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经过了漫长的三个多月,我们一行十一人终于站在广州的码头上。天啊,有生之年,我再也不想旅行。难怪书中说在家千日好,在外一日难,当时我看到这行字的时候还想出去旅游还不好,还啰哩啰嗦地说这儿不好那儿不好的。现在我总算能明白了,古代啊,运输工具有多少落后啊,先是到扬州后再转去广州一路上都是坐船,一开始还能看看两岸的风景,几天后就对着相同的风景感觉枯燥了。一路上慢悠悠地晃啊晃啊,晃了整整三个多月,哪像现代坐飞机一下就到了。唉,实在让人吐血。
站在广州城的码头上,我终于有了重回人间地感觉,脚踏实地的感觉真是好啊。我四处张望,现在的广州城刚刚开府远没有现代繁华,但房屋古色古香别有一番情致。街两边的店铺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而且客栈、酒楼、米铺、绸缎铺、点心铺、打铁铺、首饰铺等等应有尽有。
我们一行找了个客栈先住下,跟店里的伙计打听了下城里的房子价格跟各种情况。伙计倒十分热情给我们介绍了一个看起来比较老实的房产经纪王大路。田贵叔带着田文在广州城里转了两天,暂时选了城东的一间三进房子和城西的一间四进房子让母亲选。城东那间比较靠近官员居住地,比较清静,但比较安全,要银两百贯。城西的那间大一点,是商人居住地,非常热闹,要价却只要一百九十贯。(注:唐时1000文等于一贯,即一两银子,当时十文钱左右一石米,一石折合不到一百斤)。听说这个价格在长安只能买个一进的房子,如果地段好点的话还并不一定能买不上呢。(看来广州地价便宜啊,心里窃喜不已,作者在一边说也不想想一千年前的唐朝都城长安是什么情景,刚刚开府的广州又是什么情景。没脑子。)
母亲最终还是选了东城三进的小宅子,现银交易,写了契纸去府衙上档子,付了两百贯给卖家,还赏了王大路一贯钱后就急匆匆地搬了进去,毕竟住在客栈里鱼龙混杂,诸事不便,还是尽早搬进去才好。
这所三进的小宅子原来是个官员的庶子所住的房子,因为要随父亲去任所,所以很多粗笨的东西并没有带走。宅子夹在许多宅子中间,极不起眼。大门开在一座大宅的后门对面,有一条开阔的巷子。后门则开在一个小巷子里。进去一个宽敞院子,种着几株二层楼高的桂花树,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整片白花花的树直撞入眼帘,美不胜收。树下砌着条石子路。两边种着些不知名的花草。院子里铺的砖都是旧旧的,砖缝里渗出些绿印子。三间正厅极是小巧。用来招待客人正好,不过现在还空荡荡的。两边厢房,一边大开着门,像是个帐房和书房的样子,另一边好像是厨房,灶台家伙俱全。
一边是上了锁的月洞门,打开锁看到是个小花园,种着各种香花,里面还有几间屋子。看来可以做客居了,蛮幽雅的。
走了几步有个夹道,尽头还有几间居所,看来可以能住几房家人。母亲指指房子对田贵和赵大牛说:“以后你们两家就住这里吧。你们先去整理吧,不必跟进来了。”
男子都停了下来,春姨和秋姨扶着母亲朝前边走了几十步,推开两扇门,应该算是二门了,也就是内宅了。
进了二门,迎面就是一个大院子套两个小院子,却是正房厢房耳房一应俱全。两边小院。一边做厨房,院里种了好几株桃花,杏树,还有一口小小的井。一边地小院有几间屋舍,院子里居然种着几株荔枝树,梨树,看来一年四季都有水果吃喽,太棒了。推开门一看房里居然桌椅妆台俱全,虽然只有五成新,不过挺精致的。看来赚到了。
沿着夹道再朝后面走,是第三进了。迎面是一个荷花池子,池子里荷叶也有些败落了。旁边是座假山,假山旁边种了许多花草,极其小巧精致,典型的江南景致。院子里也是正房厢房耳房一应俱全,极为小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