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姐儿倒了水,笑道“咋不记得,俺还记得哥哥最是喜欢打架了。”话一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倒也把刚刚的伤感打破了几分。
张氏掏出手巾擦了擦眼睛叹息道“你们走了八年零四个月,那个时候你妹子还小。”说着说着张氏压抑不住悲伤又痛哭起来,芳姐儿上前扶着张氏道“娘俺哥回来了,是喜事儿别哭了都过去了咱们该高兴呀,不管怎么说咱们团圆了呀。”
张氏这才擦了擦泪道“是呀,俺这是咋,武儿!娘半晌也不敢问,你爹呢?你说吧俺忍得住。”
武哥儿拿袖子擦了擦泪笑道“娘想什么呢,俺爹好好的,只是打仗的时候受了伤腿不中用了这才俺来接你们来了。”
张氏焦急的拉着武哥儿道“咋回事,咋又是打仗的,到底你们这几年是咋过的?”
原来刘强和武哥儿跟山贼受了重伤,醒来的时候被靖康王爷救了去,养好了伤靖康王爷见他们武艺不俗,收为部下,本来刘强不太愿意但是苦于救命之恩倒也没有拒绝,于是到了军中效力,那个时候靖康王爷正是困难的时候,老皇上年迈但没有立太子,在朝中的顺庆王爷的母亲赵皇后和赵氏家族外戚当权,软禁了老皇上,迫害忠于皇上的大臣,那时候平定南方的靖康王爷成了他们的眼中钉但苦于靖康王爷手中的兵权也无可奈何,这个时候老皇帝驾崩,忠于老皇帝的太监兆九拿着遗诏逃了出来,跑到靖康王爷处宣读的遗诏‘立靖康王爷为太子’。
靖康王爷在南方称帝,起兵平定赵氏叛乱,但形势不容乐观,这仗一打就是九年。
这几年中武哥儿从百夫长升到千夫长,经过几年的打磨加上自己的勤奋渐渐脱颖而出成为靖康王爷手中的一名大将,刘强倒是跟着自己的儿子也在军中当了一官半职,哪知道在靖康四年的时候靖康王爷兵败在逃回杭城的时候为了救一位皇上的谋臣少了一条腿。
一家人边听边哭,一家子抱在一起又哭了一阵子,这时候孙成来家,庄里人见一群当兵的围了豹子家以为出啥子事了,唬的人都远远的看着也不敢上前,有人给孙成报了信儿,孙成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赶紧过来,见是武哥儿回来的也是喜极而啼,巧巧上前安慰道“爹,你别哭了,俺婆婆刚好些你又来了。”
孙成抹了抹泪道“不哭,俺是为你们高兴,你们一家子团圆了,大嫂子也熬出头了。”
武哥儿看着张氏满头白发心里一阵绞痛,忍不住又痛哭起来道“儿子不孝,让娘这几年饱受痛苦,以后儿子一定好好孝顺娘。”
张氏笑着流着泪道“中以后俺跟着俺的将军儿子享福去。”
孙成也是喜的摸着胡子道“这武哥儿是出息了,以后可是要孝顺你娘呀。”
武哥儿给孙成行了礼道“先生跟着俺们一起去沧州吧,皇上封俺为镇宁侯,让俺镇守沧州,希望先生和俺一起去,也可和弟妹一起。”
孙成笑道“沧州可是个好地方,可见皇上对你的信任呀,这些都是后话,你这次来可是来接你母亲去沧州?”
武哥儿笑道“那是自然,皇上体恤俺的一片孝心让俺先来接俺的一家子人,俺爹也封为爵位,俺爹已经在沧州了就等俺们了。”
豹子看着这个家道“哥,要不你们先去俺收拾了家什再去。”
武哥儿听了道“咱们一家子已经快九年没有一起过过团圆年了,俺紧赶慢赶的就是为了今年咱们能过个团圆年。”
张氏也忙道“豹子这一坨儿东西让你屯叔照看就中了,过来年再回来也不费什么。”
巧巧和芳姐儿这时抱着两个哥儿,武哥儿高兴的抱着两个小子亲了又亲,哪知道两个小子不买他的账哭闹起来,芳姐儿接过孩子笑道“哥哥可是一路都没有梳洗,胡子把侄子扎的直哭。”
张氏见儿子一脸疲倦之色心疼不已道“你也不说话,累成这个样子。”
武哥儿搓了搓脸想起什么,忙道外头叫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进来道“磕个头吧。”那小子咧着嘴笑,跪下来磕了个头起了身,一家子一愣一愣的。
芳姐儿笑道“哥哥你这是哪一出呀?这是你儿子?”
那少年脸腾一下就红了,武哥儿笑道“胡说怎么了,这个嘛以后你就知道。”说罢趴张氏耳朵根说起话来,张氏笑着看了看芳姐儿又看了看那小子,半晌才笑道“既然已经定了那就这般吧,你们都说好,到时候不好俺可是不依的。”
芳姐儿听的迷迷糊糊趴巧巧耳边道“这是咋回事?神神叨叨的。”
巧巧也是一愣一愣的,道“谁知道,说不定就是你哥的儿子。”
芳姐儿扑哧一下道“那么大的儿子以后可是也要管俺叫姑姑。”
那小子听见了,红着脸操着一口京腔道“我才不是刘大哥的儿子,我是他兄弟。”
芳姐儿一听是普通话,心里惊了半晌,慢慢才用普通话道“你是哪里人?”
第三十六章变化
那少年叫俞天佑,家里曾经是京城士族大户,家里出了个嫔妃也就是当今皇上的生母,后来赵氏当权俞家也就到了低谷,后来分了家俞天佑父亲的这一枝儿投奔了当时的靖康王爷,刘强救得那个谋臣就是俞天佑的父亲俞有志,后来两家倒是成了至交,刘强一直惦记着老家的一家子人尤其可怜自己的小女儿小小一点点离了父亲,又见俞有志的品行很是好而且很是多情,自从自己的发妻去世就没有在续弦也没什么房里人或者什幺小妾,又见俞天佑这孩子很是实在,有没有士族子弟的虚华,这么多年见这孩子的品行自是好的没话说,就有了联姻的想法,但自己又是个平民出身最说自己的儿子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毕竟门第有些配不上,俞有志多少明白刘强的想法,自己也知道刘强多疼爱他那个小闺女,也是怕以后嫁到别处受苦。本来俞有志就是那种‘滴水之恩定涌泉相报’的人,就自己亲自求了这份姻缘。
如今武哥儿要来接家人,俞天佑毕竟是个十七岁的少年,很是想看看自己未来的新娘长得可是如意,就缠着武哥儿要来,武哥儿自是明白他的想法,就很是把芳姐儿说的天上有地下无,俞天佑自是不信,就看看自家妹妹就知道天天病病歪歪的躺在床上,没说两句话就喘气,他能接触到什么女孩子,想着女孩就都跟自家妹妹一样。
如今见芳姐儿虽小但长的很是美貌,也没有自家妹妹的病气,心有也很是欢喜。
俞天佑见芳姐儿问自己话,便摆足了自己的姿态,彬彬有礼道“我是京城人,听姑娘说京话很好,以前姑娘在京城住过?”
张氏也纳闷道“姐儿啥时候会说京话呀?”
芳姐儿心里懊悔自己怎么这么不小心,也没有表现出来笑着趴到张氏怀里道“俺是去俺舅舅家的时候,有几个说书的女先儿说这个话,俺听着好听就记住了。”
张氏见俞天佑长的很是排场,见他说话也很是有礼,虽然不知道家里有什么人,但自家儿子和丈夫说好,也就放心你了。
芳姐儿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那个少年的小未婚妻。
刘家庄的人听说武哥儿回来了还做了个大官,都来家里说话,武哥儿应付到晚上才休息,武哥儿晚上和张氏躺一张床上,张氏抱着武哥儿抹了抹眼泪笑道“俺的儿呀,娘这不是做梦吧,要是做梦就别让俺醒过来。”武哥儿躺在自己母亲的身上,也默默流泪,自己这几年过的也很是不简单,有时候行军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水都是经常的事情,那个时候总会想着母亲做的面疙瘩汤和烙的大饼子。
张氏摸着自己儿子的头笑道“武儿,给娘说说你可是有媳妇了?”
武哥儿脸白了几分,小心道“有呀,有了个媳妇,长得可好了。”
张氏高兴的不行道“真的,哎呀这次回去可是能见你媳妇?”
武哥儿心里没有底,要是娘见到丽娘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子,在送丽娘回去的路上就很是待见她,但到是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后来武哥儿攻打翼州,丽娘的父亲投降,武哥儿这么多年倒是没有忘记丽娘,再见的时候见丽娘一身俗家道姑的打扮面色苍白,武哥儿见了知道她定是过的很是不好,心里无限的怜爱,便向皇上求娶了丽娘。如今已经有了一个两岁的儿子。
张氏见武哥儿不说话,但看见儿子还没有睡,武哥儿这才回神道“娘,啥?”
张氏见儿子已经困了,便柔声道“孩子睡吧,以后咱们娘俩有时间说话。”
第二日张氏准备和儿子去他舅舅家,刚出门就见外边大官小官站了一门口,武哥儿到底在皇上身边混过的人,见这般的架势也对付的游刃有余,到张文章家的时候已经晌午了,那个知道张文章家里头坐满了人,人人都是冲着武哥儿来的,芳姐儿见这般也是感觉好笑,有些像前世爸爸带着自己回老家的情形,张氏已经有些懵了,毕竟是农家妇人一辈子也就是在妯娌之间姐妹之间比个肩儿,如今见曾经的当官太太坐在身边奉承的奉承,巴结的巴结,有的甚至还端茶,芳姐儿见张氏这般不自在,边笑道“各位夫人,俺家兄长今个儿是来看俺舅舅的,各位也知道俺们家已经好几年没有团圆了,今个儿也谢谢各位费心想着来看看,以后没事儿了再说话,今个儿委实有些怠慢各位,改日再来拜访吧。”
旁边一个妇人笑道“明个儿我们家小孙子吃面条子,要在我那破花园子里面摆几日的酒席,希望老夫人赏个脸去耍个一日半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