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1984,差点被学校开除 第430章 我有一个想法

《重生1984,差点被学校开除》第430章 我有一个想法

作者:增肥的胖子 字数:2009 书籍:重生1984,差点被学校开除

  在和何领导一起参观考察了蔬菜加工厂后,赵宏图回到自己在菜都投资建设的宾馆休息。

  第二天和何领导一行,又来到了三元朱村。

  这是他第三次来这。

  车子开进村的时候,路面,虽然不是水泥的,但都很平整,车队行驶在路上,根本感受不到一丝得颠簸。

  放下车窗以后,微风徐徐吹来,路两旁全是大棚。

  几百个大棚,在材料里边看,看到的只是一个数字,感觉还没那么强烈。

  聚集在一块的场景,蔚为壮观。

  看着赵宏图震惊的样子,何领导极为满意。

  他每来一次,也都要震撼一次。

  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县里产业的升级。

  塑膜蔬菜大棚由种植耐寒粗菜向种植精细菜、高档蔬菜发展的历史性大转变,大大加快了菜都蔬菜生产的步伐。

  他心里满满的都是成就感和自豪感。

  而这种感觉,赵宏图也是有的。

  更多的是,看到上辈子见过的画面,在自己的推动下,一点点变成了现实,这独属于一个人的感觉,更是无与伦比的享受。

  只是可惜的是,上辈子住在县里,偶尔来村里,也根本就没种过菜,最多是听了一些故事,对蔬菜种植技术和大棚技术,根本就是一个外行。

  最多知道大棚长啥样,能把蔬菜能区分开来。

  车子进村后,很明显地看到,村里确实富裕了。

  之前还有很多的土砖房,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村子176户,户户都是红砖房。

  很多的村子,到了九十年代末,都还有土砖房的存在。

  到了三元朱村村口,大红色的条幅早就已经挂在了村口的电线杆上。

  上边写着“热烈欢迎赵宏图老总回村”。

  三元朱村是通电了的。

  1976年至1978年,菜都政府在孙集、化龙两个乡开发建设“万亩丰产田”,并把供电线路架到了两个乡每个村庄的村头。

  由于缺乏资金,三元朱村村民一直没有使用近在咫尺的些许“昂贵”的电。

  虽然天气很炎热,但是村口却围着很多人,在等待着。

  远远的看着车队驶过来,众人就兴奋了起来。

  “看,那应该是赵老总和何领导,赵老总回来了。”

  “赵老总回来了。”

  众人看到车队后,热情地唠了起来,车队停了下来,赵宏图下车以后和村里人打招呼。

  “赵总,赵总……”众人纷纷开口喊着。

  赵宏图面带微笑的点头,挺好,自己虽然没在这待多长时间,但大家都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威望不浅!

  赵宏图都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赵总,何领导,我家做好饭了,去我家吃饭去。”

  “去我家,赵总最爱我家的那一口酱。”

  “我家的咸菜,赵总,我都给你留着呢,要是你不来,我还想着让人给你带过去。”

  大家这么热情,这么激动……

  赵宏图也一一回应,一聊竟然半个多小时过去了。

  赵宏钧老爷子带着几个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扎根在三元朱村了。

  他也在人群里,看着被热情地村民包围着的赵宏图,觉得自己跟着赵宏图,是跟对了。

  赵宏图还是没有去村民家里吃饭,就在村部简单吃了点。

  都是农家菜,但是量大,味鲜。

  夏天的农村,正是一年最好的季节,什么蔬菜都有,而且非常新鲜。

  只是赵宏图走到哪里,都一大群人在后面跟着。

  村里其实都很忙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种菜一年四季都有活干。

  但赵宏图来了,很多人都宁肯多耽误一天农活,也要跟在赵宏图身后。

  “赵老师,在这边待得怎么样?习惯吗?”赵宏图笑呵呵地和赵宏钧说道。

  “这里挺好的,山清水秀,风景宜人,而且村民们都挺好的,我很喜欢在这工作生活。”赵宏钧说道。

  这话没有一丝掺假,甚至想着,就是一辈子待在这里,也挺好的。

  赵宏钧刚来这里的时候,看到冬暖式大棚覆盖聚氯乙烯无滴塑膜,并利用嫁接技术在数九寒冬季节生产出鲜嫩的黄瓜,这对多年来研究大棚蔬菜种植、研究蔬菜大棚建造和种植技术的赵宏钧来说,无疑是一种震撼和鼓舞。

  他细心观看了大棚骨架的结构造型,认真分析了大棚的建造工艺,觉得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启发,使他既惊又喜,感触颇深。

  实践出真知,群众里边有能人啊,研究种植技术,还是要深入到农村去。

  “赵总,赵老师是大能人,你能请他来这边,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村民非常佩服地说道。

  赵宏钧来到这里后,向大家讲解大棚蔬菜种植经验、大棚建造工艺、蔬菜育苗、种植、管理、防疫、治病等理论知识。

  传授他编著的《塑膜大棚园艺》和国内外多种温室大棚建造工艺。

  和大家一起,对现有的蔬菜大棚,进行了技术革新。

  前两年,大家种的大棚是第一代蔬菜大棚,大棚墙体是用麦穰和泥垛或半湿土夯筑而成,后墙高1.8米,棚高2.7米,棚宽8米,种植区宽7.2米,一般长约50米,种植面积约0.5亩。

  经过赵老师改进后,今年准备建的蔬菜大棚,是第二代大棚了。

  “走,我们去看看新的大棚。”赵宏图兴致勃勃地说道。

  一行人来到了地里,一个100米长的蔬菜大棚出现在大家面前,和第一代大棚很类似,但结构和细节上,还是能看出来很不一样。

  种植面积更大了,一个大棚起码有一亩。

  赵宏钧和赵宏图介绍着现在的大棚情况。“这个大棚,应该是当前全国最先进的塑膜蔬菜大棚,它由……”

  “我看这个大棚是用小竹竿夹膜铁丝穿孔压膜吧。”赵宏图看着大棚上密密麻麻的孔洞。

  “嗯,是的,一个100米长的蔬菜大棚,要穿透4000孔洞才能固定塑膜。这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这些穿孔压膜,不但滴水漏气,而且造成棚内污染严重,大棚的采光和保温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深冬高寒时期,还得用火炉和木炭火加温,才能勉强维系棚内作物的日常生长,产量质量仍不理想。”赵宏钧说道。

  “那怎么不用“无孔压膜”日光蔬菜大棚。”赵宏图建议道。

  “无孔压膜?”

  国内外好像还没有这样的技术。

  但赵宏钧又怎么会受限于现有的经验和技术。

  是啊,为什么非得要有孔呢?

  之前一直想着怎么减少穿孔,为什么不直接不用穿孔。

  赵宏图的这个建议,像是一道闪电,直接劈开了赵宏钧一直以来的思维小房子。

  一个大胆的设想在赵宏钧脑海里闪过:每个大棚都是利用塑膜来作为保温和采光的首选材料,如何使大棚不滴水,不漏气,不污染,是提高塑膜蔬菜大棚效能的关键,要使大棚发挥应有的最佳效能,绝不能再继续沿用铁丝“穿孔压膜”方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