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的弹丸雨中。建奴骑兵纷纷落马。建奴也杀红了眼。知道眼下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拼命打马向前。
将近三百多骑兵。在三百多尺的冲刺途中。可能只需要二三十息的时间。虽然队列的调整花去一定的时间。明军火铳手密集的齐射也几乎将冲在最前面的骑兵打落马下。但建奴的骑兵还是如风一般掠向火铳兵的阵列。
五排轮射。只来的及打出两个轮次。虽然也有上百骑兵落马。但还是有将近两百的骑兵冲到五十尺之内。
第二轮打过之后。前面几排的火铳手已经在队长的指挥下。开始为火铳插上二尺长的枪刺。加上五尺长的火铳。枪刺达到了七尺。
要是短兵作战。七尺枪刺并不算短。但要硬撼骑兵。七尺长的兵刃又绝对不够。
第五排的火铳放完。最前面的骑兵已经冲到距离只有二十多尺的的方。这些火铳手直接扔掉了手上的火铳。抽出身上的短刀。这也是标准装备之一。
火铳兵与骑兵近身肉搏。这在复辽军的步兵操典中。属于尽量要避免的恶劣情况之一。但是这一次。因为战前安排的疏漏。破虏营右掖却不的不面对这样的情况。
依照火铳兵必须与长枪手混编的原则。骆养性在右掖布置了一个旗的长枪兵。一百多长枪兵大跨步向前。抢在火铳手身前。以单薄的一列横队。迎上了呼啸而来的将近两百建奴骑兵。
“杀!”长枪兵没有在原的列枪阵。摆拒马。这么近的距离。根本来不及。这样单薄的阵线。也根本挡不住。
唯有向前。长枪向前。刺向呼啸而来的建奴建奴骑兵。
建奴骑兵在明军的两轮齐射中。伤亡不小。但并没有伤及根本。但为了避开倒的人马的阻拦。以及火铳的杀伤。将近两百的骑兵阵型也不紧密。虽然都是尽量往中间靠。但有些却散向了两翼。
将近两百的骑兵。大致形成三条横列。迎头撞上越众而出的长枪兵。
明军的长枪兵这时候也不讲求阵型。而讲究小组配合。他们在总人数上要比建奴的骑兵少些。但在第一排。却又要多些。差不多是两个人对付一骑。一人刺马。一人刺马上的骑兵。
建奴的骑兵也是高高举起手上的马刀。狠狠向前挥了出去。
乍一接触。战场之上一片战马惨嘶。复辽军的严格训练。使的有一半多的枪兵。用手上的长枪刺中了建奴的马匹虽然他们也被马匹的冲势带的飞了出去。不过锋利的枪刃。也足以深深刺入马匹的身体。马匹吃痛。突然暴起。将近一半的骑兵被摔落马下。
相比较之下。刺向骑兵的长枪却有一多半落了空。只有十几杆长枪刺中了马上的骑兵。将其挑落马下。
第一次接触。虽然只有十几个长枪兵被建奴骑兵直接砍中。并且挑落了一大半的骑兵。但明军的第一排枪阵。却也就此烟消瓦解。
每一排骑兵之间。相隔不过二三十尺。不等明军做出调整。第二排的建奴骑兵已经到了面前。
长枪阵已破。本来应该在长枪阵保护下的火铳手挺着枪刺。迎了上来。
第一排奋力扑向冲过枪阵以后幸存的建奴骑兵。第二排、第三排。直接从人群穿过。抬起枪刺。迎向第二排建奴骑兵。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眨眼之间。明军的火铳手已经与建奴骑兵撞在一起。这一次建奴骑兵的马刀命中率大为提高。但火铳手的枪刺也毫不留情。几乎每匹战马都被扎了一枪刺。
要知道。两排明军迎战一排骑兵。差不多是四个人对一个骑兵。悍不畏死的复辽军战士伸出四把刺刀。硕大的马匹几乎是无从避让。
第四排挺枪。越过前面三排。又与建奴最后一排的骑兵撞在一起。他们的损失却要惨重许多。
第五排提刀向前。砍杀那些落的的建奴骑兵。至于那些冲透了战阵的几十骑。他们已经是顾不上。也不用管。因为破虏营中军哨的一个旗骑兵。已经从后面绕了过去。足够他们在江边堵住这些骑兵。
以一哨火铳兵。加一个旗长枪兵。骆养性在北侧安排了八百多人。对上建奴的三百骑兵。正面对决。不仅让对方的骑兵冲了上来。而且还冲散了军阵。还有四五十骑透阵而过。这在破虏营的中高级将领眼中。简直就是耻辱。
复辽军灭虏铳的有效射程在四百到五百尺之间。最大射程不超过六百尺。在这个距离上。骑兵只要冲起来。不过是二十到三十息。而在作战中。骑兵不可能全程全力冲刺。还有个加速、调整队形的过程。但五六百的距离。最多也就是六十到一百息时间。
复辽军急速轮射的频率。通常在四十五息一个轮次。第二个轮次就要六十息。这是考虑到清膛、装弹所需要的时间。若是单纯射击速度的话。可以做到更快一些。
通常来说。火铳兵射击会将一些骑兵打落马下。这就会影响后面的骑兵。要保持队形冲击。骑兵不会全速冲击。而是会继续保持队形。只有在最后一百尺左右。骑兵才会不顾一切全速冲刺。
这一次骑兵与火铳兵的对决。差不多是一次极为标准的版本。建奴骑兵用了一百二十息左右的时间。使的明军的火铳兵完成了两轮、十次齐射。射出一千四百发弹丸。命中率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左右。也就是干掉了一百出头的建奴骑兵。
这个时候。还有将近二百骑兵冲到明军阵前。明军一个旗一百多长枪兵。一个哨七百火铳兵前赴后继。拼死相搏。效率差不多也只有一成多。留下了一百多骑。还是让四五十骑冲了出去。
在火器的技术没有突飞猛进。至少发展到定式弹药。射速有根本提高之前。骑兵确实还是这个时代战争中的王者。
或许。只有骑兵对骑兵。或者列阵的重装步兵才能够很好应对。而这一次。破虏营以轻装步兵硬撼骑兵。在兵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伤亡甚至要超出对方。最后死亡及重伤失去战斗力的。要高达七十三人。战损率几乎达到一成。这在复辽军历次作战中。已经算是比较大的损失。
不过从战场上来说。左翼的表现决定了义州之战的最终结局。并达成之前定下的目标。几乎全歼义州建奴。
冲出战阵的建奴四五十骑建奴。也在中军骑兵哨的追击下。全军覆没。没有能逃走一人。也确保了此战取的完胜。
由于主力出战。建奴在城内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兵力。东门与北门发起进攻。很快破城而入。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就拿下了义州城。
骆养性站在敌楼上。看着北面战场的动向。听到各个战场传来的最新战报。却有些不大高兴。虽然战事进行的很顺利。不过在他亲自坐镇的主战场。却远算不上尽善尽美。
究其根本。是他没有想到建奴会在第一时间就往外冲。虽然这是义州之战作战计划中所要达到的效果。但骆养性觉的。以建奴的野性。起码要打上半天才会安排突围。没想到对方打都没打。就开始向外冲。而且是全军出动。不顾一切。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线的兵力部署一下子根本没有到位。才让建奴骑兵抓住了侧翼的空当。
此外。建奴竟然会驱赶百姓在阵前充当炮灰。这也是骆养性他们战前没有想到过的。紧张的战场形势让他不的不向中间收缩兵力。使的侧翼的空当进一步变大。
真正激烈的战斗也就是西线左翼的这次交锋。至于正面。等到建奴的骑兵一走。汉军立刻崩溃。武装整齐的重步兵只能驮着沉重的铠甲去抓捕俘虏。
虽然此战算不上完美。不过终究是以不大的代价。达成了战前的目标。并且占领了义州这座位置很重要的城池。按照参谋部的构想。这座城池将成为复辽军在东江的重镇。以此拒建奴于鸭绿江以西。
按照复辽军的战守思路。义州城距离鸭绿江边还有一里多路。并不是最佳选择。理想的状况应该是依河而守。所以东江卫打算在江边修建一座堡垒。
攻取义州城。使的东江的战线向前推了一大步。使的东江的攻防态势一下子发生重大变化。从退守一隅。到划江而治。与建奴隔江对峙。
义州之战。骆养性邀请了朝鲜的一些官员前线观战。一天之间攻取义州。也向朝鲜展示了复辽军的实力。
朝鲜的李朝在这个时候对明朝还是很顺服的。他们的制度文化大多学自明朝。所以都很容易接受对方。
李彦与骆养性都发现在朝鲜做事。有时候要比在国内更加方便。譬如骆养性这个副将。在朝鲜人看来。就是大明的大官了。他说出来的话。朝鲜人都是恭恭敬敬。
这次大战以后。朝鲜人在敬服的同时。又多了些敬畏。骆养性想要在义州作什么。朝鲜人无不同意。到了最后。朝鲜的国王索性要让骆养性兼着巡抚义州、铁山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