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义看着奏折,脸上阴云渐渐散去,但还有。
是捷报,可河北哪儿继续在乱着。
看完了,立即递给宋九,其他人不要不服气,给你们看了也看不懂。
实际宋九就是到现在,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但肯定比张宏等人要强。
宋九打开一看,原来是代州那边的消息。
萧燕燕原来的方案是东攻西守,然而统率山后五州的耶律蒲奴宁一看东路军打了一个大胜仗,觉得俺们西路军也不能闲着,萧燕燕这时多少有些轻敌了,于是同意。君子馆一役后不久,北院大王蒲奴宁率领山后驻军便扑向雁门关。潘美前面迎敌,岳父老了,这是宋九看到这里说的一句话。
没有杨业的故事,大家对潘美不恶的,赵匡义叹息一声,毕竟潘美六十多岁了,然而谁能代替他镇守河东?杨业能勉强代替,可杨业也老了。金台屯回来后,赵匡义好心让他在京城养伤,但真的伤了,同样过了许多身体才康复过来。
老的人还有很多,如宋偓与张永德在霸州与沧州同样没有作为。
不仅仅是战争环境变得更恶劣,对手变得更强大,他们也是老了,各方面的能力全部开始下降。
宋九继续往下看。
渐渐老了的潘美不在是以前那个潘美了,但就象赵匡义心中所想的那样,按理说六十多岁的潘美应当回京城享享清福,可无人代替,继续在边疆熬着。
宋九在心中叹息一声,可能历史上陈家谷岳父犯了错误吧,但丑化到那种地步,也太过了头。
这事儿不会考虑了,杨业还好好地活着,想来再无潘仁美了。
潘美判断失误,耶律蒲奴宁同样害怕潘美,那怕是六十多岁的潘美。
因此避其锋芒,取道胡谷,冲入代州城下。开始代州都神卫指挥使马正不知究里,以为敌人主力在潘美那边,来的只是一支偏师,因此主动率领几千宋军出城迎战。
结果被胖扁一顿,尽管这支宋军很勇敢,还是被围了起来。
代州知州张齐贤只好找到三交驻泊兵马副部署卢汉赟,卢将军,得救人哪,不救马上这几千兵马会让辽国人吃得连骨头渣子也不留了。
卢汉赟不同意,说敌人兵锋太盛,我派援兵出城那是以卵击石,不如留在城中,在攻城战中让敌人受挫。也就是马正那几千人是送死的。
张齐贤无辄,禁兵在人家手中,自己调动不了。于是就想办法,逼的,朝堂中的一些大佬看不习惯他,说岐沟关之败是他的责任,再败,这些人还不知道怎么糟蹋自己呢。
不过他与宋九一样,至少知道自己不足,于是平时多看了一些兵书战策,虽不是一流的军事家,但对军事都懂一点。西北经历也起了一些磨砺作用。
于是回去苦思冥想。
代州是边境,有斥候,也有情报,包括契丹一些重将的情报,他想到了情报上所说的蒲奴宁的消息,眼睛忽然一亮。然后结集两千乡兵,原来是厢兵,现在转换为乡兵。
但这个厢兵或乡兵与中原的厢兵不同,都是经过杨业潘美等人多年调教后的成果,除了待遇稍差,装备稍差外,战斗力并不逊色于禁兵。
于是对卢汉赟说,你在城中坚守,我带两千厢兵将马正所部接应回来。
卢汉赟不置与否,甚至认为张齐贤是找死的。
张齐贤临出城时便对这些兵士说:“你们也是大宋的好男儿,敌寇入侵,国家有难,你们能无动于衷吗?如今马正正在城下与敌寇浴血奋战,卢将军要守城,本官只能率你们去将这些敌寇击溃。你们虽是乡兵,但本官却知道你们不比禁兵差……”
一番鼓动,两千士兵热血沸腾,并且张齐贤学习宋九,虽未杀人,但呆在阵中坐镇指挥,他的资格也够了,一度为西府副宰相,副相公都不怕死了,还怕什么?
这些兵士就象杀神附体一般,生生打出宋九撤退时宋军那种团结那种不要命的精神,辽军人是多,可看到前面的辽军杀得血肉横飞,后面的辽军驻足不前了。蒲奴宁姓格也有些多疑,他本以来代州兵力不多,然而看到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以为潘美在代州也留了一支主力精锐军队,为防意外,下令三军退避三舍。
马正居然让张齐贤神奇般地救了回来。
但事情未完,辽军不是杀退的,仍呆在城外,随时威胁着代州城。他只好向潘美求救。潘美同意,为了保密起见,回师的曰期在信中不能透露,所以请张齐贤派出探马随时掌握代州城外军情的变化,一旦侦知他率领的西路边防军主力与辽军在代州城外交锋了,就由张齐贤率领代州守军杀出城来夹击辽军,为了防止留守代州的三交驻泊兵马副部署卢汉赟从中掣肘,潘美在回信中还特别说明,卢汉赟必须听从张齐贤的指挥。
可信使在半路上却被辽军游骑捉住了,蒲奴宁看到信后,想要撤军。然后雄州城那个故事也发生在他身上了,他部下不同意。东路军有功啊,俺们兴冲冲来,灰溜溜地走,以后岂不是让人笑死?随着辽军又得知一条消息,赵匡义闻听君子馆大败,下令潘美撤兵。因此有人献计,潘美即便要援助,也要先回并州,给宋朝皇帝做一个样子再来援救代州,那么就可以在并州到代州的路上设伏,正好宋军屡屡大败,士气低落,来回奔波,体力下降,大捷便有了。甚至有人说这封信实际就是城中伪造的,用它来恫吓辽军。
张齐贤通过斥候,听到一些消息。
正好潘美使者来了,使者告诉他,赵匡义害怕河东也遭到君子馆围点打援的下场,让潘美绕过代州,返回并州。
这就不大好办了。
张齐贤想了一会,将潘美信使扣下秘密关押起来。
然后利用辽军主意不定的时候,当天晚上,让两百精兵到代州城西南三十里处列一个大长队,一人一杆旗帜,上面河东主力各将的姓婚,最醒目的纛旗上是一个斗大的潘字。然后点燃手中的干草,刹那之间,火光冲天,旗帜翻舞。蒲奴宁大惊失色,就二三十里地,很快的,于是下令迅速撤退。一边撤还一边痛骂那些部下。
这些部下看着在高处看着那道长长的火光越来越近了,没有一个人敢吭声,撤吧。从代州逃向西北方向古长城边的土磴寨,这里地形有些复杂,然而也没有人细看了,越过古长城,迅速向辽境逃去。
但在山林里有一双双眼睛盯着他们。
先前过去的兵马太多,不敢吃。敌人越剩越少,最后只有两千余骑兵,张齐贤率领伏兵杀了出来,领头的是蒲奴宁的儿子,当然张齐贤并不知道是谁。不管谁,得吃下。
一时间杀声四起,越过古长城的辽军以为潘美宋军追上来了,逃得更快,这支辽军却被张齐贤堵住了,只有少数几十人逃了出去,此役斩杀近两千名辽兵,俘获五百辽兵,包括蒲奴宁的儿子,以及两千多匹战马,无数器甲。然而张齐贤把握不了赵匡义的想法,害怕赵匡义怪罪他违旨轻进出击。于是找到卢汉赟,俺是文臣,要武功没用,还是给你吧。
无耻的老卢立即笑纳。
然而在座的都是精明人,显然看出不对。
暂时还不是查的时候。
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以前大败,赵匡义不想劳烦宋九,并且这个国家也不能指望一个人。然而河北事情闹大了,不得不将宋九请来。又听到河东战报,大家刚才一颗心全部悬了,害怕潘美出事的。
现在没事了,万幸啊万幸。
赵匡义忽然说道:“传旨,朕想用这个北大王的孩子换一个人。”
大家先是莫明其妙,转眼会意。
宋九伏下,深施了一个大礼。但两人都不说,在宋朝小妾不是人的,说出来会有大臣弹劾。
河东没有大问题,继续说河北。
宋九徐徐说道:“辽国封耶律休哥为宋国王,这分明是羞辱我大宋。然而战到现在,除潘美能勉强与耶律斜轸抗衡外,臣并没有看到那个大将是耶律休哥对手。看到这份战报没有?若是没有耶律斜轸与耶律休哥,辽军也就是那一回事。”
听到这里,大家才明白为什么宋九对李继隆抱有希望。
可当真李继隆有这份本领吗?
宋九又说道:“再者,打到现在,朝廷一直以老将领军,老将富有经验,可一批老将渐渐去世了,即便在世的,也因为年老,失去了以前的能力。但能接任朝廷未来行军作战的中青年将领在哪里?不是不用,然而军中也开始出现重资历的现象,老将掣肘,中青年将领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没有磨砺如何成长,如李继隆,李继宣,荆嗣,杨延昭、王超、范廷召,以及辽东石普等人。还望陛下三思。”
宋九对李继隆还真不是很了解,但他在心中渴望着。
其他人不清楚,但宋九心中清楚,应当来说,此时宋朝情况比另个时空情况要好得多。
首先是养兵成本,这个坑在史上将宋朝害苦了,但在自己主持的军制改革下,虽费用仍很高,但实际应当下降了不少。若非抚恤与奖励费用高昂,那么费用下降得还会更多。可这个费用是值得的,与游牧民族交战,想再象下巴蜀那样是不可能了,必须要有丰厚的赏赐与抚恤,将士才愿意为国家死战。
再者经济情况也应当好些,宋九怀疑现在宋朝一年的收入最少比史上一年增加一千万缗钱以上。不过这个大约不好计算,钱多多花,就是不多花,略略免一些税务,收入无形中就没了。
特别是西夏。
没有了西夏,时间会永远站在宋朝这边。只是宋九等不及了。
并且这次回来,他多少害怕战争了,死的人太多太多。然而事实逼得他还是要附和战争,你不打辽国,辽国要来打你。
因此只要有一个人能将耶律休哥抗住,整个战场局势就会渐渐改变。
实际他历史记得真的不多,除了这些人,还有,如装哑巴的杨信弟弟杨嗣,魏能,田敏,张凝,猛得一塌糊涂的太监秦翰,还有出现在奏折上的孙全照,那一个不是杀神,而且都进入军中了,多数人到中年,正是打的时候,如果将他们提拨上来,再给李继隆机会,就是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联手,也足够这两人喝上一壶。可是宋九记不得,继续埋吧……
李昉不悦道:“宋公,还是说河北吧。”
如果那样,军中提拨后进,政界提拨后进,他的地位就可能不保了。
“陛下,这样吧,从京城立即调拨三万禁兵,给臣数天准备,再给臣调拨数将,杨业,崔彦进,还有那个尹继伦。然后下诏,让河北诸将听臣指挥,臣保证能将这支敌军击退。”
“不容易啊。”
“陛下,河北兵力全部在边境处,然而让辽国阻住,东西隔绝,因此辽国余部南下,畅通无阻。实际这些南下的兵力并不多,即便多也分散了。因此臣有些把握。只要将前部击溃,东西夹击,臣不能保证大捷,但可以让他们击退回去。”
“但这个天气里,兵士行军困难,粮草辎重供应会更加困难……”王沔道。
“楚望,你虽有才能,可对军旅不懂啊,陛下,还是将张齐贤调回来吧,再将王明调入西府。等臣从河北回来,臣进入三司……”
“三司……”吕蒙正讶然道。
“不要小看了三司,打到现在,我朝财政困难,百姓压力沉重,辽国那边未必比我朝好。现在不但比拼前线战斗,同样也在比拼后方恢复能力。”
“宋卿,这个还是暂时莫要提了,”赵匡义道。三司,岂不是开玩笑,赵匡义差一点无语了,又道:“你还是说这个天气里行军的困难吧。”
“陛下,游乐场。”
“游乐场……”赵匡义先是纳闷,但很快眼睛明亮起来,然后哈哈大笑。
功高了就会震主,这个马屁得立即送上,宋九说道:“陛下英明,马上就想到了。”
李昉更会拍马屁,奇怪地问:“陛下,是什么,臣不懂。”
吕蒙正心中想,宋公好是好啊,可气节终是差了。至于李大首相,他自动无视。(未完待续。)
〖文学库 .〗百度搜索“37z”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