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汉匈战争三百年 第14章

《汉匈战争三百年》第14章

作者:宋超 字数:2921 书籍:汉匈战争三百年

  谁知消息泄露,李广利诛杀长史等人后,见军心不稳,只得率兵从郅居水南归。狐鹿姑单于得知消息后,亲率五万多骑士渡水紧迫不舍,汉军边战边撤,等到退至速邪乌燕然山时,损失已经相当惨重,而且又疲惫不堪,只得就地扎营休整。入夜之后,单于命令士卒挖数尺深的堑壕至汉军营前,突然发动猛攻;汉军猝不及防,军中一阵大乱,死伤不计其数。李广利见败局已定,走头无路,只得向匈奴投降,七万多人的汉军彻底覆灭。

  狐鹿姑单于早就闻知李广利这位皇亲国舅的大名,见李广利投降后大喜,将自己的女儿嫁与李广利,尊宠反而在卫律之上。然而,这种高级俘虏的生活没过多久,就在第二年秋天,卫律忌恨李广利得宠,遂利用单于母亲生病的时机,串通胡巫陷害李广利,单于因此杀李广利祭祀先祖。李广利临死前大骂:“我死后必灭匈奴。”说来也巧,当年秋天雨雪连绵,气候寒冷,牲畜冻死,疾病流行,庄稼不熟,单于十分恐惧,急忙为李广利立祠,以安抚那早已不知漂向何方的鬼魂!

  第四章、三世无犬吠之声,黎庶亡干戈之役

  一、“深陈既往之悔”——“轮台诏”

  征和四年

  这是一份由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大夫联名上呈的奏章,请示武帝批准往西域轮台地区(一作“仑头”,西域国名,今新疆轮台东南)派遣士卒屯田,置三校尉监护,召募内地百姓前往轮台垦荒,继续向西修筑亭障,既可以解决戍边所需的粮食问题,又可以威慑西域诸国,辅助乌孙,共同抗击匈奴。然而,就是这样一份属于桑弘羊职权范围内的奏章,武帝却没有立即作出决断,不免使群臣感到有些诧异。的确,这种现象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自武帝即位以来,素以处事果断而著称,无论是多么棘手的政事,经常是一言立决,决无犹豫寡断之事。而如今武帝已进入垂暮之年,似乎已经没有了往日那种执意进取的锐气,这在不少朝臣的心中留下几许哀伤的阴影,不免为大汉今后的命运而担忧。

  自从元光二年汉匈战争全面爆发以来,直至征和二年李广利兵败郅居水,武帝凭借文景时期几十年积蓄的巨额财富,调动数十万大军及无数民役,连续向匈奴发动大规模进攻,穷追猛击匈奴四十多年,以“海内虚耗,户口减半”的巨大代价,终于将匈奴的势力逐出漠南,彻底扭转了汉匈战争的局势。武帝在北境与匈奴激战的同时,又广开三边,拓土开疆,东征朝鲜,南伐两越、通西南夷,西击羌族,大小之战不计其数,军费支出更是骇人听闻。仅在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后,对有功将士奖赏的黄金一次就高达五十多万斤,相当于当时汉政府全年的收入。除战争之外,武帝广修宫殿,大置苑囿,四处巡游,寻仙觅药,封禅祭祀等等,挥霍了无数的财富。为了弥补日益空虚的国库,武帝采取了更改币制、算缗告缗、盐铁官营等各种新财政措施以扩大政府收入,虽然号称“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但实际上所有沉重的负担最后只能转嫁到百姓身上,致使百姓大量破产流亡,农民暴动的现象也日趋严重。武帝重用酷吏,派“直指绣衣使者”分赴郡国,督促地方大员残酷镇压;又作“沈命法”,规定太守及属下官吏如不能发觉并及时镇压农民暴动者全部处死。郡国官吏害怕因镇压不力而被诛杀,都故意隐瞒事实真相,致使局势更加动荡不安。

  如此严峻的国内政治形势,武帝并不是没有察觉。作为一位老练的政治家,武帝已经认识到要想稳定统治,光靠严厉镇压是不行的,还必须施以仁政,给百姓以喘息之机。但是,武帝最初并不准备在其有生之年改弦更张,而是将希望寄托在性格仁恕宽厚的卫太子的身上。武帝曾对太子之舅、大将军卫青说:“汉家庶事草创,四夷侵陵中原,朕不更改制度,后世将无法可循;不出师征伐,天下将不得安宁;为此不得不劳扰百姓。后世之主要是沿袭朕之作为,难免重蹈亡秦之迹。太子敦厚好静,必然能安定天下,不使朕忧愁。若要是论遵守成法之主,难道还有贤于太子的吗?”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武帝当时并没有下定决心更改政策,对四边的用兵,尤其是对匈奴的战争也没有显示出停止的迹象,就是在漠北大决战,匈奴远遁大漠之后,依然数次派遣大军远征,保持着凌烈的攻击势头。所以,当卫太子劝阻父亲不要继续用兵之时,武帝笑着回答:“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

  进入征和年间之后,年老多病的武帝还没有来得及调整政策,“巫蛊之祸”的发生彻底打乱了他的布署。当时人们认为以巫术诅咒或用木偶人埋于地下可以害人,这种方法被称为“巫蛊”。征和元年(前92年),丞相公孙贺被人告发以巫蛊之术诅咒武帝,下狱处死。从此,全国陷入追查所谓巫蛊的恐怖浪潮之中,前后屠杀有数万人之多,连武帝的女儿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及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等显贵人物也因为巫蛊被诛杀。次年,直指绣衣使者江充因与卫太子有私怨,见武帝年老多病,唯恐太子即位后被杀,于是以治巫蛊为名在太子宫中掘木偶人。结果太子被迫发动兵变,诛杀江充,兵败后自经而死。等到事后武帝醒悟巫蛊之事纯系子虚乌有时,但太子已死,大祸铸成,悔恨晚矣。第三年,武帝晚年颇为信任的将领李广利统兵出征,兵败后投降匈奴,七万多人全军覆灭。这是汉匈战争全面爆发以来,汉军所遭受过的最为严重的一次失败,对于连续经历巨大打击的武帝刺激之深,不难想见。

  在经过一系列这样重大的变故之后,武帝追悔往事,决定亲自实行这一转变。征和四年春,武帝应群臣的请求,斥逐为他寻求仙药而糜费无数财富的方士,已经显示出即将实行重大转变的消息。恰好在六月,桑弘羊上奏请求在轮台屯田。虽然早在太初四年(前101年),李广利征服大宛后,班师途中顺道灭轮台,汉朝就在轮台置使者、校尉,屯兵数百人垦田,修筑亭障,作为供应汉与西域使者给养及经营西域的基地。此次桑弘羊所请仅是增加在轮台屯田士卒的数量,继续扩大轮台原有屯田的规模,扩建亭障。尽管屯田与修建亭障所需士卒远不能与调集大军出征相比,但是武帝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还是断然拒绝了桑弘羊的奏请,并下诏“深陈既往之悔”,这就是著名的“轮台诏”。

  武帝在诏中沉痛地自责多年来连续对匈奴用兵,“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指出远田轮台,修筑亭障,又将耗费巨资,扰害百姓,表示今后再也不忍听到这类建议。申明从今以后不再出兵征伐,严禁苛暴虐民,禁止擅征赋役,推祟本农,重修“马复令(一种优待民间养马者的法令)”,鼓励民间继续养马,只需保持必要的武备而已。同时,武帝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示思富养民的诚意;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被称为“代田”的精耕细作的耕种方法,改进农业生产工具,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轮台诏”的颁布很快地产生了积极的效果,遍于各地的农民暴动暂时缓和下来,一些尖锐的社会矛盾初步得到缓解,对匈奴也不再复议出兵之事。三年之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怀着平静的心情,安祥地告别了人世。在临终前二天,武帝立八岁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命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等辅政。霍光是武帝爱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为人谨慎,处事稳重,深得武帝信任。他没有辜负武帝的临终重托,精心辅佐年幼的昭帝,忠实执行武帝晚年制定的政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终于将已经濒于崩溃边缘的政治局势稳定下来。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赞扬武帝晚年勇于改过,委派辅政大臣得人,所以才能使“有亡秦之失”的西汉王朝免于“亡秦之祸”。宣帝即位后,继续遵循武帝的遗训,宽徭薄赋,与民休息,迎来了被史家称为“宣帝中兴”的再度繁荣局面。

  二、匈奴内讧与重议和亲

  武帝“深陈既往之悔”的“轮台诏”,不仅对稳定西汉王朝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为汉匈关系的重新调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武帝时期长达四十多年的汉匈战争中,汉匈双方都蒙受了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特别是匈奴的损失更为惨重,在汉军连续多年的沉重打击之下,曾经纵横大漠之上的精锐甲骑损失严重,人口、牲畜大量被俘和死亡,势力更加趋于衰弱。虽然在征和四年,狐鹿姑单于怀着降服李广利的喜悦之情遣使至汉,强硬地要求汉朝继续履行和亲故约,遣汉女出塞,广开关市,每年奉送蘖酒万石、稷米五千斛、杂缯万匹,否则就以刀兵相见。对于匈奴这种无视双方实力对比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狂妄态度,武帝付之一笑,没有理睬。实际上,此时匈奴远遁于自然条件不及漠南优越的漠北地区,自顾尚且不暇,并无实力继续大规模侵略汉朝边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