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紫阳 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子化胡经

《紫阳》第四百七十五章 老子化胡经

作者:风御九秋 字数:3000 书籍:紫阳

  莫问点头过后,王羲之没有立刻再问,行走两三里之后方才再度问道,“外邦教派的佛与菩萨是否真实存在。”

  莫问闻言眉头微皱,王羲之问的这个问题极为敏感,当下大部分道人都将佛教的佛和菩萨当成子虚乌有,但他却清楚佛教的佛和菩萨是存在的,短暂的沉‘吟’之后,莫问点头说道,“确实有之,而且他们亦有神通威能。”

  王羲之听得莫问言语并未感到惊讶,随即又问,“佛为何物。”

  莫问说道,“天玄地黄,宇宙洪荒,先生当知道这天地之间并非只有华夏一脉,还有诸多外族蛮邦,三清执掌且只掌华夏之事,外邦生灵自有外邦神灵管束,那佛教的佛与菩萨乃外邦神灵。”

  王羲之闻言停了下来,莫问随之止步,只见王羲之转身冲他深深稽首,“真人有如此博容‘胸’襟,何愁道统不昌。”

  莫问闻言笑了笑,抬手扶直王羲之,王羲之之所以对他如此敬佩是因为他敢于承认外邦宗教亦是有神灵的,而不是像其他道人那样心存愚忠,极力否认和诽谤佛教。

  “有便是有,无便是无,功即是功,过即是过。”莫问说道,身为道教高功,上清准徒,如果看待问题做不到公平公允,那将会对道家产生极坏的影响。

  王羲之直身抬手,二人继续前行,老五和王羲之的随从跟在二人身后,莫问和王羲之的谈话他们听不懂也不愿听,此时他们谈的是怎么给马蹄上铁掌。

  王羲之问道,“既然那佛与菩萨乃外邦神灵,为何能奴我汉人子民。”

  莫问闻言笑了笑,王羲之一个“奴”字表明了他对佛教的态度,他认为佛教的传入带有明显的入侵意味,王羲之的这一想法与他修道早起的想法有些类似。

  这一次莫问没有直接回答王羲之的问题,而是出言说道,“先生想必通晓练气之法,道‘门’中人练气之时或环抱‘阴’阳,或手捏指诀,此举有何用处。”

  “借气天地,感应‘阴’阳。”王羲之答道。

  莫问闻言点了点头,“先生所言甚是,正是感应,那外邦百姓与华夏百姓虽然样貌不同,血脉有异,却同样生有本命元神和三魂七魄,其感应外邦神灵之法,汉人亦可仿照,世人的选择上天不会干预,凡人要选择外邦宗教,且心甘情愿按照外邦修行法‘门’与外邦神灵进行感应,那就随他们去了。”

  “我汉人若是信奉外邦宗教,最终归往何处。”王羲之再问。

  “我不曾去过佛教所说的西天,不知究竟有无西天,也不曾去过佛教所说的地狱,亦不知道究竟有无地狱,中土信佛之人最终归往何处只有他们自己知晓,但佛教倡导出家修行,此举会导致汉人血脉难延,最终尽归虚无。”莫问答道。

  “此等灭族之祸,当防患于未然,早止,早退。”王羲之说道。

  莫问闻言摆了摆手,“为时已晚,佛教寄希望于来世,视‘肉’身为皮囊,其教义有利于朝廷统治百姓,故此被朝廷和君王所喜,当然,我道‘门’中人若是齐心合力,一通杀轰撵打也能将其撵走,但此举会引起百姓对他们的同情,认为道‘门’中人嚣张跋扈,民心若失,谈何光大华夏道统,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与之约定各自统属,信佛者多为劳苦大众,佛法能否超度他们暂且放在一旁,至少可以让他们心存希望,这希望是真是假也不重要,有希望便不会感觉日子太苦,信道者需要明窥‘阴’阳,自古便有无财不养道之说,需要衣食无忧之人方才能够静下心来练气修行,故此道家信徒多半身居高位,为士大夫一流,世上不是每个人都能静得下心,道家也从不试图唤醒所有人,唤醒能唤醒的聪慧之人就够了,先生眼下是三品右将军,当为一州长官,至少管辖五万百姓,先生一人清醒足矣,那五万百姓还是不要清醒了,倘若他们人人清醒,你若公平待之还好,你若稍有不公,他们就会察觉抗逆,还是让他们信佛吧,好管一些。”

  王羲之闻言哈哈大笑,莫问说的确是至理,却不曾故作高深,言谈随意,毫不造作。

  莫问迈步之时出言说道,“先生放心,上清祖师已然神授几位上清准徒代为处理外邦教派事宜,眼下此事由贫道接手,佛教教义以及小乘教法大有瑕疵,若是他们能够改之,便留他们在中土安民,若是他们依然遵循小乘教法,不守客道,那就只能举国灭之。”

  “真人行事既有‘阴’之退让,亦有阳之刚猛,以德服人显宽容,杀伐果断真痛快。”王羲之笑道。

  “先生过誉了,先生墨宝婉约‘挺’秀,流畅自然,足见先生对‘阴’阳之道亦有参悟。”莫问亦笑。

  二人边走边说,到得傍晚时分来到上清观,由于王羲之是道家信众,故此莫问先请他往上清大殿为祖师上香,随后请至西院丹房喝茶说话。

  先前二人的‘交’谈主要针对生死,之所以说到佛教是因为牵扯到凡人的归宿,随后的‘交’谈是养生,先说练气,吸收天地灵气是练气的高等阶段,初期是利用调整和静坐呼吸达到“无我”的状态,很多经文记载的词汇都很隐晦,实则无我状态就是一种平和安静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可以接近天地的“原始”状态,以此平衡自己体内的‘阴’阳之气。

  在练气之外,还有养生术,就是如何通过食物养生,养生术建立在道家‘阴’阳五行的基础上,根据食物不同的五行属‘性’,不同的时节,五脏运行强衰的时辰,配比各种食物,其步骤极为繁琐,即便是‘精’通五行的老大夫也很难配准,故此莫问化繁为简,向王羲之传授了极为简单的养生之术,那就是少吃,进食的本质是吸收五谷牲畜所含的灵气,以此维持人体的消耗,但是不管是荤食还是素食,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浊气,倘若吃的太多,体内带的浊气就多,浊气多则百病生。

  晚饭是丫鬟送入房中的,二人简单吃完秉烛夜谈,此番已经没有了既定的话题,王羲之再度说起了道教和佛教的冲突,谈话的同时莫问也在规整思绪,他日如果能够找到孔雀王就要进行具体的细分,此时将诸多事宜想好,他日就可有的放矢,不会被人发难问倒。

  “信众之生死,真人意‘欲’如何分化。”王羲之问。

  “信道之人道家庇护,拜佛之人佛教收之,他有西天,我有天庭,他有地狱,我有冥司,泾渭分明,不相冲突。”莫问说道。

  “佛教转世乃因果使然,若是信佛之人皆可转世,今生我为你妻,来世你为我父,今生你为我府中牛马,来世你是我兄弟,若是任凭他们如此妄为,则乾坤必‘乱’,伦理何在。”王羲之摇头说道,当下民间流传‘女’儿乃父亲前世情人,此言令得诸多愚蠢父亲将伦理纲常抛至脑后,心安理得的染指自己的亲生‘女’儿,由此导致了大量逾越伦理的‘乱’‘交’和人间惨剧的发生。

  莫问闻言皱眉不语,汉人与蛮邦的最大区别就是汉人对伦理孝道非常的看重,敬天法祖,父,祖父,曾祖父可以一直向上追溯,丝毫不‘乱’,而且丈夫死后,妻子不能随便改嫁,哪怕改嫁也不能改嫁给死者的父亲兄弟和儿子,这也是儒家所说的纲常,而外邦则没有这种限制,父亲死后留下的遗孀,往往由他的儿子接收,而且佛教出现的国度身毒,经常有母亲嫁给亲生儿子的事情,这绝非污蔑,正因为有这种风气的存在和异域文化的基础,佛教才会行投胎转世之事。

  “冥司亦有投胎司职,与佛教转世类似,此事容我细细想过。”莫问沉‘吟’过后出言说道,在批评对方的同时也要看到自身有没有缺陷,虽然冥司对投胎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筛选,不投胎本家,不投胎本姓,而且对投胎的距离有很大限制,但是终究还是有投胎一事。

  “那观世音在西域乃是一男子,到得中土反而成了‘女’身,不但成了‘女’身还多了送子之能,如此荒谬扭曲,误我子民之事决不可忍。”王羲之又道。

  “愚民既然相信,就随他去吧。”莫问摇头笑道。

  “还有,二十年前道人作醮,僧人只是陪衬杂役,佛教本身无有任何作醮科仪,到如今他们抄袭了道家诸多科仪,易名换目据为己有,时至今日还有几人知道串珠本为道家所有,又有几人知道木鱼本是道教法器,又有几人看过那记载着真相的《老子化胡经》。”王羲之越说声音越高。

  莫问闻言莞尔发笑,有些时候道家信众往往比道士还要关心道教自身的利益,王羲之清醒明睿,博古通今,但是有些时候知道的越多就越气愤。

  眼见王羲之情绪‘激’动,莫问急忙岔开了话题,王羲之对真相的坚持,对正统的维护令他很是感动,但此人太过刚正,虽是文人却极为热血,他应该跟刘少卿对脾气,俩人一合计,看不顺眼就都杀了。

  随后二人所谈内容乃是道教自身缺陷,王羲之列出了道教眼下的三大弊端,害人最重的是炼丹术,不会炼丹的比会炼丹的多的多,有毒的丹‘药’害人无数,单是皇帝就毒死了好几个,二是‘阴’阳房中术,也就是男‘女’同修,这在有些‘门’派是确实存在的,在世人看来此举大伤风化,远没有僧人出家那种超脱,第三点是高价出售符咒,但有所求,必先索财,不予钱财便不予符咒,信众给了钱财有时候拿到的还是假符咒,根本就不灵验。

  由于对王羲之很有好感,莫问便留他在道观住了三日,这几日莫问传授了他一些道教的练气法‘门’,闲暇之余二人说的多是些前朝旧事,自秦始皇焚书坑儒说到司马迁血书史记,历史的真相往往湮没在岁月的长河,很多我们知道的真相都是错的……--42847+dsuaahhh+24492299-->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