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当时社会已变了,开始流行起来大学无用论。那时已喊打破大学包分配的铁饭碗,自主择业。
那时上大学,非教育专业至少需要两三万元的学费,这对赵一丹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还有人建议有上大学的那几万元,可以租个店面做个生意,或者在农村老家盖几间大瓦房,能让赵一丹的母亲吃香喝辣的。或者上技工学校,就不需要花那么多钱,还活得自在。
这些事赵一丹不是没有想过,佛挣一柱香,人挣一口气。赵氏大房头这一脉,要打破四代无人才这一禁锢,必需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学习精神特别重要。他赵一丹并不是没出息,在别的方面混不出人样儿,但是在当时情况下,家乡人把学习看作至高无上的时候,赵一丹的选择和追求是对的。
自古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留在锅炉房工作之后,赵一丹开始自学看书学习。为了实现他的作家梦,他开始学习写作。写什么?就写打工记,打工的感受,打工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的追求。告诉一些落榜生,出门打工走出自己的一条创定道路来。万事开头难,启动资金特别生要。
写啥?赵一丹就这样想就这么写。来银城打工之后,在老乡那儿没法混之后,经朋友介绍赵一丹和小史来到一家建筑公司打工。
他们一块儿干活的共有9人,是第一批来的。建筑工地就在热力公司的大院里。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清除东大院里一人高的蒿草,准备搭建后来工人们临时居的工房。活儿暂时并不苦。
因为他们的工房还没搭建成,老板在尹家渠给他们租了两间民房居住。
同赵一块儿来的小史——史强,仅仅十六岁,活泼可爱,天真幼稚。下班回来的头一天晚上,小史满脸兴奋地说:“这里很好,很美,家里那能抵得上这?而且上班时间迟。”赵一丹只淡淡地笑着说:“这是刚开头,天底下的下苦人,哪有这样的好日子。”
虽然他们一块干活的有9人,但只有小史和他是可随便说笑的朋友。赵一丹这人向来多愁善感,而且又是高考失败后出外打工,一有闲时坐下来就沉缅于往事的痛苦回忆里。
突然小史拧了一把赵一丹的耳朵说:“你发什么呆,给我洗衣裳。”赵一丹不由有些生气:“我……我连自己的衣裳都懒得洗给你洗?”但又一看他那可爱的娃娃脸,气顿时烟消云散。因为他更天真幼稚,所以赵一丹突然有了种大哥哥的胸怀,“来,我给你洗。”
果然不出赵一丹所料,活儿越来越苦。整天搬砖,赵一丹的手指肚磨破了,手一碰砖钻心地痛,小史懒得连话也说不上来,小脸儿上一层灰土,活像一个猴娃子。
谁知道干了十多天,老板说小史干不动活把他炒掉了。当赵一丹特别的伤感。现实是多么的残酷。
已是深秋了,天一天比一天冷了。他们搬进了工房。晚上躺在床上,一起风,房顶上就往下掉土疙瘩。而且赵一丹出门时钱带得少,衣服很单很脏,铺盖又潮又薄,他本想借些零花钱,老板又不借。
晚上赵一丹蜷在冰冷的被洞全身直打哆嗦。而且由于卖命地工作,两只手全裂了口,而且肿胀,全身的各个骨节痛疼难忍。半夜里往往被痛醒。当看着窗外满天的星辰时,他悄悄地流泪。
赵一丹知道靠苦力打工不是长久之计,更何况这是如牛马一般的劳动。所以他不安分守已,一有学习的机会就去,而且有时面临着被老板炒的危险。
想不到赵一丹把他的想法就这么写出来时,送给《银城晚报》副刊,结果副刊的编辑很快地采用了。当赵一丹的第一篇记事散文《打工记》见诸报端时,他还不知道。结果是汪老板找上门来,赵一丹才知道文章创了祸。
汪老板见赵一丹的第一句话是“赵一丹,你小子长水平了,在报纸上发文章了?你为什么不写好一点的,惹的甲方看到报纸后生了气,为此扣了我了工程款。”
赵一丹说:“我没写什么,就写了我的打工经历,怎么会让甲方生气呢?他凭什么扣你的工程款,道理何在?”汪老板说:“你文中提到了,锅炉房大院里一人高的蒿草,这影响了他公司的名誉。”
汪老板说:“赵一丹你必需给我一个说法。怎么办?我先扣你一个月的工资。这是轻的,我的工程款那是几十万元的事。你这点工资算啥?要不是你家里条件差,我会扣你全年工资,还罚你的款。”
三老板说:“你小子是长本事了,但是你写的啥,我们都没有看到。甲方这么稀里湖涂的扣我们的工程款。我们必需给你一个警告。就因为你的一篇文章,让我公司遭受损失实在不应该。”
赵一丹也不明白,为什么甲方会扣汪老板的工程款。就单单的因为那一句话吗?会不是会文章中提到其它原因,甲方看了生气,估意这样做的?二老板是文化人,可能看过文章,他却关心地说:“没啥的,一丹,写就写了,不要有思想负担,出门打工不容易。”
为此,赵一丹很伤感,他特意去报社,找回那篇稿子收藏起来。就因为这一篇稿子,他的一个月几百元的工钱飞了。在报社赵一丹见到一位副刊女编辑,她说:“赵一丹你的文章写的很好,很有真情实感。我们副刊就需要你这样的文章。我出生在城里,家庭条件好,这学习,就业,工作都很平顺,也没啥阅历,看了你的文章就觉的很好。这是你十五元的稿费。”
文章的魅力就这么大,有人感叹,有人愁。编辑看到了辛酸和眼泪,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挣取成龙成凤,别象赵一丹一样混得很残。甲方看到这文章,觉的丢了公司的面子,处罚了乙的工程款,而乙方遭受了经济损失,并对农民工赵一丹进行警告处罚。乙方的损失无法追回,赵一丹的损失同样很残重。那这文章的社会意义又在那儿呢?
看来文学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伤已伤人。今后得好好地利用好这一把利器,为不公平的事鼓与呼。不过出门打工以来的这篇处女做,还给了赵一丹成功的喜悦、心酸的眼泪。赵一丹不明白是赢了还是输了,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是有益于社会,还是危害了社会。
一个人一个看法,不知更多的人是什么看法。即然走出了这一步,那就努力地走下去,写出他的系列《打工记》。
汪老板和三老板对赵一丹的做法有些不满,而二老板仍然很关心赵一丹。在工程散工之后,二老板还专门来看过赵一丹两回。从家里带来一瓦罐肉臊子,是他的爱人专门炒成的红烧肉,冷冻起来,让赵一丹做饭吃时,调到饭里面吃。
对于城市里面养尊处优的都市女人来说,能听二老板的话,专门给赵一丹做一些红烧肉,并做好冷冻到瓦罐里,并由二老板专程送来。这是何等的爱心,何等的关爱。
第073章 贪污内幕
第073章贪污内幕
时近隆冬,银城瑞雪初降。一夜间,寒风加着雪花,飘飘洒洒来到这个世间。一片银色的光茫,笼罩着这个繁华的都市。往日里热闹的振动棒声、搅拌机声、吊车声等等,组成的美丽的交响乐声,一夜间消声匿迹。
瑞雪让忙碌一年,多半年的农民工,放了一个长假,该回家过年了,享受亲友团聚的天伦之乐。把那长长的思念,浓浓地融进年味儿里。乡间的街市开始忙碌起来,迎接新春的到来。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远在他乡的游子,魂儿早跑回了故乡,融进历年旧事的思念里。不用闭着眼睛想家乡的旧事就浮现在眼前。
冬天里的故乡。早晨格外寒冷,霜花遍地寒风刺骨。赵一丹似乎又看到母亲佝偻着身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寒风中的母亲为什么不坐在热炕上,却跑来跑去的不怕冻?先前父亲儿子在时如此,现在一个人时更是如此。
自打赵一丹记事开始,母亲为了勤俭持家,节衣缩食。一件衣服常常是一穿好几年。衣服穿的时间长了,保暖效果就差了,冬天里母亲总是旧衣服套旧衣服,把人裹的象一个充气的皮球,但还是冷。
尤其是那双旧社会制度给她老人家留下小脚,在冬天里只有靠手工做的棉鞋才能过冬,可是母亲有个手麻病,一直没有给自己做一双象样的棉鞋。
当然赵一丹小时没有冻过脚,因为母亲还是每年一双的定时给他做好。唯独母亲自己就给自己没做过几双,冬天雪厚,为了暖脚,母亲常用旧毛毡做一个“暖窝窝”的鞋过冬。那双鞋也穿了好几年,都破了,母亲说:“一点儿不保暖,老冻脚。”
赵一丹印象最深的是,冬天里家里的厨窑不生火,室内小,冲门子,没个好棉门帘,挡不住寒风,如冰窖一样。母亲最愁肠的是做饭。用热水和面,如不及时用手揉面团,就立马会结成冰块。就是及时揉面团,也会结成冰。
当做成面条时已结成硬疙瘩,当下到锅里煮熟时便成了面糊糊。母亲的做饭水平很高,赵一丹最爱吃的就是母亲做的,酸水面,绞团,等等,一想起来那津津的香味,都流口水。可是到了冬天母亲的做饭水平施展不出来。
她老人家有一个手麻病,一到冬天一见冷水,手脚都抽筋,往死里痛人。可是母亲还是为了大家能吃到那可口的饭,一天三顿饭地定时做。为此,还经常手麻,抽筋,赵一丹都看到母亲私下里在哭。
有好多次,母亲还说:“唉,天冷得连个饭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