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汉 第236 只手遮天,将世界左右(十五)

《代汉》第236 只手遮天,将世界左右(十五)

作者:傅戍己 字数:2841 书籍:代汉

  第236只手遮天,将世界左右(十五)曹操不足为惧

  见周瑜陷入沉思,萧言决定乘胜追击,毕其功于一役。

  萧言道:“周易载: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战国末年,分封之路穷,则变为郡县;汉之梁冀,外戚之路穷,则变为宦官。然则,今世今时,宦官之路亦已穷也!”

  “穷则生变,上不变则下变,不变则不通,上变如商鞅变法,下变如周武革命。”

  “董卓为一变,袁绍为一变,曹操亦为一变,其或主动或被动,都在冥冥之中探索未来道路。未来谁能成功,就看谁之道路,能够赢取最终变革大气运,也就是谁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或者制约宦官之祸、外戚之祸等等。”

  “袁绍先有代汉之心,后有诸侯分封之心,代汉建朔,重铸皇家,这一条道路暂且不说,但是袁绍重启诸侯分封,欲使诸子各据一州的想法,却无疑是百分之百历史倒退,是逆天而为!秦末纷乱之际,项籍纵横无敌,数年而分封天下,尚且身死败亡,何况四百年后的今日?袁绍心意不改,必然败亡,此乃天地气运所定!”

  “董卓业已败亡,袁绍即将败亡,那么曹操呢?”

  “自幼帝迁都许县以来,国家文事军事政事皆被曹操操纵,曹操辖域之内,其权柄甚于梁冀,可比王莽。今汉以来,但凡权臣,或是外戚,或是宦官,不曾有其他异数。曹操不是宦官,不是外戚,却秉持国政,汉家朝臣如今谁能心服?公瑾前时喝骂曹操,最根本因素不就是因为此?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之谓也!根由在此,曹操即便没有王莽之心,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赢取天下人心。”

  “曹操不合外戚宦官秉政旧例,那么可否视之为开拓新局面,革除宦官、外戚之人?自古革命,皆无旧例可循,曹操权臣之道,能否成功,现今无法定论。姑且以曹操为变革者而论。”

  “自古变法,无不自流血始,小流血如商鞅身死而嬴秦兴,大流血如秦吞六国一统九州。观乎秦汉之兴,今日之人,应知郡县制优于分封制,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是历史必然。然而,铁血倡导郡县制度的秦始皇帝所打造的大秦帝国为何二代崩塌?一句话,秦始皇帝走的太快,步伐太猛,天下亿万百姓跟不上他的步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虽然是历史前进方向,但是大秦帝国却提前失去支持他的根基。类如制霸南越的任嚣、赵佗等等大秦悍将,皆异口同声,痛恨、反对秦始皇帝废弃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秦始皇帝如能再活三十年,以其强权瓦解国家勋老势力,大秦帝国未必不能长久存世。可惜,秦始皇帝以五十岁之龄早早离世,使任嚣、赵佗等等反对郡县制的大秦悍将猝然失去制约,竟然不肯率兵支援秦二世征讨项籍、陈胜、吴广!大秦帝国之败亡,岂不冤哉!”

  “秦以强军而取天下,待其失去军心时,又如抵御扫关东反叛?大秦帝国两世而亡,岂非早有定数!”

  “凡欲变法者,皆会遭到旧有势力猛烈反攻。曹操如欲变革外戚、宦官旧有汉家制度,必然会遭到宦官、外戚猛烈反击。适才说过,外戚,天子之所用;宦官,天子之所信;外戚权力来自于朝臣士大夫,宦官权力来自于天子本人。幼天子迁都许县以来,无所归依,自身尚无半点实权,不可能培养新时代宦官五侯。天子不容权臣所欺,必然孜孜不倦夺权,宦官既然不可用,他自然转向外戚!”

  “许县可有外戚能为幼天子所用?”

  “今幼天子皇后为伏皇后,伏皇后之父为伏完。伏完娶妻孝桓皇帝之女,为孝桓皇帝女婿,自幼远离朝政中心,根基甚弱。且,伏氏之婚姻,是董卓为幼天子所迎娶;伏氏皇后之位,是李榷、郭汜乱党所立,伏氏虽有皇后之名,却为某些人所厌,若非皇后不可轻易废弃,伏完本人又对曹操极其谦卑,伏氏岂能坐稳皇后之位。伏完既无根基,又恭让曹操,没有半点外戚气象。伏完无外戚之能,其诸子亦是昏庸无能。伏氏可谓无人也!”

  “伏氏不可为外戚,谁能为外戚者?董承!”

  “董承,是孝灵皇帝董太后之族侄,是幼天子所纳董贵人之父。幼天子车驾西迁长安,董承因与董卓有故旧,成为董卓与幼天子之间联系人。吕布刺杀董卓,李榷、郭汜反杀王允,董承几经风雨,不仅几番安然逃难,更积累无数残酷斗争经验。当年若非朝臣顾忌董承与董卓旧部联系密切,本该是董贵人立为皇后,而非他伏完之女。如今,董贵人虽非幼天子皇后,但是董承却无疑具备外戚根基。”

  “历经董卓、王允、吕布、李榷、郭汜之乱,策反杨奉、韩暹、李乐等白波黄巾贼,恩召匈奴部帅散兵,诏书定计张杨、曹操地方军阀,董承手腕远远强于伏完。自迁都许县以来,曹操势力拓展同时,董承肯定也经营起一批势力……”

  话说到这里,萧言突然愣住。

  萧言与周瑜推演局势,皆是从大历史角度着手,而非单纯凭借后世定论反推当代人心。提起董承,仅仅是因为外戚两字联想起他,但是与周瑜论及董承与曹操矛盾时,萧言却猛然愣住:“董承……衣带诏……刘备。衣带诏案爆发是在几时?依稀记得,衣带诏案应该爆发于建安四年冬季,而董承本人则死于建安五年春季。”

  “今日已是建安四年春,距离董承身死恰好整整一年!”萧言咂舌感慨:“啧啧,我籍借今日局势推断董承、曹操矛盾,谁想恰好百分之百符合后世历史记载。外戚董承与权臣曹操……无须翻阅后世历史记载,我就已看透两人势不两立局面,附体重生以来,我政治方面明显提高不少!不过,如果没有后世历史记载确认,我却是很难断定董承、曹操两人最终谁胜谁败。毕竟,曹操虽然是一代枭雄,但是那董承也不是毫无反手之力。”

  周瑜从沉思中醒来,讶道:“仲达意思,你是说曹操此时似安实乱,董承即将给他反戈一击?”

  “董承、曹操之争,无关大局。重要的是,我从曹操身上,看不到历史向前推进的大气运!”萧言摇摇头。

  周瑜更加诧异:“嗯?”

  耳闻萧言一番议论,周瑜愈发觉得眼前萧言如此陌生,不是萧言本人让他感觉陌生,而是萧言广阔的眼界使周瑜感到自己见识竟然如此浅薄:萧言考虑问题的思路,他今日之前竟然尚不曾朝那方面想过。如同昔日少年萧驹不懂《急就篇》背后典故那般,周瑜此时虽然无法理解萧言言论十分六七,但是脑海里不免迸发出一种外行偶遇内行的“虽然完全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是感觉好厉害”念头。

  萧言继续说:“还是气运,还是变法!”

  “诚然,‘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但是国家弊政之前,不是简简单单一个变字就能解决。抛弃分封制之前,春秋战国无数豪杰屡有变革念头,但最终取代分封制的唯有郡县制。一句话,弊政穷困之前,‘变’字需要好生考虑,怎么变,如何变,才能‘通’,才能‘久’。”

  “王莽以外戚为害前汉以来,无数人知晓外戚之弊,但是直至孝桓皇帝年间,宦官势力才籍借诛杀梁冀登上权力舞台。外戚气运用尽而有宦官崛起,宦官气运用尽又该谁人崛起?曹操虽然变革宦官外戚两重汉家制度,但是曹操本人所选之路,能否代表未来气运?以我看来,曹操已经走上一条岔道。”

  “之所以说曹操走上一条岔道,是因为曹操私心重却又无胆行事。”

  “无胆?不错,曹操就是无胆!”

  “幼天子迁都许县,军政尽由曹操所掌,且看他曹操如何相待幼天子以及随同幼天子东来的朝臣。面对幼天子,曹操以汉家忠臣自居,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抗逆袁绍军令,出军征讨不顺,豫、徐两州;面对朝臣,曹操以一等一权臣自居,但凡军政爵位等或实或虚权柄,不让丝毫。为求力压众名望老臣一头,早在幼天子车驾抵达许县当日,曹操便代表幼天子,俯视无数忠良朝臣,封赏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封侯之后,随驾老臣皆为虚官,虽为三公,亦不能稍稍影响许县县城内一名率兵五十人的队正!”

  “曹操私心,由此可见。”

  “曹操有私心,视许县为己家,视兖州、东司隶为私产。私心如此,犹如军阀,犹如叛逆朝臣,犹如新一代王莽,曹操之在许县,几同代汉建朔。但是,由于顾忌王莽败亡前例,由于顾忌无数贪恋旧朝士族,曹操不得不压下篡逆心思,对外以汉家忠臣自居。哪怕曹操未来剿灭袁绍,曹操麾下有权无名状况也很难改变,因为那是曹操成事的根基——曹操如想改变根基,其麾下类如荀攸、荀彧等等文臣武将,十有**将会成为任嚣、赵佗之辈,冷眼坐看曹氏败亡。”

  “如此一来,吾又何忧曹操为害?”

  “许县有幼天子率领朝政,有曹操总领军政,等同天有两日,等同一国有两制。幼天子有大义,势虽弱而名强;曹操有军权,名虽弱而势强。以此推断许县未来,必然是由幼天子为首不甘心的保皇派,与曹操为首当权派,进行不断纠结斗争,许县一乱平又有新乱生——此等状况直至曹氏灭亡,或者曹氏代汉兴建新朝。”

  “内弊如此,曹操何以兴中国!”

  “所以,我萧言,根本不惧他曹操坐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