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几乎都被气笑了,还真是打不死的小强啊。
类似这样的奏折很多,根本就没有办法杜绝,你也无法惩罚他们,只能自己生气。毕竟人家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只是给皇帝你上了一道拍马屁的奏折而已,拍马屁又不是罪,你翻遍所有的律法也没有这一条。
不过时间一长,武媚反而十分享受这种过程。她看着那些拍马屁的奏折,想象着那些大臣的神情,不由生出一种我就是神的感觉。
不过武媚把这种感觉隐藏的很好,她十分清楚,这份得意舒服的感觉只能自己知道,不能言说。
批阅奏折这种事不仅没有让武媚感到厌烦,反而成为了她一项不可多得的乐趣。
朝中的大臣十分奇怪,皇帝在洛阳真的对身体好?他们明显感觉的出来,送过去的奏折不管批阅的数量还是质量,明显比前一段时间要好。
也许洛阳真的适合养病,他们也没有多想,以为是李治头疼的毛病减轻了。
毕竟李治患有头疾这件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满长安的人都知道。
当然有很多大臣不高兴,他们之所以怂恿那么多人有事没事的给李治上奏折,就是为了消耗他的精力,让他筋疲力尽,无暇顾及,然后缴械投降,重新把权力下放。
不过现在看来,这招没怎么奏效啊!
而且他们弹劾李义府之事,怎么连个声响都没有?已经上过很多奏折弹劾了,皇帝一点表示都没有,连提都没提过?这是什么意思?
大臣们的疑惑是有理的,因为李治根本就没有看到这些弹劾奏折,武媚把所有弹劾李义府的奏折,悄悄的给藏起来了。
第一次看到这种奏折的时候武媚心里一惊,对于李义府私下里干的坏事她再清楚不过,卖官鬻爵,霸占田地这种事李义府做的不少。还顺带着打击异己。
武媚当然这种事,也十分的反感,但是现在正是她用人之际,她故意忽略了李义府的这种缺陷。而且,李义府对自己很忠心,只要自己交代的事他都会不折不扣的执行。
关键是,不管是卖官鬻爵,还是打击异己,都或多或少的有她武媚的影子在里面。比如那些得来的钱财,大部分都进了武媚的口袋。
不能让李治知道,这是武媚的第一想法,虽然她觉得李治并不会对李义府进行严厉惩处,毕竟李义府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的支持李治,可以说是她和李治的嫡系了。但是到底会到什么程度,她心里也没底,所以干脆不让李治知道。
不过武媚也觉得必须告诫一下李义府,该低调还是要低调一点,毕竟现在的朝堂还有很多猛人,被人抓住把柄就不好了。而且,李治对李义府这样的人是打心里反感的,之所以他们现在还能如此嚣张,只是因为李治和武媚一样,需要人支持而已。
而且,她和李治也必须把李义府推出来,让那些还在犹豫的人看看,靠向他们是有好处的,李义府就是最好的例子。
身在长安的李义府脸色铁青,他没有想到居然有人敢上奏折弹劾他,真是活的不耐烦了。
武媚只是提了一句让你收敛一点,并没有提到到底是谁。不过李义府不会这么善罢甘休,他要找出这个人,然后进行无情的打击,最好能把他干掉,让那些有此想法的家伙彻底熄火。
愤怒的李义府开始了大规模的排查,由于李治和武媚都不在长安,所以李义府十分嚣张,连最起码的遮掩都没有,俨然一副我是老大的架势。
这种作死的行为不说别人,连许敬宗都看不下去。
虽然他们两个人同属于一个阵营,但是许敬宗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政治暴发户。
他许敬宗可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虽然人损了点,但是治国的本事还是有一些的。况且他的领路人是马周,所以许敬宗并不能算是一个完全的佞臣,他有自己的理想,也有自己的抱负。
如果没有当年长孙无忌的打压,也许他会成为下一个马周,跻身朝堂,为天下苍生而奋斗,成为皇帝身边一个不可多得的大臣。
现在他虽然走了一些弯路,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但是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和李义府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
李义府的目的很简单,也很单纯,就是获得高官厚禄,除此之外,他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理想。兼济天下?拯救苍生?这和他没有一点关系。
所以许敬宗瞧不起李义府,和没有底线的人在一起,让许敬宗感到危险。所以他几乎和李义府没有什么交集,也谈不上熟悉。如果可能,他宁可不认识这个家伙。李义府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得罪了多少人。
他仗着背后是武媚和李治,完全不懂得收敛。典型的小人得志啊,这样的人注定走不了太长远,还是趁早离他远点,免得被误伤。
所以当李义府大肆的卖官鬻爵,铲除异己的时候,许敬宗总是一言不发,远远的躲开,从不发表意见,夹起尾巴做人。
相比于李义府,许敬宗更像是一个透明人,虽然他现在是宰相之一,但是他很低调,即使要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也只会悄悄的做,不会像李义府这么嚣张。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都遗忘了他的存在。
连上官仪这样耿直的人都觉得许敬宗是一个老实人。
所以整个朝堂的不满情绪都集中在了李义府身上。
你李义府不过就是一个政治投机者,没有根基,没有家世,连起码的能力也没有。如果不是投靠武媚,你不过就是一个芝麻大的小官。我们为大唐出血出力的时候你这家伙还穿着开裆裤玩尿和泥呢,现在居然也好爬到我们的头上作威作福,老子不发威你当我们真的怕你啊!
有胆来战,不服就干,谁怕谁啊!
于是李义府和朝堂之上的众臣们闹的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