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物?
在生物学上的定义就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也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
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
换句话说就是,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的能力,具有新陈代谢,具有应激性,能够遗传变异。
细胞,可以说是生物体内的最小单位了。
对单细胞生物而言,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所以细胞就是生物。
但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一个个体就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所以细胞是生物体的组成单位,并非是生物个体。
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生命,但是每个细胞都不能单独完成自己的生命,并不能体现一个个体的特征。
所以对多细胞生物而言,它们体内的细胞并不是生物,细胞只是构成生物的个体,是生物的一部分。
但是这样的定义真的绝对准确吗?
人就是生物,由无数个细胞所组成,细胞分裂后,会自己转化为各种组织,形成各种各样的器官。
作为多细胞生物的人,可以说是一个具有生命的个体,但人真的能够自己单独完成自己的生命吗?
恐怕也不见得吧。
没有蔬菜,只吃肉的话,人就缺少必要的维生素和一些无机盐,这会使得人发育不良,智商下降,记忆力下降。
更不用提因为缺乏某些特定的维生素而导致的各种疾病了,比如过多的动物蛋白摄入,会造成含硫氨基酸摄入过多,加速了骨骼中钙的丢失,容易产生骨质疏松症。
没有肉,只吃蔬菜的话,会造成动物蛋白质摄入不足,人体内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就会失衡,免疫力下降、记忆力下降、贫血、消化不良等等诸多症状就会接踵而来。
甚至于,如果人们只吃蔬菜的话,人类会因此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生殖机能异常,甚至严重影响生殖能力,人类可能会灭绝也说不定。
如果不算上这些外在的其他生物个体的话,我们将视野看向人的身体内部。
人的体内,目前已知寄居在人身上的微生物,约有二百多种,人的身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各类车间俱全的微生物加工厂。
暂且不提对人的生命生活并无甚显著益处的皮肤和口腔,就单说人体的肠道。
人体内大约有100万亿个微生物,而其中大部分则分布在肠道之中,肠道中许多微生物是有益的,它们帮助人体处理复杂的化合物,还可以生成氨基酸和维生素。
因此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甚至被认为对人的生命非常关键。肠道微生物帮助人从食物中摄取能量,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还可能与肠道疾病或肥胖症有关。
哈佛大学的基因组学家布鲁斯·比伦提出这样一种说法:“我们身体中90%的细胞是细菌,或者说细菌的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9倍。”
这些细菌对人类来说大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是正常生活不可或缺的。
“我们不是个体,而是一群生物的集合体。”我们人类体内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对我们来说还是有益的。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人并不能算是一个个体。
所有已知的这些个体生物,其实都不能算是一个个体,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支撑。
只有在这样的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当中,它们才能被称之为“个体生物”,完成它们各自的生命。
按照这样的推论,我们甚至可以将整个地球的生态圈当成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而地球上进化出的所有生命形式都是盖亚这个生命体的一部分。
就像组成人体的细胞,与细胞类似,构成这个地球生态圈的不同生命形式相互作用,所以,地球的生态圈在严格意义上来说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个体生命。
这也是“盖娅假说”的粗简版。
但这种“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也不算多么严格。
因为地球也依存于这个宇宙,依存于太阳,才能生存下去的。
或者说,在科学上,我们对于个体生物的定义,其实并不准确。
不过再这样探讨下去,就会成为无限套娃,那样就毫无意义了。
彭城,如果按照现代的话来说,应该算是已经拥有了“盖娅意识”,因为欧阳发现,彭城里的所有植株,都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生命。
准确的说,应该是代欧奇希斯发现的,然后欧阳进行总结的。
这里所有植株的基因,在代欧奇希斯的采样分析下,发现了它们的品种虽然五花八门,但它们的基因都受到了一种菌体的影响,才发生了这种变化。
没错,又是菌体。
无论是丧尸之灾,还是彭城的植物之城,都是因为菌体。
这种的菌体使得彭城的植物发生了一种趋同性的进化,它将彭城的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植物界中的木本植物,一类的是真菌界,以及少量的植物界中的草本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换一种简单的说法就是,能够长得高的可以算作一类;长不高,只能在树荫下的,算一类。
大部分的植物都是白天光合作用的时候,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呼出氧气,而到晚上则会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但在这种不知名的菌体催化作用下,高的植物被一刀切,“魔改”成了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矮的这些生物则是被魔改成了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无论昼夜,皆是如此。
宛若轮回,生生不息。
所以别看这些东西形状各异,它们的作用实际上都是一模一样的。
而除了这两种“植株”(不严谨地用这个词来代指植物和真菌)之外,还有另一种植株,准确一点来说,是一种寄生在爬山虎上面的细小真菌。
它的体积极其微小,只有头发丝的粗细,一截小手指的长短,寄生在爬山虎的叶背上。
数量极其巨大,密密麻麻的,毛茸茸变成的一片,看上去像是叶背上长了白毛。
这种“白丝绒菌”能够散发出一种人类闻不到的奇异味道,这种味道能够吸引,甚至刺激丧尸脑部的“寄生虫菌”,促使它们产生一种这里拥有食物和繁衍地的错觉,从而让它们操控着丧尸,来到彭城。
就像是猪笼草用来诱捕昆虫的恶臭黏液一样。
没错,诱捕。
“白丝绒菌”吸引丧尸的目的就是为了诱捕丧尸,至于诱捕之后做什么,想必不用说多说什么大家也应该知道了。
虽然欧阳暂时还没有找到“屠宰”丧尸的地方,但代欧奇希斯发现,这些“植株”所用到的养分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和丧尸的最精华的寄生虫菌营养成分重合。
这样的高度重合肯定不是因为发现了某个具有丰富营养的矿物质群,就算真的有,也不可能这么巧合。
整个彭城就如同一个具有自我独立意识的生物一样,以各种植株为身体器官,自我消耗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呼吸,并以丧尸为食,补充营养,甚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自己进化。
“还真是壮观啊……”
欧阳在摸清这座“植株之城”的运转机能之后,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事实上,更为壮观的是,这种诱导性进化的目的,很有可能是为了克制丧尸。”代欧奇希斯补充说道。
毕竟种种迹象表明,这座“植株之城”除了不会自己长腿去追猎丧尸之外,其他的种种特性,似乎都是为了猎杀丧尸而存在的。
尤其是那个只会吸引丧尸的“白丝绒菌”。
“克制丧尸么……”欧阳沉吟片刻,然后摇了摇头,
“这个假设我也有过,但是现在下结论还太早。只有见到‘丧尸屠宰场’之后,我们才能最终确认,这两种菌体是否真有某种在物种上相互克制的关系。”
究竟是彼此克制,还是以一种“牺牲式”的方式在共存,一切还有待商榷。
毕竟两者都属于菌体,这种巧合过于“幸运”了,让人不得不引发一系列联想。
其实欧阳还想到了另一种可能,就是所有的寄生虫菌,其实都是由彭城的菌体这边释放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采用这种类似于“蜂巢”的社会形式,将丧尸当作“工蜂”放出去“采蜜”,从而获取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这种假设一旦被欧阳想到,就越想越觉得可能是真的。
毕竟目前的种种迹象都表面,这座“植株之城”似乎对人类并不怎么友好,尤其是在走了这么就,整座城市里没有见到任何生物的情况下,越发觉得有些渗人。
“发现健康人类,立刻采取收容!”
一个讲话语气略微有些迟缓的声音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