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中国近代史 第116章

《新中国近代史》第116章

作者:白竹猪 字数:2830 书籍:新中国近代史

  结果也正是如此,在残酷血腥的镇压下,没有组织的、哈萨克人自发性的反抗,很快被平息。然,苏维埃就像坐在火山上。地上的岩浆冷却了,底下却是汹涌炽热。

  中国远征军的进攻,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苹果之城”阿拉木图城始建于1854年,1867年成为土耳其斯坦—总督辖区的行政中心,1920年成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首府,也是极重要的战略要地。本来,这样的地方红军决不会轻易放弃。但随着苏俄主力的离开,及装备训练的差距,使苏俄红军的顽强抵抗,失去了意义。仅仅两天时间,守卫阿拉木图的五千红军就被击溃,远征军以轻微的伤亡,被打死打伤一千多红军,并俘虏了其余部。

  值得一提的是,红军守卫阿拉木图,并没有得到多数民众,尤其是哈萨克民众的支持。

  远征军攻克阿拉木图以后,并没有停滞不前,骑兵师迅速分兵两路,按预定计划,一路向北,一路向西,大肆进攻。

  但是,就像远征军发回的电报一样,军事不是这次行动的主要部分。红军主力撤回国内,阿拉木图地区作为首府,也只有区区五千红军守卫,其它地区可想而知。而且,红军的装备极为落后,估计在红军里也是不受重视。阿拉木图守军只有二十五门火炮,口径105mm的老式火炮仅两门,还有一门是坏的,其余多为37mm速射炮和55mm山炮,75mm步兵炮仅有六门,且弹药匮乏。

  远征军虽然是骑兵师和山地师,单位火力仍在红军的十倍以上;兵力也在敌人的七倍以上。又掌握进攻的主动权,以集中攻击敌人的分散;物资准备也十分充分,大量重卡的使用,随身携带了大批物资,足以应付自如。并且,俄罗斯内战尚未决出胜负,也就是说,短期内敌人不会有援军。

  这样的情况下,军事自然不是主要问题。如何稳定人心,让民心依附,拥护中国的统治,才是接下来的重点。所以,王泽、韩伯平两位正副司令,都没有带队出发,而是留在阿拉木图。准备随后再率步兵师出发,一路殿后,收拾战后的局面了。

  在阿拉木图的工作,说好做,就好做,说不好做,也是很让人为难。哈萨克人刚刚被苏俄糊弄一把,这时候,政策宣传再好,效果也不会显著。好在情况也在预料之中,在国内早有准备。

  曼努克扬是哈萨克著名学者加戈的小儿子。良好的教育,是他成为一个温和有礼的年青人。曼努克扬原来也对共产主义有些儿向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像天国一样。为此,他还史无前例地,多次与父亲争论过。但是,加戈的死改变了这一切。受人尊敬,一辈子没有做过亏心事,曼努克扬为之骄傲的父亲,著名学者加戈,就因为发表了一些儿不合时宜的意见,就被关进了监狱……死了。

  这是个不幸事件,也许真像苏维埃解释的那样,都是意外,谁也不想的。

  但……有什么区别?

  父亲死了,母亲也一病不起——真像故事书里的情节,太老套了。

  当事人却刻骨铭心。

  温和有礼的年青人消失了,活着的,只是对苏共充满了刻骨仇恨的曼努克扬。

  知识就是力量。

  曼努克扬清楚,复仇只有一个办法。他沿着伊犁河顺流而下,历尽艰辛,终于与中国方面接上了头。经过种种考验,曼努克扬成为调查局外围的一分子。

  现在,曼努克扬回来了。

  随之而来的,还有武装到牙齿的十万远征军。

  类似曼努克扬的,还有好些儿。不仅调查局为此次行动准备了地图、情报和向导(也是翻译),国防军还在新疆雇佣了许多会汉语的哈萨克人,并抽调了些儿干的不错的干部,随军而行。

  PS:哈萨克的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正文 第78章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有了这些儿熟悉内情、知根知底的人,一切都不是问题。

  在阿拉木图,举行了公审大会——先让老百姓出出气,顺便把一些儿知名人士绑在中国的马车上。当然,公审大会也不是以国防军的名义举行的,而是拉了一批哈萨克人作掩护。

  1922年2月25日,国防军攻克阿拉木图的当天。曼努克扬就找朋友打听消息。

  战斗结束没几个小时,要不是家里没盐三天了,多夫甘才不会出门呐,现在买了盐,就埋头向家走去。兵荒马乱的,还是不要乱出门的好。

  “牲畜平安?”

  多夫甘在快到家的时候,听见了一声熟悉的问候。一抬头,正好看见了年多未见的好友曼努克扬。他父亲死后不久,曼努克扬就失踪了,多夫甘还担心了好久的。

  “平安,平安。”

  多夫甘快步跑上前去,用力的拥抱住曼努克扬,兴奋地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曼努克扬也很激动,他用力的拍打着多夫甘结实的后背。

  过了一会儿,多夫甘才注意到,曼努克扬穿了一身陌生的军装,又惊又喜之余,多少也猜出一点儿,但发小长大的好朋友,有什么话好说。何况,中国人的名声一贯很好,起码胃口比老毛子小多了。

  拉着曼努克扬回了家,让妻子库尔金娜拿了奶茶,多夫甘大声说着,请曼努克扬吃“别什巴尔马克”(哈萨克语:五指,指手抓羊肉),自己就要去牵羊——哈萨克人请人吃饭,主人在宰羊之前,先要把羊牵给客人看,并客气地说些:“羊虽然不太肥,略表心意,敬请赏光”等客气话。

  曼努克扬赶忙制止了多夫甘,边开玩笑道,“我都看过了,羊都不太肥,你就别客气了。”然后正色说:“以后你再请我就是。现在,你请我,我吃着,心里也不安乐。”

  ……

  喝着酒,吃着罐头,多夫甘很不好意思。本来嘛,一年多没见的朋友到家,应该自己请的,结果吃的都是朋友带来的东西。

  曼努克扬看出来了,就讲起了别后的经历,来转移多夫甘的注意力。不过,曼努克扬逃跑以后,虽然谈不上九死一生,但也可以说是历尽辛苦了。

  多夫甘听的忍不住叹息起来。曼努克扬的很多经历都是需要保密的,所以,有些儿事情,就采用春秋笔法,一带而过了。转而谈起他在新疆的一些儿见闻。多夫甘也听说过新疆年来的传闻,很是好奇,他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当然,传闻失实,所以,多夫甘的问题也是乱七八糟的。曼努克扬尽力而为,一一做了解答。

  然后,曼努克扬就把话题转到今天的任务上来,询问起别后的种种情况。这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多夫甘就一五一十的加以说明。

  第二天一早,曼努克扬便去拜访额什木。

  额什木并不想与中国人过于接近,形势不明,他也要权衡利弊的,他可不会轻易地把自己绑在中国人的战车上。

  但威逼利诱谁不会?

  曼努克扬说了一会儿,见额什木左推右挡,一味地搪塞他。也不生气,只是声音就大了起来。他开始盛赞额什木有勇气,够朋友,平素看起来跟哈克那札尔关系不好,但患难见真情,关键时刻还要看额什木的。

  说来说去,额什木的汗就下来了,背后的衣服都湿透了。

  终于,在曼努克扬直接称赞他“艺高人胆大,亲手为哈克那札尔报仇”的时候,额什木投降了。不仅是投降,而且是一败涂地。他不光答应出席公审大会,还答应主持会议——就像曼努克扬说的那样,“我相信你的话,可能是我误听了传闻,不是真的。但是,苏维埃会听你的解释,会相信你吗?”

  额什木服了软,曼努克扬又马上给额什木吃了颗定心丸。他从伊犁铁路讲起,表示马上还要把铁路修到阿拉木图,中国人下定决心,要夺回这片土地了;接着,他把远征军的装备,和红军的装备,加以对比分析;然后,他又讲起了在新疆的种种见闻,减免税收、分配土地、义务教育、修筑铁路云云。曼努克扬说的都很实际,也正是因为实际,所以更有说服力。

  额什木听的入神,对曼努克扬的怨气也就淡了几分。

  ……

  曼努克扬紧张工作了一天,没有梳洗,躺在毯子上就不想动了。这几天可把他忙坏了。

  公审大会顺利完成,所有参与镇压的红军士兵,手里有人命的红军战士,及大大小小参与决策的官员,全部都被镇压。这样一来,无论是主持会议,还是会议的参与者,对上述人员的最终执行者。在阿拉木图,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与中国人祸福与共的群体。苏维埃从来不会宽恕,中国人胜利,大家都没事,不然的话,谁也别想好过。

  用霍东阁的话讲,这叫“投命状”。

  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把新疆的政策,再执行一遍,还是……

  没等曼努克扬想下去,就听见有人敲门。

  随着“请进!”的声音,一人推门而入,曼努克扬仔细一看,正是霍东阁。“说曹操曹操到”,曼努克扬虽然不知道这句话,然其心情恰是如此。

  “霍大哥来啦!”

  曼努克扬连忙起身,欲给来客倒茶。

  霍东阁一笑,连声说,“不必客气,不必客气。我自己来。”

  说着,就要自己动手。

  曼努克扬哪能让他动手,双方推让了一会儿,到底是曼努克扬给霍东阁倒好茶水。

  两人坐定以后,霍东阁便主动说起来由。原来,霍东阁接到命令,明天就要离开阿拉木图,向西运输一批给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