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龙化鸾
最倒霉的就要数路博德了,明明又是他的功劳最大,可是,因为他的确是违抗了圣旨,和公孙敖一样,被贬到休屠要塞,恐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那么,在汉武帝的圣旨中,为什么那次事件中功劳最大的郭纵得到的赏赐反而没有病死的田校尉。因为汉武帝心里一直怀疑着上一次,郭纵为何那么决绝地就放弃了赵破奴。
按照郭纵在兵学院里的一贯表现,以及他毕业时,木栋作为总教官,对他的评价,郭纵此人一直都是机变不足,执行能力却非常强。
在受降城北之战中,他突然表现出了如此巨大的差异,也难怪,事后,汉武帝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会对他起了那么大、那么长时间的疑心。
更何况,汉武帝将郭纵贬官、并左迁到休屠要塞去驻守。
而作为有功之臣的郭纵,他自己居然都从来未曾在汉武帝面前替自己辩解过一句,回到长安城之后,他也只是替那些战死在大漠中的羽林军士兵们在喊冤叫屈而已,他却把所有的责任全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他这样的做法更是会让汉武帝对此心生恨意。
幸运的是,郭纵这次又立了功,而且是立下了无可辩驳的大功,为了保住李广利,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汉武帝也只能捏着鼻子认可了郭纵此次的功劳。
至于公孙敖,只能怪他太过于谨慎,根据奏报,他连手下的一个校尉都不如,还害得原本可以在这次会战之中获得巨大功劳的居延要塞大部分守军都只是在塞外吃了一场风沙。
旨意已下,立刻就有拿着圣旨,开始按照圣旨中的具体内容办事。
对于杀赵破奴父子,甚至是族诛其三族,长安城中不管是羽林军还是南宫的士兵,对此都是喜闻乐见的。即便汉武帝不下这道圣旨,很多人已经认为,李广利领兵的能耐固然很差,但是,此次天山之战,羽林军士兵伤亡惨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赵破奴做了匈奴人的奸细。
不然的话匈奴单于怎么会那么巧,就把李广利大军围在了回程的途中呢?
消息传到京兆尹衙门的后衙,金知蝉听完完整的汉武帝所下的圣旨之后,忍不住感叹道:“唉!到底姜还是老的辣啊!皇帝舅舅现在已经把政治手腕玩得越来越成熟了。”
“蝉儿,那接下来怎么办?”卜至忠在一旁,有些担心地问道。
这段时间里,不管是第二次浚稽山之战,还是长安城里发生的一切变故,几乎全都是金知蝉在暗中一手操办的。
比如,那些羽林军阵亡士兵的家属,就是金知蝉暗中派人鼓动起来,并且是手把手地将他们如何在李广利府外实施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既可以给李广利和汉武帝添堵,又不会落人把柄,让汉武帝和李广利找到借口对付这些手无寸铁,无辜的军属。
只是,金知蝉没有想到,汉武帝这么快就想到了办法,把矛盾的焦点放在了赵破奴父子的身上。那么,金知蝉彻底想把李广利赶出军队的想法自然也就暂时落了空。
不过,经此一战,匈奴人再次元气大伤,可以说,路博德这一战,其功丝毫不亚于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的漠北决战,虽然对匈奴人的杀伤远远赶不上那一战,但是,与那一战不同的是,路博德此战中,其手中的兵力只有一万人,还全都不是汉军中最为精锐的部队。
况且,漠北决战之后,匈奴人总体实力下滑严重,再加上他们近十年之内都没有敢扣边,部落发展再也无法像以往那么迅速了。
这一战,匈奴单于、左贤王和右贤王合计损失了四万多人,如果天山之战的战果是真得的话,匈奴人最近一下子损失了五万人,可以说,这可是匈奴人手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兵力。
故此,路博德这一战,为大汉朝沿边各郡又打出了十年的和平期。他们想要再犯边的话,恐怕要等到再一个十年之后了。
只要汉武帝自己不作死,依然还要派李广利到塞外寻求歼灭匈奴人,也就不会出现李广利举军投降匈奴人的举动了。
不过,为了防备这件事的出现,金知蝉早就在李广利身边安插了眼线,若是他真得敢像历史上那样,因为家属牵连到巫蛊案中被杀,而举军投降匈奴人的话,到时候,军中自有人会处理这个叛徒的。
“呵呵呵,接下来,……我们什么都不敢,只是看热闹就好了。”金知蝉听到丈夫这么问,便笑着开解道。
那些被金知蝉派出去鼓动阵亡羽林军士兵家属的人,早就已经全部离开了长安城,他们会立即去风陵渡,在那里乘船,沿着黄河,一路向东,最后,他们全都会乘坐着海船去夷洲岛定居。
别说是汉武帝手下的密探,就算是锦衣卫弄到大汉朝,主管此事的人也不要再想查出任何蛛丝马迹了。
“看热闹?”听了妻子的话,卜至忠有些摸不着头脑。
“没错,就是看热闹。既然陛下已经把责任安在了赵破奴的头上,那些家属见陛下已经杀了赵破奴,他们就会立即散去的。不过,皇帝舅舅若是依然一意孤行地要继续任命李广利为帅的话,陛下他以后想在位羽林军招募士兵,比以往可就要困难许多了。”金知蝉点点头,解释道。
百姓们又不全都是傻子,见到风头转了,自己不会全都抓住了李广利一个人不放。
“那就好!那就好!只要不连累到那些无辜的百姓,就是最好的了。蝉儿,这一次幸亏厚乐兄够机敏,提前装病,避过了这次为李广利当压粮官的差事,不然的话,他真是死定了。”听到妻子这么说,卜至忠总算是把心放了下来。
卜至忠并不清楚那些羽林军阵亡士兵的家属们为何这一次这么齐心,居然敢到李广利的府门前去找他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