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西方社会思想史 第12章

《西方社会思想史》第12章

作者:于海 字数:2658 书籍:西方社会思想史

  (d)在上述的整体观与多元统一观的基础上,亚氏构建了他的社会结构理论。在他看来,社会结构首先是一个多维的和多层次的架构,由家庭的集合体;经济阶层的系统(富人、穷人及中间阶层)

  ;身份集团的系统(平民和贵族)

  ;类似于中世纪“等级”的特殊阶级等方面所构成。亚里士多德用以分析社会结构的概念极为丰富,但让人费解的是《政治学》这本书几乎完全不曾注意区分自由民和奴隶。也许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只把奴隶视为会说话的工具,只能算是家庭的基本要素之一,故在城邦这样一个自由民的共同体结构中没有其任何地位。这在当时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亚氏的错误不仅在于他肯定了这种当时有教养的希腊人的共同偏

  ①同上,1261b。

  ②同上,1264a。

  -- 60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思想35

  见,更在于他为奴隶制的所谓合理性作了貌似学理的辩护,在奴隶制的问题上,他的见解远远落后于某些智者。

  ①

  亚里士多德还把社会结构理解为由分工所形成的行使不同社会职能的职业阶层,它们包括,第一,生产粮食的农民阶级;第二,从事各种技艺和制造的工匠;第三部分是商人;第四部分是在田间劳作的佣工;第五部分是武士;第六部分是祭司;第七部分是以其财产资助社会的富人;第八部分是以其才能服务社会担任公职的行政人员;余下的是议事部分及审断争讼者之间是非曲直的司法部分。

  ②

  亚里士多德最为人熟悉的社会结构分析也许是他的按财产的多寡划分社会阶级的观点,这样,上述的多元阶级结构论(它实为一种职业阶层论)就被简化为一种二元阶级结构论。

  亚氏更重视后一种划分法,其理由至少有两条:第一,这种划分更具确定性,因无人同时既是富人又是穷人,但既是农夫又是武士,既身为工匠又兼任法官则完全可能;第二,权力在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分配对社会稳定及政制的影响最大。

  他力主由两极之间的中等阶层执掌政权,因为这一阶层最不会逃避治国工作,也不会对它有过分的野心,它就构成为一种良善的制度的基础,这种制度能避免寡头制和民主制各自的缺点。

  ③

  ①参阅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253b,1254b,125a。

  ②同上,1290b—1291b。

  ③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296a—1297b。

  -- 61

  45西方社会思想史

  24城邦制度的背景与城邦A社会学的视野

  柏拉图生当希腊城邦的危机时代;而到亚里士多德时,城邦已经分崩离析。马其顿的兴起,使一切城市国家都成了过时的陈迹,而他们对这一切几乎无动于衷,“全部讨论都谈的是城邦”

  (罗素语)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两人没有一个设想过不同于城邦秩序的别的社会秩序,他们只是追溯往昔,用灰色的理论描绘已变成灰色的生活,就像“密纳发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

  ①柏拉图精心描绘其理想的国家,甚至不关心他生活时代的政治现实,但理想国仍是一种理念的城邦;亚里士多德十分熟悉许多所谓野蛮部落的生活样式,但他同样未能超出城邦的眼界。正如熊彼特所说,希腊哲学家“是从城邦的角度来观察宇宙的,他认为反映在城邦中的就是整个宇宙(其中包括全部思想世界和其它一切与人类有关的事物)。”

  ②为什么城邦的制度成为横亘于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其顶峰的希腊科学前不可逾越的障碍?探究这一饶有趣味的问题,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希腊社会思想的基本旨趣。

  我们认为,造成希腊思想局限于城邦视野的主要原因乃是城邦制度本身。任何思想与知识,均受其所处之社会环境

  ①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译本,序言第14页。

  ②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第88页。

  -- 62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思想55

  的影响,社会思想尤其如此,因为社会思想不仅衍自其环境,事实上,社会思想更是以社会环境为其基本研究对象。希腊的城市国家与现代人的政治共同体十分不同,就我们现在的论题而言,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以下诸方面。

  (a)

  城邦是规模有限的社会。

  除斯巴达外,雅典是全希腊仅有的、领土较为广阔并一直处在连续不断的治理之下的国家,而雅典的面积亦不过相当于中国纵横百里的一个大县。

  城邦之间固然存在许多差异,但希腊人毫不怀疑,存在着一定的尺度或规模是城邦不应超越的。他们认为,城邦应是这样一种共同体,在这共同体内,每一个成员都能将所有其它成员置于其视野之内,因而可将国家的所有职能置于其监察之下。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城邦最适当的人口限度应是大到足以自给生活之所需,又要小到观察所能遍及。

  ①由此看来,城邦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地方共同体。

  (b)城邦是结构复杂的社会,这不仅表现在其社会阶层的繁复上,而且还表现在其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差异的悬殊上。在组成城邦的居民中,自由民享有一切公民权利;奴隶只被视为物而不被视为人;人数众多的外侨介于两者之间,他们虽世代居住在城邦内,且在经济及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们并没有公民权,也不构成城邦的一个基础部分,因为只有那些出身于其父母双方皆为公民的家庭的人才是公民;②换言之,血缘身份在城邦的社会分层中仍保持其极大的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1326b。

  ②同上,1275b。

  -- 63

  65西方社会思想史

  重要性。

  (c)

  这样,与其说城邦是一种有着共同地域并受治于同一政府的居民共同体,不如说是一种藉出身而享有参与政治事务之权利的特权者的共同体。这样,就在城邦公民中产生了一种同类感、社区感和同胞爱,这是当时最重要的社会观念,城邦精神生活中的一个决定性成分。

  polis一词的原意即为“公民之家”

  ,希腊的公民并不像现代人那样过各自分离的家庭生活,其日常生活与其他公民是时时发生关系的,他们的生活以市场为中心,市场犹如他们的大家庭。这种联结城邦公民于一体的纽带是多方面的(如身份的、民族的、宗教的及社会的)和强有力的。对他们来说,城邦意味着一种共同的生活;他们的宪法,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那样,与其说是一种法律结构,勿宁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希腊一切社会政治理论的基本旨趣是致力于这种共同生活的和谐。

  对希腊人来说,关于城邦的理论既是现代狭义的政治学,同时又是社会学、经济学和伦理学。

  正是这种城邦共同体的背景,决定了希腊社会学的视野。

  一方面,古典希腊思想,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比起他们之后直到黑格尔之前的绝大部分思想来,包含更多的社会学洞见;另一方面,由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与社区生活如此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竟使得大多数希腊思想家不知区分国家和社会,亦不能想象不同于城邦生活的其它生活样式。

  城邦文化的一体感和认同感造成希腊思想的城邦狭隘性,“希腊

  -- 64

  第二章 古希腊罗马时期社会思想75

  人缺乏疆域广阔的政治重要性的那种感觉。“

  ①他们愈是清楚地意识到他们的城邦的和文化的社会一致性,就愈是坚持一种“严华夷之分”的自大态度,自视为“天之骄子”

  ,视周邻民族为“野蛮人”。

  这就难怪他们对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前356—前323)给地中海世界所造成的彻底变革几乎没有察觉,仍在力图使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城邦回光返照,从而丧失了思考与说明当代生活现实的敏感与能力,在这个意义上,古典希腊社会思想业已走到了尽头,下一时期,即希腊化与罗马时期的社会思考兴趣将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生微妙而重要的变化。

  25斯多葛主义:大一统世界的社会思A想

  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22年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事实上,在他逝世前六年,城邦的自由生活即告结束。经亚历山大的征服及其继承者的分割,军事化的帝国成为典型的政治组织,并势之必然地取代了城邦。当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处在最弱时期,若干城邦曾联合起来,先后成立埃陀利亚联盟和阿卡亚联盟,反对马其顿,力求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