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清穿后她用厨艺攻略了四爷 195 招贤纳士

  十二月里转瞬就过,很快就到了新年。

  这已经不是宁樱穿越过来之后,经历的第一个新年了。

  她刚刚到这个时空的时候,还以为贝勒府既然为天潢贵胄,里过大年必然和民间大不相同。

  其实几次一经历下来,就发现也不外乎打扫修葺、祭祖祭神、互相拜年、举办家宴等等。

  还有吃吃喝喝联络感情。

  紫禁城里,早在腊月二十二,清宫就已经封印放假——这也是钦天监择的今年吉日,布告天下。

  紫禁城里一封印,各级官府就同时封印,等到正月再择吉日开印。

  过年的气氛瞬间就浓了起来。

  贝勒府里一派喜气洋洋,后院里各处都在张贴福字、春联、春条、门神……

  满族人春节写对联,其实惯来是用白纸的。入关之后,才渐渐在白对联上镶上了蓝或红色的边。

  不过也有例外。

  这一年也是一样,内务府事先请旨,由康熙决定悬挂何种颜色的春联。

  宫里的妃子们也都翘首期盼了起来。

  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德妃的福气——这么多年来,虽说远不至于被万岁当成心尖宠。

  但到底也是恩情不断。

  旁的不说,便是“看儿子”这件事:十四阿哥是万岁授意给德妃养的,撇去不算。

  便是永和宫想见四阿哥,也不是难事。

  但别的妃子就没这样的福气了——尤其是那些不受宠的,儿子又在宫外单独开了府成了家的,想要见儿子一面,一般都得等到节庆。

  新年就是个好机会。

  腊月二十九,皇子们的上书房还勤学不辍,康熙下了朝,闲庭信步就沿着乾清宫旁边过去了书房。

  他在书房里,想着一年终究是到头了——这一年,虽说是海晏河清,但到底这么大个天下,为政者自然有得有失。

  方才在朝堂上讨论了一阵子,这时候康熙的谈兴没刹得住,又领着一群儿子出去一边散步,一边说了不少话。

  一时间,天家亲伦,其乐融融。

  等到好不容易这边散了,已经是夕阳西斜了。

  出了宫门,十三阿哥年纪还小,虽然还没开府,却跟个忠心的小尾巴似的,整天跟在四阿哥身后。

  他一出门,摸着肚子就对四阿哥愁眉苦脸地道:“四哥,我饿了。”

  贵为阿哥爷,再不济,也不可能在紫禁城外宫的大臣值房那里吃不上一餐饭。

  四阿哥知道十三阿哥这是变着法子跟他这个兄长撒娇——想跟他回四贝勒府呢。

  回就回吧!

  十三阿哥和四阿哥差了八岁,四阿哥虽然自己也年轻,但是看着十三阿哥却总觉得像看自己的“半个孩子”似的。

  忍不住地就想护犊子。

  大抵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很难说清的——十三阿哥生母位份低,走的又早,十三阿哥小小年纪在上书房,无依无靠,就容易受到其他阿哥的欺负。

  有一次,被胤禛看到了。

  胤禛看到孤苦无依的十三阿哥,就想到了自己也一样——失去了视同亲母的佟佳氏。

  他顿时就生出了同病相怜之感。

  于是胤禛开始有意无意地护着十三阿哥。

  从那以后,十三阿哥就整天跟在了四阿哥身边。

  马车等在府门外,车又宽又大,十三阿哥跟着四阿哥上了车,直接把自己的马缰绳丢给了奴才,他往车厢里坐了坐。

  就想跟四哥挨在一起。

  四阿哥看着就笑——这孩子!

  路上,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渐渐地就聊到了最近皇阿玛常常挂在口上说的“仁政”。

  指示各衙门的处分条例不应过于繁杂苛刻,对所有处罚条例订正斟酌,删繁从简。

  早在这一次,腊月各级官衙封印之前,康熙就又一次要求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衙门必须敬慎执法,不得轻罪重判,以求从中谋私。

  他更对司法部门的官员们反复强调:百姓为饥寒所迫,就会铤而走险,触犯法律,所以还是以教化为第一。

  所谓“国家致治,首在崇尚宽大。”

  十三阿哥一边讨论,一边就伸手熟门熟路地去马车东边的小案桌下暗柜里拿点心酥。

  马车里是常备着点心的——四阿哥素来爱整洁清爽,嫌弃在车上吃东西弄的到处都是。

  所以他从前出门,车上除了清茶水,别的一概不许放。

  甚至有一阵子,连茶都不喝了,只放清水,就怕茶水渍沾染到书页纸上。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宁樱那里却给他做了很多小饼干送来。

  别的口味倒也就罢了,但唯独那种泛苦的口味的饼干——四阿哥无法抗拒。

  他并不知道那是巧克力。

  而且樱儿还给他做的特别贴心——每个饼干里都带了纸棍,个头也不大,从包装纸里抽出来,送进嘴里,再把纸棍丢掉。

  不脏手。也不会把马车上弄上一点饼干屑。

  十三阿哥只尝了一次巧克力饼干就爱上这味儿了。

  他一边吃一边就说着八阿哥的事。

  大概是为了配合皇阿玛的“仁政”,八阿哥最近常常以仁爱自励。

  十三阿哥一边说,就提到了前一阵子:在八阿哥府中侍读的名士何焯,因为遭逢父亲丧事,要丁忧返回原籍。

  四阿哥听到这里,目光就闪动了一下。

  他想起来了——这个何焯,早在前些年就已经是八阿哥的侍读了。

  四阿哥的书法在众阿哥中高出了一截,经常收到康熙的赞扬,但是八阿哥就不同了——字丑得跟狗爬一样,跟他那张脸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康熙看了几次,觉得不忍直视,于是命令当时就已经成名的书法家何焯为八阿哥侍读。

  当时,这个何焯还曾任翰林院编修、起居注官、礼部给事中。

  但是后来,渐渐地在仕途上就没声响了。

  虽然仕途失意,但从来文人多坎坷——何焯在名士中的号召力还是相当厉害的。

  于是这一次丁忧,八阿哥不但亲自送走了他,还一次又一次地给他写信,嘱咐他要一定要节哀。

  光是信件就去了八封,令何焯深受感动,落泪不止。

  另外八阿哥又委托何焯的弟弟在南方帮他采购大量的书籍,言辞亲切,全无架子,只有一片殷殷好学的诚心。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开了,成为江南士子们之间的美谈,一时间,南方的文人们都赞誉说“八阿哥极其好学”。

  八阿哥借着这阵东风,立即就在江南招贤纳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