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铮铮大宋 第四十九章:舌战群谏(四)

《铮铮大宋》第四十九章:舌战群谏(四)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字数:3645 书籍:铮铮大宋

  感谢【凌晨洗澡】同学打赏一万币~

  ————以下正文————

  “一派胡言!”

  知谏院杨伟自然也听地出赵旸是在讥讽,大声驳斥道:“和平与投降岂可视为等同?”

  赵旸摊手道:“你所称大宋与辽国来之不易的和平,不就是靠澶渊之盟的赔款求和换来的么?”

  “……”杨伟瞠目结舌。

  整个殿内再次哗然,几乎个个色变,私议纷纷。

  赵祯脸上也挂不住了,沉声斥道:“赵旸!”

  “官家。”赵旸朝赵祯拱手作揖,正色道:“历来国无恒强、无恒弱,盛如汉唐,犹有和亲示好于异邦之时,关键在于知耻而后勇。澶渊之盟虽称之为盟,实为赔款求和之举,朝廷爱惜颜面,或出于安抚民意,谎称盟约,臣不以为奇,卧薪尝胆,待日后洗刷耻辱即可;但若像杨知谏这般,自欺欺人,竟称大宋每年支付几十万岁币才求来的和平,竟是来之不易之和平,丝毫不提大宋自强,这等人,臣认为非蠢既坏!”

  议论纷纷的殿内众人听了这话逐渐安静下来,赵祯亦收起不悦之色,人人都在思索着赵旸这番话,唯独杨伟气急败坏,愤然道:“休要血口喷人!我岂是说这和平来之不易?我是说……我……是……”

  “你是蠢、还是坏?”赵旸打断话逼问道。

  眼见官家与殿内臣僚皆看向自己,杨伟思绪大乱,几次张口却不知该说什么。

  就在这时,同为知谏院的毋湜与王贽相视一眼,前后为杨伟解围。

  “臣以为杨谏院的意思是,既然我大宋每年要向契丹提供数十万钱粮作为军旅之费,且并无稳胜契丹之策,何以要逞一时意气,破坏两国现今的默契?这岂非得不偿失?”

  “臣附之。……赵正言咄咄逼人,分明是不愿给杨谏院解释的机会!”

  得二人解围的杨伟终于能喘口气,连连点头道:“对对,我正是这个意思,赵正言休想污蔑我!”

  赵旸转头打量着毋湜与王贽,轻笑道:“两位既然站出来了,何不上前来?”

  毋湜、王贽对视一眼,神色严肃地走到殿中,先朝官家作揖行礼,随即不等赵旸开口问及,便做了自我介绍。

  “言事御史,起居舍人、知谏院毋湜。”

  “起居舍人、直史馆、同判司农寺、知谏院王贽。”

  赵旸点点头道:“没错,我记得是有两位。……还有一位呢,索性一起站出来如何?”

  这小子竟狂妄到要以一敌四?

  殿内君臣皆惊异于赵旸的胆大,有意无意地看向最后一人,即监察御史贾渐,但后者却好似置若罔闻,垂着头一言不发。

  见此赵旸也不再逼迫,毕竟场面话说归说,但就目前的形式而言已足以迫使他精神高度集中,没必要非给自己再增加难度。

  “既然不愿出来,那我便先与三位谏院辩一辩。”

  环视一眼殿内,赵旸再度将目光投向杨伟、毋湜、王贽三人,正色道:“适才毋谏院言,既然我大宋每年要向辽国提供数十万岁币作为……呵,作为军旅之费,且并无稳胜辽国之策,又为何要逞一时意气,破坏两国现今的默契,对吗?那么我请问毋谏院,当前大宋之根本,应当是维持现今的两国默契,还是知耻而后勇,增强国防,增强御外之军力?”

  “……”

  杨伟、毋湜、王贽相顾不言,对这刁钻的提问感到棘手。

  毕竟若是回答应维持两国默契,那就等于是承认“非蠢即坏”。

  思忖半晌,毋湜自认为稳妥地回答道:“两者皆要,既要维持现今的两国默契,亦要增强国防、增强御外军力。”

  “可能么?”赵旸嗤笑道:“方才杨谏院都说了,哪怕是我此刻在朝议上与他谈论此事,亦难免会传出去,破坏宋辽两国来之不易的和平,似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然而毋谏院却称既要付诸于行动,增强国防,又要兼顾宋辽两国当前的和平,仿佛两者可以兼得。我很纳闷,你俩到底谁对谁错?”

  “啊?”

  “这……”

  杨伟与毋湜相视哑然,看得殿内群臣想起一阵轻笑,就连赵祯亦忍不住嘴角微扬,心中稍稍放松了些对赵旸的担忧。

  “说呀!”赵旸得理不饶人道:“总得有个统一的说法吧?要不然正反两方都被你们占了,我还辩什么?”

  杨伟、毋湜二人再次相视不语,似在用眼神交流,但谁也没有做声。

  眼见三人组成的小联盟这就要分崩离析,王贽暗叹一口气,待思忖片刻后,不动声色地朝毋湜挪了半步,目视着杨伟缄口不言。

  杨伟立马就懂了,事实上他也觉得自己的说法不如毋湜稳妥,只是拉不下脸承认错误罢了,如今一见王贽的暗示,他也别无他法,只好忍着怨气道:“许是我……考虑不周……”

  “就是说你蠢,对么?”赵旸恶意满满道。

  杨伟顿时色变,一脸愤怒正要发作,却见赵旸又改口道:“要不然是你坏?”

  杨伟的面色愈发难看,从旁王贽再次解围道:“赵正言何必……”

  赵旸打断王贽的话高声道:“考虑不周总得有个说法,要么是杨谏院比毋谏院蠢,要么是他比毋谏院坏,否则他为何多次强调要以维持两国当前的和平为重,却丝毫不提增强国防之事?”

  杨伟又气又恼,恨声道:“赵正言咄咄逼人,何曾想过日后?”

  “日后?”赵旸冷笑道:“你是指我会像对待钱明逸那样对待你么?我可以如你所愿。”

  眼见二人争锋相对,几近当众撕破脸,赵祯看不下去了,微微皱眉示意道:“赵旸……”

  “行吧。”赵旸会意地点点头,目视杨伟道:“既然官家开口,我给你机会,回到你的位置,我就当没问过。”

  杨伟满脸恼怒瞪视着赵旸,但终是没有再拗下去,在神色复杂地瞥了一眼毋湜、王贽二人后,默然回到了先前的站位。

  我二人这是何苦哟……

  毋湜、王贽相视苦笑,目视杨伟回到队伍,随即王贽半褒半贬道:“赵正言三言两语便离间我三人,更去一人,此等心计、手段,令人佩服。”

  “哪里哪里。”赵旸假装听不出王贽的讥讽,拱手笑道:“还得感谢王谏院的暗助,方才若非王谏院往毋谏院身旁一站,又岂能迫使杨谏院乖乖就范?若王谏院能再助我一把,我愿与王谏院和解,承诺事后绝不报复今日之事,如何?”

  “……”王贽面色一滞,脸庞顿时绷紧。

  而与此同时,毋湜猛地转头朝王贽看去,目光惊疑不定。

  这一幕看得殿内君臣暗呼好家伙:故意讲给杨伟听令其与王贽结怨不说,还要离间王贽与毋湜二人,这小子确实狡猾!

  王贽显然也注意到了毋湜的举动,摇摇头镇定道:“赵正言休想故技重施,离间我与毋谏院。”

  赵旸笑着挑刺道:“王谏院将自称放在毋谏院之前,这可不是一个能令人信服的举措啊。”不等醒悟过来的王贽作何补救弥补,他又对毋湜道:“要不然毋谏院暗助我一把?我同样承诺和解,事后绝不报复。”

  眼见王贽亦转头看来,毋湜沉声道:“赵正言休想戏耍我二人,毋某必不会令你得逞。”

  “那我接下来的提问,那两位可要想仔细了,免得……呵!”说着,赵旸重申之前的提问:“依两位之见,辽国、西夏哪方对大宋威胁更大?且大宋若要用兵,当首要对哪方用兵?”

  听到这二选一的提问,毋湜与王贽不自觉地对视一眼,仅以眼神交流却谁也没有贸然开口,想来他二人不止是怕再中陷阱,也有担心对方临阵倒戈,之前赵旸的离间多少还是起了些作用。

  “两位等什么呢?”赵旸好笑地催促道。

  还不是因为伱?

  毋湜恼心地瞥了一眼赵旸,权衡一番后终是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另起话题:“如赵正言所言,我知澶渊之盟乃……耻辱也,不可自欺欺人,但赵正言可曾想到,又或者赵正言疏忽了,一旦两国交兵,各中花费、损失远不止每年的数十万……”

  赵旸轻笑道:“毋谏院的意思是,此刻我啪地给你一巴掌,还要毋谏院每年给我四十贯钱,你觉得跟我当殿殴斗的代价不止这个数,所以就答应支付了,是这个意思么?”

  殿内群臣想笑却又不敢笑,而毋湜则面色涨红。

  见此,赵旸又追击道:“一巴掌就是四十贯,那这生意好做啊。明年我再给毋谏院一巴掌,索要六十贯,毋谏院给不给?后年我再一巴掌,要八十贯,毋谏院又给不给?”

  殿内君臣听得好笑但又笑不出来,毕竟当前他宋国与辽国可不就是这么回事么。

  “若得寸进尺,介时毋某自然要抗争!”毋湜羞恼道。

  “不会。”赵旸目视毋湜摇摇头道:“因为毋谏院安逸惯了,做不到豁出性命与我抗争,毋谏院所谓的抗争,不过是在谈判桌上,攥着拳、憋红脸,据理力争罢了。管用么?不管用。”

  毋湜憋地面色涨红,尽管他知道赵旸这是拿他二人比作大宋与辽国的关系,但如此被嘲弄还是让他羞愤不已:“赵正言要辩论宋辽关系就请直言,何必借机羞辱臣僚?”

  “不是你先开始的么?行了,你就说我讲的对不对吧?”

  “……”

  眼见毋湜面红耳赤,从旁王贽替其解围道:“毋谏院不愿与赵正言相争只是顾念同僚之情,兼更不愿御前失仪,岂能像赵正言这般无礼?至于宋辽邦交,若辽国亦似赵正言这般得寸进尺,不知分寸,我大宋自然要抗争,绝不仅限于谈判。”

  赵旸不气反笑:“拿什么抗争?”

  “拿……”王贽的话戛然而止。

  “说呀。”赵旸轻笑道:“若辽国以兴兵相要挟,介时是你们这些文官写诗词歌赋去骂死他们,还是怎么着?”

  “……”王贽一言不发。

  见此,赵旸冷笑一声道:“外交谈判的坚实后盾乃是综合国力,即国家的强与弱,弱国无外交。昔日张仪出使六国,六国奉为上宾、不敢得罪,为何?因为张仪背后有强秦的军队嘛,军功爵制之下,秦军个个如狼似虎,各国打不过嘛。……大宋呢?军士毫无地位、尊严可言,自身也因此丢了荣誉,脸上刺字,被骂做贼配军,我说一句‘谁道仅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今日就被你等联名弹劾,口诛笔伐,你指望叫这些军士心甘情愿、豁出性命去为国征战?”

  王贽正色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既然领了俸钱,吃了军粮,自当为国捐……效力。”

  赵旸轻哼一声,摊摊手道:“你忘了还有句话叫君视臣民如土芥、则臣民视君如仇寇,套用于国家与军士二者,似乎也无不妥?”

  “……”王贽为之语塞。

  从旁毋湜见此,抢过话头道:“唐末种种乱象与惨剧,皆因武夫、军卒失了制衡所致,赵正言莫非不知?”

  赵旸嗤笑道:“矫枉过正,毋谏院又可知晓这是何意?……这世上还有人吃饭噎死呢,毋谏院为何不学学因噎废食?”

  毋湜愤声道:“你这是狡辩之词!人不进食岂能长活?”

  “你这是荒唐之论!国不重军岂能久安?”

  毋湜被堵地险些喘不上气来,微吸几口气稳了稳心神后才恨道:“崇文抑武乃是太祖时定下国策!”

  “那又怎样?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即便是太祖所制国策,也未必就一定适用于八十年后的今朝。”

  “你敢对太祖不敬?!”毋湜大呼一声,忙朝赵祯作揖,企图使盘外招制胜:“臣要劾弹赵旸对太祖不敬!”

  赵旸摊摊手,一脸无语道:“官家,臣几时对太祖不敬了?相反,臣坚信太祖若仍在世,贤明如他必定会认可臣的言论!”

  说着他话风一转:“毋湜未获悉太祖心意便贸然指责臣,臣要弹劾他欺君罔上!”

  毋湜闻言愕然,难以置信道:“我要如何获悉太祖心意?”

  赵旸头一歪,低声为其献策道:“你可以下去问太祖,再托梦于我……对了,以太祖的雄才伟略,说不定正在下面招兵买马夺阎王之位,你言必称太祖,如此忠心,岂可不随御驾左右?”

  赵祯看得哭笑不得,佯装抬手轻揉额角,借机用袍袖遮掩忍俊不禁的笑容,满殿朝臣想笑却又不敢笑,一个个憋地辛苦,同情地看着毋湜被气得浑身发抖。

  之前见赵旸要同时以一敌三,与三位知谏院当殿辩论,群臣只认为此子狂妄,没想到转眼之间,三名知谏院一个被逼得退回原位,一个被说得哑口无言,一个被气得浑身发抖。

  以一敌三,居然还被这小子占了上风?

  有点神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