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之兴汉 545.帝国盛世(全书完)

《明末之兴汉》545.帝国盛世(全书完)

作者:猪哥老腰 字数:3794 书籍:明末之兴汉

  时间一晃到了大华十年。

  在这十年时间里,大华的整体实力得到了飞速发展,经济繁荣、百姓安康,新朝已经得到了全国百姓的真诚拥戴,根基已成。

  大华六年的时候,西藏宣布臣服大华,朝鲜也正式成为大华的一个行省,华夏核心区域基本奠定。

  在西域,大华挫败了俄罗斯人东进的企图,将辽阔的西伯利亚冻土地带划为自己的领土,没有一个国家敢提出质疑。

  日本在大华的连番打压之下,德川幕府已经日薄西山,威信尽失,叫嚣着归附大华的日本百姓和大名比比皆是。

  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强大的武力,大华在日本建立了多个殖民据点,而且这些殖民据点的面积还在不断的扩大。

  虽然德川幕府想尽一切办法阻止百姓进入殖民地,但是殖民地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众多改变命运的机会使得日本百姓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逃进殖民地。

  只要进入殖民地,就意味着能够有一份填饱肚子的工作,运气好的话还能一举脱贫致富,重获新生。比起在幕府和各个大名底下艰难求生,殖民地无疑就是天堂。

  更何况殖民地的大华官府竟然免费让治下的日本孩子上学,虽然学的都是汉文和汉语,但是对于普通的日本百姓来说这就是天大的恩惠。

  日本的百姓不懂什么是文化灭绝,反正在幕府和大名的统治之下他们犹如牲畜一般,更不用说读书识字了。是大华人让他们第一次吃上了饱饭,还让他们的子孙后代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官老爷们是不是日本人已经不重要了。

  大华还将大批的日本人源源不断的送到南洋新领地上开荒拓土,以弥补劳动力的不足。

  虽然去南洋开荒死亡率有点高,但是优厚的待遇及条件依然让日本人趋之若鹜。

  能够从身无分文到拥有上百亩土地,足以让那些赤贫的日本人甘愿冒水土不服的风险。

  比起那些南洋土著,日本人无疑更加容易被转化成汉人。而且日本人比那些南洋土著更加顺服和吃苦耐劳,是非常受统治者欢迎的优质劳动力。

  日本人长期受汉文化熏陶,虽然汉文化在日本本土发展的有些变样,但是根子上依然没变,也使得他们更加容易接受成为一个汉人。

  加上日本人历来以强者为尊,而大华无疑是东亚甚至整个世界的最强王者,所以很多日本人都以被大华汉化为荣,根本没有失去民族特性的悲哀。

  在这场争夺民心的战争中,虽然大华是外来民族,但是完全吊打日本本土的统治者们。

  无论是大华还是日本有识之士,都预言不出十年,日本就会像朝鲜一样成为大华的正式领土。

  朝鲜的经验是完全可以复制的,百姓们只看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是不是本族人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学汉字、说汉话、当汉人,是如今大华周边所有其他民族百姓共同的心愿。如果不是周边那些小国家的君主和权贵们拼死抵抗,百姓们早就欢天喜地的加入大华的幸福大家庭了。

  不光是南洋的土著们,从欧洲过来的殖民者们也在大华的强大攻势之下节节败退。

  西班牙人自从失去菲律宾之后一直念念不忘报复并夺回失地,甚至不惜从遥远的西班牙本土和美洲殖民地调过来数十艘战舰,联合无路可退的荷兰人向大华发起了进攻。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西班牙和荷兰联合舰队被大华的南洋舰队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寥寥几艘战舰逃脱,彻底失去了翻盘的希望。

  这一战的影响是深远的。

  大华在战后全面肃清了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在南洋的所有殖民地,将整个南洋都纳入了统治范围。

  除了正常来南洋做生意的欧洲人,欧洲人在南洋没有一块赖以发展的殖民地。

  在这一战中,大华俘虏了大量的西班牙人和荷兰人。

  正是凭借着这些俘虏,大华打通了前往美洲和非洲的航线,航海能力得到了空前的壮大。

  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大华将触角伸到了美洲。

  大华的海军按照鲁若麟的指示将落脚点选在了北美太平洋沿岸,那里基本上没有欧洲人涉足。因为地理原因,欧洲人在北美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大西洋沿岸。在原本的历史中,太平洋沿岸还是美国人进行西部大开发的时候才开始发展起来的。

  现在的北美太平洋沿岸是印第安土著人的天下,在美洲其他地方被殖民者逼得无法生存下去的印第安人纷纷跑到这里苟延残喘。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这些印第安土著依然逃不过被屠杀的命运,但是大华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与残忍的西方殖民者相比,大华人无疑要仁慈得多。

  大华人通过沟通交流,并且以物资交换的方式,很快就得到印第安土著的信任。加上大华人与印第安土著都是黄色人种,天然就比西方白人多了那么一丝亲近感。

  大华的殖民与西方人完全不同,更加注重同化的作用,而且也非常的有耐心。只有真正顽冥不化的人才会深切感受大华的霹雳手段。

  往来一趟大华和北方实在不容易,虽然有夏威夷群岛作为中转站,但是依然危险重重,所以借助当地的人力资源原本就是大华制定好的目标。

  而印第安土著人其实也并没有吃亏。大华的到来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物资,还有先进的文明。更重要的是,大华愿意为他们提供保护,免受西方白人的屠杀,前提是接收大华的统治。

  在大华的统治下,印第安人逐渐体会到了高级文明的好处。只要肯努力工作,吃饱饭就不是问题,而且还有机会获得精美的布匹和优良的铁器。唯一让他们头痛的就是汉语和汉字实在太难学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一点点的学习。

  这种温和式的殖民方式前期还体现不出优势,但是越往后走,大华在北美的地盘越来越稳固,也越来越大,正在逐渐向西方人的传统地盘扩张。

  最终,大华的目标是把西方人从美洲大陆彻底清除,独占这块肥美的地盘。

  在鲁若麟的几个儿子中,长子鲁恒辉中人之资,不是特别拔尖,但是作为一个守成之君是完全合格的。何况在鲁若麟的计划里,大华本土皇帝的作为将逐渐淡化出日常管理,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仲裁者及定海神针,本身并不需要太过出色的才能。

  所以鲁若麟已经将鲁恒辉立为太子,将来继承整个帝国。

  至于其他几个儿子,鲁若麟也不准备将他们留在大华做富贵王爷,而是准备将他们分封出去。

  能力强的儿子,那就送到北美去,那里有足够的地盘让他们发挥才能。能力偏弱的儿子,就在东南亚划分一块地盘让其立国,方便就近照应。

  而且鲁若麟也兑现了当初对有功之臣的承诺,在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划分出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封国,用来安置那些有功之臣。

  虽然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现在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但是实封的诱惑让那些有功之臣依然激动不已。毕竟华夏几千年都没有实封异性臣子了,甚至大多数朝代连皇家宗室都不能获得实封,上次华夏大规模封疆裂土还要追溯到周朝了。

  以目前的交通及通讯条件,大华想要对如此大的地盘实行有效统治无疑是极端困难的,更加不用说对殖民地进行有效开发了。只有通过分封的方式激发当地统治者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对如此广袤土地的有效治理,并将其固化为大华的领土。

  当然,大华对这些分封在外的诸侯国并不是全然不管,对其治理成果也是有严格要求的,一旦诸侯国的治理水平太过低下,中央朝廷是有权将其收回的。

  有这个条件约束,这些诸侯国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就不得不用心,想要作威作福、鱼肉子民是肯定不行的。甚至领地长期得不到发展,发展度低于朝廷的要求,都会面临被朝廷托管或者收回的可能。

  毕竟这些诸侯国每年税收的一部分都是要上缴朝廷的,上缴的税金低于预期,朝中大佬和皇帝肯定是会不满的。

  这些诸侯国想要将自己的领地发展起来,凭借自身实力肯定是不够的,没有大华本土提供人力、物力的支持,他们最多只能算一个部落首领就不错了。

  强干弱枝是大华的基本政策,各个封国的重要矿藏朝廷占据七成所有权,剩下的才归封国国君所有,以此保证朝廷的利益和地位。

  朝廷占大头也是有原因的,毕竟要维持如此广袤的疆域安全,打退各方来敌,长期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是完全必须和必要的。

  大华在疆域各地都设立了军区和舰队,是大华帝国最坚固的盾和最锋利的矛。

  帝国军队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将源源不断的金钱化为一艘艘战舰、一支支火枪、一门门大炮,不断的为帝国开疆拓土。

  帝国科学院则在持续不断的进行着技术革新及创造,使帝国的科技水平始终居于世界前列。

  十年修生养息,帝国人口已经从战乱时大幅减少中恢复过来,迎来了战后的第一个婴儿潮。

  按照帝国户部的预计,十年之后,帝国人口将会在目前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近两亿人。这些还是将殖民地的土著排除在外的结果,如果将殖民地的人口也计算在内,现在的帝国统治人口就已经有近两亿人了。

  之所以能够有这样成绩,除了和平的环境,土地被重新分配,老百姓能够吃饱饭是最关键的因素。

  加上鲁若麟大力推广医疗,培养了大批医生,并将医生的地位提高了很多,使得婴幼儿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这样的人口增长让朝廷上下非常欣喜,无疑是非常亮眼的政绩。

  但是鲁若麟知道,这点人口远远不够。以大华目前统治的疆域,十亿都不够,而且是越多越好。

  人口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也不为过,鲁若麟为华夏打下的一片片殖民地就是华夏人口的解压阀,再也不用担心三百年一轮回的王朝更替、人口内耗。即使大华本土的百姓增长得再快,也满足不了殖民地对人口的渴望。

  为了争夺本土人口,殖民地政府必须提供优越的条件,否则好端端的本土不呆,干嘛要去殖民地呢?

  鲁若麟不敢奢望那些殖民地永远属于帝国疆土,毕竟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但是只要那些地方的主体民族是汉人,甚至是同化之后的汉人,那里将永远属于华夏的文明圈,是炎黄子孙的繁衍之地。

  鲁若麟相信,只要不出现极小概率事件,华夏文明将始终是世界舞台的主角,至少也是之一。

  大华的复兴受到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欧洲人。

  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荷兰、葡萄牙都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丧失了大量殖民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他们的损失会更大。

  新兴的殖民国家英国还没有来得及张牙舞爪,就被大华帝国的强悍深深震慑,失去了未来建立日不落帝国的希望。

  这个欧洲国家单个论起来没有一个是大华的对手,联合起来或许还能和大华比划一下,可惜习惯一盘散沙的欧洲实在没有联合起来的可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各家殖民地被大华一点一点的蚕食。

  同时大华还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吸取欧洲的科学文化知识,引进高端人才,中西并用,奋力的推高自己的科技树,将欧洲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最能体现大华帝国科技成果的就是蒸汽机的问世,并发展到了实用阶段。可以预见,未来大华帝国的国力还将继续突飞猛进、傲视群雄。

  “陛下,缅甸已经拿下,前往印度的大门已经打开。”新任帝国首相刘浩然意气风发的说道。

  看着眼前成长起来的弟子,鲁若麟豪气迸发:“命令军部制定计划拿下印度,那里有上亿的奴仆等着我们去接收。”

  “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