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殿,
是皇宫大内的正殿,
殿阔九间,
乃是大周举行大朝会或者重要典礼的地方,
此刻的大庆殿内,
皇帝,
文武百官齐聚一堂,
共同欢迎这西北归来的将士,
徐文辉自然也在其中,
这也是徐文辉第一次见到官家赵臻,
这时候的赵臻已经五十多岁了,
但是看上去很有些苍老,倒像是七老八十的模样,
可能身体还有些不适,不时的还咳嗽两下,
赵臻给徐文辉的印象感觉不像个皇帝,倒像个退休的老大爷,
很是和蔼,
看众人的目光也总是笑呵呵的,
不过徐文辉可也不敢小瞧这位官家,毕竟在位四十来年,要说没有能力,那绝对是不可能。
夸耀了一番之后,
官家和几个相公开始询问一些问题,
顾偃开是主将,所以基本都是他在回答,
徐文辉就和其他众人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旁听,
说起来这种‘国家级’的会议,
徐文辉本人这还是第一次参与,颇有些新奇,
于是用余光仔细观察,
不过很快徐文辉就有些失望,
大约这种场合要求比较的庄严肃穆,
所以无论官家还是几位相公乃至于顾偃开都说的都是些场面话有些枯燥,
本来徐文辉以为也就这么地了,待会该准备开宴了,
没想到突然窜出来一个身着绿色官袍的愣头青,
走到场中央跪倒在地,高声呼喊道:
“臣谏议大夫覃文允有事起奏!”
他这一下有些突兀,顿时把众人的目光给吸引了过去,
官家赵臻也有些意外,不过他真是一副好脾气,也没生气,笑道:
“覃爱卿,今日不是朝会,不论其他,只是欢迎西北归来的将士,倘若你有什么事情明日朝会再说不迟!你起来先回去吧!”
这覃文允既然选在这个时候启奏自然是打定了主意,不会被容易的劝退,
于是依然跪倒在地没有起身,反而接着高喊道:
“国失储君,如无栋梁,
陛下幼子早薨,已五年有余,臣请陛下为江山社稷计,
早定储君,安定国本!”
紧接着又是一众身着绿色官袍的官员跪了出来,
言语间的意思都差不多,就是让官家早日确定储君人选!
徐文辉在一旁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他记得当初看知否这个电视剧的时候,
好像是几个大相公和很多高级别的官员联名一起逼迫赵臻立嗣的,
怎么今天都是低阶的官员,
清一色的身着绿袍,朱红色的寥寥无几,更别提身着紫袍的三品以上的高官,几乎没有!
难道时间拖的越久,反而立嗣的声音变低了,不应该啊!
不过看着看着徐文辉就明白过来,不是立嗣的声音变低了,
而是这些高级别的官员有了顾忌,不好随意发言,
当初赵臻刚刚死了幼子,国家不能没有储君,
所以大家为了国家的传承大计,都踊跃发言,
选择支持立嗣是那时候的政治正确!
但是这几年过去,情况有些不一样了,
官家赵臻依旧没有自己的孩子,
立嗣已经成了无可争议的事实,用不着辩驳,也用不着逼迫官家,
就是赵臻自己也清楚,如今不过继宗室是不行了,
但是这人选方面可就有点儿不好随意表态了,
万一选择错误,那可容易祸累全族!
只有那些没有门路,或者已经投靠了某位王爷的人士,才会积极的推动此事!
其他人等大多数都是三缄其口!而且看样子有些见怪不怪,估计这几年这种场景没少上演!
想想也是要是大相公们天天逼迫此事,官家赵臻哪能抗下这么多年还未决定!
张凯站在徐文辉的旁边,同属勋贵一脉,他怕徐文辉久在西北第一次见识这种场面不知道轻重,就低声提醒道:
“伯晟,立嗣的事情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来一次,你不用太在意,这事儿和咱们没有关系!”
“原来如此,多谢世叔的提醒!伯晟明白!”
大殿之上也不好过多的交谈,张凯看到徐文辉明白之后,也就不再多说。
徐文辉也就接着当热闹看,
突然徐文辉看到了盛纮,这老小子正好在自己的斜对面,
只见盛纮这老小子正低着头耸着肩,一副我什么也不掺和的乖宝宝模样,真的跟在家里那副当家做主的模样是截然不同,
可能是注意到有人在观察自己,盛纮偷偷的抬起头往这边瞄了过来,
一看是徐文辉之后,盛纮立刻松了一口气,然后露出了亲切的微笑,
不过很快他就收敛起笑容,露出焦急的样子,不住的冲徐文辉微微的摇头使眼色,
示意徐文辉不要掺和这些事情!
徐文辉明白盛纮的意思,也知道这老小子是故意示好,
也就微微点头表示明白和感谢!
盛纮见徐文辉点头之后,知道徐文辉收到了他的好意,于是心满意足,又恢复了之前的模样!
略过盛纮,徐文辉接着往文官队伍的前方看,
想看看其他大佬们的反应,
正好和越国公李克勤打了个对眼儿,
李克勤倒不会认为徐文辉会掺和到立嗣的事情里,所以只是微微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徐文辉也是微微颔首,
他对于李克勤这个表叔还是很尊敬的,自己那么对待人家亲闺女,这个表叔也从来没有说过自己半个不子儿,
对自己态度依旧如故,
自家族人后期升迁从来没有受到过阻碍,和李克勤在兵部也有很大的关系,
这个情,徐文辉得领!
打了胜仗,龙椅上的赵臻本来心情不错的,但是没想到这大喜的日子,也有人不安生,
不由的很是生气,不过这赵臻不愧是脾气出名的好,
即便是生气,也没有表现的很是愤怒,反而颇有些无奈的问道:
“好吧,既然如此,那你们都说说吧,到底过继哪位宗室为好?”
这下刚才发言的那些官员立刻七嘴八舌的开始说了起来,
有的支持兖王,有的支持邕王,
各种的引经据典,旁求博考,总之就是两个意思,
支持邕王的认为邕王年长,子嗣又多,无嫡立长附和礼制,
支持兖王的认为兖王精明强干,不是一脉的宗室,无需分出个长幼,选择兖王对国家社稷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