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歌 第八章:穷战广宁(3)

《明歌》第八章:穷战广宁(3)

作者:滚木擂石 字数:5002 书籍:明歌

  【请牢记本站域名“ ” ,或者在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上次讲到:南门城头上的明军士兵,眼见吴三桂跟两个死倒卧没完没了的纠缠在一起。都有些急了,迭声提醒吴三桂:“小将军,快立盾阵”,说的时候还给吴三桂留着面子,因为这些辽东老兵,早就布好阵脚,单等吴三桂进阵。

  大家心中都很纳闷,这小将军以前不这样啊。现在可是人家的城头,自己这边,算上城下的士兵也不过才1万来人,如果不时刻小心,就有可能把命全丢在这。真是急死个人,也吓死个人。况且,小将军要是有事儿,大家都没脸回去交差啊!

  “哦,对,传我将令,布七星祈骧阵,轮射羽箭火铳,接应下面的弟兄们!”

  “是,还请小将军挡正北!”

  围绕城楼一共八个方位,正南的外侧城墙是自己人,不用布防,所以才叫七星祈骧阵。而正北方向正对城里,虽说也同样会面临攻击,但相对压力最轻。吴三桂蹲在城墙边上,用盾牌挡着对面射来的羽箭,此时才感觉到身上多处伤口的剧痛,不过心中反而轻松下来。他刚才不要命的疯打,一方面是急于建功,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他终究是觉得有点对不起袁崇焕!

  随着城上人员越来越多,明军在城墙上的阵地越来越大。并逐渐扩散到南门的正上方了。

  也正在此时,吴三桂和杜明都热切盼望的后续部队,终于来到。

  “杜明,杜明,你在这里,谁在城上?”

  祖大春也不知道底细,因此当杜明发兵之后,他琢磨了琢磨,觉得不是事儿。

  “杜明只有三营人马,却去打广宁南门???完了,自己还要隔半日出发???完了,完了。这绝对是败笔啊!哥哥怎么会发出这样奇怪的军令。”

  左右盘算之后,祖大春决定在不反抗军令的原则下,提前两刻钟出发(初刻正刻的区别),并且路上采取急行军的方式前进。等到了广宁城下,祖大春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因为明显是城内有人在接应,这也许是哥哥发布这样奇怪军令的原因吧!一旦城内接应人员不能奏效,分批派遣,可以将损失和规模控制在最有利的范围内。

  “什么?是三桂!三桂在城上?三桂在城上!”

  祖大春得知吴三桂在广宁城上,顿时惊怒攻心。追在杜明的屁股后头不停的重复。

  “行了,别他妈没完没了的,你看,三桂现在已经巩固南门了,你在这里照应着,我去接应三桂去!”

  杜明也急,谁不急啊?急的只挠地!眼见祖大春来了,杜明对骂一句之后,立刻带领自己剩下的人马向着南门冲了上去。剩下来的祖大春连忙接替指挥。

  “骑兵营把两边的高点站上,步兵营把四门围紧。再有,速速架起车炮,将南门两边300,不,两边400步内,给我死死封住。记住了,千万不要误伤自己人!听到没有?”

  “得令!”

  大家都知道,城上一个吴三桂,一会还要加个杜明,这要是不幸误伤,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个时候,祖大春的火炮,都是车炮。因为祖大春要加快行军速度没有带光启炮。

  炮声隆隆响起,刚才穆克坦被北门突然反水,额孟格重伤,城内火势久拖不靖,搞得有些手忙脚乱,这才丢了南门城头阵地的。现在,刚刚组织好人手反扑,又被火炮给弹压下,紧接着,杜明的兵丁也上来了,南门城头的阵地,就此彻底易手。杜明远远比吴三桂有理智,他反映神速,眼见后金兵被火炮压的有些抬不起头,连忙率领手下,下城去开南门去了。

  城头上,

  “你过来,你,哦,道长,请问,现在城里的兄弟们,能不能靠拢过来?”

  吴三桂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尽快把城内的接应人员给收拢过来,这样,只要巩固住南门上下的阵地,等后续人马过来,广宁城就算拿到手了。

  “哦!没问题,现在南门烽烟大帜,城内人马,定然已然看到,想来,正在靠拢...。”

  道士还没说完,吴三桂就急急打断!

  “来人,赶紧在南门两边放火,另外,谁愿意与我杀进城中,去接应城内的善友教众?”

  “哎呦!”两旁的辽东军卒心中哀鸣!大家心说了。‘小将军,您他妈能不能消停会儿?哪怕我们去撞大运,您可就别再发疯了!’

  眼见大家都没吱声,吴三桂原地跺脚,

  “传我军令!”吴三桂抬头点了点人数,“留前哨城上列阵,中哨、后哨下墙夺门。接应杜将军,左哨城下放火。右哨随我入城!”

  职业军人与非职业军人的区别,就是面对明确的军令时,严格服从。之前玄青子大声反对,但如今的明军士兵,却立刻照办。

  有了这样的士兵,南门很快就破开了。杜明举着两把大板斧,一路砍了出来,然后又一路砍了进去。随后,在人群当中,一把抓住前营中哨的一名士兵:

  “吴三桂呢?”

  “吴...小将军,说是要进城接应善友教众,领着左哨的人去了。”

  “放屁,左哨的人不在那呢吗?吴三桂究竟领着谁走的?”

  “回将军!”一边听到问话的人中,连忙狼狈不堪的跑来一人,“小将军领的是右哨的人!”

  “哦,嘿!你们怎么不拦着他?”

  杜明说完,也来不及再啰嗦,立刻传令!

  “前营的人就地整顿固防,左营的人城上协防。右营的人城下协防。再派人快去招呼祖大春,叫他们赶紧入门下支援!”

  “是。”

  “是。”

  “是。”

  大家连声答应着,纷纷跑开了。那名正确记住吴三桂带走哨号的小兵,应了一句,就领着三、五个人往城外传话去了。杜明身边那个记错哨号的小兵,忽然可怜兮兮的问道:

  “将军,小将军那边怎么办啊?”

  杜明愣怔的看了看他,忽然颓废的说:

  “两蓝旗的人马众多,咱们现在只抢下了一个南门,这点人马那里够夺城的?只有先守住南门再说。至于那个小王八蛋,嘿嘿,听天由命吧!”

  ......

  前面介绍过城墙的搭建方法了,夯土为里,砌砖为表。这样的城墙,火炮的攻击效果,其实并不是很好。

  所以说,袁崇焕将红衣大炮,多数用来守城,而很少应用于野战,其实是讲得通道理的。

  但即便这样的技术局限性确实存在,老袁也理应明智的想通一点:大炮,作为战争之神的时代,已经到来。

  但很可惜的是,就算努尔哈赤,不是死于他的大炮之下。他也依然没有研究好火炮的使用方法。因为火炮的攻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垂直击打不灵光,您可以采取高仰角的榴弹炮方式啊。就像杜明和祖大春的战术,将炮弹往墙头上打。

  但自崇祯元年,到崇祯十年,袁崇焕督抚辽东整整十年。他的火炮野战战术,基本没有。所以袁崇焕的十年功过,其实很容易定性的。但在定性之前,应先搞清楚袁崇焕都干了什么。

  袁崇焕的指导思想,是‘堡垒叠进,守成求和’,解释来说,就是以修筑城堡的方式,逐步将阵线前移,直到盛京城下。最终迫使皇太极低头,参照琉球、越南、朝鲜等国模式,奉中华为宗主,定期进献朝贡。这个指导思想,符合历史传统,却违反了历史发展观。

  首先,进献朝贡制度,仅仅是中国历届政权,单方面的一厢情愿,以满足秉政君臣的虚荣心。

  其次,每次朝贡,都是薄来厚往,各家邦国,随便送咱点土特产,咱们就笑逐颜开的进行封赏,银子丝绸、木材药材,有什么赏什么。尽管明代开国时,为了节省这样毫无必要的成本,将封赏之物,强行限制在瓷器、茶--绿@色#小¥说&网--而无忧的这般从容。

  好了,袁崇焕的错误,我们说的太多了,没必要继续剖析下去了,因为辽东的袁崇焕时代,已经结束了。结束的过程,由皇帝密旨引发,由吴三桂矫诏而正式结束。

  还是让我们看看袁崇焕的反映吧:袁崇焕不是吴三桂,吴三桂是属于《三国》里面的曹操哪类人,宁叫他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他。

  袁崇焕则是一个秉承很崇高信念的一个文人,说不好听的,就是有点缺心眼儿!但他的这种缺,却是中国人传统中,最最宝贵的一项品质!

  原本夏承德父子护着他往锦州赶,赶到半路,广宁城那边的战火越来越烈,袁崇焕立刻做出了一个非常非常高尚的举动。

  “何可纲秉性刚直,吴三桂的这次安排,一定没有何可纲的份,所以,何可纲的兵马一定还在锦州。传本都督钧令,夏舒,快马回锦州,急调何可纲领各部兵马,出援广宁周边地带,务必要防止后金人马,兵援广宁。你拿本督手章前去”

  夏舒得令后,先是躬身施礼,随后面色平静地接过袁崇焕的手章,领着十个人走了。

  “夏承德,祖大寿为人仔细,这次配合吴三桂,一定不会尽全力相帮,现在本督命你即刻赶往雪雯堡,叫他们烽火传令,即刻调济雪连星堡全部主力,一定要在午夜之前,赶到广宁城协防!你拿本督的帅印前去!”

  “是!”

  夏承德同儿子一样,先是同样地躬身施礼,随后同样面色平静地接过袁崇焕帅印,领着十几人跑了。

  这就是袁崇焕与吴三桂的区别。

  如果袁崇焕和吴三桂调个位置,吴三桂一定严令各部,不许出城,广宁城下是死是活,都与他没有关系,因为是对方矫诏在先,自己不报复才怪!

  但袁崇焕究竟是袁崇焕!他分析之后,便决定先按下个中矛盾,一切,留待解决完广宁的两蓝旗再说。

  ......

  此时,广宁城内的巷战正在血腥的展开。吴三桂带着右哨的人才一进城,就险些迷路,直到他们打入一片大屋之中后,吴三桂的脑子才恢复正常。记忆中,广宁城的地图逐渐显现。他凭借职业军人的品质,抓紧测量了一下自己的位置和那几处着大火的方位。随后,领着人便抄了条地图上的近道,向着最近的一处火点而去。

  他为了增加自己日后不受罪罚的砝码,必须要救援下一支善友教众。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薄珏在撤回内城后,一直东躲****,随手他们不断遇到后金人马,但多数时间里,薄珏都是拼命躲藏。后来,薄珏发觉北门已经不可能奏效了,他索性就开始在南城放火了。

  薄珏的想法很光棍,反正明军是进不了城了,自己也快完蛋了,索性临死前闹出点动静听听响。所以,他开始疯狂放火了。

  而此时,正是吴三桂开始奔城里闯的时节,因为薄珏开始在南城放火,便迅速召集来救火的后金骑兵,但薄珏此时,终于开始转运了,因为吴三桂替他接应下了救火的骑兵。两项碰面,双方也不多言,直接开打。边打,边逐渐凑近了火点。等到达火点,吴三桂看着眼前的景象,着实吓了一跳。

  究竟是民壮闹事儿,与职业军人比起来,他们的战斗力确实弱的有些可怜,如果不是吴三桂的亡命猛攻南门,城内负责清剿的人****更多,即便如此,眼前苦苦支撑的民壮,也只有20多人了。对面的后金骑兵,竟然也只有20多人。

  等吴三桂的人马出现,一旁围攻的后金兵丁,忽然一哄而散。这其实很正常,谁在清剿城内叛乱的时候,身边突然出现一支敌人的军队,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城已经破了。这个时候,必须同自己的本部汇合,否则,很有可能就被敌人分而击破。明军的军事行动,一直集中在南门,吴三桂的行进方向,又刚好是从南门那边过来,于是,20多名后金骑兵,立刻向后溃散。

  吴三桂救护下眼前这20多人后,眼珠转了转,忽然对着那些人说:

  “大家一起向南门回返,但要沿途放火,一边放火,还要一边大喊,‘城破啦,明军进来啦!快跑啊!’大家明白吗?”

  “请问,将军是谁?”

  “呵呵,在下大明山海关前锋营副将,吴三桂!”

  “啊!您就是三桂将军,在下善友教的薄珏!”

  “啊呀,”吴三桂惊喜过望,看着眼前这位满脸焦黑的正主,一切都好说了“三桂来迟,道长受惊了!”

  “那里,那里?三桂将军,您能入城,想必,四门已破了吧?”

  “呃!”吴三桂想解释,但又不知道怎么解释,索性将错就错吧。

  “右哨沿途布警,请道长及诸位道友,随我一起回南门!”

  说完,满脸焦黑但兴高采烈的吴三桂,带着兴高采烈并且同样满脸焦黑的薄珏先生,率领硕果仅存的这十几名善友教众,向着南门回返!剩余一些民众和聚拢过来的善友教众,一哄而散,各自往各个方向散去!

  吴三桂的狠辣就在于此,‘回返令’的效果:救护教众的功劳,有薄珏这十几个证人就足够了。剩下那些人,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在城中制造更大的混乱。而他做的又非常巧妙,后哨的明军,现在最关心的,是如何把‘小将军’安全的送回南门。听到吴三桂要回南门,根本没有任何人会仔细琢磨这其中微妙之处的。

  而前一条的‘继续放火令’,吴三桂说的也没有任何问题,他是交代那些人‘去’别的门闹事了。但是,他并没交待说整个广宁城里,其实就他这几百人。所以,那些善友教众,误认为全城都是明军,就不能说是他吴三桂的错了。

  “不好啦!明军进城啦!”

  “城破啦,大家快跑啊!”

  吴三桂领着右哨人马和薄珏等人,一路往南门回返。一路上,不断传来这些声音。有远有近。此时,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但城内各处的火光,越烧越烈,甚至已经追着吴三桂他们的脚步,燃烧到了南门处,汹汹烈火,将广宁城映照的通红通红。

  “哎呀,三桂你可算回来了,怎样?没受什么伤吧?”

  “有劳明叔挂念,三桂该死!”

  “哈哈,你我之间还他妈这么客气!哈哈!没事儿就好啊!对了,你大春舅舅也来了,咱们爷们几个,先守住南门,进占南城。我已经叫人送信儿去了,后续部队马上就到,到时候,广宁城就是咱们的啦!”

  吴三桂抬头看了看月色,他琢磨,如果祖大寿听到南门已夺,即便袁崇焕有军令禁止,也无济于事了。祖大寿一定会尽全力赶来相住的。何可纲虽说刻板,但最重大局,即便见到袁崇焕了,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带兵内讧。只要广宁城拿下,自己就没事儿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原地固守待援。这个时间嘛!

  吴三桂再次盘算,最晚应在明天凌晨。

  “明叔、三舅,小侄算来,咱们要守过今夜才好!”

  “嗯!不错!不过没关系,有咱们爷们在,守个一夜的南门,那绝对没问题!”

  杜明大咧咧的说完,转身吼道:

  “传令,城上布七星祈骧阵,城外布****轮射阵,城内布五行弧月阵,弟兄们,守过今夜,咱们就是一等一的大功臣,都打起精神来啊!”

  “得令!”

  不到一整夜,亥时刚过,祖大寿的兵马就来了,因为夏舒带来的袁崇焕将令,叫祖大寿也忽然想明白过来,无论谁对谁错,先拿下广宁才是正理。于是,纯骑兵的急行军,半夜时分,也就到了。

  等祖大寿的骑兵到达,南门上下内外的明军阵地,便逐渐扩大,并逐渐蚕食了整个城区的三分之一,同时也陆续接应到了不少的善友教众,一共有2百多人。整个这次善友哗变,人数在1千多人。骨干的三百来人,算是都被救出来了。内应人员高达70%的死亡率,都是吴三桂造的孽。

  等到凌晨时分,何可纲和袁崇焕的人马也来了。整个两蓝旗的人,终于抗不住了,后金兵在经过惨烈的浴火巷战之后,退出广宁城。随即穆克坦在败退途中,被祖大春阵斩在旷野之中。

  ......

  赶过来增援的何可纲,已经从巧鹅谷撤下的各色人等那边,打探到和谈的事情,眼见广宁城收复,没做多言,不顾祖大寿和吴三桂探询的眼光,直接下命,领着自己的三营人马护送袁崇焕回山海关。

  祖大寿、吴三桂则领着20营共8万人马,于广宁城内外驻扎,巩固城防,修筑营寨,以待后金反扑。

  当袁崇焕遇到何可纲之后,二人马上回首,望着广宁城上漂浮的硝烟,已经将月亮遮掩,两行清泪,缓缓自老袁的双目中流下,流淌过他饱经风霜的面颊,那上面的每一道刻痕,都是为国为民操劳所致!老袁将散开的头发轻轻拢起,仰天长叹:

  “想不到,辽东十年安宁,一朝不存。偏偏此番连环恶战,焦土争杀,竟然仅仅源自于一个人的私欲!唉……!”

  袁崇焕还不及感叹完毕,一口鲜血自口鼻中喷出,身后众人连忙抢上前去。

  ......【快速查找本站请百度搜索: 三联文学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