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齐伊始,上到君王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笃信佛教。
因而传经诵道的僧侣受到极大的重视。
而且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君王对佛教也越来越重视,陈贤多次下令修建寺庙,供更多的僧人修行!
除了鸡鸣寺一座历史悠久的主寺庙以外,官家又在各地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寺庙总共百余间。
因世人皆学佛法,故而少杀戮,善待物!
佛教中的轮回转世之说,令世人深信不疑,人人争着做善事,君王也祈求国泰民安。
即便不是每月的初一,十五两日,去各个庙宇里烧香拜佛,求神还愿的百姓亦络绎不绝,几乎张袂成阴。
各大寺庙中的香客毫不吝啬,纷纷慷慨解囊,而寺庙由朝廷修建,一部分香火钱自然而然也用做了国之用度!
如此,一举两得!
既指引百姓一心向善,又征收到了善款,或是巩固边疆之用,或是救助灾民!
朝堂之上,众大臣们皆对陈贤歌功颂德!
"陛下此举真是深谋远虑!陛下不仅为了百姓着想,更是积德行善啊!"尚书台大人道。
"如今百姓们都在对陛下满口称赞!所谓'定天下须得民心,陛下已经是把民心牢牢抓在手里了!"中书令大人道。
"如此甚好,寡人准备到鸡鸣寺沐浴斋戒七日,亲临感受佛法,不知诸位爱卿可有谁愿意与寡人一同前去啊?!"
陈贤知道大臣们都是在对自己讴歌颂德,变着法子拍着马屁!
他在乎的是能把百姓们的心思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谨防像朱戎、萧文那样的乱臣贼子,和深藏谋逆之心的王公大臣,以去除他们的不愤气。
遂以身作则,令王公大臣跟随自己去鸡鸣寺沐浴斋戒七日,听高僧讲经传法,为国人祈福。
底下的朝臣听了,都在心中思虑,皇上都主动去了,自己又岂有不追随的道理?
李太宰领头言道:"臣愿意随陛下前去鸡鸣寺祈福斋戒!"
于是其他人也都纷纷附和,都言"愿随陛下前去!"
陈贤点了点头,看着朝臣们笑道:"如此甚好!明日巳时出发!"
皇上要去鸡鸣寺祈福,宫里上上下下都准备着,有跟着去伺候的,有跟着去送东西的,也有想趁机出宫看热闹的。
宫女和太监们跃跃欲试,想要跟着皇帝出宫去鸡鸣寺。
春安亲自选了二十来个精明能干的小太监,和七八个手脚麻利的小宫女,陈贤又带了宫中禁军。
皇家仪仗队于第二日巳时整装出发。
皇帝不在宫里,便让陆严留下代为理政,萧明月又因为不便和陈贤一起去,便留在宫里。
明月楼内,萧明月正在寝宫内室午睡,采薇和晴玟绣着花来打发时间。
采薇对晴玟抱怨道:"陛下近日来,来咱们明月楼的次数可不比以往了,如今去鸡鸣寺祈福又不带郡主!真是的!"
晴玟回道:"也不能这样说,陛下是带着文武百官去诵经祈福的,我们郡主去了,怕是会多有不便!"
一旁的阿茶跑过来对二人说道:"我都听见了你们在说什么!"
采薇微笑着摸了摸阿茶的脑袋道:"阿茶,听话出去玩好不好?你不是和小皇子约定好了,今日一起踢毽子嘛?!"
"小皇子被陛下带着去鸡鸣寺了!要七日后才能回来!"阿茶嘟着嘴说道。
晴玟看着一脸失落的阿茶,道:"那我给你做芙蓉糕好不好?!"
阿茶听了不为所动,扭过脸依然惦念着小皇子。
"还有粽子糖,你也不想吃了?!"采薇含笑着问道。
一听到粽子糖,阿茶突然转过头,看着采薇问道:"真的给我做粽子糖吗?!"
采薇言道:"只要你乖乖的听话,不乱闯祸,我就做给你吃!"
阿茶点点头,"好!我听话!"
"走吧!"晴玟和采薇为了不让阿茶吵嚷萧明月午睡,便带着她去了小厨房,一边哄着她玩,一边做点心给她吃。
南陈以建康鸡鸣寺修建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为气派,如今各地又相继建了这许多座寺院,站在鸡鸣寺的高亭上居高临下,远远望去。清晨时分,所有寺庙钟鸣齐整,更加让人觉得气派而神圣,彰显了佛教的庄严,和帝王的气派!
寺庙中有几位德行高深的僧人,早年以空竹大师为首。
空竹大师离开后,几位便轮流分管,一位转门管诵读讲经的智能大师,一位教导弟子们修行的智方大师,还有一位负责来往人员食宿,香火还愿的智一大师。
皇帝惠临,几位大师自然是亲自前来接应。
百姓们也纷纷赶过来,在官兵的管制下排成两排,只为了一睹皇帝的风采,
智一大师为陈贤早早布置好了禅房,智方大师和智能带着众弟子前来参礼相迎。
陈贤下了龙辇,早有禁军护卫在四周,百姓们大多只能隔着人群空隙看着,陈年只穿了平日的中黄色常服,但帝王之气尽显,让寻常百姓看了不觉油然而生一股敬畏之心。
群臣紧跟其后。
几位大师不约而同地上前对皇帝参礼,都道:"贫僧等见过陛下!陛下惠临本寺,是本寺的荣幸!"
"寡人也见过几位大师,这次寡人来,是想住上几日,为江山社稷祈福!还要劳烦几位大师了!"陈贤双手合十,微微低首云道。
"陛下忧国忧民,是国家社稷之福!我等出家人自然愿意协助配合陛下!"智能大师道。
"贫僧也已经为陛下和众位大臣们准备好了干净的禅房,供陛下歇息!烦请陛下移步!"智一大师道。
"有劳几位大师了!"
陈贤走在前面,文武百官跟在后面,待陈贤进了为自己准备的禅房,智一大师便又带着百官去了他们的禅房,为了方便他们彼此照应,智一大师安排每二人一间屋子,比皇帝的规格小了一半,布置得也更朴素些。
虽然比不上家中的高床软枕,百官们也只得临时将就些。
一些平日睡惯了软床高阁的大臣,躺在禅房的席褥上,盖着苎麻料子的衾被,夜不能寐,却半句都不敢埋怨,生怕惹怒了皇帝,自己的脑袋被搬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