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发迹 第三百二十九章 结局

《发迹》第三百二十九章 结局

作者:古龙岗 字数:4719 书籍:发迹

  嘉庆六年七月,陕西同州府朝邑县邑庄大户何氏族长何守财和其弟何守富突然赶到陕西巡抚衙门,向巡抚姚促举报:南洋总督何贵意欲叛国西逃。

  刚一接到这份举报的时候,姚促还以为何守财兄弟两个是在跟他开玩笑。没错,他是跟何贵没什么交集,但也知道何贵在朝廷上的力量。虽然最近十年何贵差不多一直在南洋,但其人在北京朝堂上的影响力却非同小可,尤其是跟如今主持朝政的文华殿大学士刘墉交情不浅,还有那位孙士毅孙大人,听说也正是听取了何贵的建议,才得以重新复职的。还有,当年和珅逃遁这么大的案子,人人都在怀疑何贵,朝廷不也没把他怎么样?甚至于,嘉庆见何贵长年镇守南洋,劳苦功高,在兵部尚书衔之后,又升其为一等伯爵以未安慰,可见对基人的恩宠程度。……这么一个人,别说是他一个陕西巡抚,就是陕甘总督当面,也不敢随便招惹。

  可是,姚促也明白何贵跟陕西何家的关系。何家原本就只是邑庄一个小地主,正是因为何贵,才成了如今陕西闻名的大豪之家,家里还有几个四品五品的官缺顶着,如果不是非常紧要的事情,何家凭什么要出首状告何贵?难道他们就不怕何贵事后报复,或者招来忘恩负义的骂名?再者,何贵凭什么要叛国西逃?南洋如今虽然人不多,却也是天下数得着的富庶之地,在那里当官的哪个不是肥得流油?听说在当初死活不愿南下的那个爪哇知府,现在在巴达维亚都整天拿燕窝漱口呢,过得比他这个巡抚还滋润许多。何贵身为南洋头号大拿,上有天子恩宠,下有功勋护持。没人敢招,无人敢惹,土皇帝当着,小日子不知道有多美,又有什么理由叛国?

  思来想去,最终,姚促还是没敢私自向朝廷禀报这一事件,而是将此事先行禀告了陕甘总督惠龄。此时,经过数年的连续镇压,各地的起义军已经差不多被消灭怠尽,只有少数几股在芶延残喘。惠龄在任湖北巡抚地时候,因为在起义军手里吃过大亏,也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被围困在秦岭的一部起义军残余身上,生怕再放跑了敌人,好不容易得来的总督之位再被嘉庆一怒之下给撸了去。可是,何守财兄弟两个报的案子也是非同小可,先前和珅遁逃已经让大清朝廷,让那位嘉庆皇帝,甚至还有已经死去的乾隆爷丢够了颜面。如果再有一个南洋总督叛国西逃,嘉庆非被气疯了不可。所以,虽然此举可能会得罪颇受恩宠地何贵,但惠龄在考虑之后还是不得不乍着胆子上了份密折。同时,为了以防万一,日后好给何贵一个交待,他还下令将何守财兄弟两个下狱,并派兵包围了邑庄,将邑庄上下,反正跟何家有关的人,全部逮起来关进了大牢。

  然后,在众人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时间就到了嘉庆六年九月。这个月,嘉庆皇帝的旨意到了西安。在这份旨意之中,嘉庆命令惠龄放了何家众人,并褒奖了何守财兄弟[无敌龙会员老刘手打整理]两个的“忠厚诚实”。奖了两人一人一个从三品的官缺就没有了下文。不过这也已经足够子,既然奖了告状地,那被告的自然就不可能有好事儿了。

  而果然,之后不久,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席卷了整个大清国:南洋总督何贵失踪了!与之一起失踪的,还有其一直呆在广州的妻儿。

  再之后,文华殿大学士刘墉,武英殿大学士孙士毅两人上表语辞。

  原来,惠龄的折子呈到北京的时候,这两人曾一力为何贵做保,声称何贵绝不可能做出那种有负君恩的事情。可是,事实却让两人大为沮丧。只不过嘉庆帝虽然愤怒,却还知道刘墉跟孙士毅两人是少不得地重臣。尤其是刘墉,更是老一辈元老重臣中硕果仅存的几位之一,经验丰富,不可或缺。所以一再下旨挽留,最终,好不容易地将两人留在了朝廷上。

  但是,嘉庆再三的挽留也就只是留下了几个老朽。如果说先前和珅以及那笔庞大家财的失踪还只是因为其人做贼心虚,早有安排,勉强还能让人承受的话,何贵这接连两朝都受到重用的能臣突然叛国西逃,对嘉庆的打击可就大了。至少,大清国的官员们是这么感觉的,因为,在整个嘉庆六年,及至以后的嘉庆七年,嘉庆帝接连鼾了二十多名三品以上地大员,至于四品其以下地就更是不可计数了。对此,不少官员十分愤恨。何贵逃了,嘉庆还优待其家属,就算那两个亲属是首先告发何贵的,嘉庆也不应该把气儿转移到他们身上撒啊。但是,面对愤怒的嘉庆,虽然明知道这位皇帝并没有先帝乾隆那么猛,这些官员也依旧不敢主动触霉头,只能任由嘉庆发挥。

  **************

  “老爹,真就这么走了?那西洋有什么好的?”

  印度洋上,一艘打着法国国旗的武装战舰正在张足了风帆向前航行。船头上立着两个人,一个大概四十多岁,留着两撇浓密的胡子,另一个则是一个十来岁地少年,皮肤嫩然,但神情之中却显得有些老成。两人地相貌有些,从其肤色话语上看来,更可以断定是一对来自中国的父子。其对话所用地评议,也是正宗的汉语。但是,与普通的中国人不同的是,两人都留着短发,穿着一身燕尾服,那年纪大点儿的中年人甚至拄着一根儿文明棍儿。

  “西洋虽然不见得好,如今更是战火连天,可是,我们这样的人还是能有些保障的。而且在那里我还有位老朋友等着……那家伙可是听了我的话才跑去欧洲的,也不知道现在过得怎么样。不去看看,岂不是太没有礼貌了?”听到少年人的问话,那中年人微微笑道。

  “嘿嘿,那位和中堂倒还真是厉害。居然顺着西伯利亚跑到了莫斯科!爹,光凭这个他可就比你强多了!”少年笑道。

  “他是信不过我,怕坐船走会被我中途拦下。……他自己贪心,以为我也跟他一样呢。不过话说回来,有那么一笔大钱在手里,也会小心点儿地。”中年人答道。

  “是啊,八万万两白银啊。”少年人感叹了一下,又问道:“爹,他不可能真的就把那么多钱带在身上吧?”

  “当然不可能。他为人可聪明着呢,又跟大清国的财政打了二三十年的交情,别说是八万万两,就是再多一倍,也能让人发觉不到。何况大清国如今贪腐横生,那些搭了手的人谁愿意把那些钱供出来?我一直认为,如果和珅名声不是太差,凭着手里地几万万两白银,他说不定真能买通爱新觉罗氏麾下的绝大多数官员……就算他自己当不上皇帝,也能重新扶植一个出来。只是可惜了……”中年人摇头叹道。

  “弑君造反?我的那个娘,我怎么以前没发现您老人家的心思居然有这么黑?那嘉庆爷还真是瞎了眼,居然那么看重您!”少年人一逼大惊失色的模样,看着中年人连连摇头。

  “臭小子,敢跟我这么说话,皮痒了是不是?”中年人瞪了少年一眼,又接着说道:“皇帝也是人。再者,我虽然有那个心,却一直没那个胆。做的那些事情又有哪个不是为了国家考虑?他要是不重用我,那才叫瞎了眼呢!”

  “可我总觉得您抛了南洋总督地位子实在是可惜。这两年,提起南洋,谁不知道是块肥地?您那位子多少人想要都要不去呢!”少年人又道。

  “南洋很舒服吗?那些岛屿之上,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心服那大清朝廷的?天高皇帝远,南洋又跟西洋各国交往颇多,思想交流甚快。这才几年?就已经有人暗暗提及什么君主立宪,法国大革命,兰芳共和制了。再往后,还不知道有多少麻烦。再者,北京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正眼红我的位子,要不是刘墉、朱硅、孙士毅那些人这几年一直帮着说话,我早就被换下去了。可这几个老头儿又能管几年?那些眼红我位子的人可大多数是满人,嘉庆耳根子又软,再呆下去,吃亏的还是我自己。”中年人正是弃官而去的原大清国南洋总督何贵。只是,他此时早就已经过了印度,正乘船往仅次于非洲南部的开普敦港前进。

  “太武断了吧?说不定您老人家不当南洋总督之后就成了军机大臣呢!”少年人正是何贵之子何义。虽然一直以来跟何贵团聚的时间较少,受到地教诲也少。但在范西屏那一代棋宗以及师雨烟等人的教导下,他的气质比起何贵来虽然少了份久居人上的傲气,却多了几丝高雅。当然,由于何贵这当老子的根脚实在不怎么样,何义这当儿子的,就算高雅,也就是那么几丝……

  “年轻人就爱做梦。军机大臣如果那么容易做,就不会满天下只有四个了。而且如今天下能做事的臣子,又有多少是满臣?你再看看大清百多年来唯一一个能够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最高也不过是个三等伯,后来还被乾隆给削了。李侍尧辛苦一辈子,还是汉军旗,论功劳也不小了,到死也只是个二等伯。我如今已经是一等伯,却连个大学士的头衔也没有,你以为这样能做到军机大臣么?”何贵冷笑道。

  “这倒也是。还是老爹您看得清楚啊。”何义笑了一下,“您临走的那封信,想必就是向那位嘉庆爷抱怨地吧?”

  “抱怨?非也。我只是指出了他这个大清朝廷地许多弊端。同时,告诉了他一些提高国力的办法,虽然话有点儿刻薄,也骂了他的好几个祖宗,可是,如果他是聪明人,理应从中吸取一些教训。唉……其实我也想帮他的。搞革命我是不行,但稍稍修正一下,只要嘉庆肯帮忙,说不定还可以。只是可惜,这所谓的大清朝廷,其实从来没有把满汉真正地看成是一空人。仅这一点就已经注定了他们日后的衰亡。所以,我要趁着还壮实点儿地时候把你们带去西洋。因为我不想临到老了再经受一次大乱。”何贵又道。

  “您确定大清国会乱?”

  “当然。这是注定地。就算嘉庆有心改革,那些八旗子弟也会拖他的后腿。不乱才怪!”何贵答道。

  “那他如果不改革呢?”

  “不改?如今各地地工厂建了也不少了,又有南洋这个中转站……嘿嘿,他若不改,那弊端丛生的制度就会要了他半条命。那时候,说不定还会有人翻了他的天呢。”何贵笑得十分阴险:“我最后给他的那封信,列出了许多的可能,而他因为目光地局限性,也肯定找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就算再不想,最后也只能按我说的办。”

  “翻天翻天……西洋现在不也挺乱的吗?”何义有些无力地问道。

  “是很乱。但是,那里再乱,也有一定的克制,比起咱们国家一乱就乱到底,乱到没边儿没沿儿的强。至少,那边就算再乱,我也能为咱们这一家人找到一片安静地土地!”何贵答道。

  “安静的土地?”

  “是的。安静的土地。”何贵抬起眼睛望向了远方:这些年你老子有点儿累了。以后不打算再动什么心思,就准备剽窃着过日子了……“”剽窃?“

  何义皱着眉头看向了何贵,可是,他老子却根本就没有什么反应。

  ********

  大清嘉庆七年,亦即公元一八零二年,一艘打着黄龙旗蒙混过关的法国战舰驶入了法国著名葡萄酒产地波尔多的港口。同年,法兰西共和国首席执政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终身执政。之后不久,德意志地区普鲁士王国境内的一家小厂被人收购。之后,这家小厂开始生产水泥,再之后不久,又开始生产卷烟。通过卷烟的巨大利润,这家小厂迅速地发展壮大,开始进军钢铁与其他各种产业。同时,在各国政府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凭着手中积累的强大资金实力,这家工厂开始暗地里大量的搜求各种新式技术,甚至是直接买断专利。

  四年后,大清嘉庆十一年,公元一八零六年。

  普鲁士在与法国的战争中被击败。赔款1.3亿法郎。原本已经发展十分巨大的小厂开始分拆,卷烟厂被赠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此举受到了普鲁士贵族们的极大赞赏,作为回报,腓特烈·威廉三世赐予这家公司一定的经营特权。同年,普鲁士首相卡尔·施泰因于开始改革,也聘请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一位名叫义·何的年青人出任自己地经济顾问,并从对方那里学会了围棋。而围棋地巨大魅力也迅速地征服了这位首相先生,并由其手传遍了欧洲各国的上流社会。义·何而被尊为欧洲围棋鼻祖。[无敌龙会员老刘手打整理]

  再过四年,原本的小厂改名为得勃海尔公司,公司下属的一间实验室取得了电流磁效应实验的成功,开创了电磁学一脉,震惊了欧洲大陆学术界。之后不久,实验室又取得了磁电感应实验的成功,开始试制发电机。再之后两年,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率领操12语言地五十万大军进攻俄罗斯,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采用了撤退不抵抗政策,并火烧莫斯科。之后,拿破仑在莫斯科驻军两个月,佯装后勤不继,率军撤退,受到了俄罗斯名将库图佐夫地追击,亚历山大一世也回到了莫斯科。而就在俄罗斯人以为大局将定之时,莫斯科却被突然出现的数万法军围困,而拿破仑也开始领兵向库图佐夫发动反击……虽然因为严寒等各种原因,致使法军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但亚历山大一世却也不得不屈服于拿破仑脚下。而在这一年,利勃海尔公司再一次获得了强大地资金注入,一位从莫斯科赶来的名叫珅·和的老人成了这家公司的主事人,原董事长义·何一家告别普鲁士前往北非的摩洛哥定居。

  再再之后,拿破仑最终没能逃过欧洲各国的围杀,但利勃海尔公司却一直稳健发展,并且在日后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战争中,与普鲁士境内的许多公司一起向邻国发动了贸易战,为普鲁士最终的胜利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也因此而一直享受着普鲁士以及日后的德意志帝国的大量优惠政策。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大清嘉庆二十二年,也即公元一八一七年,通过长时间的试验,利勃海尔公司建成了第一家小型发电厂,并成功用电动机代替了蒸汽机,不久之后,钨丝电灯也发明了出来。而也正是在这一年,有一位从事东西方贸易的欧洲商人惊奇地发现:比欧洲早半年,东方的大清帝国的何氏家族就已经发明了电灯,且灯丝同样也是钨,只不过因为推行缓慢,所以没能传到欧洲来。不过,这个发现在当时被当成了一个巧合,并没有多少人在意,直到多年以后,人们又发现了更多的巧合,才开始认真的研究起利勃海尔公司与东方何氏家族的关系。不过,因为双方极度保密,以及各种发明并没有影响到欧洲各国与大清帝国的“势力对比”,并没有获得各国高层的注意,所以这个研究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一百多年才最终揭开了其中的秘密。但是,那已经是一百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全书完)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