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舍弟诸葛亮 第29章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舍弟诸葛亮》第29章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作者:浙东匹夫 字数:2664 书籍:舍弟诸葛亮

  诸葛瑾闭关处理家务这几天,孙干那边的劝农工作倒是推广得很好。

  孙干此人不擅奇谋,但执行力还是不错的。

  定策次日,他便在广陵城东的运河码头,组织了一次“展示会”。

  邀请本地头面乡绅来观摩水军捕鱼、卖鱼,提升他所要推广技术的公信力。

  出于技术细节的保密,孙干提前让士卒拉起了警戒线,只展示最后的收获环节。

  但这样的操作,难免让赴约的士绅愈发忐忑,窃窃私语。

  他们本就以为府君是钱粮不济,又要摊派了。都穿着破旧前来赴约,以便哭穷卖惨。

  士绅群中还有两个胡须花白的老者,很是显眼,走到哪都有人躬身行礼,显然是本郡的大户族长。

  很快,他俩便闲聊起来:“卫公近来无恙?前些日子使君收复广陵,族中没受兵灾吧?”

  另一人答道:“还好,亏得刘勋逃了,刘晔没敢巷战,使君仁义也就没骚扰百姓。不然怕是又要跟前年那般,不死也得扒层皮了。

  步公近况如何?听说纪灵可是围了淮阴十数日呢,府上存粮可有被关羽强征?”

  俩人互相探寻了几句,颇感同病相怜。

  原来,他俩一个叫卫徽,是广陵县有名的大户,另一个叫步隆,是淮阴县的大户。

  几年前他们都还很有钱,族中良田桑园广阔,人口也多。但前年被笮融之祸闹得元气大伤,人口锐减,积蓄被抢光,好在田地没法被抢,才能慢慢恢复。

  今年刘备和袁术又打仗,地主们更提心吊胆。族中很多年轻人逃亡江东,只有老弱故土难离,留在当地操持。

  聊着聊着,话题很快就引到了刘备劝农上,卫徽首先询问:

  “这孙从事劝种冬芥已七八日了,听说今日又要展示妙法,步公可打算让族人响应号召?”

  步隆无奈摇头:“这冬芥之法,我活了一把年纪,闻所未闻。听孙从事宣扬后,才派人过江打探真假。

  昨日刚接到我那移居吴郡的族侄骘儿回信,说当地确有人如此耕种,但也多是在太湖周边、冬季湿暖之地。

  他信中还说,如今江东也地广人稀,因孙策许贡之战,大族流散甚多,若贪图冬暖之地屯田,还不如举族迁往……”

  卫徽闻言,也深表同感:“我族中也有些子侄辈逃过了江。要我说,咱经不起折腾,这些新鲜东西,不如且观望一年,要是今冬别人种活了,咱学了技巧,明年再跟着种也不迟。”

  一来二去,大家似乎都坚定了“不管孙干怎么劝,他们只求稳观望,看别人试水。”

  就在众人议论之时,前方邗沟河边一阵哄闹,无数人惊呼,卫、步等人便也靠近查看。

  “快看!好多海鲈鱼!”

  “这是什么捕鱼之法?天下竟有一网捞到这么多海鲈鱼的?真是匪夷所思!”

  “就是拿海鲈鱼往刺上挂,也不能这么多吧?这一网起码两百斤往上!”

  卫徽、步隆也看得瞠目不已,其他本县士绅反应亦如出一辙。

  “步公,这会不会是假的?”卫徽满脸不可置信。

  步隆眉毛一拧,果决否认:“不可能,哪有这样造假的,看这些被扎在网上的大鱼,不是鲈鱼便是青、鲤。看来孙从事这捕鱼法,是专攻沉底大鱼的,真是闻所未闻。”

  他毕竟活了一把年纪,又世居江淮水乡,生活经验丰富,自然知道自古捕浮潜的鱼容易,而沉底的鱼普遍名贵。

  汉朝也不是没有抓沉底鱼的,但都不是用渔网捕捞,而是靠垂钓,一条一条地钓。

  就在他们震惊之时,孙干那边已经趁热打铁,开始贩售渔获。

  似乎为了证明官府捕获这些鱼很容易、产量很高,孙干故意设置了一个很低的价格,敞开了任由大家买。

  这显然是最好的消除民众疑虑的办法。

  因为天下只有钱不会骗人,

  如果一个东西能一直低价卖,那就证明生产者绝对掌握了让生产效率猛增的新技术,否则靠造假补贴是扛不住的。

  孙干一边宣传,一边也注意到了人群中的步隆、卫徽,于是亲自过来招呼:

  “步公、卫公,听说你们族中今年也损失不小。这新式网鱼之法,也是使君让巧思之士构想,以图惠民。二位族中人口众多,不考虑捧捧场么?”

  有便宜的鲈鱼买,他们当然不会反对,因为确实划算。当下步隆和卫徽都各自买了百十条罕见的大鱼,还有数十石普通大小的各种鱼。

  按孙干开出的价格,七八斤以上的特大号海鲈鱼,因为确实稀少珍贵,是民间请客的顶级珍馐,所以每斤至少要折合十几斤白米的价钱,一般一两条就要值一石米了。

  其他小的就便宜不少,平均三四斤白米折一斤鲈鱼。

  最差的小杂鱼,比白米还便宜,三斤白米能换五斤杂鱼,或者拿五斤粗粟、杂豆也行。

  短短一刻钟,孙干的收获就卖完了,三百多石的鱼,换回了一千多石粮米。

  卖鱼并不是孙干的主要目的,所以卖完后,他立刻又很有针对性的拉着步、卫两族长,推销起劝农冬芥的事儿:

  “步公、卫公,这流刺网之法的效果,你们也看到了,着实是匪夷所思。而此物和前些天我说的种植冬芥之法,都是出自同一位大贤之手。

  这位大贤家学极为渊源,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医卜星象无所不精,还帮使君稳住了军心、打赢了刘勋,凡是出自他之手的东西,怎么可能不好用?

  诸位切勿再疑,今年便让族人好好种植冬芥吧。广陵连遭三年兵乱,民间早已疲弊至极,正需竭尽一切手段,尽快恢复民力才好,使君不会害你们的。”

  孙干言辞恳切,还抛出一整套体系说辞,强调这些神物都是出自同一个人之手,果然令说服力大大加强。

  步隆、卫徽两位大族族长终于点头,表示原则上同意,回去尽快劝说族人种冬芥菜。

  而打开了这个突破口后,其他几家淮阴、广陵二县的豪强家族,也都觉得这事应该靠谱。让族人多花点力气,就能大概率保证多收获一季冬季蔬菜,也算略有小补。

  毕竟今天孙干展示的技术,实在是太超前于他们的想象了,至少比传统捕鱼法效率提高了十倍都不止,那完全是质变级别的提升。

  不过,步隆、卫徽终究是老辣之人,见惯了世面。原则上答应之后,他们为了安心,还是追着孙干问了很多细节。

  “孙从事,你的好意老夫已经领了,只是想问一下,你口中那位帮助了刘使君的天文地理无不精通的大贤,究竟是何方人士?是我们广陵人么?老夫在广陵多年,没听说本地有如此能人。”

  孙干知道这个问题不说清楚,对方就不会彻底放心,于是想了想,还是低声附耳过去说:“不敢瞒步公,这位大贤确实不是广陵人士,你没听过也不奇怪,但确实是我们徐州人。

  那是琅琊诸葛家的大公子、子瑜先生,琅琊诸葛家前一代的君贡先生及其弟,也都是博学大才,位居郡、府,其族天文地理、兵法杂学渊源极为深厚,所以不用担心。”

  卫徽和其他一些本地族老不了解琅琊诸葛家,听了孙干吹嘘,愈发放心了几分,纷纷表示愿意加强跟官府的合作。

  但是,人群中唯有步隆却露出了诧异、不屑的神色。

  但他也知道给孙干留面子,等卫徽和其他族老被支开后,才单独拉着孙干到一旁说话:

  “我道是谁,原来竟是诸葛瑾那小子的手笔么?他怎么可能有这本事?他与我侄骘儿,还有彭城严家的严畯,在广陵结伴游学一年,我素有所知!他们几人才学不是不相上下么!

  前天骘儿给我回信,还提到让我帮他打探诸葛瑾下落,说他数月前便曾书信约好,已在吴郡找到落脚之地,但迟迟不见其赴约,诸葛瑾竟是投了刘使君么?”

  他以长辈自居,说话完全不称人字,都是直呼其名。听其言语,诸葛瑾过去一年多在广陵郡,似乎也不算什么出众的名士。

  孙干原本没来过广陵,当然不知道诸葛瑾过去在当地的名声。

  此刻听了本地族老前辈谈论,才意识到他们似乎知道子瑜先生更多的底细。

  “原来子瑜先生还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过往?既如此,是否要通知他一声,让他跟步骘、严畯这些旧日同学联络呢?

  而且听步老的意思,他侄儿和严畯,居然才名能跟子瑜先生并称?那至少也是博学之士,要不要向主公举荐呢……”

  孙干却不知道,这些人对诸葛瑾的认识,完全都是来自于诸葛瑾穿越之前、肉身原主惹下的麻烦。

  所谓的步骘、严畯才学跟诸葛瑾同列,那也是跟原本的诸葛瑾,要是拿现在的诸葛瑾跟他们比,那些家伙早就被完爆了。

  出于谨慎,孙干决定把打探到的这些情况,先跟主公汇报一下,由主公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