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崇祯,这大明不救也罢! 第二十五章 第一步

《崇祯,这大明不救也罢!》第二十五章 第一步

作者:冬日里的暖阳哟 字数:3514 书籍:崇祯,这大明不救也罢!

  京师,紫禁城

  看着陈大他们送来的密信,朱由检松了一口气,他这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身为有着后世记忆的他,为了给信件加密,书写密信用的都是后世的拼音。

  除非是学生中有人背叛,或者有其他穿越者,否则根本不用担心泄密。

  而陈大他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忠贞之士,上一世他们都经受过死亡的考验都没有背叛,这一世就更不会了。

  并且自己在挑人的时候,更是特意选择那些父母健在,还结婚有了后的。

  为了让他们都能安心的在外给自己好好办事,朱由检还把他们的家人都接到了紫禁城里居住。

  这样能很好的照顾到他们这些人的父母孩子,这些操作下来,基本上不用担心他们有背刺自己的可能性。

  在信中,陈大他们详细汇报了出京以后的经历,还有在米脂发现如今大明基层官吏的现状,可以说的上无官不贪。

  其中很少的官吏还有点良心,只是为了生活收点好处,并没有做太多丧尽天良的事。

  可大部分官吏,在朱由检看开来砍了他们,都是对老百姓的不负责,这些畜牲就该受尽天底下所有的酷刑,然后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才行。

  陈大他们这次在米脂的收获,其实并不算很大,米脂这地虽然不是陕北最穷的地方,可身处大西北的它,经济也好不到哪里去。

  把那些官吏,还有土豪劣绅们,统统杀了抄家后,陈大他们一共也只弄了不到二十万两白银。

  倒是粮食,因为是抄家灭族,把这些土豪劣绅几代人积攒的家底都清出来了,弄来的还真倒是不少,换算成后世的计量单位,也有四五千吨。

  而收获更多的,则是那些人渣们搜刮来的土地,杂七杂八加在一块,差不多有三十多万亩的土地,可以说这些人基本把米脂的耕地占去了一大半。

  除去留出来种新型作物的一万亩次等土地外,其余的,陈大他们都准备用做给新招募的士兵作为福利。

  其实对于他们,朱由检实行的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发展的好,他就不会施加干涉。

  毕竟是联络极为不便的古代,什么事都要请示,就算他朱由检每次都能做出正确决断,可等自己的命令送过去,黄花菜也都凉了。

  就像是现在,自己都快十天了,才知道米脂那边的具体情况,而整个大明朝堂,对那边的变故还一无所知。

  不过这样也有好处,可以给陈大他们更多的时间发展出自己的力量,反正自己能给的支援都给到位了,底下的就看他们的了。

  说起来,为了这次计划,他朱由检可是投入了如今的大半的家底,不光是把费尽心思培养出来的学生,放出去了五百六十人,还为他们准备了大量的物质。

  单单是拨给他们的银子,就高达三百万两,是辽东那边一年的军费了,如果还失败,那只能说是自己的眼光不好。

  在朱由检在宫里打酱油的时候,他的宿敌小李哥如今是忙到了飞起。

  在公审大会结束以后,李鸿基就按照陈大的安排,告诉在场的老百姓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这些京城里的老爷们,准备把那些罚没出来的土地,种上一些他们带来的新鲜玩意儿。

  老爷们自然是不会种地的,所以就要招些百姓里的庄稼把事,替他们种这些良田。

  当然了,不白干,只要用心侍弄,每年一亩地老爷们会给一两银子的工钱。

  听到有这好事,那些和这次公审大会关联不大的老百姓们激动了,天底下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

  要知道,如今的年景,哪怕是在再用心的侍弄庄稼,一亩地的产出,也卖不了一两银子。

  而现在,居然有人告诉他们,只要帮忙种地,好好的卖力气,一亩地就能挣一两银子,每个人都恨不得包上个一百亩官田来种。

  不过很可惜,老爷们有明确的要求,每户只能种五亩,哪怕是家里的壮劳力多,也一样只能够种五亩。

  为了多种些地,追求家大业大的普通百姓们,也纷纷与自己的孩子们分家,毕竟这好事,绝对是百年难得一遇哈!

  至于陈大他们带来的新鲜玩意儿,也有的老农见过,就是南边流传过来的苞米和番薯,还有些和番薯差不多的地豆。

  只是老爷们不喜欢他们说的名字,叫它们玉米,红薯和土豆,反正不管叫什么,这些庄稼人到时候只管老老实实的去精心照料就对了,毕竟自己可是拿了人家白花花的银子。

  不过两天时间,那些土地就被陈大他们带着人丈量的清清楚楚,这速度,张居正看到了都要为之落泪。

  朝廷想要办事,有太多的掣肘,可锦衣卫办事则是不需要考虑太多的。

  特别是经历过公审大会以后,那些仅存的地主大户们,现在也都是非常的配合,让陈大他们省事了不少。

  不过就算是这样,他们在这短短两天时间,也变得憔悴不少,但他们心里,此刻却是前所未有的充实。

  这些清整出来的土地,可是他们下一步计划的关键,在以农为本的大明,什么都没有土地好使。

  而李鸿基这两天,也是成长了许多,他不光是得到了老百姓尊重,上头的认可。

  还在东奔西跑的过程中,在天子门生们那里学到了不少真东西,现在就算是让他李鸿基做县令,也绝对是绰绰有余。

  看着那些有幸得到机会的米脂百姓们,兴高采烈的忙着翻正田地,种上那些老爷们带来的作物,每个看到自己的人,都是把自己当神仙一样恭敬,李鸿基觉得这辈子算是没白活。

  在处理好土地问题以后,陈大他们就开始分工协作。

  那些行政类的,把在米脂县当成了试点,实验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的发展做基础。

  而那些军事类的人员则是开始做更为急切的事,那就是在陕西的各级官府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疯狂的招兵买马。

  毕竟想要顺利的完成崇祯皇帝交代的任务,只靠他们几百人自然是不行的。

  而且按照后续的规划,他们陕北这一带,以后最多也就是留下个五十人左右,其他的同窗,在这里学习实践以后,还要去别的地方发展。

  不过虽说都是要拼命增加自己的实力,可他们的招兵要求,也不是像其他明军那样,玩什么韩信点兵,啥样的人都往部队里塞。

  他们招兵的要求很高,不光是那些老弱病残之类的兵员不要,那些其他军头喜欢的恶霸流氓,他们也是看都不看,要的兵员出身都必须是有家有口的正经老百姓。

  当然,他们敢这么要求,自然是有其他军头完全不具备的优势。

  首先为了招兵顺利,他们打出来的名号,自然不是招大头兵,而是为伟大的皇帝陛下,招募锦衣卫亲军。

  明朝后期的军户制已经崩坏,很多军镇都开始实行募兵制,就算当兵,也不再需要担心子子孙孙都要干这个。

  可一般的良家子,还是很少有人对当兵感兴趣,愿意去当兵的,要么是流民,要么是流氓,这就是当时大明军队不堪一击的缘由所在。

  不过换成是锦衣卫那就不一样了,虽然锦衣卫的名声不好,可这虎皮,哪个平头老百姓不想要?

  再加上只要符合他们的标准,能够顺利入伍,不光是每月有一两银子的军饷,还有二十亩地的荣军田。

  消息一出,不光是米脂,周边其他县的青壮也为之疯狂,钱不钱的无所谓,毕竟被克扣以后剩下多少,谁也不知道,可这二十亩荣军田却是实实在在的。

  只要能入伍,这些田地就永远属于他们,哪怕是以后这个士兵战死或者残疾了,这些田地也不会被收回,反而是会再给予三十亩的补偿。

  当然,限制也不是没有,入伍后要是当了逃兵,或者畏战不前,不光是要被军法从事,还会被收回荣军田,家人也不准再入伍,不可谓不严厉。

  不过这些看上去不通人性的处罚,并不能打消他们的热情,这里可是民风异常彪悍的秦地,在这些汉子眼里,怕死连累家人的废物,和他们完全没有一根毛的关系。

  只是短短十几天,就有几千人前来应征,哪怕是一再增加名额,从本来想要招收的一千人,增加到了两千多人,可依旧还是有大半的青壮被淘汰。

  看着那些苦苦哀求的青壮,陈大他们一合计,他们现在手里的粮食充足,土地也才发下去了四五万亩,还剩下一大半,反正放在那对他们来说也是浪费。

  于是陈大就决定继续招收,不过待遇下调了,这些第一批没有能选上的青壮们,只算是辅兵。

  他们每个人只有十亩地的荣军田,军饷也是变成了五钱。

  不过也给了他们机会,在以后的训练中表现良好,又能服从命令,效忠皇帝,那就有机会转正。

  相对的,开始的那两千多人,如果表现不好的话,也会被踢下去,转为辅兵。

  尽管如此,也没有人愿意退出,最后除了那些街溜子和身体不符合要求的,他们又招了三四千人。

  而且为了能够转正,这些人更加的拼命锻炼,在接受那些教官的洗脑时,表现的比教官还要狂热,一心想为皇帝陛下建功立业。

  在他们的内卷下,那些正兵也不敢怠慢,毕竟谁都不想让自己到嘴的鸭子飞了。

  在这种氛围下,这几千多人的新兵,很快被操练的有模有样,虽然不能拉出去和建奴打,不过对比一般的卫所军,还是强上了不止一筹。

  因为待遇太好,投奔他们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都有山西吕梁的百姓闻讯而来,动静是越来越大。

  眼看自己治下的百姓不断的往外跑,那些周围的官府总算是反应过来了不对劲,从这也可以看到,大明基层官府的效率有多么的感人。

  在派人打探后得知,身边居然来了锦衣卫这帮凶神,还把米脂官场屠戮一空,那些当官的,自然是因为这一个个的变得坐立不安。

  他们让人准备了礼物去米脂县,和这群锦衣卫联络感情,对于这些官府的来人,陈大他们也没有为难。

  收了他们的礼物后,大大方方亮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文书印鉴,告知他们,自己这些人是奉了皇命出京来此办差。

  还趁机和他们谈了些买卖,因为手上有银子,他们不光是买了大批的粮食,就连军资战马也买了不少。

  通过和他们的交易,周边的官府军镇也挣了不少白花花的银子,倒是没有那么恐惧了。

  不过该做的事,他们也没落下,在和陈大他们交好的同时,他们也派人去西安通知上峰,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对于突然出现在自己地盘的锦衣卫,陕西巡抚也是一脸的懵逼,在派人向自己的上司,三边总督武之望汇报后,也是不忘让人去京师那边打探下情况。

  在这一来二回的折腾中,时间也就到了崇祯元年的九月中旬,京师那边在各个部门扯皮了半天后,终于是传回了确切消息,锦衣卫并未派人来陕西。

  得知这一消息后,陕西巡抚炸毛了,这群人真是胆大包天,竟然敢冒充锦衣卫,肆意杀害朝廷命官和当地士绅,这还能忍得了?

  也不等三边总督武之望的命令下来,就急急忙忙的纠集了一千多人的卫所兵,前往米脂平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