咱们的亲人。”

  徐二虎急忙点头,“对对对,寨主说的是,为了老婆孩子,咱愿意拼命。”

  “那就这样,徐大哥你们一家先休息,明天两个孩子就可以去学堂了。”

  “好好好,我老徐谢谢了,谢谢萧当家的,能让我儿子有书读,我念你的好!”

  徐二虎的老婆张氏膀大腰圆,平日里甚是厉害,把徐二虎收拾的没有丝毫脾气,可终归是个妇道人家,初到新柳寨心中甚是忐忑,这一路上始终沉默寡言。

  萧正等人一走,只剩下一家三口,还有徐二虎的妹子徐梅。

  张氏问丈夫,“当家的,你说这是个啥地方,我咋像做梦似的呢,天下还有这样的绺子?”

  徐二虎苦笑,“我也一样,琢磨不明白。”

  张氏烧起了火炕,徐二虎烧起了炉子,屋里很快有了热乎气。

  这一晚,徐二虎睡得格外踏实,不必再担心自己的老婆孩子。

  这一晚,张氏睡的格外踏实,不必再担心自己的丈夫。

  这一晚,徐梅睡的格外踏实,不必再担心自己的哥哥、嫂子、侄子,还有自己。

  或许,这里还有很多他们看不懂的地方,可是他们不约而同的感觉到,这里都是好人。

  第二天,徐二虎七岁的儿子,十四岁的妹子,都进了学堂。

  徐二虎和张氏趴在窗外,听着里面的读书声,只觉得怎么都听不够。

  课间的时候,白胡子刘先生离开教室,所有孩子跑到操场疯玩儿,徐二虎和张氏见自己的儿子有些胆怯认生,看上去孤单单的,两口子一阵心疼,落了草,大人无所谓,倒是连累的儿子也成了小土匪!

  很快,有几个差不多大小的孩子扯着他们的儿子去做游戏,一同玩耍,儿子的笑声让徐二虎夫妇脸上露出了笑颜。

  中午的时候,他们亲眼看到自己儿子端着小碗盛了满满的白米饭,盘子里有肉有菜,还有一碗鸡蛋汤。

  他好歹是一个山寨的寨主,家里的条件未必就比这里差,可这一刻,徐二虎觉得儿子吃的那么香甜,他看的那么满足,张氏眼里居然有了泪花。

  回到山下的时候,徐二虎给了孙柏庆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老孙,你没骗我,我不后悔,我只觉得来晚了!”

  “嘿嘿,你会越来越喜欢这里的。”孙柏庆笑道。

  徐二虎赞同的点了点头。

  萧正召开了公审大会,包括邓宝在内,犯过错的都受到了应有的刑罚。

  有错必纠,有错必罚,这是规矩,不管这些人服不服气接不接受,规矩是不容破坏的。

  刑罚过后,萧正又亲自安排给他们治伤,惩罚了,事情也就揭过去了,不论最后是否留在新柳军,都不会眼睁睁看着人受伤而弃之不顾。

  随后,萧正宣布了对孙柏庆和刘典的奖励,此战二人表现突出,提出表扬的同时,赏钱一贯。

  徐二虎和新加入的一些人心里很是服气,有理有据赏罚分明,这才是队伍该有的样子。

  接下来的日子,孙柏庆、李三娃等首领轮流充任主帅,带领新柳军在一个月内横扫小半个临朐,黑松山向北向东四十里内所有绺子被扫荡一空,收编的收编,消灭的消灭,最不济也会赶的远远的。

  境内百姓拍手叫好,新柳军也声名渐起。

  临朐县衙左右为难,不想境内出现这么个不可掌控的势力,却又无可奈何,人家毕竟没犯法,保境安民只对土匪作战也不许吗?再说现在世道不好,多少庄堡都招募壮丁护卫家业,朝廷也没下令禁止,单单对这个新柳寨下手?可这个也不是泥捏的,不好弹弄啊。

  最后临朐县令和属下一商量,算了,只要他没举旗造反,没来攻打县城,先就这么样吧。

  新柳军经过一个多月的征战,队伍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尤其是将领的统兵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队伍的人数也扩充到一千二百人。

  只是粮食依旧紧张,境内所剿灭的土匪也都家底薄弱,甚至有的绺子早就要断顿了,新柳军的队伍刚一到就举寨投降,打不过是一方面,吃不上饭才是主要的,于是一仗下来不但没有收获,反而多了几十张嘴。

  好在李狗子等人很给力,这些小年轻可是为萧正解决了大的麻烦,十几个人卯足了劲往山上划拉钱,在营丘、北海甚至都昌一带打闷棍、绑票干的不亦乐乎,甚至应聘完伙计,里应外合把东家的钱财偷出来。

  萧正一再叮嘱他们小心行事,好在他们虽然得意却没忘形,以前流浪乞讨的生活让他们始终保持着习惯性的戒心,所以年纪虽小也算是经验丰富,没出什么问题。

  新柳寨这里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个教书先生应聘,许是日子挨不下去了,而且新柳军的名声还算不错,这才仗着胆子来试试,萧正来者不拒,哪怕学问差些也都收了下来,这些人自是感激不已。

  三月末,天气转暖,萧正将黑松山上所有村民按户分成十五个生产队,在新柳军的护卫下开始垦荒种田。

  事先,萧正汇同李同甫、杨文昌和一些在农事上经验丰富的老人召开了春耕的会议,怎么种、种什么、大致需要多少种子、农具,这些东西萧正真不太懂。

  经过几天的讨论,最后在农作物方面形成了统一的意见,荒地以荞麦为主,这东西对土壤要求低,生长期短。

  熟地则以粟为主,这是主要粮食,另外,如果时间来得及,就在新柳寨附近种植些小麦和大豆。

  详细统计了所需的各种物资,大部分都需要从外面购买,虽然新柳寨的铁匠铺已经能够生产出新式的耕犁,不过萧正也不敢保证实际效果如何,而且数量也不多。

  所以萧正从库房提出铜钱,在附近蒋家镇、临朐等地购入了大批的种子农具,还有少量的耕牛。

  山上是个什么情况大伙心里都有数,因此一个个都卯足了力气,一亩亩的土地开垦出来,重新种上粮食,很多人心里都感到了踏实。

  可临朐县衙不干了,这么大张旗鼓的开荒种地,还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不错,朝廷是鼓励开荒,可那是对农户,你们这些人都是没有户籍的流民,也不到衙门备案就直接占地耕作,这和造反有何区别?

  捕头马全硬着头皮来找萧正。

  萧正诉说了新柳寨的苦衷,两千多人吃不上饭,怎么办?不能都去县衙讨粥喝吧?希望各位官爷能行个方便,同时应允夏收的时候会按照朝廷法令缴纳租赋。

  马捕头就坡下驴回到县衙禀报,临朐县令赵才一纸文书递到郡城,然后就再无后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