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韩瑗好像并不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他大半辈子都在与人斗嘴中度过,并且自视甚高,常常取笑别人。
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种事韩瑗做过无数次,也有无数仇家。如果不是长孙无忌护着,估计早就完蛋了。
当然韩瑗也有自己的优点,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多年顺风顺水,让长孙无忌另眼相看,成为他忠实的手下。
韩瑗对自己的上司绝对是无条件的服从,这是他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至于说处理政事之类的也还算可以,毕竟身处朝堂这么多年,看也能看会了。
在褚遂良被李治打入大牢的时候韩瑗就准备去求情,而且是准备去朝上求情,被长孙无忌给拉住了。
还去朝堂上求情,那不是找死吗?皇帝都是一言九鼎,能私下里让皇帝改口已经很难了,在朝堂上你求情那不是说皇帝原来的决定是错的?自己打自己脸这种事你觉得皇帝会做吗?
长孙无忌捂着脸无比痛苦,韩瑗啊,如果不是看在你忠心的份上,老子早就踢爆你了!
因为长孙无忌没让他去为褚遂良求情,韩瑗还忧伤了好几天,甚至在听到长孙无忌去让来济找李治的时候,他还心里很不痛快的咒骂了来济几句。
可是他没想到幸福来的如此突然,来济这个家伙居然把事情办砸了!
办砸了好呀!这样一样正好凸显出我韩瑗的本事来。
所以长孙无忌让他去面见李治的时候韩瑗几乎是跑着去的。
韩瑗连对策都想好了,没有什么高深的办法,越简单的越有效果,直接来个哭谏。如果皇帝你释放褚遂良我就准备哭死在太极殿,就问你怕不怕?
自古以来,无论是哭谏还是死谏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历朝历代这样的试时有发生。
至于效果如何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个人感觉这两种方法需要看看对象是谁。
如果是像李二这样的皇帝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如果你面对的皇帝是秦始皇、汉武帝或者朱元璋,在这样的嗜杀皇帝面前哭哭啼啼,估计会死的异常惨烈,连留个全尸都不可能。
李治是什么人呢?在韩瑗看来,李治是一个厚道的人,一个宅心仁厚的人。从李治登基为皇帝,他一个人也没有杀过,除了一个梁建芳,好像也没有贬黜过什么人。
所有的政事几乎都挺长孙无忌的安排,与其说是皇帝,不如说是一个傀儡更正确。
这此李治怒气冲冲的想要问罪褚遂良,在韩瑗看来,这不过是李治因为太激动而已。
谁还没有点脾气?等心头的火气消了,李治依然是那个没有主意,任人摆布的傀儡。
这样的皇帝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主意,只要自己一脸悲切的去哭谏,再暗示他如果问罪褚遂良,那就是昏君所为。
想来李治也不想戴一顶昏君的帽子,自己只要给他灌点迷魂汤,歌功颂德一番,晕头转向的李治一定会赦免褚遂良。
到时候自己就是褚遂良的恩人,还能在所有人面前露一次脸,更能压来济一头,真是一件好事啊!
韩瑗美滋滋的进宫了,他进入宫门,直入太极宫。
李治听说韩瑗求见,脸上一阵冷笑。
好你和韩瑗,朕不找你,你倒来找朕了?
你也是来给褚遂良求情的吧?
可惜啊,你也注定要无功而返了,长孙无忌脑子出问题了吗?居然派你来!
王福满,宣他进来,朕倒要看看,他要说些什么?
王福满走出去,对韩瑗招招手,陛下请您进去。
韩瑗随手掏出一颗珠子,就往王福满手里塞,缺被王福满挡了回去,老奴的脾气您是知道的,陛下还在等着,请抓紧进去吧。
韩瑗悻悻的把珠子收起来,谄媚的问道,陛下此时心情可好?
好。
王福满知道韩瑗的来意,也知道李治的意思,不管韩瑗问什么,他都回答好。
心情好就好啊!
韩瑗心里一喜,只要皇帝心情好,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李治心情真的好吗?才怪!
他好不容易抓到长孙无忌的漏洞,趁此机会折去他的臂膀,怎么可能饶了褚遂良?
这些人跟在长孙无忌后面,一个一个的来给褚遂良求情,李治怎么可能高兴?
来的人越多,级别越高,李治越恼怒。
这说明什么?说明长孙无忌的权势很大。
越是这样李治的决心就越大,所以来济和韩瑗的求情不仅对他没好处,反而把他推向了深渊。
那么王福满做为李治身边的贴身大监,自然要从李治和武媚的角度入手,想着再坑一把前来求情的大臣。
而且这里面我觉得更大程度上是武媚的意思,李治自己应该不知道。
武媚是一个善于拉拢人的人,王福满在李治身边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他虽然是一个宦官,但是他在李治心中的地位比一些大臣都要重要。
很多时候王福满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事情的走向。
为了拉拢王福满,我想武媚绝对是不遗余力的。
而王福满呢,他为什么要接受武媚的拉拢?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王福满这样的超然之人,是个人都想拉拢,即使拉拢不成,也会保持良好的关系,至少也不会成为敌人。
就因为人家跟着李治,跟着皇帝,是李治的第一号心腹,连曹仁都比不了。
这样的一个人,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褚遂良,不管是柳奭还是王皇后,甚至是萧淑妃,都想拉拢。
但是王福满都不为所动。
为什么?
因为王福满是一个聪明人,李治在心里对这些人是什么态度他太清楚了,这些人到最后都不可避免的会成为李治的敌人。
那么王福满当然不会理会这些人,否则自己会死的很惨。
但是武媚不一样,他敏锐的发现,武媚在李治的心中绝对不是一颗棋子那么简单,而且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刚开始的时候王福满一直以为武媚同样是李治的棋子,是为了对付王皇后而树立起来的一个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