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知节落寞的走出了长安,但是阿史那贺鲁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李治当然知道阿史那贺鲁的问题并不能小觑,必须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帝国的西部,才能得到长远的稳固。
刚回到长安没多久的苏定方被任命为伊犁道大总管,再次讨伐阿史那贺鲁。
经过了几十年的磨砺,苏定方在那些大唐明将都退出历史之后,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以前他只是配角,而现在,他是主角,他和大唐所有的名将一样,成为了全军的大总管。而经过这次讨伐,他完美的站在那些名将身边,毫不逊色。
这次的监军是任雅相,副总管是萧嗣业。
当时是任雅相和萧嗣业在同一个任职,任雅相为燕山都护,萧嗣业为副都护。
任雅相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文武双全,能做得锦绣文章,也能提马挎枪耍双刀,这次的征讨他表现出了极高的战略眼光,所以后来才被李治任命为兵部尚书。
同时他也是一个实在人,在他接到李治圣旨让他配合苏定方讨伐阿史那贺鲁开始,他就和萧嗣业一起积极准备。不管是粮草还是战马、兵器以及兵卒,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苏定方这次讨伐,并没有多少兵力,实际上李治给他的军队一共也就一万多人,这当然是作战部队,至于后勤问题和护送粮草的部队,由任雅相负责解决。
为什么李治仅仅给了苏定方一万多人呢?这是一个十分让人疑惑的问题。
要知道阿史那贺鲁那里,起码也有几十万大军啊,这一万人,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因为李治和苏定方都没有预料到,阿史那贺鲁这次居然联合了其他九个姓氏的部落一起来和大唐作战,这是史无前例的。
早知道西突厥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它是由部落组成的,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可汗,而阿史那贺鲁,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大可汗而已。
虽然他为西突厥的可汗,但是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算盘,有的部落并不想与大唐为敌,因为他们觉得和大唐和平相处没有什么不好的。只不过就是听起来不好听而已。
部落的可汗们对大唐俯首称臣,接受大唐皇帝的册封,然后就是大量的赏赐,还可以和大唐交换物品。用自己的牛羊马匹换取盐巴、丝绸、铁锅、生活用品,没有什么不好。不打仗了,他们的生活反而过的更好了。部落不断的得到壮大,实力大为增强。
所以其他部落对打仗并不是十分感兴趣。
打赢了受益的是你阿史那贺鲁,打输了受伤的是我们。
但是整个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的部落实力最强,所以虽然其他部落不愿意,也只能跟着他,不然就会被他吞没。
前几次的讨伐,基本都是阿史那贺鲁孤军作战,所以用不了太多军队。
大唐所有人都以为去年阿史那贺鲁刚刚损失了数万大军,剩下的兵力应该不会太多,所以不管是李治还是苏定方都觉得,大唐派出一万多人进行讨伐,应该就可以了。
毕竟这是作战部队的人数,如果再加上任雅相抽调的辎重部队,总人数怎么也得有两万人了。
足够了。
但是当苏定方出发行进到半路之后就收到任雅相的密信,阿史那贺鲁这次居然凑了十万多人,整个西突厥的兵差不多都让他搬过来了。
十万人?
这特么还打个屁!
如果换成一般的将领,恐怕早就慌了阵脚,搞不好就直接上书皇帝请求回师了。自己一万人,人家十万人,就是此刻回去,李治也说不出什么来。
毕竟从人数上讲,就是大唐兵卒再厉害,一个打十个,怎么算都打不赢。
可是苏定方并没有慌乱,他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了自己的处境。
阿史那贺鲁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军队?他又看了一遍任雅相的密信,原来是把其他部落的兵也抽调过来了。
如果是这样就没什么好怕的。
突厥部落离心离德,本就互相猜忌,谁也不服谁。
这样凑起来的大军必定人心不齐,互相掣肘起来,战斗力会成倍的削弱。
十万人?
听着很吓人,但是真正打起来,恐怕连一半人都凑不齐。
要知道,打仗并不是说你有十万人,我有一万人,然后找一个地方大家一起上。而是分兵把守各个重要据点。
打起来的话苏定方完全可以在局部形成人数优势。
而且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要用武力,劝降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苏定方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可是扬名立万的绝好机会。
一万人打十万人,打赢这样一场战争,他就能和李绩、程知节他们一样,成为闪耀大唐的名将,他苏定方的名字会传遍大唐的每一个角落,会成为所有人敬仰的对象,会被史官大书特书。
这样的诱惑是巨大的,这样的风险是值得冒的。
虽然现在的苏定方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他依然充满了野心,他的胸膛依然火热,他是一个冒险主义者。
为了保密,也为了军心,他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别人,只是给李治上了一道密奏,分析了一下现状和自己取胜的决心。
然后给任雅相写了一封密信,让他保密。他相信任雅相理解他的意思,知道军心稳定的重要性。
接到苏定方密奏的李治大惊失色,十万人?
阿史那贺鲁你这个混蛋倒是舍得下本钱啊!
苏定方,你也是个疯子,手里一万人就敢去打十万人,要是给你十万人你不还得上天啊!
李治惊讶归惊讶,但是冷静下来又看一遍苏定方的奏折,觉得取胜也不是不可能。
既然你主意已定,朕就相信一次,如果这次你赢了,不仅是你的骄傲,也是大唐的骄傲。
苏定方,让朕看看你的实力吧!
苏定方并没有停留,而是急行军,快速的向西突厥扑过去。
阿史那贺鲁这次人多势众,所以他并没有躲藏,而是耀武扬威的等着苏定方的到来。他要用一场胜利来宣誓自己做为一个可汗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