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
剑渊深处。
人界与妖界的空间界面连接已逐渐趋于稳定。
漩涡门口,两只上古奇兽金翅穷奇左右而立,妖气冲天,这种妖兽蕴含上古嗜血妖脉,灵智低下,无法幻化成人形,但天生力气巨大,善使御风之力,御雷之力,速度极快。
虽然只是大妖实力,却让蜀山弟子吃尽苦头。
如今妖界侵占人界,在剑渊入口以穷奇,天鳗鼠,四翅妖鹏等上古之兽镇守,又有源源不断的妖族灵兽穿界而来,使得往日如仙境一般的蜀山,近日变成了炼狱之地,妖血染天,好在蜀山毕竟有数万年底蕴,虽然妖族破界,却未能彻底入侵人界。
剑圣白顾剑临渊而站,身上比以往多了诸多戾气。
手中剑,更因为日日斩妖,妖血凝固,变成了一把邪剑。
身旁,蜀山戚长老面露忧色,道:“掌门,自前几日雪鹰妖皇被诛后,妖族这几日只镇守界门,甚至连一只大妖都没有,有些反常。”
白顾剑冷哼一声:“妖也有血有肉,也知道生死之忧,吾之剑下,妖魂不下万,待悬空寺的和尚来,我便能封印此界门。”
戚长老闻言,欲言又止,这时,一名长老匆匆赶来,
禀道:“掌门,道门六宗长老从大梁城赶来,在山门外拜山,特来相助。”
“太好了!”戚长老神色激动,“到底是同气连枝,我就知道,他们不会不管的。”
“住口!”
白顾剑勃然大怒,冷冷的一拂袖口。
“同气连枝?不过是惺惺作态罢了,谁要他们相助……”白顾剑说完,又问道:“茅山也遣人来了?”
传话的柳长老禀道:“是的,来人是原茅山掌门张灵素。”
原来的紫青二老闻言,互相对视一眼,紫长老讥谓道:“呵……此人庸碌无为,寿元将尽,此时来我蜀山赚身后名,当真会打算盘。”
青长老接话道:“掌门,听闻在九龙山上,茅山的那位陆地神仙窃取了夏国龙脉,引来天罚,新晋的茅山天师,也被一只奇特凤凰挟走,穿越龙域之门不知去向,依我观之,陈阳纵是陆地神仙,在天罚之下,无法控制自身法力,只怕已经身死道消,张灵素此时代表茅山,我们正好可以清算恩怨。”
不等白顾剑说话,那传话的长老表情揶揄道:“紫青二位长老恐怕有些误会了,方才我观张灵素,神庭饱满,气血焕发,已突破至天师境界,寿元平添千余载。”
沉默的白顾剑微微皱眉,虽然不曾开口,但询问之意很^明显。
戚长老小心翼翼的说:“掌门,我听说茅山新晋弟子,皆能修炼失传的道门道典大洞经,而且其宗内能炼制数种对元婴境界皆有大用的灵丹妙药,张灵素困境多年,突破也属正常,毕竟茅山有陆地神仙坐镇。”
柳长老也趁机开口,一脸严肃:“掌门,茅山能炼制丹药和补全心法只是其中一环,在雍州历练的亲传弟子曾对我说,张灵素曾出山行善,救民于苦,某一日在道观修行,他偶然观之,有天象之异显在其顶,恐是功德加持,才能突破寿元禁锢,成为天师。”
“柳长老,休得胡言乱语!”紫青二老同时怒视着柳长老,紫长老言道:“功德加持?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那等飘渺机缘,凭他张灵素焉能有福得之?以叶作舟而度蚁,享增寿之人,乃是上天眷顾,张灵素修道而逆天,不受天罚已经是陈大的恩赐,柳长老如此推崇茅山,不如该换门庭好了。”
“我……不是那意思。”
“好了!”沉默良久的白顾剑开口,“去告诉道宗六门,我蜀山不需要他们帮忙,让他们从哪来,到哪去吧。”
“掌门……这。”
柳长老与戚长老对视,显然不太理解白顾剑为何这么做,蜀山囚禁他派取剑之人在先,人家不计前嫌来帮忙,现在又拒之门外,蜀山,还是曾经那个斩妖除魔的蜀山吗?
“哼。”
白顾剑冷哼一声,柳长老鲜血溢出,殒命当场。
白顾剑环视道:“你们给我记住,我蜀山,从来就不属于道门!”
“是。”
众长老只得硬着头皮回答。
这时,天空有祥云踏来,戒嗔老和尚诵道:“阿弥陀佛,白施主,老衲携大雪山三百余行僧前来相助。”
白顾剑一改冷面,双手叩道:“大师辛苦,来人,奉茶。”
戒嗔落地,言道:“妖族横行,封印迫在眉睫,早封印对苍生有益,烦劳剑圣带我等到剑渊。”
白顾剑目光一扫戒嗔带来的三百行僧,目光越发深邃,手心一翻,取出一块玉奉在手上:“大师,这是约定之物,还请笑纳。”
“善,那老衲就却之不恭了。”
戒嗔把玩一阵阴阳玉,差三百行僧打头。
戒嗔与白顾剑同行。
身后,蜀山一干长老面面相觑。
阴阳玉,乃是蜀山开宗立派时就留下的天地灵宝,能定六神,驱魔心,对于蜀山剑修来说,修为越高,容易在内心滋生剑魔,需要以阴阳玉来化解,现在倒好,祖宗留下之物,竟就这般拱手送与了悬空寺。
怪不得不再需要道门同宗相助。众长老敢怒不敢言。
一行人来到剑渊。
戒嗔观那镇守的妖兽,手中佛珠一捻:“降妖!”
顿时,三百行僧各持佛光,冲入其中。
不过片刻功夫,就将那些上古妖兽穷奇等悉数斩杀。
白顾剑眼中露出忌惮,甚至隐约有一丝的后悔暗藏,这时,戒嗔言道:“我等要布阵施法,烦劳诸位在渊外静侯,不出三日,定能封印妖界入口。”
“都退去。”
白顾剑挥手。
众长老无奈,只得照做。
白顾剑负手而立。
戒嗔和善道:“烦劳剑圣也去渊外等着。”
白顾剑身体一抖,努力平静下来,御剑而去。
“布阵。”
戒嗔取出一尊佛像立于当场,随后化作一缕佛光,竟是穿过妖界之门,不知去向。而留下的三百行僧,则是各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佛冕经幡,开始诵读起来,在其阵中,有一尊佛像,逐渐成影,投射在蜀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