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舍弟诸葛亮 第63章 诸葛兄弟会师

《舍弟诸葛亮》第63章 诸葛兄弟会师

作者:浙东匹夫 字数:3665 书籍:舍弟诸葛亮

  两天之后,刘表应岳父蔡讽建议、在襄阳大宴名士之日。

  庞德公、黄承彦等人自然都有赴宴,其余还有王粲、宋忠等年轻一辈的才子。

  宴席的过程自然不是重点,无须赘述。

  无非是一群名士辩论经学,以及交换见闻,空谈展望天下大势。

  酒过三巡,谈兴渐渐浓郁,忽然有人通报,说有年轻才俊诸葛亮、乃豫章太守诸葛玄之侄,有要事求告使君。

  众人一时没反应过来,也不知该不该劝刘表接见。

  不过黄承彦倒是先反应过来了,找借口提议见一见——也不知黄承彦是自发如此,还是这几天被女儿缠了,另有所图。

  “既如此,那便见一见吧。”刘表也就顺水推舟,听从了连襟的建议。

  诸葛亮入内后,一番礼节自不必提,然后就按计划求告刘表,最后拿出一封绢帛,双手奉上,言辞恳切道:

  “……笮融因家叔被朝廷册封,唯恐叔父站稳脚跟、夜长梦多,急切举兵来攻。丹阳孙策亦有举动,与祖郎和解,自当涂逆流而上,欲图不轨。

  孙策自入冬之时,彻底平定吴郡,征服许贡,已养兵数月。扬州各地原本皆传言孙策来年欲先图会稽王朗、而后觊觎豫章。不曾想被朝廷册封所激,也想趁叔父立足未稳之时根除后患,唯使君察之。”

  孙策当然没有现在进攻豫章的意思,他目前的计划,大概率还是来年先对付王朗。

  但诸葛亮知道,他必须这么说,才能激发刘表的危机感。

  笮融跟刘表又没有仇,如果仅仅是笮融的威胁,优先级不够高。

  孙策跟刘表可是杀父之仇,一旦豫章郡完全落到孙策手上,那他就跟刘表的荆州直接接壤了,会跟江夏黄祖短兵相接。

  至于诸葛亮交上去那封告急文书,绢帛上的字当然是他三天前刚写的。

  诸葛瑾相信弟弟的智商,他也知道自己远在千里之外,不了解荆州的一线情况,所以不能乱给弟弟出主意。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将能而君不御之者胜,远程微操是没有好下场的。

  所以诸葛瑾家书中只是提了几种可能的脱身方案,启发一下弟弟的思路,仅供参考。

  最后具体细化、执行,那都是诸葛亮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搞定的。

  诸葛瑾也充分信任弟弟,所以敢把盖了大印的空白绢帛交给诸葛亮自己填,相信诸葛亮能利用好。

  ……

  此时此刻,刘表看到盖着豫章太守和平虏校尉大印的求救文书,当然是不疑有假。

  平时他可以不在乎是否救援诸葛玄,涉及到孙策就必须放人了。

  但刘表的性情毕竟还是持重寡断的,他都五十好几的人了,人老了就是容易犹豫。

  稍微踌躇了一下,刘表果然问起诸葛亮是否有把握、劝他不要以卵击石。

  诸葛亮这才恰到好处抛出一个让刘表安心的说辞,以及一个新的提议:

  “使君,小子与樊城甘司马略有交情,甘司马也是仗义之人,他愿护我去江夏,恳请使君通融!另外,小子有一不情之请,恳求使君作书一封,至江夏黄府君处,劝黄府君就近出兵援助叔父。这也是为了荆州的安危、拒孙贼远离州境。”

  这个请求,倒是让刘表想了很久。

  他很了解黄祖,黄祖在江夏那就是土皇帝,自己都指挥不动。

  如果黄祖肯援助诸葛玄,那去年他早就援助了。

  这次自己再作书去,黄祖也未必答应出兵。

  既如此,白白写一封信,让诸葛家承个人情,也没什么不好。

  反正最后不出兵,诸葛家也会念他的好,而恨上黄祖见死不救、不听州牧号令。

  如果黄祖出兵了,那也没什么坏处,毕竟是把荆州的整体势力扩大了。

  多方考量后,刘表觉得各方面问题都不大,终于顺水推舟,准了诸葛亮所请。

  他写了封信让诸葛亮带给黄祖,还允许带着甘宁一路护卫。

  诸葛亮这才松了口气。

  其实,他如果仅仅是要离开襄阳,不用那么麻烦,因为襄阳周边的看守并不严密。

  历史上甘宁想去江东,在从樊城去江夏的这段路上,也完全没人管。

  真正管得严的,恰恰是江夏郡过夏口那地方。那儿是荆扬两州交界,有黄祖的巡江水军在江面上日夜巡逻。

  拿到了刘表的书信,自己和甘宁就能顺利通过江夏,不会被阻拦,这才是此行的关键。

  至于黄祖不给额外派兵助战,诸葛亮根本就没当回事,他也没指望黄祖的兵。

  黄祖与诸葛玄近在咫尺、却一直见死不救,甚至是看到刘表的命令后还找借口抗命见死不救的话,那反而会给诸葛家留下了一个将来怨恨黄祖的口实。

  ……

  诸葛亮搞定了襄阳这边的一切手续,终于履险如夷地启程。

  还忽悠了立功心切的甘宁,以及其他当初跟他一起从益州逃来的袍泽,护送诸葛一家顺流驶往江夏。

  甘宁前年从巴郡逃离时,带了近千人的部曲,不过已经折损了百余人,现在勉强剩七八百。

  那些折损的兵力,都是今年早些时候,跟张济、张绣交战时损失的。

  甘宁逃来荆州时,还有另外两个跟他级别差不多的益州基层将领沈弥、娄发一起逃亡。而娄发已经在秋天的张济之战中阵亡了,沈弥还剩两三百部曲。

  甘宁沈弥相加,总兵力勉强超过一千,分乘三十余条大小战船顺流而下。

  甘宁的部队显然更注重来去如风的航速,所以全军连一艘大型斗舰都没有,更别说楼船了。

  清一色全都是只能载五十人左右的狭长流线型艨艟,干舷很低,船舷上还有开划桨孔,帆桨并用时航速如飞。

  一行人出发前虽然经历了一点波折,但诸葛亮很快就发现,甘宁驾船水平很好,航速优势完全可以把耽误的时日补回来。

  一路无事发生,诸葛亮也就在船上每日琢磨大哥新给他的密卷,

  以及鼓捣临走前几天、黄月英送给他那箱三角板。

  用尺子一块块地量三角板的斜边长度,然后把量出来的三角函数值、和常用整数开根号的值,都纪录在一张数表里,以供将来用到时直接查询抄录。

  如果诸葛瑾在这儿,看到二弟这样的学习方法,一定会瞠目结舌——

  这也太特么实用主义了,数表居然不是靠算的,而是用尺子量出来的。

  数学课居然都能靠实验来获取数据,真是不拘一格。

  短短三天,甘宁便顺汉水而下八百里,从襄阳抵达了江夏。

  而诸葛亮也在三天的静心研读后,也把初三数学最后剩下的那点零碎知识,外加大哥给的“初中物理光学部分-下”(当然诸葛瑾密卷原文不是这么命名的),都给学完了。

  下一步他准备掏出“光学几何在水利勘测中的初步应用”这个卷轴,在江夏航行到柴桑的这段路上,把它看完。

  不过,船队在通过江夏的时候,还是稍稍耽误了一些时间。

  黄祖的部队阻拦了船队,花了半天通传,诸葛亮才拿着刘表给的求援信,见到了黄祖本人。

  黄祖是一个长着满脸钢针一般络腮短髯的粗豪武将,已年近五旬。

  看到刘表让他出兵帮助诸葛玄的信后,黄祖倒也不敢毫无理由地公然抗命,但还是找了各种借口拖延。

  不是说敌情并不严峻、或有误报,需要再探。就是说仓促之间,江夏水军无有准备,一时不得开拔。

  严格来说,黄祖的第一条借口,居然还真就歪打正着了——因为豫章那边的敌情,确实不严峻,

  孙策也确实还没把野心蔓延到豫章方向,他如今还在琢磨着开春后打王朗呢。

  这些所谓的“军情严峻”,本来就是诸葛亮瞎编的。

  所以诸葛亮也没多扯皮,只是假装苦苦哀求未果,然后苦着张脸退求其次,让黄祖至少放他和甘宁去豫章增援。

  进二退一,黄祖也没有了拒绝的借口,只好放行。

  ……

  船队顺流而下,又航行了两天。

  当诸葛亮把“光学几何在水利勘测中的初步应用”这份密卷看完、重新卷好之时,船队已经驶入了鄱阳湖。

  甘宁让人仔细眺望,诸葛亮也难得上瞭望斗,观赏一下一望无际的鄱阳湖景,心情颇觉壮阔。

  看了一会儿,诸葛亮忽见远处水平线上出现了几艘船,小如芥子。

  诸葛亮便想起刚刚密卷里学到的知识,随口问甘宁:“兴霸,你可看得出对面的船型?这种船,一般长短几何?”

  甘宁也用手搭凉棚,眯着眼看了一会儿:“最大那艘,应是可载三百人的斗舰,长应该有十二丈。”

  诸葛亮拿出一把尺,伸直手臂比了一下,又问:“以你估计,此船离我们多远?”

  甘宁凭经验粗略估了一下,随口道:“总得有六七里吧?”

  诸葛亮:“我臂长三尺半,十二丈的艨艟在此尺上,只得两分长短,缩了六千倍。那船距离我们,可不得有臂长的六千倍,那就是两万尺出头,超过九里半。”

  “这么一点大小你能看得准?说不定差一毫就能差一里。”

  甘宁一翻白眼,才懒得去计较这种没法验证的扯淡。他觉得诸葛亮的办法就算对,误差也会很大。

  他正要找别的说辞,把诸葛亮怼回去。

  但随着对面船队的靠近,看得越来越清晰,甘宁忽然大叫一声,岔开话题:

  “那船队挂的是袁术的旗号!我们且转向绕去上风口,以免不测!”

  诸葛亮视力确实不如甘宁敏锐,他连忙趴在瞭望斗侧壁上,死死盯着远处。

  又稍微过了一会儿,两只船队各自调整航向、从对冲变为侧向交错,诸葛亮才大致看清对面全部船型。

  诸葛亮心中一动,连忙交代甘宁:“可能是我大哥的船队!他打袁术旗号可能只是为了麻痹敌人,便于一路航行!快把我提前让你铺的那堆红烟点起来!”

  甘宁一愣,这才想起今天一早,诸葛亮就交给了他一箱子引火之物,让他铺在船尾高处的一个石台上。

  说是此物点燃极快,而且烧起来后有红色的烟雾,非常醒目。是他大哥上次从广陵寄来、便于会师接头的信物。

  当时甘宁还觉得这东西用起来太麻烦,在木船上烧东西,一个不小心会把船也烧了的。

  以至于他从江夏起锚前,还特地按诸葛亮的吩咐,在岸上弄了几个石质的战马喝水槽,把引火烧烟的燃料倒在石槽里,以免火势蔓延。

  好在甘宁办事还是利索的,哪怕不理解也会执行。

  没多久,诸葛亮的坐船上终于烧起了红烟,而几乎是与此同时,对面的斗舰上也烧起了红烟。

  诸葛亮这才再无怀疑,让甘宁立刻靠过去。

  甘宁一脸狐疑:“这就能确信了?”

  诸葛亮两手一摊:“你见过谁能烧出这种特定颜色的烟?这自然是我大哥精工巧思配出来的秘方!”

  甘宁一想也对,这才不得不佩服。

  看来诸葛兄弟都是奇思妙想无穷之人,跟着他们混,只要好好听指挥,应该能建功立业。

  自己只要负责动刀子就行了。

  两支船队很快靠近,诸葛亮搜索了一下,终于在对面斗舰的后舱甲板上,

  看到了一个身高八尺有余、穿着大红锦袍、腰系七环玉带之人。

  “大哥!我在这里!我是阿亮啊!”

  随着诸葛亮的招呼,诸葛芷诸葛兰也戴着纱帘帷帽,从船舱里悄咪咪摸出来,挤到诸葛亮身边,

  顺着他挥手的方向,找到了大哥的位置。

  “大哥真是功成名就了,这带兵的排场,说是将军也有人信吧。”诸葛芷诸葛兰都目露崇拜。

  对面的诸葛瑾也看到了弟妹们的招呼,内心则是暗叫侥幸:

  自己和二弟分开时,他才刚十四岁,现在则是十六岁半马上十七岁。

  少年人将近三年没见面,变化是非常大的,要是自己认错了,岂不是惹二弟怀疑?

  倒是他自己的长相,变化应该不大,十九岁到二十一岁半,外貌已经停止变化了。

  诸葛瑾连忙死死盯着诸葛亮,赶紧认认清楚,以免过会儿两船接舷时,流露出破绽。

  好在他仅仅用了几秒钟,就心情大定:

  没关系,不会认错的!

  果然全船最帅的那个就是诸葛亮,与旁边其他人差距非常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